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史傳到小說
      ——論《阿Q 正傳》的文體選擇

      2022-03-18 07:06:33馬玉芳
      關鍵詞:史傳文體魯迅

      馬玉芳

      (蘭州大學文學院,甘肅蘭州 730000)

      《阿Q 正傳》的文體研究是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的,但目前研究有的未能注重文本細讀,有的沒有涉及《阿Q 正傳》與史傳文章的文體關系,忽視了這部小說由史傳文章向現(xiàn)代小說轉變的事實,有的涉及《阿Q 正傳》的文體轉化問題卻忽視了其內在演變軌跡。本文擬在前輩學者豐碩的研究成果基礎上,闡述魯迅對《阿Q 正傳》文體選擇的內外動因。

      一、史傳的刻意建構:文體選擇的反諷

      《阿Q 正傳》采用了史傳文體的形式,與主人公非傳奇性的庸碌經(jīng)歷形成了悖反,因為莊重的史傳文體話語模式與主人公阿Q 卑微的生命不相稱,蘊含著濃郁的反諷意味,折射了末路小丑式人物的荒誕經(jīng)歷。借助這種難以自洽的文本形式,作者將批判的矛頭指向當時的社會及生存于其中的所有個體。

      童慶炳曾指出,文體就是由特定的話語秩序與規(guī)范所形成的文本體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作家獨特的性格氣質[1]1。從總體上看,文體是一個完整的有機系統(tǒng),作家的個性特點、感受體驗方式、思維習慣、精神結構,以及對作家產(chǎn)生過影響的歷史精神和文化精神,都可能通過作家選擇的文體折射出來。從表現(xiàn)層面上看,文體指的是文本的話語秩序、規(guī)范、特征等,而這些因素往往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從文體形成的深層原因看,文體背后暗含的是創(chuàng)作主體的所有生活背景和條件,同時也包含了與文體相關的豐富的社會與人文內容。魯迅在《阿Q 正傳·序》中一面稱他是為阿Q 作本傳,一面又對小說的史傳文體結構進行消解。本傳,指的是正史中的人物傳記?!栋 正傳》開篇極嚴肅地說明為阿Q 立傳的必要性,并舉出古今中外的例子證明為阿Q 作“列傳”“自傳”“別傳”“內傳”“家傳”“小傳”“大傳”的不可行性,進而聲明“總而言之,這一篇也便是‘本傳’”[2]512??梢姡斞缸钇鸫a在表面上是把自己的寫作歸為史傳文體類的。他寫道:“從我的文章著想,因為文體卑下,是‘引車賣漿者流’所用的話,所以不敢僭稱,便從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說家所謂‘閑話休提言歸正傳’這一句套話里,取出‘正傳’兩個字來,作為名目”[2]513。從形式上來看,這正是遵循了史傳文體在開篇交代傳主姓名、籍貫的通例。魯迅通過標題和《阿Q 正傳·序》的解釋說明,毫不隱晦地表達了他選擇史傳文體的意愿。

      然而,魯迅在《阿Q 正傳·序》中又以一種史傳文體不該有的模糊甚至戲謔的筆法,講述了阿Q 本姓趙,但被高門大戶的趙太爺剝奪了姓趙權利的事情。一個人連為自己冠名的權力都被剝奪了,說明這個人是何等的微不足道。魯迅敘述了阿Q 的種種遭際后,毫不含糊地說“我終于不知道阿Q 究竟什么姓”[2]513,接著講述了考證阿Q 名字寫法的艱辛和無奈,從最初口頭確定的“阿Quei”“阿桂”“阿貴”,到最終推定但并不確鑿的“阿Q”。作為一篇史傳的作者,魯迅對阿Q 名字的確定竟是如此“草率隨意”,絲毫沒有真正的史傳文章應有的做派。魯迅既沒有堆砌史料并做相關推論,也沒有使用任何文獻作為佐證,充分表明他認為阿Q 的一生不足為傳。魯迅還以敘述者的口吻稱趙太爺?shù)膬鹤用畔壬鸀椤安┭湃绱斯保⑥揶硭膊恢腊 的名字該如何寫,因此只能約略寫作“阿Q”?!安┭湃绱斯边@種不常見的詞語組合,其實是魯迅的新造,他以這一短語引發(fā)的陌生感表達對當時社會的達官顯宦的嘲諷?!安┭拧币辉~出自《后漢書·杜林傳》,用以贊美學識淵博、品行端正的人,所謂“博雅多通,稱為任職相”[3]202。對趙太爺?shù)膬鹤用畔壬逻@樣的斷語,目的在于寫出趙太爺?shù)热苏紦?jù)著社會資源,居于話語權力的中心。魯迅借他們對阿Q名姓的一無所知,嘲諷他們與底層窮苦人民的距離之大,且暗含了他們的學識與地位不相匹配之意。作者既然不能確定阿Q 的籍貫,也難以考證傳主阿Q 的姓名,那么傳記正文的內容屬于不可信的記錄就在情理之中了。雖然魯迅在《阿Q 正傳》中說能夠確定傳主的唯一詞匯,便是一個“阿”字,但是“阿”字作為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一個詞綴,只有附加意義而沒有實際意義,屬于可有可無之列,這正是阿Q 被唾棄、被遺忘的人生的縮影。小說的這些敘述本身就是對史傳文章一直以來都只為“倜儻非常之人”[4]2735作傳傳統(tǒng)的悖反和諷刺。作者一面極力表明為阿Q 作傳的信心,一面又通過確鑿的證據(jù)論證阿Q 不足為傳的事實,曲折地表達了將屬于英雄傳奇人生的史傳文體用在卑微至極的小人物阿Q 身上的反諷意味。本不該出現(xiàn)在史傳中甚至都不該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中的小人物,卻被魯迅大寫特寫。這種文體選擇既是對紀傳體傳統(tǒng)的創(chuàng)新,又是對整個中國文學史上平民百姓不入史的事實的揭露,表現(xiàn)了魯迅“揭出病苦以引起療救的注意”的文學愿景。

      《阿Q 正傳·序》第二章、第三章的標題很有史傳文章的模樣,但敘述內容并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優(yōu)勝”。第二章《優(yōu)勝紀略》的標題蘊含著夸張的意味。清初吳偉業(yè)所作的《綏寇紀略》是記錄農(nóng)民起義之事的紀事本末體史書,而《優(yōu)勝紀略》則通過“先前闊”“見識高”“真能做”“癩瘡疤”等事件突出了阿Q 得心應手的精神勝利法。將在外人看來的失敗當作勝利去書寫,把小丑當作英雄去刻畫,這是魯迅的獨特筆法。第三章《續(xù)優(yōu)勝紀略》通過阿Q 的兩次失敗和一次“勝利”的事件表現(xiàn)阿Q 的“傳奇人生”:失敗之一是阿Q 被他向來輕視的王胡欺侮而不得反抗;失敗之二是阿Q 被假洋鬼子打得抱頭鼠竄;唯一的一次可以算得上“勝利”的便是阿Q 拿小尼姑出了氣,以“虐無告”的方式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和暢快[5]86。僅有的這次“勝利”“在形式上實質上都是勝利的”[6]103,對于阿Q 來說是大快人心的,與前一章中的“精神勝利”大有不同。但是,這種“勝利”僅僅是阿Q 的勝利,即小丑的勝利。不論對小尼姑還是對整個社會來說,這都是一種沉重的悲劇,因為這種“勝利”是階級欺壓的惡果,更是社會腐朽的明證。

      二、文體選擇的必然:社會變革的需要

      梁啟超在他的《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中提出,“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說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說始”[7]10。受這一觀點的影響,魯迅結合中國文學史上的許多作品細致論述了這一文體的優(yōu)越性。他說:“蓋臚陳科學,常人厭之,閱不終篇,輒欲睡去,強人所難,勢必然矣。惟假小說之能力,被優(yōu)孟之衣冠,則雖析理譚玄,亦能浸淫腦筋,不生厭倦。彼纖兒俗子,《山海經(jīng)》,《三國志》諸書,未嘗夢見,而亦能津津然識長股奇肱之域,道周郎葛亮之名者,實《鏡花緣》及《三國演義》之賜也。故掇取學理,去莊而諧,使讀者觸目會心,不勞思索,則必能于不知不覺間,獲一斑之智識,破遺傳之迷信,改良思想,補助文明,勢力之偉,有如此者!”[8]164在各路豪杰倡導舉萬眾之力拯救國家與民族的關鍵時刻,魯迅等人認識到小說文體可以承載育民的力量,意欲通過小說這一文學樣式喚醒四萬萬人民,撼動頑固的封建體制和消除民眾的迷信思想。

      因此,從魯迅文體選擇的自覺性看,《阿Q 正傳》是小說,而不是史傳。這一點可以從該作品的內部因素找到證據(jù):主要人物阿Q 是否真實存在,還有待考證;該作品沒有遵循將主人公的經(jīng)歷陳述詳盡的實錄原則,其中有很多虛構的成分;主人公阿Q 并不像傳統(tǒng)史傳文章中的主角那樣是非凡之人,而是一個小丑式的人物。當然,從當時啟蒙思潮席卷全國的社會文化背景看,小說是最能夠呼應“新民”這一時代主題的文體,魯迅作為新文學的旗手不可能在此時寫出不合時宜的史傳文章。但是,《阿Q 正傳》在形式上畢竟屬于史傳文體,且作者選擇這種文體也是有原因的。傳統(tǒng)的紀傳體模式擁有較為廣泛的讀者群,在那個文化啟蒙者努力使更多的普通民眾接受新思想的年代里,設置史傳這樣一個文體幌子,可以將讀者的期待視野與文本形式之間拉開距離,留給讀者廣闊的思考空間。魯迅用講述英雄勝利故事的體式去包裝偽英雄失敗的故事,以凸顯阿Q 的“偽”和“敗”,可以利用文體與主題的反差激發(fā)讀者的反思,促使他們深刻思考阿Q 為何不足為傳、究竟是何種力量使阿Q 成了阿Q 之類的問題,從而達到更強烈的啟蒙效果。

      巴赫金的文化轉型理論指出,文化轉型預示著一個“小說化”時代的到來,如果說史詩注重追求崇高典雅的古典主義,并借此來表現(xiàn)向心的、封閉的大一統(tǒng)權威話語的話(在該種意義上,史詩確實是可以作為體現(xiàn)權威意識的最典型的文體),那么小說就是表現(xiàn)文化轉型期最有力的文體,它能承載眾聲喧嘩的、多元共生的文化轉型期豐富混雜的內容和背景[9]518-524。按照巴赫金的這一觀點,史詩是過去式的,且它書寫的過去是絕對的、已經(jīng)完結了的。史詩好似一個圓圈,其中的一切都是已成定局、不可更改的東西,再無開拓與創(chuàng)新其自身的可能性,而小說是一種永遠處于形成過程中的具備無限可能性的體裁,往往能更加中肯且深刻、敏銳且迅速地反映現(xiàn)實本身的生成及發(fā)展變化。魯迅在中國那個特殊時代努力變異文體,以便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為人生”的文學作品,從而更深刻地反映社會現(xiàn)實。他的這種自覺意識和積極努力,表明他“正是一個在中國歷史由‘史詩世界’跨入‘小說世界’的特殊歷史時刻應運而生的‘名副其實’的小說家”[10]?!栋 正傳》的《戀愛的悲劇》一章中的故事內容和敘事策略,可以成為我們認識魯迅啟發(fā)民智的獨特方式。在這一章中,阿Q 認為“女人是害人的東西”,敘述者仿佛循著阿Q 的感覺和觀念而為他做辯護律師,不僅沒有以高出小說人物的姿態(tài)去對阿Q 的經(jīng)歷或想法做出評判,反而詳細列出支持“女人害人”觀點的一系列證據(jù)。敘述者先是說自古以來中國男人大半未能成為圣賢主要歸咎于女人,由此說明女人對男人的害處是毀滅性的,接著說到阿Q 在將近而立之際被尼姑害得神魂顛倒、不能自持。然而,這并不能說明被敘述出來的觀點就是阿Q 的立場。此時的敘述者為了達到更為強烈的諷刺效果,將自己刻意裝扮成“不可信的敘述者”,明顯拉開了自己的態(tài)度與故事中的阿Q 以及讀者的距離,由此增加了文本的深度,以突出作者原意與所陳述的觀點之間的悖反。這正是魯迅所慣用的反諷藝術,也可稱之為“冷嘲”,其中蘊含的不是希望諷刺對象改善自我的意愿,而是一種徹底使諷刺對象絕望的內涵。這可以比“熱諷”更有力地擊中諷刺對象的卑劣特質,引起讀者深刻的反思并促使讀者覺醒。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反諷者“對未來不抱有任何虛幻的希望,始終對世界現(xiàn)實持否定、解構與超越的態(tài)度”[11]8。

      克爾凱郭爾指出,實質意義上的反諷,其矛頭指向的不是某個單獨的存在物,而是某一特定時代或某種特殊狀況下的所有事實,因而反諷藝術涉及的面更廣,造成的諷刺程度更深[12]218。在《阿Q 正傳》中,魯迅將關于小丑阿Q 失敗與勝利的一切問題,包括優(yōu)勝問題、戀愛問題和生計問題,統(tǒng)統(tǒng)放置在同一個歷史背景中,將對阿Q 這個個體的冷嘲延展到當時社會所有人和一切現(xiàn)象上,表達了他對國民性問題的反思。如此一來,《阿Q 正傳》中敘述者對阿Q 的冷嘲便升華為魯迅對整個中國民眾的質詢,成為“陰冷黑暗的鐵屋子”里振聾發(fā)聵的吶喊,去警醒當時雖為少數(shù)但渴望光明未來的有為之士。

      三、從英雄到末路:“大團圓”的深度言說

      《阿Q 正傳》的第六、七、八章敘述了阿Q 在社會變革之際的作為,他做出的兩種選擇都被擊潰,徹底失去了生存之路。第六章《從中興到末路》講述了阿Q進城后以不義手段謀取錢財,成為眾人眼中有錢的“上等人”而“得了新敬畏”的故事。但是,村里人很快得知了阿Q 發(fā)大財?shù)恼嫦?,他的“偉大形象”隨即復歸于平庸甚至卑劣。因此,他的“中興”并非真正的中興,“末路”倒是真正的末路?!陡锩泛汀恫粶矢锩穬烧轮校 因覺得快意而響應革命的呼聲,又被假洋鬼子阻止,不準他參加革命??梢哉f,阿Q 在新的時代中意欲開辟新的道路,但是被打著革命旗號的舊勢力堵死了,他的結局只能是走向死亡。第九章《大團圓》中,阿Q 竟稀里糊涂地成了革命的犧牲品,在眾人的圍觀中送了死。這一章以“大團圓”為標題,也具有反諷意蘊?!按髨F圓”作為中國傳統(tǒng)戲劇、民間故事等的結局模式,指的是故事的結尾符合觀眾或者讀者的心理預期——好人得到了好報,壞人也得到應有的懲戒。而《阿Q 正傳》中的“大團圓”,宣告了阿Q 生命的終結。顯然,魯迅把阿Q 的死當成是這個偽英雄應有的最為圓滿的結果。

      胡適把中國人對大團圓的過分迷信看成是中國人思想淺薄的鐵證,“做書的明知世上的真事都是不如意的居大部分,他明知世上的事不是顛倒是非,便是生離死別,他卻偏要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偏要說善惡分明,報應昭彰。他閉著眼不肯看天下的悲劇慘劇,不肯老老實實寫天公的顛倒慘酷,他只圖說一個紙上的大快人心。這便是說謊的文學”[13]80。魯迅也曾談到,中國人的心理向來是很喜愛團圓的,而對人生現(xiàn)實的缺陷往往視而不見,因為這個群體已經(jīng)形成一種共識,那便是一旦說出某種問題,就要面臨如何解決和改善的麻煩,而中國人是不喜歡煩悶和麻煩的,因此小說里不完滿的結局也總要更改得團圓一些,使好人和惡人都得到他們應當?shù)玫降某陥?,如此一來,作者和讀者也都一如既往地沉浸在虛幻的假象里[14]326?;趯χ袊蟊姷摹按髨F圓”觀念,魯迅將阿Q 之死的章節(jié)命名為“大團圓”,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故事中的未莊人都希望阿Q 的結局如此。他們作為“看客”認為悲慘的故事越無望就越精彩,也就越值得駐足觀看。換句話說,只有阿Q 死了,這個故事才得以圓滿。另一方面,在《阿Q 正傳》發(fā)表的1921年,魯迅想要通過阿Q 的死和阿Q 在未莊人眼中的不足掛齒這兩個層面,給當時的民眾以警醒和勸誡,盼望著民眾能從這雙重悲劇中看到中國社會的頑疾,認清群體對軟弱無能的個體無形中施加的壓力及這壓力背后的冷漠人性,由此醒悟并向往更清明的天地,無需再用小人物的死構成“大團圓”。

      如果我們從《阿Q 正傳》用史傳文體包裝阿Q 的角度審視《故事新編》中的作品,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古代英雄都被魯迅用一種戲謔的筆法刻畫成了小丑,這顯示了魯迅文體選擇上的創(chuàng)見。這一文體選擇的創(chuàng)舉對于魯迅來說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文體實驗,而是他基于對社會和國家深切關懷的有意之為。《故事新編》中有很多英雄不再如正史描繪得那般高大,被改造成了平庸甚至丑陋的普通人。造人先祖女媧不再是犧牲自己成全人類的奉獻者,而是猶豫彷徨且未能認清現(xiàn)實并被自己所造的小人詆毀的怨婦;射箭技藝高超的后羿不再是為了大眾生計苦苦練射,最終射下九個太陽的英雄,變成了為射箭絕技所困,以及為了十個白面炊餅苦苦奔波又備受妻子冷落且完全失去自我的“妻管嚴”;治水救萬民而受世人擁戴的鯀和禹在腐朽的“文化山學究”眼里成了愚蠢的小丑,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被斥為“沒良心”的人;叔齊、伯夷讓國的高風亮節(jié)被解讀為輕如鴻毛的形式主義作派;眉間尺為父報仇雪恨的決心被演繹成懦夫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少了原作中父仇不得不報的無畏氣魄;無為而治的老子成了意氣消沉的宣講家,受到眾人詬病。上述這些歷史人物在《故事新編》中的“蛻變”表達了一個共同的主旨,那就是“英雄之死”?!坝⑿壑馈贝碇恳粋€個體的死亡,而個體之死在《故事新編》中并不僅僅指肉體的死亡,更重要的是意味著人思想的朽壞。無論是《阿Q 正傳》講小丑的失敗,還是《故事新編》寫英雄的衰朽,都揭明了一個基本認識,那就是不論是在文明伊始的遠古,還是在古今思想碰撞交融的近現(xiàn)代,人若是不能認識自身并確立獨立自洽的思想,要么成為渾渾噩噩中被砍殺的“阿Q”,要么成為“末路英雄”。無論哪一種結局,都會導致國家、民族的潰爛與傾覆。從這個意義來看,《阿Q正傳》正是魯迅對啟蒙與救亡這一時代主題的深度言說。

      四、人的失?。骸傲⑷恕钡钠惹行枰?/h2>

      不論是作為偽英雄的阿Q 的死亡,還是《故事新編》中女媧、后羿、老子等中華文明歷史上的偉人的“蛻變”,都指向現(xiàn)世中人的自我意識的沉淪和消隕。魯迅借史傳文體的形式將本不足以成傳的阿Q 置于大眾視野之下,意在呼吁民眾關注這類小人物,從集所有典型的國民性于一身的阿Q 身上看到自身需要診治的痼疾,進而從診治自我著手參與對國家、民族的拯救。魯迅熱切地警示人們將關注點拉回到人本身,以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救亡”。

      在魯迅看來,國家與民族復興的關鍵在于“人國”的建立,“人國”可以從根本上將人與膚淺凡庸的事物劃清界限。而建立“人國”的第一要義便是“立人”,因為社會作為一個整體,社會的進步和文明是由構成它的每一個個體共同作用的結果,塑造民眾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民眾獨立的思考力和判斷力,自然就成為建立“人國”的關鍵所在。而“立人”則首在“立己”,“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覺近矣?!烁饔屑海浑S風波,而中國亦以立”[15]26。這里的“己”,指的是每一個個體對自身需要有清醒的認識和公允的評斷,即蘇格拉底所說的“認識你自己”。魯迅所希望的“立人”中的“人”,其價值基點在個體不在群體,“必以己為中樞,亦以己為終極:即立我性為絕對之自由者也”[2]52。魯迅通過敘述人物生平的《阿Q 正傳》的史傳文體形式,增加了人物在小說中的比重,這與他一直主張的“立人”思想有內在一致性。

      總之,不論從文本形式和內容的角度,還是從魯迅的“立人”思想角度加以審視,《阿Q 正傳》都不是為了寫人物而寫人物的正傳文章,而是為了喚醒民眾而摹寫國民性的現(xiàn)代小說。這種文體選擇既是魯迅作為“文體家”的特意編排,又展現(xiàn)了他作為新文化旗手的勇毅擔當。

      猜你喜歡
      史傳文體魯迅
      魯迅,好可愛一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4
      輕松掌握“冷門”文體
      玉石俱焚前夜被打撈:有個小白律師溫暖了涼薄
      文從字順,緊扣文體
      學生天地(2019年36期)2019-08-25 08:59:44
      魯迅《自嘲》句
      魯迅看書
      從讀者角度看史傳文學中虛構存在的合理性
      青春歲月(2016年4期)2016-08-04 05:33:50
      《文心雕龍?史傳》矛盾的紀實觀及原因
      若干教研文體與其相關對象的比較
      《紅樓夢》敘事藝術中的春秋筆法

      延庆县| 布拖县| 泸西县| 岳池县| 即墨市| 固阳县| 霍林郭勒市| 盐池县| 集贤县| 汽车| 房山区| 周宁县| 敦煌市| 岳西县| 克东县| 怀远县| 北票市| 桐梓县| 新和县| 雅安市| 遵义市| 娄烦县| 香港 | 蒙自县| 凤翔县| 从化市| 九江县| 开江县| 紫阳县| 西乡县| 三河市| 定西市| 肥乡县| 乐业县| 呼图壁县| 平遥县| 鲜城| 大悟县| 射洪县| 会昌县| 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