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校思政課批判虛無主義的四重維度

      2022-03-18 10:07:16劉白楊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虛無主義思政

      劉白楊

      (江西農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 南昌 330045)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tǒng)一”,“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旗幟鮮明進行剖析和批判”[1]。徹底的批判精神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徹底的批判性也是高校思政課的重要屬性。

      本文討論的是現代意義上的虛無主義。虛無主義及其在民族、歷史、文化、政治和生態(tài)等領域的多樣復雜理論形態(tài),對當代中國社會影響極大,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嚴重現實問題,越來越深地嵌入當代中國人的精神生活,甚至演化成人們普遍遭遇的精神困境和心靈危機。積極批駁和抵制虛無主義,是高校思政課應當承擔的重要使命。

      一、價值維度:把握批判虛無主義的價值旨歸

      站位決定地位。高校思政課引領青年大學生批判和抵制虛無主義,首先要站在為社會主義培育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制定精準目標,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旗幟鮮明地傳導主流意識形態(tài)。

      高校思政課批判虛無主義為了什么?首先,是為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校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沿陣地,高校肩負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事關“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后繼有人。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他們思維活躍、個性鮮明,處于思想文化交流和交鋒的前線,容易受到社會思潮的影響,成為意識形態(tài)滲透和演變的對象。思政課批判錯誤社會思潮,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題中要義。立德樹人將育人和育才相統(tǒng)一,是一項必須扎實推進的復雜艱巨的現實系統(tǒng)工程。高校思政課教學批判錯誤社會思潮,要從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評價等著手,多方面、深層次、根本性地彰顯立德樹人價值和實現立德樹人目標;要著眼于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引領學生擺脫虛無主義的精神困境,幫助學生從各種不利于全面發(fā)展的處境中掙脫出來,引導學生按照人應有的本質去實現自我確證,從而成為真正“完整的人”。

      高校思政課批判虛無主義,還以傳導主流意識形態(tài)為現實旨歸。高校思政課教學要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tǒng)一,作為開展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主渠道,這表現為建設性;同時,作為開展意識形態(tài)斗爭、批判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的主陣地,這表現為批判性。顯然,建設性是主要的、是目的,批判性要服務于建設性。但這并不意味著批判性無足輕重。相反,建設性離不開批判性;離開批判性,思政課教學就是關起門來自說自話,主流意識形態(tài)就經不起質疑、無法令人信服。凡事不破不立,思政課如果不徹底駁倒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對錯誤的社會思潮不做堅決的斗爭,它們就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正如毛澤東指出:“不把這種東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來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們之間的斗爭是生死斗爭?!盵2]何況,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批判錯誤社會思潮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當前,虛無主義及其在各個領域的表現樣態(tài),無論是理論基礎、觀念主張,還是現實訴求,都背離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方法論,本質上都是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的錯誤思潮。高校思政課要發(fā)揚斗爭精神,破除虛無主義對學生的影響,以“破”大力襄助“立”,從而傳導主流意識形態(tài)、鞏固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和信仰。

      二、理論維度:揭露虛無主義的理論實質

      社會思潮批判“不是簡單地從機械情感出發(fā),進行情感宣泄和僵化的結論攻擊”[3],而是對理論觀點的反駁,要揭露觀點的謬誤以及論證中不自洽之處。當前,高校思政課批判虛無主義,要從理論維度出發(fā),引導大學生認識虛無主義的理論實質。

      虛無主義是西方現代性的產物,它“伴隨著對現代文明的本質和前景的質疑而誕生于德國”[4]。相較于英、法等國,德國屬于后發(fā)現代化國家,其現代化模式亦不同于前者。18世紀末19世紀初,伴隨著啟蒙運動的傳入和現代化的推進,以理性化為核心的現代思想興起,德國哲學家主張“理性崇拜”、以理性精神質疑一切,虛無主義作為現代性的并發(fā)癥由此萌發(fā),并成為德國古典哲學的重要內容。隨著世界資本主義的擴張和現代化進程的推進,虛無主義蔓延到全球。自近代傳入中國以后,經過長期演變,“當代中國形成了以虛無主義為哲學內核的多元虛無主義思潮”[5],包括歷史虛無主義、價值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及政治虛無主義等多種理論樣態(tài)。這些思潮雖然表現形式和具體訴求各有不同,但都沒有脫離虛無主義哲學內核。批判虛無主義、揭露其理論實質,是克服虛無主義及其各種樣態(tài)的前提。

      虛無主義的思想史淵源極為復雜,雅各比、尼采、施蒂納、海德格爾、馬克思等哲學家都對虛無主義作了大量表述、指證或批判。對于其觀點主張,一般認為,虛無主義開始是對“最高價值的貶黜”,隨著時代發(fā)展,它“已不只是對上帝以及神圣意識的否定,也是對人的各種規(guī)定性及其存在方式如人類性、歷史、文化傳統(tǒng)、民族性、公共性的否定”[6]。透過這一觀點,人們發(fā)現,從哲學角度講,虛無主義的本質就是“西方的超驗根源及其理性形而上學”[7]。

      當前,大學生對虛無主義的種種癥候已有所察覺,可能還有過接觸,思政課教師也會向學生說明歷史、價值等領域存在的虛無主義現象,但高校師生從理論維度對虛無主義的批判不足,充分揭露其理論實質十分必要。在“原理”課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認識“世界的本質是什么”和“世界怎么樣”的問題時,可以借機對虛無主義的理論本質進行解釋。西方哲學歷來有形而上學傳統(tǒng)且善思辨,在追問世界本源的時候,提出世界本源是超越經驗(自然、現象)的東西,包括上帝、靈魂、自由意志等。例如,泰勒斯認為世界本源是非自然物的“水”;柏拉圖認為萬物本源是理念,并由此形成形而上哲學。伴隨著近代資本主義現代性的凸顯,經歷啟蒙洗禮的哲學家們重新思考現代文明的本質和前景,他們大力批判上帝、神靈、傳統(tǒng)價值和傳統(tǒng)秩序,高呼“上帝死了”,力圖“重估一切價值”。本來,由于現代轉型、社會劇變,人的生存遭到巨大沖擊,海德格爾喻之為人被“連根拔起”,一切解構與重構、摧毀與再建不可避免。但是,一些哲學家在反叛傳統(tǒng)時,滑入虛無的深淵,他們不但把傳統(tǒng)確立的世界本源——超驗的、永恒的、形而上的存在徹底否定,還貶低現實世界的傳統(tǒng)價值體系、歷史文化,甚至否定一個自在的民族,直至否定人的存在和意義,于是,人們對世界的原有認識坍塌了。為了重筑認識世界,哲學家們創(chuàng)造了“唯一者”“超人”“權力意志”等,把其作為世界唯一的實在、世界和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可以看出,虛無主義者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形而上學,但又不可避免落入形而上學的窠臼,在本體論上,他們否定了“上帝”,但又創(chuàng)造了新的“超驗”的東西;在認識論上,他們認為世界可知,但堅持通過啟蒙理性和抽象玄思認識世界的本質,體現出了孤立、靜止的形而上學觀點。簡言之,虛無主義者無法正確解決人與世界的關系問題,在主客二分思維方式下,他們將人與世界的關系看作“兩個平等并列的現成的東西共處的關系”[8],把主體與客體對立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人與世界產生分離和對抗,那么人應該如何認識自身以外的自然、社會、價值、歷史?作為“融身”于世界之中的人,又是怎樣一種存在?他們無法正確回答。在教學中,拎起虛無主義理論實質這條線,就可以串起一大片虛無主義的癥候和現象,就可以在理論上講通,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思想認識上自然就透徹。

      哲學問題屬于精神世界很復雜的問題,許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內容晦澀難懂。針對大學生的思想現實,“原理”課教學在講解虛無主義的理論實質時,不宜講太多復雜的西方哲學術語,而應切實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辯證法對虛無主義的觀點和理論推導過程逐一辯駁,并在對比鑒別中,批判謬誤、堅持真理。當然,教學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帶領學生適當閱讀尼采哲學原著,幫助他們理解著名的“上帝死了”論斷;可以請學生分析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所作小說《父與子》中巴扎羅夫這一人物。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領域的虛無主義形態(tài),其理論實質還摻雜了該領域相關的錯誤觀念。比如,近年來不時泛起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它從先驗理性、抽象人性出發(fā)考察歷史,脫離生產關系考量歷史人物和事件等錯誤表現,既體現出形而上學思維方式,也反映了“以唯心主義作為哲學根基的唯心史觀”[9],“綱要”課要特別注意運用唯物史觀,透過現象看本質,探明其錯誤表現之下的理論本質。

      三、現實維度:將虛無主義批判置于現實土壤之中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等文中無情地批判了現代虛無主義,他“反對從觀念本身出發(fā)理解觀念,而把觀念還原為物質生活及其勞動”[10],堅持立足于“現實的人”,揭示了虛無主義產生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商品生產和資本邏輯,提出了克服虛無主義的根本途徑是建立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主義在同虛無主義的斗爭中開辟了前進道路,也為我們批判當代中國虛無主義提供了行動指南。當前,高校思政課批判虛無主義,必須聚焦虛無主義的現實根源,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來展開。

      (一)聚焦虛無主義在當代中國的現實根源展開批判

      “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而且只要人們還存在著,它就仍然是這種產物。”[11]虛無主義在中國的生長、蔓延,有客觀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根源。虛無主義批判不能僅著眼于觀點上的辯駁,在虛無主義的新情況、新動態(tài)不斷涌現的形勢下,“止步于解釋性的應對”[12]往往導致思政課教師左支右絀、疲于奔命,所以,還要找到并解決其現實根源。

      虛無主義的源頭在西方,其癥結在西方現代文明,在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制度,但這并不意味中國沒有虛無主義生長的土壤;相反,作為現代性必然產物的虛無主義,如同漩渦一般不可避免地將中國吸入,孳生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

      首先,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格局發(fā)生深刻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東升西降”成為大變局中最突出的特點。然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激烈對抗仍將長期存在,世界范圍內的政治斗爭從未停止,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破壞活動從未停止。比如,文化虛無主義的泛濫,與西方國家鼓吹、宣揚“普世價值”密不可分;又如,歷史虛無主義在觀念上體現為對歷史、傳統(tǒng)的虛無和否定,似乎只是思想意識領域的問題,實質上卻包含了極強的政治訴求,而且經常被作為反華工具,對我國國家政治安全挑戰(zhàn)極大。這是當代中國虛無主義存在的總的政治背景。

      其次,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要發(fā)揮決定性作用,非公有制經濟不斷得到發(fā)展,市場的邏輯和資本的力量在經濟領域得以運用,并不斷侵染其他領域,世俗化和物化的現代性特征逐漸暴露,導致當代中國人在價值取向和生存論意義上的虛無傾向。如:否定崇高價值、喪失價值判斷標準、以個人主義消解集體主義、追求實用和物質利益的功利主義等,甚至在“物”的驅使下無法達到個人的自我確證,否定個體生命與意義。

      再次,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文化,具有歷史的繼承性和對外的借鑒性。虛無主義在當代中國的生長,有一定的思想認識根源。一方面,伴隨著我國現代性問題的產生和變遷,在傳統(tǒng)與現代交織中,人們必然會遭遇諸如如何看待歷史和現實、人的存在有何意義等問題,由于認識論的偏差或謬誤,就可能滋生否定、懷疑、焦慮、頹廢、反理性等現代性癥候;另一方面,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許多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和社會思潮涌入中國,如拜物教、極端利己主義、新自由主義、歷史相對主義、新文化保守主義以及“普世價值”論等,在相互交織采借中,虛無主義發(fā)展并蔓延到諸多領域,演化出復雜的虛無主義樣態(tài)。

      最后,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有待解決的社會現實問題還比較多,如民生問題、環(huán)境問題、腐敗問題、社會公平問題等,既滋生了各種虛無表征的社會心態(tài),又是各類虛無主義思潮產生的社會根源。此外,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深入發(fā)展,諸多哲學家已關注到技術“統(tǒng)治”人造成的存在危機問題,尤其是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使得人的生存空間網絡化程度加深、虛幻感大大加劇,“虛無主義也正在發(fā)生‘網絡空間轉向’”,“網絡虛無主義現象正加速蔓延”[13]。

      虛無主義并不是虛無縹緲的冥思,高校思政課對虛無主義的批判,決不能從觀念出發(fā),進行空洞、臆造的思維抽象,必須將虛無主義置于社會關系的矛盾運動中?!案耪摗闭n在講授新時代歷史方位以及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的概況等內容時,應引導學生堅持學用結合,把教材上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對接,運用理論知識來解釋虛無主義現象、解決虛無主義問題,這樣就能增強教學實效,杜絕理論課“空對空”說教的弊端。

      (二)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破除虛無主義

      聚焦現實根源后,為把虛無主義批判提升到更高層次,思政課還應立足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yè),通過引領學生去正確認識和積極投身當下的、切實的、火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來破除虛無主義。

      虛無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產物,蔓延到全球后,雖幾經變遷,仍留有深刻的資本主義烙印。在中國這樣的非西方的后發(fā)現代化國家,虛無主義訴求必然指向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和資本生存邏輯。近代以來,虛無主義傳入中國后,面對強勢的西方文明,我們未能用自身傳統(tǒng)價值去對抗西方文明,反而表現出虛無自身歷史、傳統(tǒng)和民族的特點,并產生“全盤西化”的訴求。當今時代資本主義仍有強大的生命力,當前國際輿論依然呈現西強我弱的格局。在這種情況下,克服虛無主義,解決虛無主義帶來的種種問題,實質上就取決于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較量的結果,取決于能否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那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能超越現代性贅生的虛無主義嗎?馬克思曾深刻揭示虛無主義的癥結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資本邏輯,他推演出了資本邏輯導致虛無主義的過程:“錢蔑視人所崇拜的一切神并把一切神都變成商品。錢是一切事物的普遍價值,是一種獨立的東西。因此它剝奪了整個世界——人類世界和自然界——本身的價值。錢是從人異化出來的人的勞動和存在的本質;這個外在本質卻統(tǒng)治了人,人卻向它膜拜?!盵14]當人類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興起,資本逐利性暴露,商品交換成為經濟中最基本的現象,資本統(tǒng)治了社會。同時,在精神層面,由于現代理性主義和啟蒙運動導致傳統(tǒng)的歷史文化、精神信仰、價值體系被顛覆,“超驗物”不存在了,金錢取代了它的角色,人們沉迷于“物”的占有和消費,衡量世界的標準變得唯金錢論、唯有用性,人的存在喪失崇高感和意義感,最后演化為整個現代社會的思想危機,資本邏輯在資本主義社會達到了虛無的終點。而且,由于理性形而上學服從和服務于資本生產,“資本是理性形而上學滋長為主導意識形態(tài)的土壤”[15]。因此可以說,資本邏輯不僅是虛無主義產生的物質基礎,也是虛無主義理論根源——理性形而上學的生成土壤??梢姡獢財嗵摕o主義生成的鏈條,就必須駕馭和超越資本邏輯。這就啟示我們:克服虛無主義關鍵在于克服資本邏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能有效應對虛無主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要正確處理與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關系,既肯定資本邏輯的歷史作用,又必須揭示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牢牢把資本邏輯掌控在經濟領域發(fā)揮作用,防止其滲透到社會其他領域,從而實現對資本邏輯的超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既是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關鍵,也是批判錯誤社會思潮的基石?!案耪摗闭n可以從各個角度宣傳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講清楚成就背后的深層原因和邏輯,引導學生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底氣。有了這個信心和底氣,大學生就會自覺將個人發(fā)展融入時代潮流之中,在遭遇虛無危機時保持定力、積極應對,以腳踏實地的現實努力肯定自我、消解虛無。“原理”課在講“資本主義的矛盾本質”時,可以向學生展示西方資本運作危機、“迷惘的一代”等案例,請學生獨立探究資本邏輯與虛無主義困境之間的內在必然聯(lián)系,進一步深化認識,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四、主體維度:立足人的主體性批判虛無主義

      由于虛無主義植根于人的生存體驗,而高校思政課本質上是做人的工作,以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增強人的主體性為目標,所以,最后要從主體維度出發(fā),立足大學生的主體性展開虛無主義批判。

      虛無主義幾經演進,從虛無神圣意識、最高價值,到虛無傳統(tǒng)歷史文化、政治統(tǒng)治、社會秩序、道德審美、集體精神等,最后虛無人的存在和意義,對人的主體性危害極大。在現代性境遇下,作為主體存在的人,本來應該通過自覺能動地選擇、創(chuàng)造使自己的生命活動變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識的對象,卻被資本邏輯控制和制約而無法達成;本來應該自主地占有和支配生產力、生產關系以及自身勞動力,結果卻被“物”所支配;本來應該通過自己的行為和活動實現預期目的和自身發(fā)展,卻喪失了自我實現的衡量標準。馬克思、恩格斯曾批判虛無主義思想家施蒂納等人:“人們迄今總是為自己造出關于自己本身、關于自己是何物或應當成為何物的種種虛假觀念?!盵16]施蒂納脫離現實社會關系創(chuàng)造了“唯一者”,并將法律、道德、社會規(guī)律等全部當作“限制性外殼”拋棄,表面上是“自我”“利己”的張揚,實際上卻是“思想的吹?!保槐砻嫔蠘税瘛拔ㄎ摇薄白杂伞?,實際卻遮蔽了人的本質。這無疑會導致人的主體性所包含的能動性、自主性、自為性遭到壓制和顛覆,無法充分彰顯,并引發(fā)“人為何活著”的疑惑。對此,虛無主義者的答案沿著兩條路徑延展:一是拜金主義,既然“上帝”退隱了,資本當道,那就金錢至上,以獲得金錢達到自我的滿足和實現;二是頹廢、迷惘或狂亂、放縱,既然“理想”“法則“價值”“秩序”失效了,心靈歸宿何在?是不是“怎么做都可以”?

      由于中國社會一直是注重現實生活的世俗社會,中國的虛無主義話語往往脫離哲學思辨的層面,而與現實的民生問題、利益訴求緊密聯(lián)系。當代大學生務實求效,理想主義色彩較淡,重視追求個人價值和利益以及現實性的生活和感受,相比宏大敘事,他們更關注利益攸關的社會現實問題。然而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正在形成中,主動追求全面發(fā)展的力量尚且不足,在個人現實境遇受挫后容易遭受虛無主義侵襲,流露出頹廢、悲觀、娛樂至死、無厘頭、逃避等情緒,出現主體性自失、異化等問題。一般而言,當代青年的虛無感,與其說來自對“歷史向何處去”宏大主題的疑惑,不如說來自個人價值實現與社會現實之間的矛盾,尚且停留在社會心理層面。但也要注意,在特殊時間節(jié)點、在“有心人士”有意操控下,群體心理很容易會過渡到對中國道路、中國制度的質疑,這才導致歷史虛無主義、價值虛無主義等思潮大有市場。因而,思政課育人要從人的個體性存在出發(fā),關注人的個性發(fā)展和實際需要,尊重人的主體意識,增強人的主體能力,尤其是認識和應對現實的能力,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促進社會發(fā)展的同時彰顯人的主體性。

      具體而言,“基礎”課在這方面多有可用力之處。比如,在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大學生成人成才的內容時,一方面,應引領學生從“現實的人”出發(fā)認識人的主體性,充分認識人的主體性的生成、發(fā)展無法脫離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批駁虛無主義的抽象人性論錯誤,克服虛無主義剝離一切外在束縛、脫離一切社會關系和物質基礎的抽象主體論觀點。另一方面,虛無主義否定生命的意義追求,人失去超越性的目標,往往滑向空虛墮落或者以金錢衡量世界,應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以自覺的主體性發(fā)揮人的本質力量,通過在現實的世界中、使用現實的創(chuàng)造性手段來實現理想,既可以防止“遠離崇高”的庸俗空虛,又可以抵御逆境挫折下產生的頹喪和“躺平”心態(tài)。此外,“基礎”課教學還可以針對青年中存在的泛娛樂化、消費主義、“飯圈”文化等現象,著力批判其遮蔽人的主體性和人的本質的虛無主義傾向,引導學生認識到作為現實的、獨一無二的、“自為的主體存在”的個體,其主體意識和主體精神是何等珍貴,幫助學生以自覺的主體性把虛無驅逐得無處遁形。

      猜你喜歡
      虛無主義思政
      歷史虛無主義的新近演化態(tài)勢與特征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 ?? ????(課程思政)?? ?? ??
      如何搞好“以人為本”的思政教育
      河北農機(2020年10期)2020-12-14 03:14:34
      思政課“需求側”
      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要有互聯(lián)網思維
      舉旗亮劍遏制和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堅定道路自信 理直氣壯 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當代陜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长丰县| 三台县| 克什克腾旗| 云南省| 蓬安县| 东辽县| 怀安县| 中江县| 麟游县| 莆田市| 汾西县| 双牌县| 海城市| 宜章县| 兴安县| 临清市| 靖州| 海淀区| 屏南县| 肥城市| 平塘县| 梁山县| 司法| 南涧| 曲周县| 高安市| 翁牛特旗| 黎平县| 三穗县| 绍兴县| 大荔县| 麻城市| 云霄县| 定远县| 梨树县| 砀山县| 白山市| 榆社县| 康马县| 庐江县| 噶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