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陽,劉廣平,劉振盼,李仁浩,陳喜忠,盧立媛,孫 勇尤文忠*
(1.遼寧省經濟林研究所,遼寧 大連 116031;2.遼寧省野生動物保護和疫源疫病監(jiān)測中心,遼寧 大連116013)
軟棗獼猴桃Actinidiaarguta又名軟棗子,為獼猴桃科獼猴桃屬多年生落葉攀緣藤本植物,具有很強的抗逆性及適應性,主要分布于東北和華北、西北、長江流域海拔較高等地區(qū)[1-2]。軟棗獼猴桃種植在維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同時,增加農民收入,促進鄉(xiāng)村經濟振興。果實富含人體所需多種維生素,還含有氨基酸、類胡蘿卜素及鐵、鎂、鉀、鈉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具有增強免疫力、解熱排毒等作用,是極好的天然保健食品[3-4]。軟棗獼猴桃含有抗突變成分谷胱甘肽,防輻射[5],可抑制誘發(fā)癌癥基因的突變,含有硫醇蛋白酶的水解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對抗癌、養(yǎng)顏、抗衰老、軟化血管、抗腫消炎具有良好的作用[6-8]。
軟棗獼猴桃常見栽培模式多為離架式[9]、平頂棚架式[10]、一干兩蔓式[11]等樹形培養(yǎng)方法。隨著軟棗獼猴桃栽植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勞動力緊缺、勞動力成本將成為制約軟棗獼猴桃規(guī)模化生產的關鍵,節(jié)約栽培成本、提高栽培效率是必然之路。軟棗獼猴桃露地吊蔓高效栽培技術是將當年生營養(yǎng)枝通過向上引蔓,靠植物頂端優(yōu)勢自然伸長生長,能夠節(jié)約大量勞動力。同時,能解決在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等環(huán)節(jié)管理工藝復雜、費時費工問題。因該技術簡潔易行,成本低,便于操作,有利于在農村進行推廣,對軟棗獼猴桃產業(yè)的規(guī)?;l(fā)展將起到重要技術支撐。
試驗地位于遼寧省經濟林研究所軟棗獼猴桃試驗基地和瓦房店紅沿河街道李屯軟棗獼猴桃試驗地。試驗材料為5年生軟棗獼猴桃品種“龍成2號”。園地支撐架選擇性價比高、使用方便的竹竿材質,竹竿平均粗度約5 cm;吊蔓使用抗老化24股尼龍絲繩;樹形采用一主干兩主蔓栽培技術,定植株行距為2 m×4 m。
1.2.1 吊蔓處理對枝條生長的影響
4月中旬,支撐竹竿粗5 cm、高4 m(垂直角度45°)。一干兩蔓樹形,分主蔓1和主蔓2,分別調查其上各分枝長和枝粗。以水平牽引為對照;距離主干最近的為一級枝,逐步遠離分別為二級枝、三級枝、四級枝、五級枝。11月上旬進行調查分析,明確吊蔓處理對樹體生長的影響。
1.2.2 牽引角度對結果母枝的影響
支撐竹竿(5 cm粗)長度分別為3.2 m、4 m、5.5 m;吊蔓繩為尼龍絲24股細繩。4月上旬,吊蔓角度分別為30°、45°、60°,以水平牽引為對照,3次重復。11月上旬調查不同角度處理后結果母枝上的分枝數、結果母枝的粗度和結果母枝上萌發(fā)的側枝數,確定最佳牽引角度。
1.2.3 留枝密度對結果母枝生長的影響
4月中旬,支撐竹竿粗5 cm、高4 m(垂直角度45°)。枝距處理分別為20 cm、30 cm、40 cm,3次重復。11月上旬,調查不同枝距處理后結果母枝上的分枝數,結果母枝的粗度和萌發(fā)的側枝數。
1.2.4 結果母枝剪留長度對產量及營養(yǎng)枝生長的影響
4月中旬,支撐竹竿粗5 cm、高4 m(垂直角度45°)。母枝剪留長度分別為90 cm、120 cm、150 cm;平均單果質量為100個果實總質量的平均值;9月中旬,測定每一處理的平均單果質量、單株產量;11月上旬測定當年新發(fā)營養(yǎng)枝的長度和粗度。
1.2.5 數據統計與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和作圖。
分枝級別越高,即枝條距離主干越遠,枝條的長度越短;經吊蔓處理的枝條長度明顯好于水平生長的枝條(圖1)。枝條粗度隨著距離主干越遠而逐漸變細,吊蔓處理對3級枝后的枝條粗度影響較明顯,粗度下降幅度明顯小于水平生長枝(圖2)。結果表明,45°吊蔓處理的枝條長度有了明顯提升,遠端枝條的粗度明顯高于水平處理。
由表1可見,牽引角度對枝條長度與粗度影響不同,牽引角度越小,枝條越粗,長度越短;牽引角度越大,枝條越長,粗度越小。結果母枝的分枝數與牽引角度成反比,當牽引角度達到60°時,已經不再萌發(fā)側枝。由此可見,枝條牽引的角度不同對結果母枝的生長影響有著明顯差異。
圖1 主蔓上各級結果母枝長度差異
圖2 主蔓上各級結果母枝粗度差異
表1 牽引角度對結果母枝生長的影響
由表2可見,45°吊蔓處理留枝密度越大,結果母枝的生長量越小,粗度和長度均隨著留枝量的減少而增加;留枝密度對分枝數的影響并不明顯,但留枝量越多用工量明顯增加。
表2 留枝密度對結果母枝生長的影響
由表3可見,45°吊蔓處理下結果母枝留枝長度越長,新枝長度越短,粗度越小,平均單果質量越低,20 g以上果實的比例越低,但單株產量逐步提升;留枝90 cm長,果實平均單果質量雖然較大,與留枝150 cm相比產量減少31.1%,與留枝120 cm相比產量減少了21.5%;留枝150 cm雖然比留枝120 cm增產12.1%,但20 g果實比例卻下降了15%。通過以上分析發(fā)現,結果母枝留枝并非越長越好,太短影響產量,太長影響果實品質,恰當的留枝長度既可保證產量又可以保障果實品質。
表3 結果母枝剪留長度對產量及營養(yǎng)枝生長影響
軟棗獼猴桃吊蔓栽培與平頂棚架栽培相比,早期產量明顯提升,營養(yǎng)枝直立,平均長度和平均粗度均增加30%以上,且吊蔓的營養(yǎng)枝越靠近主干生長量越大。吊蔓的角度對營養(yǎng)生長影響較大,吊蔓角度大而直立的營養(yǎng)枝生長量較大,反之則較小。營養(yǎng)枝轉化成結果母枝后,均表現出較好的開花結果能力,吊蔓栽培在一定的角度下并不影響營養(yǎng)枝的花芽分化;結果母枝截留的長度對結果枝伸長和結果影響較大,輕短截、留枝長的結果母枝上著生的結果枝數量較多,結果枝坐果量差異非常明顯,靠近主蔓的結果枝,果實多且大,遠離主蔓的結果枝,果實少且小。
該技術可大量節(jié)省當年生營養(yǎng)枝自然生長引起的各種人工,包括營養(yǎng)枝的固定人工,營養(yǎng)枝纏繞在結果母枝上人工解蔓的人工,大量節(jié)省夏季修剪管理的勞動力成本。同時簡化冬季修剪工藝,直接將結果母枝極重短截,然后將當年生營養(yǎng)枝按照一定長度短截后固定在棚架上即可,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降低了冬季修剪管理勞動力成本。
軟棗獼猴桃吊蔓栽培技術是一種高產高效、優(yōu)質低耗的軟棗獼猴桃新型栽培技術模式。該技術通過人工牽引的方法將結果枝和營養(yǎng)枝生長空間分離,營養(yǎng)枝在架面上層培養(yǎng),解決了枝條交叉纏繞,提高了光合效率,冬季修剪時結果母枝進行極重短截,營養(yǎng)枝下放到棚架上翌年結果,結果枝和營養(yǎng)枝輪替更新。本技術簡化了修剪工藝,操作簡便快速,實現了“傻瓜式”修剪,減少了營養(yǎng)枝綁蔓、夏季修剪、果實采收和冬季修剪所消耗的大量人工,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將解決農村勞動力短缺帶來的生產問題。營養(yǎng)枝牽引向斜上方,發(fā)揮頂端優(yōu)勢,繞繩自然生長,枝條健壯,生長粗細均勻,營養(yǎng)供應均衡,萌發(fā)側枝少,結果枝和花朵的品質提高,結果枝串狀結果并下垂生長,降低了果實風害和日灼的發(fā)生,為軟棗獼猴桃的高產優(yōu)質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