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鹽商大安旗、廣德旗家世及活動述略

      2022-03-18 01:51:02
      揚州教育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張?zhí)m廣德宜人

      明 光

      (揚州大學, 江蘇 揚州 225000)

      清代揚州鹽商,徽商如江氏、程氏、汪氏等家族,學界研究較多;而來自陜西、山西的所謂西商論述較少。西商中大安旗、廣德旗系出陜西臨潼張世蔭一門,名聲俱著?,F(xiàn)據(jù)清代詩文和《兩淮鹽法志》梳理大安旗、廣德旗家世、傳承和相關活動,就教方家。

      一、張氏家世述略

      大安旗、廣德旗皆張氏鹽號,并見于嘉慶初年林蘇門記述:“兩淮西商張氏一族,如大安旗蔚彤公率子封萱,廣德旗芳貽公率子敬業(yè),時與松坪科掌坦、秋芷太史馨昆季游憩于此,布施功德最多?!盵1]421結合《揚州畫舫錄》“張四可字薪南……子霞,字蔚彤。孫裔增,字封蘐”[2]338,“張?zhí)m字芳貽……子緒增,字敬業(yè)”[2]337,可知乾隆年間的大安旗主人為張霞,廣德旗主人為張?zhí)m。

      乾隆年間,姚世鈺有《史宜人傳》,其傳主正是張霞、張?zhí)m的嫡祖母。《傳》云:“宜人史氏,敕贈奉政大夫候補府同知宗庇張先生之繼配史宜人……奉政公生三子,長,宜人出,即薪南;次景程,又次喆士,胥朱宜人出?!瓕O男五人。霦早夭;霞,名諸生;蘭,候補府同知;馨,舉陜西甲子(1744)鄉(xiāng)試第一,乙丑(1745)進士,翰林院檢討;坦,同榜舉人,內(nèi)閣中書舍人。”[3]550錢陳群有《張母朱太恭人傳》,傳主為張宗庇側室,張?zhí)m的本生祖母,“太恭人姓朱氏,世籍江都。幼端重不茍言笑,及長嬪于張,為贈中憲大夫宗庇公諱世蔭淑配?!?長諱四箴,字景程,即郡丞兄弟考也。次名四科”。又云:“候選郡丞張君芳貽洎兩弟給諫秋芷、編修松坪走使乞傳其王(亡)母朱太恭人。”[4]340郡丞兄弟即指張?zhí)m(字芳貽)、張馨(字秋芷)、張?zhí)?字松坪)。

      章學誠有《為畢制軍撰翰林院編修張君墓志銘》,張君即張?zhí)?。謂張?zhí)埂跋仁乐R潼,以籌鹽筴僑江都,至君四世”[5]156。李斗記載張?zhí)m,亦謂“自其先世起賢、含英移家揚州,代不乏人”[2]337。起賢、含英當是張?zhí)m祖父張世蔭的父輩,誰是張世蔭的父親,則待考。

      姚世鈺謂史宜人:“自尊嫜(公婆指張宗庇的父母)先后背棄,偕奉政(指張世蔭)慎持三年之喪。喪未除而奉政復捐館舍。自時厥后,張氏多故矣?!庇种^:“自喆士出繼叔父而伯仲暨兩婦且先宜人卒。宜人以撫諸子者撫諸孫,以長以教,咸俾成立馴致,聞譽焯著,或連舉甲乙科第。人謂張氏昌熾未艾,而宜人自如也。”[3]550史宜人先后經(jīng)歷公婆雙亡、夫死、兩兒夫婦俱亡的悲傷和孫輩中舉登進士的喜悅。

      長子張四可夫婦生卒年,不可考。次子張四箴夫婦卒年有跡可尋,卻需從其子張?zhí)拐f起。

      章學誠明確寫道:張?zhí)埂吧谟赫ㄔ锩?卒乾隆六十年乙卯,終始兩朝紀元,享壽七十有三”。雍正癸卯,即1723年,張?zhí)股谑悄?。又謂“張?zhí)埂拔磿嵍隆?即未滿一歲父亡,“年甫十一,(母)江夫人殂”[5]156,則張四箴卒于1723年或1724年,其妻江氏卒于1733年。

      三子張四科,過繼給叔父為子。錢陳群不記叔父名,只謂“字仙洲”,李斗《揚州畫舫錄》謂:“張世瀛,字仙舟,好佛樂施,感夢金仙,筑掃垢精舍。子,士科,字喆士,號漁川,工詩?!盵2]337仙洲、仙舟,音同字異,但都以“喆士”為子,同筑掃垢精舍,必為同一人,即張世蔭之弟為張世瀛。四科、士科,音同字異,同以“喆士”為字,也應當同為一人。張四科出嗣張世瀛,亦業(yè)鹽。其《寶賢堂集》“自序”謂:“嗚呼,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慨修名之不立,徒欲自見于空言,可愧也已。”后署“乾隆己卯(1759)夏季清河張四科自識”。[6]據(jù)此,張四科生于1710年。卒年不詳,當在1767年之后。

      綜上所述:陜西臨潼張氏起賢、含英于明末赴揚業(yè)鹽,傳張世蔭、張世瀛。張世蔭長子張四可,正室史宜人所出。次子張四箴,三子張四科(出嗣叔父張世瀛),皆側室朱恭人所出。張四可長子張霦,早夭。次子張霞,字蔚彤;生子張裔增,字封蘐或封萱。張四箴長子張?zhí)m,字芳貽;次子張馨,字秋芷;三子張?zhí)?字松坪。張?zhí)m之子張緒增,字敬業(yè)。

      《揚州畫舫錄》記載揚州臨潼張氏,還有“世”字輩張世進、張世掌,“四”字輩張四教、張四杰等,必是張霞、張?zhí)m同宗長輩。大安旗主人張霞、廣德旗張?zhí)m是同祖父的嫡堂兄弟。

      二、大安旗、廣德旗歷代主人略考

      清人記述鹽商多以“姓氏+行鹽商號”相稱,而鹽號多世代相承,故清代不同文獻提及同一鹽商,未必就是同一人。如著名鹽商“江廣達”,乾隆時期的江廣達,為江春,嘉慶末年的則是江春之孫江大鏞。

      《(康熙)兩淮鹽法志》卷十三“奏議四”、卷十四“奏議五”,已提及“張大安”??滴跏吣?1678)為增加銷量、二十八年(1689)為濬河、二十九年(1690)為懇求恤商,張大安皆列名吁請??芍吝t在康熙十七年(1678),大安旗鹽號已卓然自立,且為鹽商的頭面人物之一。

      此時的張大安,主人是張世蔭還是張世蔭之父?

      張世蔭歲數(shù)、生卒年均無記載。其妻史宜人的生年為1665,則張世蔭生年可能略早于此時,姑作1660年左右。到1678年,近20歲;到1689年,近30歲。據(jù)此,康熙十七年(1678)的“張大安”必是張世蔭之父;而康熙二十八年(1689)及之后的張大安有可能是張世蔭。有個旁證,《史宜人傳》記載,史宜人“比歸奉政時,重親在堂,而舅姑每以事還秦中,率委宜人代子婦之職”[3]551,史宜人來到張家不久,張世蔭的父母時常回陜西臨潼辦事,讓史宜人替他們服侍祖父母,這似乎意味著他們已將鹽務交給張世蔭打理,故1689年左右的大安旗主人大概率當是張世蔭。

      張世蔭的卒年,上限當在三子張四科出生或出嗣之后,下限在次子張四箴卒年之前,約在1711—1722年之間,姑算在1715年左右。張世蔭將大安旗交給兒子掌管時間也必在這期間內(nèi)。

      長子張四可生年,可以據(jù)母親生年推算出上限。史宜人生于1665年,姑算18歲生子,張四可最早則在1685年前后出生。若此,張世蔭卒時,長子張四可約在30歲上下,完全可以接辦大安旗。張四可卒年不詳,可能晚于張四箴的1723年。

      其子張霞接受過良好教育,為名諸生,成為大安旗主人,頗善經(jīng)營,“工會計之事,累富至千萬”[2]338。1751年前后,張霞獲候補府同知銜,為五品,后來又升為候補道。

      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帝八旬壽辰,眾鹽商參與承辦慶典,八月十二日上諭:“兩淮承辦點景之總商……等二十五名,俱著加恩于現(xiàn)在職銜各加頂戴一級,以示獎勵。”第七位是張大安。八月二十五日又諭旨,“頒賞三四品職銜兩淮商人洪箴遠、鄭于吉、汪日初、王履泰、江正大、張大安、巴敬順”[7]及五品至八品職銜商人。洪箴遠是江春卒后的兩淮鹽商首總,這七人是當時兩淮鹽商中虛銜最高的第一梯隊。但此時的張大安,是否張霞兒子張裔增?張霞此時約已70歲,讓兒子接班完全有可能。此后,官方史料不見張大安的相關記載,意味著大安旗逐漸消沉。據(jù)林蘇門寫于1805年、修訂于1808年的《邗江三百吟·秋雨復初名》所言“蔚彤諸公均已作古,惟敬業(yè)、封翁屏絕塵囂,悠游仗履”[1]421,說明至遲1805年或1808,封翁即張裔增似也退出商界。

      廣德旗鹽號是誰創(chuàng)立,沒有明確資料說明。無非兩種可能:一是張四可、張四箴兩兄弟在張世蔭去世前后析產(chǎn),張四可繼承祖產(chǎn)鹽號,張四箴則創(chuàng)建廣德旗獨自經(jīng)營:二是張四箴在世沒有析產(chǎn)(這在鹽商家族中也不乏其例),而是其子張?zhí)m創(chuàng)建廣德旗。錢陳群記述,張四箴卒后幾年,朱太恭人安排張四箴三個兒子人生道路,“垂涕諭曰:汝兄弟當分道營業(yè),同心勵志。鹺務為先世所遺,未可荒怠,孫蘭(指張?zhí)m,即芳貽)人謹飭可獨任之。孫馨、坦資稟尚可讀書,其壹志功舉子業(yè),倘邀一第,他日仰報國恩,庶不負吾一生勤苦撫畜?!盵4]340太恭人“鹺務為先世所遺”一語,值得玩味,不謂“汝父”單提“先世”,意味張?zhí)m并非從其父手上繼承廣德旗,而是析“先世”(祖上)所遺而自創(chuàng)鹽號。

      前述張四箴約卒于1723年,結合錢陳群所謂此時張?zhí)m“僅五齡”,即長張?zhí)顾臍q,即張?zhí)m生于1719年,若20歲親執(zhí)商號,則廣德旗的建立就在此時1738年,乾隆三年前后,也可能更早些,因為商號可雇傭專門的業(yè)務人員打理生意,章學誠記載:張?zhí)埂安?兄)卒癸巳”,癸巳,為1773年,即張?zhí)m卒于此年。張?zhí)m經(jīng)商時間30余年,獲候選郡丞(同知)、候補監(jiān)司銜,加資政大夫(正二品虛銜)。

      鹽商“張廣德”在官方資料中的最早記載,是江蘇巡撫閔鶚元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六月十九日的奏折:“謹奏為明兩淮運庫商借銀兩確情恭折復奏……查與全德、伊齡阿先后所奏情節(jié)均屬符合。臣隨提總辦商務之江廣達、洪箴遠、汪日初、張廣德等到案,率同道府等反復研訊?!盵8]這則資料表明廣德旗主人躋身務本堂的總商,也是鹽商中的頭面人物。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帝八旬慶典,八月十二日的嘉獎名單中第十三名是張廣德。乾隆六十年(1795),張廣德以總商身份與官員程廷鏡一起負責建造揚州育嬰堂。鑒于張?zhí)m已于1773年去世,此三處提及的“張廣德”當為其子張緒增,他亦獲候選道銜。

      嘉慶二十二年(1817),恭逢嘉慶帝萬壽慶典,兩淮鹽商黃瀠泰等6位大鹽商獲準赴京祝壽,另有張廣德等8位未赴京祝壽,御檔特別注明16家商號主人的真實姓名,其中有“張廣德,的名張錞,議敘鹽運使銜”[9]。張錞此人早在嘉慶十一年(1806)刊刻的《(嘉慶)兩淮鹽法志》中列為參校人員第三位,已是“議敘運使銜”,該志記載張廣德與鮑有恒、黃瀠泰同管泰州義倉。張錞當是張緒增之子,張?zhí)m之孫,此為廣德旗第三代掌門人,獲得的頭銜高于其父、祖。嘉慶年間的廣德旗經(jīng)營活動還很強勁,在前十數(shù)位大鹽商之列。

      總之,大安旗商號的持續(xù)時間,從清初至乾隆末年,其掌門人至少有張世蔭父、張世蔭、張四可、張霞、張裔增五代。廣德旗商號始于乾隆初年,至嘉慶末年,掌門人張?zhí)m、張緒增、張錞三代。

      三、張氏鹽商家族的文化活動

      揚州鹽商,不少人參與文化活動,從事城市文化建設,張氏鹽商也不例外。張霞重修奉宸苑卿黃履暹的趣園(包括四橋煙雨、水云勝概兩處景點),張緒增重建李志勛的蜀岡朝旭,還為該景點寫過一篇《高詠樓觀音大士銅像記》,記述1784年接待乾隆帝臨幸之事[10]。張緒增還捐資八千金,助修江都、甘泉兩縣學宮。張?zhí)m則擅畫,可與專業(yè)畫家方士庶齊名。其他值得言說的約略有:

      (一)接待文士的張家庵——秋雨庵(金粟庵)

      康熙初,揚州城南有草庵三間,為楊姓夫婦出家之地,奉觀世音。后張世灜,即大安旗張世蔭之弟,病中夢觀音賜方,服之病愈;又夢觀音說:“我住竹門內(nèi)茅屋中,不蔽風雨,你可要幫忙解決。”不久,張世瀛出南門外,看見一對老夫婦倚竹扉念經(jīng),入室果見觀音像,即夢中之觀音。張世瀛于是翻建擴大,易庵名為掃垢精舍。楊氏夫婦歿后,張氏邀請某僧人攜徒主持。乾隆中期,住持是竹溪和尚,兩淮鹽運使盧雅雨題為“秋雨庵”。后來,浙江僧人戴某路過揚州,送給庵僧四五粒桂樹種子,種植成活,遂易名“金粟庵”。嘉慶十年(1805),阮元居憂歸里,覺得“金粟”人所少知,又不敵“秋雨”雅致,遂題寫“秋雨庵”,刻石為門額,恢復初名。嘉慶十一年(1806),阮元又捐錢給秋雨庵僧,構屋三楹,“拾男女之骨,別而藏之,及其滿屋乃瘞”[11],倡捐款建義冢。次年,阮元撰《秋雨庵埋骸碑記》,以揚善舉。

      此庵持續(xù)百余年,其財力支持者,就是張氏鹽商家族,所謂“大檀張居士、蔚彤、芳貽臮芳貽之子敬業(yè),相繼捐金”[12]。據(jù)李斗《揚州畫舫錄》記述,是“庵四圍皆竹,竹外編籬,籬內(nèi)方塘,塘北山門,門內(nèi)大殿三楹,院中綠蕚梅一株,白藤花一株,緣木而生。兩廡各五楹,環(huán)繞殿之左右。后樓五楹為方丈。庵左為桂園,園中桂樹是月中種子,花開皆紅黃色。右為竹圃,又名筍園。園中有六方亭,名曰竹亭?!盵2]175

      竹溪和尚善琴工詩,有《離六堂集》,結交文人,兩淮鹽運使盧雅雨與之訂方外交。竹溪詩云:“公暇捐賓從,來尋釋子家。風光近重九,籬落有黃花。一曲冰弦操,三杯雪乳茶。論詩情未已,歸騎日初斜。”[2]175府學教授金兆燕與之相交二十多年,為之撰《金粟庵碑記》。張世進、張四科諸人皆有竹亭詩,張霞、張?zhí)m也經(jīng)常來此游憩。《淮海英靈續(xù)集》收有竹溪《寄張秋芷給諫》:“五載邗江別,相思阻嘯歌。羨君逢圣主,無復諫書多。我久棲巖壑,春還到薜蘿。聊因歸雁便,問訊比如何?!盵13]

      據(jù)林蘇門記載:“竹溪和尚風雅,善于人交,平日往來者,皆四海知名士,無不棲借此庵,無不羨此庵秋雨之名,即無不以庵主為張家庵也。”[1]421該庵是雍正、乾隆、嘉慶三朝揚州郡城有名的文化活動場所。張四科《寶賢堂集》有多首作于秋雨庵的詩,1758年,張四科與蔣德、王藻、陳章、陳皋等文士撰《冬日過秋雨庵聯(lián)句》。

      (二)大安班、廣德太平班,爭勝揚州曲壇

      乾隆時期,揚州鹽商舉辦戲曲家班成為時尚,始于鹽商徐尚志征蘇州名優(yōu)為老徐班,黃元德、張大安等多人效仿。

      李斗記載了張大安家班有11位演員,老外、小生、大面、小旦、老旦、小丑及教師各1名,老生、三面各2名,另載場面人員鼓板陸松生。

      諸位演員各擅其技,皆有拿手好戲。老外張國相《西樓記·拆書》之周旺、《西廂記·惠明寄書》之法本;老生程元凱擅演《鳴鳳記》“寫本”諸出,得名伶朱文元的真?zhèn)?;三面顧天祥以《羊肚》《盜印》諸出,《鸞釵》之朱義為絕技;小丑熊如山精于江湖十八本,是位戲簍子。正因為如此,張班才能與諸班爭勝于揚州昆曲舞臺。

      李斗未記載張班的存續(xù)時間,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的蘇州《翼宿神祠碑記》附載有乾隆四十六年至四十九年“維揚大安店老張班捐銀數(shù)”及26位演員名單。兩相對照,有兩點認識:

      其一,兩張名單中相同人員有三位:張國相、程(陳)元凱;陸松(嵩)山。這印證了李斗敘述的正確性;名單人員的不同,說明戲班演員的流動性。碑記的老張班名單中,有“倪殿章”者,李斗記為“洪班副凈”,洪班主人洪征治(商號為充實)卒于1768年,倪殿章必是在該班散后才轉入張班的。

      其二,張班于乾隆四十九年還活躍在舞臺上,且稱為“大安店老張班”,其班必有數(shù)十年的歷史,至遲在1760年左右建班,可能更早。張班被后世稱為揚州乾隆時期“七大內(nèi)班”之列。

      廣德旗張?zhí)m也辦過戲班,即“維揚廣德太平班”。當代周育德先生《揚州太平班和迎鑾戲》一文,較早披露“維揚廣德太平班”的相關情況。資料來源是北京圖書館所藏鄭振鐸藏書《太平班雜劇》,該書收有“維揚廣德太平班”腳色、場面人員姓名、年齡及籍貫的名單,共80位,其中一人身兼教習、鼓板兩職,名字兩見,故實為79人;昆曲臺本18出。其中部分臺詞顯然是為迎奉乾隆帝二十二年(1757)第二次南巡而臨時修改的應景語言。該班教習7名,演員52名,包括11種行當,場面21人,其規(guī)模約是其他鹽商家班的2倍。這些資料于認識此時的戲曲行當體制、表演、班社詳情,有重要文獻價值。

      周育德該文抄錄名單和18出劇目名,略作梳理分析,結合《江蘇省明清以來碑刻資料選集》所收乾隆四十八年蘇州《翼宿神祠碑記》后附列為重修蘇州老朗廟“各戲班、演員捐款名單”中所載乾隆二十年“維揚廣德太平班”的相關材料,認為該班是“雍正末年至乾隆前期的活躍在揚州、蘇州等地區(qū)的著名班社”[14];但未能介紹班主為誰。《中國戲曲志·江蘇卷》《江蘇戲曲志·揚州卷》《昆劇發(fā)展史》及有關論文都認同“雍正末年至乾隆前期”的觀點,也都不論及班主。

      將維揚廣德太平班的兩份資料與揚州鹽商廣德旗聯(lián)系起來,放在當時鹽商爭辦戲班的背景下考察,完全可以確認,“維揚廣德太平班”就是揚州廣德旗的戲曲家班。而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755-1757)的班主就是張?zhí)m。

      明確班主是張?zhí)m,廣德旗太平班的活動就不會早于乾隆年間。據(jù)前述,雍正末年(1735)張?zhí)m僅17歲,其父已死多年,亦無廣德旗。故該班很可能是張?zhí)m于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后組建,以適應乾隆帝于二十二年第二次南巡的需要。此次南巡,早在乾隆二十年就先行諭旨地方,做好準備;揚州鹽商以戲曲演出迎駕,組建戲班,正其時也。鑒于此,該班的存續(xù)時間,還是應該謹慎地表述為乾隆十九年(1754)左右至二十二年(1757)之后。1754年的張?zhí)m,也就36歲,正是壯年,事業(yè)有成好大喜功,追隨時尚,辦家班正其宜也。

      乾隆二十二年該班演出的劇目有:《星聚》《仙集》《衢迎》《迎?!贰毒湃纭贰恫既稹贰毒哦Α贰东I瑞》《堆花》和《歡迎》《笏圓》《瓊宴》《訪壽》《請郎》《花燭》《勸農(nóng)》《五?!贰堕L亭》。這些劇目是準備演給皇帝看的,前九出多是仙佛的華麗排場,渲染歌舞升平的氣氛,平時演出不多;后九出也是歡慶場面居多,但較多民間流行的出目,反映當時社會演出的情況。

      張?zhí)m有個女兒嫁給了肇泰旗的汪勛,人稱“汪太太”。其夫亡于1772年,她30歲,獨立支撐門戶三十年,撫子成立,巾幗不讓須眉,傳說亦曾家蓄優(yōu)伶,嘗演劇自遣。

      (三)張?zhí)m之孫媳“夫亡入張門”,引起一場議論

      張緒增的兒子、張?zhí)m孫子的發(fā)妻去世,再定親巴氏女。不料張?zhí)m該孫未及再婚而亡,巴貞女卻毅然嫁入張家,撫養(yǎng)亡夫前妻之子,時在1779年??喟揪拍曛?巴氏女因病而亡。此事成為揚州文人的談資,并形成兩種不同評價。

      有人稱贊巴氏女定親夫死,從一而終,堪為貞節(jié)女子。大儒焦循撰《巴貞女挽歌》謂:“九年節(jié)操蕙蘭香,清泉皓月堪為伍。僭效龍門太史筆,豐神描畫遺千古。世有杜夔歌此歌,柔面男兒色或沮。”[15]焦循持贊賞態(tài)度。李斗記載,也有人“援歸震川之說短之”[2]338,認為巴氏女的做法,其實并不符合古禮。查明代歸震川《貞女論》,其明確認為:“女未嫁人,而或為其夫死,又有終身不改適者,非禮也。”[16]歸震川此論之實質,在于反對室女守貞的陋習,具有進步意義。焦循又撰寫《貞女辨》,引經(jīng)據(jù)典,認為室女守貞正是古禮;文末謂“吾為議貞女者危之”[15],表明此文意在批駁“援歸震川之說短之”之人。筆者看來,此文考證自有道理,論觀點則偏于保守。

      (四)張四科、張馨、張?zhí)沟热说奈幕挥?/h3>

      張世蔭三子張四科能詩文,自謂:“至四十始略知難易。雖天資學力不逮古人遠甚,然頗自刻苦,以冀有異于言之無物者而未能也?!盵6]參與以程夢星、馬曰琯為中心的韓江雅集吟唱,為核心成員。他與陸鐘輝合作購置的讓圃,靠近揚州二馬的行庵,也是韓江雅集的重要活動場所,張四科撰《讓圃記》謂:“二十年來,春秋佳日,選勝探幽,多在于此。四方文人學士,知有韓江雅集者,未嘗不從游于行庵、讓圃間?!盵6]張四科《詠胭脂》有“南朝有井君王入,北地無山婦女愁”句,以此得名,人呼張胭脂。其詩集《寶閑堂集》六卷,收1751—1768年十多年所作古今體詩618首。另有《響山詞》四卷。

      張四科與浙江秀水舉人蔣德交好,后者主其家多年,為其詞集作序。另一好友為浙江姚世鈺,姚說:“吾友張君喆士閑居奉母,讀書纘言,早著能詩,聲于朋游間。自余客淮南,誦其詩,接其人,始與之定交。而喆士亦似以余為粗有知者,延主其家,今四年矣?!盵17]姚世鈺曾于1741年至1744年,在張四科家寓居四年,交誼深厚,故受張四科之請,先后撰寫《史安人八袠壽序》《史宜人傳》兩篇序傳,其《孱守齋遺稿》中收有寫給張四科的八通書信。

      張馨、張?zhí)?是廣德旗張?zhí)m的親弟,兩人走仕途?!痘春S㈧`續(xù)集》記載:“張馨字秋芷,臨潼籍,江都人,乾隆甲子(1744)本省解元,乙丑進上(進士),官編修,改御史,與其弟松坪太史同舉于鄉(xiāng)、翰林,時目為雙璧。假歸不復出,筑十畝園延接名流,如王梅沜、金壽門、秦西巖諸公,弦詩斗酒殆無虛日。其侄孫步渠侍御,占籍江都,惜詩稿散佚。”[13]張馨生年無記載,兄張?zhí)m生于1719年,弟生于1723年,可知他約生于1721年左右。卒年有記載,章《銘》記為:“(坦)仲(兄)卒壬寅”,即1782年。

      章學誠記載張?zhí)馆^詳,生于1723年,于壬申年(1752)恩科成進士,授史職;乙酉年(1765年),赴湖南“典司大比”。不久,即歸隱揚州,“甫逾強仕,歸休平山。林泉之樂,灑然如秋;倫敘之,藹然如春。詩酒賓客,四方氣誼,如龍如云”。卒于1795年。他工詞曲,章《銘》謂“西京樂府,優(yōu)伶奏技,畏君反顧”[5]156,顯與其家有戲班大有關系。張?zhí)惯€雅好收藏金石,分別真?zhèn)晤H嚴,亦間有考證。

      張馨、張?zhí)菇幻松醵?。錢陳群,清朝重臣,為張馨會試的副總裁,后官刑部侍郎,自謂“給諫(張馨)予乙丑所得士”,來往邗上,張馨接待恭謹,故答應張馨之請,作《張母朱太恭人傳》。湖廣總督畢沅,少于張?zhí)?當年與張?zhí)雇瑸橹袝?、翰林。張?zhí)谷ナ?畢沅應其子學增之請,命幕僚章學誠代撰《墓志銘》。著名詩人趙翼有《張松坪挽詩》:“宦跡曾兼館閣淸,遂初早賦見閑情。生來獨占中秋月,老去猶高第五名。與我淸談交最久,畏君白戰(zhàn)句先成。何期高詠樓前宴,遽作黃壚感隔生。征歌白雪醉紅霞,觴詠相隨十載賖。天上神仙原富貴,江南花月最繁華。歡場絲管春如昨,暮景桑榆日易斜。他日橋元墓前過,不知腹痛幾回車。”[18]

      陜西臨潼張世蔭一支,揚州鹽業(yè)至少持續(xù)六代近二百年,家族商場、官場兼跨,互相支撐,于揚州文化活動亦有貢獻,洵為典型的揚州鹽商家族。

      猜你喜歡
      張?zhí)m廣德宜人
      廣德市交通運輸局
      ——加大『四好農(nóng)村路』建設 鋪就鄉(xiāng)村振興『幸福路』
      江淮法治(2022年13期)2022-09-19 10:46:50
      書法作品 張廣德
      孝順的兒媳
      故事會(2021年10期)2021-05-17 19:15:27
      這單不能退
      故事會(2021年8期)2021-04-16 11:15:54
      攝影
      江淮法治(2020年10期)2020-08-15 04:05:32
      社區(qū)睦鄰點的“宜人溫度”
      人大建設(2018年5期)2018-08-16 07:09:02
      秋食養(yǎng)生 燉補宜人
      美食(2016年10期)2016-08-22 03:30:02
      此處宜人(精卒)
      劍南文學(2015年5期)2015-02-28 01:15:50
      此處宜人(精卒)
      劍南文學(2015年3期)2015-02-28 01:15:28
      張?zhí)m教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經(jīng)驗

      嘉荫县| 藁城市| 曲阜市| 石景山区| 井陉县| 冷水江市| 通渭县| 张家界市| 大冶市| 长岭县| 水富县| 武强县| 渝中区| 临清市| 盈江县| 诸暨市| 大石桥市| 新平| 黄冈市| 汽车| 北宁市| 集安市| 望谟县| 蒙阴县| 百色市| 肇州县| 大同市| 九寨沟县| 任丘市| 陵川县| 交口县| 松阳县| 潼南县| 义乌市| 桂林市| 灵宝市| 巴马| 古丈县| 咸丰县| 大安市| 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