■山東省淄博市淄川中學 朱 穎
美國教育家華特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备咧姓Z文課堂教學中,如果只是教師照本宣科唱“獨角戲”,學生興趣不足,參與度不高,師生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雙方也就無法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課堂的學習效率更是無從談起。我們所處的網絡時代已經步入了一個深度的“視覺文化”時代,結合課余時間高中生對類型豐富尤其是很多明星助陣加盟的綜藝節(jié)目喜聞樂見的現狀,針對學生敏感且又缺乏成熟的判斷能力的特點,語文教師可以探索綜藝精品資源融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讓學生不只是“看熱鬧”,還要“看門道”“用門道”。以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根據高中語文每階段的主題和訓練重點選取綜藝精品資源,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思維、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
綜藝節(jié)目是綜合了多種藝術形式如歌唱、舞蹈、戲劇、模仿、魔術等富有娛樂性的電視節(jié)目。還有新興的互聯(lián)網綜藝節(jié)目,脫胎于傳統(tǒng)電視綜藝節(jié)目依托互聯(lián)網的方式進行傳播,給大家?guī)須g樂的同時更是對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節(jié)目種類繁多,水平參差不齊,不少節(jié)目有娛樂化低俗化傾向。針對高中學生熱情敏感但又缺乏成熟理性的判斷能力的特點,教師有必要根據語文學科的特征、課堂的需要、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選取和篩選重點適合語文課堂的有趣味、有思想、有深度的綜藝資源。節(jié)目的主持人和嘉賓、節(jié)目的文本、節(jié)目的呈現方式、節(jié)目中蘊涵的資源都可以作為課程資源,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優(yōu)化語文課程的品質。
1.文化類綜藝節(jié)目。這類綜藝節(jié)目給語文課堂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像《一本好書》通過舞臺戲劇演繹,以及嘉賓片段解讀等詮釋一本名著,引發(fā)讀者的興趣和思考,對整本書閱讀專題活動的開展大有裨益。詩詞類文化益智節(jié)目像《中華好詩詞》《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讓學生在詩歌的浸潤下感受文字和韻律之美,讓古老而醇香的文化深深積淀在靈魂最深處,能有效喚醒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及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栋偌抑v壇》是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搬上熒屏,采用的是專家、學者講座形式展開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解讀,是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學很好的拓展材料?!兜浼锏闹袊愤x取典籍《尚書》《史記》《論語》等歷史名篇,在浩如煙海的中華典籍中披沙揀金,借用視聽技術讓沉寂在典籍中的文字“活”起來。將其蘊涵的中國智慧、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有效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對古典文化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2.益智類綜藝節(jié)目。從《幸運52》到《一站到底》,從《最強大腦》到《密室大逃脫》,中國益智類綜藝經歷了從室內演播廳到室外搭景,從簡單的問答環(huán)節(jié)到全方位體驗的真人秀的成長之路。主持人和選手一對一的問答形式,秒表的倒計時聲音,步步為營的比賽環(huán)節(jié),都讓觀眾神經緊繃,全神貫注地等待答案,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比賽環(huán)節(jié)的多種設置方式對增加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提供了很多借鑒。
3.語言類綜藝節(jié)目。無論是單向表達還是雙向交流,語言類綜藝節(jié)目都給語文教學提供了很多啟發(fā)。《朗讀者》通過品味閱讀讓我們體會書帶給我們的滋養(yǎng)、喜悅與感動。主持人的開場白、文本的選擇、朗讀者的故事都是極好的寫作素材?!兑娮秩缑妗芬悦餍亲x信為主要形式,用書信打開歷史節(jié)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讓學生沉浸式感受書信體第二人稱的感染力。《超級演說家》《我是演說家》用演講的手段將一檔普通人掌握話語權的真人秀呈現給觀眾,在讓學生學到演講與口才知識的同時,也給學生提供很多鮮活的素材和時新的觀點態(tài)度?!睹摽谛愦髸贰镀孑庹f》《最強辯手》讓觀眾在聽嘉賓輕松、詼諧的語言的同時啟迪思想,引發(fā)共鳴。讓學生體會運用幽默的語言還可以減弱社會敏感問題的尖銳性,獲得最佳溝通效果。
4.競技類綜藝節(jié)目。以《奔跑吧,兄弟》為代表的國內戶外競技類真人秀節(jié)目受到很多學生的追捧和喜愛,還有《極限挑戰(zhàn)》《高能少年團》等成為青少年課余時間日常娛樂必不可少的節(jié)目。這類節(jié)目在以競爭制造懸念吸引觀眾的同時,還強調團隊的協(xié)作,做到個人競爭與團隊協(xié)作相結合。其中一些經典游戲“撕名牌”“你來比畫我來猜”等都可以運用到課堂中活躍氣氛,創(chuàng)新教學。
在詩詞教學的課堂中,教師常規(guī)講解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詩詞誦讀的平仄規(guī)律,為了深入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讓學生進行誦讀的基礎上,可以引入《經典詠流傳》中改編的詩詞歌曲欣賞體驗。像白居易的《琵琶行》和任嘉倫演唱的歌曲《琵琶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和薩頂頂演唱的《春江花月夜》,蘇軾的《定風波》和黃綺珊演繹的《定風波》,這些古詩新唱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不僅能激起學生的興趣,豐富課堂內容,也能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特別對一些讓學生望而生畏的且篇幅比較長的詩詞,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跟唱,然后再背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歌曲有一定的律動感,有演唱者對詩詞的深情演繹,在歌唱中學生改變了以往自主背誦形式,調動聽覺、視覺和多種感覺器官,通過演唱熟記詩詞,不僅能快速熟記詩詞,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yǎng)了音樂的演唱能力,一舉多得。
《朗讀者》掀起了全民朗讀的熱潮,來到“朗讀亭”的朗讀者絡繹不絕,朗讀者排隊數小時,僅為3分鐘的朗讀,針對部分學生不愛看書,不會選書,看了書又不注重積累運用的現狀,筆者不但給學生推薦了《朗讀者》節(jié)目中主持人董卿的經典開場白,還把出現的很多古今中外有關勵志、愛國、親情、人生感悟等方面的高質量朗讀文本和節(jié)目的文案、經典語錄作為重點寫作素材,在高一上學期開辟課前3分鐘的《朗讀者》欄目,要求全班同學參與,仿照節(jié)目形式,教師和學生共同選定朗讀的主題詞,制定朗讀比賽的方案,評選出優(yōu)秀朗讀者。學生自選文本和背景音樂,配以簡短的推薦小語,教師把每個學生精心準備的三分鐘朗讀都以視頻的形式保存下來,給他們留下一段珍貴的課堂記憶的同時,開展的班內“好聲音”評比活動,以賽促讀,讓學生收獲感動,得到啟示,受到鼓舞,為平時的作文素材積累讀書摘抄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些活動的開展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范圍,提高了朗讀水平。
到高二學期教師可以借鑒演說類節(jié)目的形式,帶領學生進行命題演講。初始階段可以提前幾天抽取自己的命題,難度升級后可以即興演講。學生接觸辯論文體的時候,可以引入《奇葩說》觀摩學習,在學習曹禺的劇本《雷雨》選段的時候,“周樸園對魯侍萍到底有沒有真愛?”在學習《荊軻刺秦王》時“荊軻是不是英雄?”這些辯題,讓學生自主選擇觀點持方展開激烈的辯論,在實戰(zhàn)中體會辯論文本的特點,在實踐中慢慢提升學生的演講能力和辯論能力,這些課堂展示對學生的作文審題、謀篇布局的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語文教材里有很多適合演繹的劇本和故事,讓學生表演的形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真切地體會其中的情感。如筆者在教授《史記》中的《鴻門宴》時,在梳通文言字詞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故事梗概,把握項羽、劉邦、張良、范增等一眾人物的性格特征后,讓學生將此文章改編成舞臺劇,分小組推選出最佳劇本,抽簽或者自薦選出演員,在課堂上表演,表演結束后班級推選出最佳編劇、最佳男女主角和配角。從劇本創(chuàng)作到海報設計、舞臺布局、道具安排以及配樂的選擇,都放手交給學生一手操辦,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這樣的表演形式一方面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讓他們能主動吃透課文,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同時也全面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表演能力等綜合素質。
對語文學習中必須識記背誦的基礎知識部分,學生復習起來倍感枯燥??山梃b綜藝節(jié)目的競賽環(huán)節(jié)來打破學生被動復習的局面,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模擬《一站到底》里的設置,可以把全班分為兩大組,全員參與依次上臺答題,答錯下臺答對繼續(xù),一站到底者獲勝。這種賽制能有效地選拔優(yōu)生,如果著眼全體,可設置必答和搶答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輪為各組必答題,先搶先答,搶答正確繼續(xù)選題并加分,搶答錯誤不得選題并扣分;第二輪為風險題,答對得分打錯扣分,比賽以得分最高組為勝出組。這種競賽的課堂學習模式使課堂氛圍既緊張又活躍,在競賽過程中把“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塑造形象”體現得淋漓盡致,學生不但課上表現十分投入,課前也會主動備戰(zhàn)、積極復習,以期在賽場上有好的表現和發(fā)揮。為了給課堂競賽增添趣點和亮點,教師在課上設置的題目也盡量形式多樣,除了常規(guī)的填空題、問答題、選擇題、還可以借鑒《中國詩詞大會》里的歌曲題、影視題、書畫題、表演題等。借用《中華好詩詞》中的“百家爭鳴”“金榜題名”“挑兵選將”“龍爭虎斗”等設置比賽環(huán)節(jié),讓競賽流程變得更加值得期待,增加懸念,讓活動精彩生動、緊張有序。
在語文課堂上也可以借鑒綜藝節(jié)目中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將游戲活動與知識學習融為一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實現真正的寓教于樂。比如常見的接龍游戲,成語接龍、詞語接龍、詩詞接龍等?!吨袊娫~大會》中“飛花令”游戲規(guī)則是兩位選手必須背出含指定關鍵詞的詩文,如有一方背不出來或者重復背誦,則視為失敗,這個游戲可以使學生溫故知新,很好地實現知識遷移。
“你來比畫我來猜”的游戲是先讓學生展示要猜的題目,可以是基礎字詞成語,文化常識、作家作品、古詩文等,然后用肢體動作或語言向自己的組員提示,但不能說出要猜詞語中的任何一個字,另一個人根據同伴的表演進行猜測,往往一方張牙舞爪一方絞盡腦汁,讓師生忍俊不禁。運用恰當這些小游戲可以使語文課堂錦上添花,妙趣橫生。
綜藝精品資源作為語文課堂的教學資源,是輔助教學的形式或者材料,不能完全等同于教學形式或者教學內容,甚至出現教學形式大于教學內容的問題。有人說,文化是高中語文課堂的生命,沒有文化含量的語文課是“死”的;傳承是高中語文課堂的使命,沒有文化擔當的語文課是“空”的。誠如斯言,構建的語文課要有“趣味”,更要有“語文味”。有些綜藝節(jié)目為了追求收視率,想盡辦法吸引觀眾眼球,設計出一些品位不高、內容低俗的節(jié)目環(huán)節(jié),贏了利潤輸了口碑。在語文課堂上引入設置綜藝元素環(huán)節(jié)的時候,也要力避“為綜藝而綜藝”,活躍了課堂氣氛可是丟失了語文本心,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其實,構建富有文化味和語文味的語文課堂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很多優(yōu)秀的綜藝節(jié)目,不管是選手還是主持人和嘉賓都用自己的方式,給我們提供了范例和啟示。我們在把綜藝資源融入語文課堂的實踐中,目的是深入淺出地引出系列的語文知識,引導學生發(fā)現語文的美,體會語文傳承的文化之美,體會激發(fā)學習語文的熱情。相信在課堂上的這些關于語文追根溯源、咬文嚼字的活動中,學生也會受到古典韻味的感染和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促進高尚情操的塑造、健全人格的形成、人文素養(yǎng)的強化。
教師開展教學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需要和發(fā)展,“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做最好的自己?!痹谡n堂設計、活動組織和評價實施時著眼于提升每一個學生的素養(yǎng)和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做到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主體,就是充分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參與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活動的組織,以及評價標準的制定;以教師為主導,也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業(yè)務修養(yǎng),具備深厚的知識素養(yǎng),才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將知識傳播給學生,寓教于樂,在面對學生的質疑和紛爭中有足夠的信心和底氣從容不迫游刃有余;要注重靈活發(fā)揮教育機制,提高教師的評價能力:注重評價的時效性,評價方法的多樣性、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實踐證明,恰當及時的評價對學生的發(fā)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在語文課堂中對綜藝精品資源合理有效利用,可以充實語文教學內容,激活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課堂,打造一個高效理想的語文課堂,更好地實現語文教學的育人功能,促進師生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