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勻音整理
2021年10月16日凌晨零點23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歷時約6.5小時后,飛船順利和空間站對接。三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順利進入空間站,開啟了中國航天首次長期駐留任務。這次任務除了駐留時間增加至6個月以外,最重要的看點就是中國女航天員首次進駐空間站。
王亞平是中國第二位女航天員,曾于2013年6月乘坐神舟十號飛船進入天宮一號,進行過15天的太空飛行,并完成了我國首次太空授課。這是她第二次飛上太空,成為首位重返太空的中國女航天員。作為神舟十三號乘組的唯一一位女航天員,王亞平也受到了極大關注。
有人挖掘出了她背后的故事:21歲成為飛行員,33歲乘神舟十號進入太空講課,41歲再次成為航天員。網(wǎng)友們看完她的簡歷后都忍不住贊嘆:“姐姐真的太美了!”“巾幗不讓須眉!”殊不知,這份榮耀的背后是一份常人根本不敢想象的艱辛。
與美麗蒼穹的深厚緣分
很多人認識王亞平,是因為她的高顏值。被稱為“最美女宇航員”的她,更有著戰(zhàn)士一般堅不可摧的意志和韌勁。這個出生于山東煙臺的農(nóng)村妹子,從小便有些與眾不同。打從幼時起,王亞平的身體素質(zhì)就很棒。當別的孩子還哭著吵著要糖吃時,她就已能爭著搶著幫父母干農(nóng)活了。上學后,在學校運動會的長跑比賽中,她更是次次都能堅持跑完全程,幾乎每次都能拿第一。
17歲那年,王亞平憑借過硬的身體素質(zhì)和優(yōu)秀的文化課成績通過了空軍選拔,進入長春飛行學院,成為全國第七批37名女飛行員中的一員??哲娬酗w局濟南選拔中心原主任程學哲評價道:“王亞平非常聰明,而且活潑要強,在各種模擬考試中體現(xiàn)出特別的聰慧和靈氣。”王亞平并沒有因此而驕傲,反而更加謙虛和刻苦。
飛行員的訓練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考驗。在飛行學院學習,不僅意味著大學課程不能落下,體能訓練和軍事訓練也一刻都不能停,拉練、游泳、跳傘都是必備項目。王亞平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跳傘時的場景,“我是第4個跳的,第一次跳還沒來得及害怕就過去了,第二次跳時反而感覺特別害怕”。在那天回去的車上,同學們一起唱起《真心英雄》,個個唱得淚流滿面。
1999年,王亞平第一次在教員的帶飛下飛上了藍天。俯瞰腳下的壯麗河山時,王亞平第一次感受到了身為飛行員的自豪,自此開啟了與美麗蒼穹的深厚緣分。2001年,王亞平畢業(yè)后被分配到武漢空軍運輸航空兵部隊,任運輸機飛行員一職。工作期間,她牢記自身責任,沒有絲毫懈怠,參與執(zhí)行了多個任務,如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云減雨、山東抗旱以及多次戰(zhàn)備演習。
9年時間里,她在空中安全飛行了1567個小時,并榮升為優(yōu)秀的空軍二級飛行員。年紀輕輕就有如此作為,她卻并不滿足。
從飛行員到航天員
2003年,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搭載航天員楊利偉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王亞平在電視機前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看著火箭燦爛的尾焰,她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中國有自己的男飛行員、女飛行員,現(xiàn)在又有了自己的男航天員,那什么時候會有女航天員呢?”也是從那時起,一顆“航天的種子”開始在王亞平的心中悄悄生根發(fā)芽。
2010年,王亞平終于實現(xiàn)了她的航天夢,正式成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航天員的訓練更具有挑戰(zhàn)性,其中有一項叫超重耐力訓練。王亞平每次進行這項訓練時,臉部肌肉就會變形,眼淚會不自覺地往外流,胸口還會感到極度壓抑,呼吸困難,但還必須按照規(guī)定完成各種動作,可以說是“度秒如年”。她說,航天員的手邊都有一個紅色按鈕,如果在訓練中挺不下來,可以隨時請求暫停,但這么多年來,沒有一個航天員碰過這個按鈕。
經(jīng)過近三年的訓練,王亞平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yè)技術綜合考核。2013年,王亞平搭乘著神舟十號,與聶海勝、張曉光一起飛向了夢寐以求的太空,成為中國“80后”航天員第一人。王亞平說,自己“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第一次飛天的感受:失重的瞬間,感覺身體“蹭”地一下就飛起來了,好像騰云駕霧;視覺上也受到了沖擊,艙里所有的東西都飄了起來,像有了生命,從太空看地球能感到一種生命力的震撼。
航天任務充滿了風險和未知,但在被問起發(fā)射時刻害不害怕時,王亞平說,那一刻自己的腦海中只有6個字——“責任,使命,圓夢”?!吧硖幪諘r,所看見的世界會讓人得到升華,有些東西會變得‘很小’,比如得失;有很多東西則變得‘很大’,比如對祖國、對家人的愛和牽掛。”
“太空教師”的精彩課堂
“大家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來主講!”這是王亞平在2013年6月20日上午,來自距地球340多公里處的特殊亮相。天宮一號的影像同步傳回地球,神舟十號航天員面對著地面6000萬中小學生,帶來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這也讓中國成為繼美國后,第二個成功完成太空授課的國家。
在神舟十三號飛行期間,王亞平為孩子們帶來更加精彩的“太空第二課”。“隨著不斷旋轉(zhuǎn)的陀螺,我們已經(jīng)從神舟十號任務進入了空間站時代,歡迎來到‘天宮課堂’!”2021年12月9日15時50分許,“太空教師”王亞平的聲音,從距離地面400公里的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傳回地球。
時隔8年,王亞平再次站上“最高講臺”,不過她所面對的已經(jīng)是新一批的孩子了。此次太空授課在中國科技館設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分設4個地面分課堂。共1420名中小學生參加現(xiàn)場活動。
當天,王亞平首先帶著孩子們“參觀”了天和核心艙,揭秘了“太空廚房”,介紹了航天員在太空為保持身體健康,在軌鍛煉時所使用的太空跑臺、太空自行車等。在8年前的神舟十號太空課堂中,王亞平成功制成了一張漂亮的水膜,并在水膜上貼上了小道具,上面印著一個“中國結”。如今,王亞平在中國空間站的天宮課堂中再次演示了水膜實驗。在約60分鐘的授課活動中,王亞平和翟志剛、葉光富演示了微重力環(huán)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xiàn)象,并講解了實驗背后的科學原理。他們還和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了實時互動交流。
太空授課專家組成員、北京101中學物理老師史藝,9年前擔任了神舟十號太空授課的地面老師,如今再次迎來太空授課,她感慨萬千。接受采訪時,她眼里泛著淚花,“整個太空授課的感受就是非常激動,也特別自豪!感嘆于咱們國家航天科技與綜合實力如此強大”。
正如王亞平所說:“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因為熱愛,所以執(zhí)著;因為熱愛,讓我有勇氣克服重重困難走到現(xiàn)在?!边@也是每一個中國航天人的真實寫照。正是有了這樣一批又一批不畏艱苦、不怕困難的航天員的存在,中國的航天路才充滿了希望和光明。
(摘編自2021年第11期《現(xiàn)代青年》文章《“最美太空老師”王亞平:因熱愛而執(zhí)著,因夢想而堅持》、2021年12月9日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文章《時隔8年中國太空授課再開講:飛天夢永不失重》)
157150051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