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大學 曹 猛
大到國家、民族,小到個人,都需要精神的支撐和滋潤。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歷史是人創(chuàng)造的,任何活動都需要人去開展??梢哉f,人的素質和精神狀態(tài)決定著事業(yè)的成敗。搞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大大發(fā)揚精神的能動作用,同時共產黨員也只有具備了這些精神,才能帶領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黨的總任務而奮斗。因為在生產力的兩大構成中,即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人是具有自我意識的生物,在構成勞動者的主要因素中,人的“活力”因素不可忽視?!盎盍Α?即精神活力。一個民族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也會鍛造出民族特色的精神,這種精神財富的累積,成為一個民族跳動的血脈、行進的動力。同樣,一個政黨在它的歷史發(fā)展中,必然也會形成其發(fā)展、壯大的精神支撐,成為政黨自身薪火相傳的不懈推動力。
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就于它與生俱來的獨特精神氣質。1936年,美國記者斯諾來到延安,在目睹延安的真實生活后,他認定這是一支“神奇的隊伍”,雖然衣衫襤褸、缺槍少彈,但有“東方魔力”,是無法打敗的。這一富有洞察力的評價預測了中國共產黨的前途與命運,也揭示了黨取得輝煌成就的精神實質。這些精神深深融入共產黨人紅色血脈中,刻畫綿延厚重的精神譜系,成為解讀百年大黨長盛不衰的基因密碼。國家、民族需要精神作為靈魂去引導,政黨更需要精神層面的力量才能夠繼續(xù)前進。一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在領導革命、建設的不同歷史階段,團結和領導全國人民,塑造了黨在每個歷史時代的鮮明的精神風貌。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培育形成的創(chuàng)黨精神、北伐精神等,是中國共產黨崇高信仰、堅定信念,堅信我們領導的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風貌的展現。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干部群眾熱火朝天地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個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奇跡被創(chuàng)造,一曲曲改革創(chuàng)業(yè)的號角在吹響。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的背后,凝聚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奮勇前行的心血和汗水,這些心血和汗水,譜寫成一首首精神壯歌,小崗精神、華西精神、浦東精神、張家港精神、孔繁森精神、女排精神、九八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精神、世博精神等成為黨領導改革開放時期的寶貴精神財富。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習近平總書記對偉大建黨精神進行了高屋建瓴的闡述,鮮明指出了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每一個人都擁有自己的信仰,這對于自己的生活、工作等都能夠提供巨大的能量,讓自己能夠生活的有意義,能夠去探索更具有意義的東西,能夠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當信仰確定的時候,個體和群體之間就會產生協(xié)同力和凝聚力,組成相同的群體,共同發(fā)出力量,這種力量和精神會一直存在,并不會受到時間的影響。從社會層面而言,它所呈現出的是個體和群體相互交織之后所形成的理想信念,可以讓社會大眾朝著相同的目標去努力奮斗。社會信仰將不同的群體進行了連接,讓整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更能夠產生效益化,反之就會影響整個社會的和諧。中國人民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急時刻,選擇了真正的真理,即馬克思主義,從此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獲得了新的發(fā)展。
我國政黨在不同階段所取得的勝利的實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勝利,更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勝利。沒有對共產主義的信念,沒有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這些勝利都是不可能取得的。中國共產黨在100年篳路藍縷的艱苦歷程當中,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積極影響,它是我們相關制度、政策確定的依據,也為我們的社會實踐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樣地,馬克思主義也在實踐發(fā)展中獲得了新的補充,得到了新的發(fā)展,讓我們黨能夠從全局出發(fā),使我們黨擺脫了過去各種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從未動搖。
“初心”是中國共產黨的“核心”,不忘初心需要我們不忘歷史,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牢記和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是我們最根本的目標和堅持的方向。
黨的近百年歷程,我們是由弱小逐漸變大、變強,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我們能夠堅守自己的初心,能夠為了一個目標孜孜不倦,不懈努力,獲得了廣大群眾的認可,獲得了他們的支持和信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從創(chuàng)立起就把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旗幟高高舉起,明確表示要將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維護他們的根本利益,除此之外,對自己的奮斗目標、宗旨等都進行明確的規(guī)定,也都是從群眾的角度出發(fā)的。
在新的征程中,要繼承和發(fā)揚偉大的黨建精神,就必須堅定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沒有社會的人,就沒有社會的一切,就沒有人類的歷史。社會的發(fā)展過程,就是社會的人創(chuàng)造歷史的過程。同時堅定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之上的群眾觀點,即堅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同時將群眾觀點溶于實際,貫徹到具體工作中去,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黨建中最核心的是人民的全面發(fā)展,以及相互之間能夠富裕,這些是我們黨員干部要一直堅持,不斷踐行的。不斷在實踐中筑牢為人民謀福利、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我黨從建立開始,就是為了讓我們的國家、民族能夠站起來,民族的獨立自主等是我們一直堅持的原則,而繁榮富強是我們一直堅持的目標。我黨的歷史其實就是我們民族的奮斗史,包含著眾多的情愫,更包含著無數人的鮮血和熱淚。正是在先輩的不斷努力、拼搏之下,我們才打破了局面,獲得了獨立,成為今天的大國,擁有自己的話語權。一百年前,革命前輩在創(chuàng)立中國共產黨的事業(yè)歷程中,面對困難險阻,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面對前進路上的暗礁險灘,石以砥焉化鈍為利。從“威武不能挫其氣,利祿不能動其心”的李大釗,再到“滿天風雪滿天愁,革命何須怕斷頭”的楊超……無數革命前輩前赴后繼,用熱血澆灌理想,以生命奉獻家國,淬煉出可歌可泣的偉大建黨精神,全面展現了我們黨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
在新征程上,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要對國際環(huán)境進行分析和了解,要及時警醒,做好準備。發(fā)揚紅色血脈,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xù)偉大的自我革命,推動社會大變革。
對黨忠誠和言行一致,這是我們黨章中的話語,對每一個黨員都發(fā)揮著作用,對黨忠誠是我們最基本的,也是我們放在第一位和核心要素。從把對黨的無限忠誠移植入骨髓里的甘祖昌將軍,到用死來證明對黨沒有二心的劉志丹將軍,再到安徽省選派干部沈浩在6年多的時間里用自己對黨的忠誠在小崗村的土地上譜寫了一曲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贊歌……無數共產黨人用自己的行動為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做了最好的詮釋。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我們黨經歷無數艱難困苦,始終沒有被困難嚇倒,也沒有被困難壓垮,一路走來靠的就是無數黨員的忠誠。黨員干部在入黨時,都會在入黨誓言前宣誓,對黨忠誠、永不叛黨的誓言每每縈繞在每一個黨員干部的人生歷程之間,全體黨員干部更要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作為根本政治擔當,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新征程上,我們面臨著更為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尤其需要解決好忠誠問題,我們要繼承發(fā)揚偉大建黨精神,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只有增強四個意識,始終密切聯系群眾,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才能站穩(wěn)立場、明確前進方向,為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中國共產黨的系列精神,閃爍著時代光輝,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為革命和建設注入了鮮活的生機和動力,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就這番偉業(yè),不能缺少成就偉業(yè)的精神。因此,對偉大建黨精神的弘揚直接關系著我們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關系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興衰成敗,關系著中國在日趨激烈的綜合競爭中能否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我們堅信,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中,中國共產黨精神將不斷傳承、愈加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