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雯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非手術治療深靜脈血栓的綜合預防護理體會。方法:選取114例于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期間老年下肢骨折非手術治療患者,依照隨機數(shù)余數(shù)分組法將其編為對照組(n=57)與觀察組(n=57),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予以綜合預防護理。比較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下肢血液粘稠度、護理滿意度和焦慮抑郁情緒。結果:觀察組下肢深靜脈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下肢血液黏度比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非手術治療深靜脈血栓的綜合預防護理,能降低下肢血液粘稠度,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老年下肢骨折;下肢深靜脈血栓;綜合預防護理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指血液不正常凝結,形成管腔堵塞,導致的靜脈血流障礙[1]。骨折患者需要長期臥床,容易對靜脈壁造成損害,使靜脈血流受阻從而引發(fā)血栓。老年人血液較粘稠,組織器官的功能退化,骨折后損害機體。而且老年患者大多伴隨其他基礎疾病而無法進行手術,骨折受傷后需要長時間臥床,更易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嚴重者會危及生命。所以為減少患者的疾病疼痛,減少該病的發(fā)生,需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本研究探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非手術治療深靜脈血栓的綜合預防護理體會。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114例老年下肢骨折非手術治療患者,將其編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57例,男25例,女22例,年齡60~86歲,平均年齡(70.34±1.57)歲;觀察組57例,男28例,女19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1.72±1.22)歲。皆診斷確診下肢骨折。排除患有惡性腫瘤患者;以往患有骨折疾病者;全身存在感染病灶者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遵醫(yī)囑對患者使用止痛藥物以及進行相關護理。
觀察組:綜合預防護理。(1)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了解其既往病史和生活習慣,結合病情制定護理措施。(2)普及健康知識,指導患者健康合理飲食;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該病成因、后果和注意事項,引起患者和家屬重視。(3)患肢護理及鍛煉:對患肢給予皮牽引或石膏固定,提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臟;從遠向近按摩患者的患者的足部和小腿,每次20min,每天6次;指導患者踝關節(jié)背屈和跖屈的被動活動,每次20次,每天6次;鍛煉股四頭肌和排腸肌收縮,5s/次,20次/組,每天5組;保持肢體外展15~30度;指導患者做咳嗽動作,進行深呼吸,15次/h;加強全身的床上運動。
1.3 觀察指標
記錄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樣本例數(shù)和血液粘稠度;用SAS 自評量表、SDS 自評量表評價患者的情緒,分數(shù)越高負面情緒越嚴重;分別從病房環(huán)境、服務態(tài)度、護理及時性和護理規(guī)范性四方面進行護理滿意度的評價,每項25分,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1.4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表示,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下肢深靜脈發(fā)生率和血液粘稠度
觀察組患者下肢深靜脈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下肢血液黏度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2.2護理滿意度和焦慮抑郁情緒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下肢骨折患者長時間臥床,肌肉運動減少,會導致血流變慢[2]。患者下肢骨折的創(chuàng)傷會導致靜脈內膜損傷,一旦血管壁損傷,血小板會發(fā)生凝聚,釋放生物活性物質,促使血栓形成。研究顯示[3],患者骨折后凝血因子都會增加,而抗凝血因子會減少,形成纖溶抑制物使機體處于高凝狀態(tài),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老年患者因其高齡,一般伴隨患有心腦血管疾病、靜脈血栓、高血脂或糖尿病,就會使該病形成的幾率大大增加[4]。本研究觀察組患者下肢深靜脈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下肢血液黏度比對照組低(P<0.05),說明綜合預防護理會減少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降低了血液粘稠度,降低了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生率。老年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調節(jié)能力都比較差,護理時應該耐心安慰,關心呵護,積極解答患者的問題,多列舉相關病例,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其焦慮抑郁心理,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正如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能夠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提高護理依從性。
綜上所述,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非手術治療深靜脈血栓的綜合預防護理,能降低下肢血液粘稠度,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孫亞萌, 張建政, 劉智. 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及動態(tài)D-二聚體對其預測價值的分析[J]. 中國骨與關節(jié)雜志, 2020, 9(6):419-424.
[2]劉文文, 李秀芬, 張麗. 骨科特殊護理預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觀察[J]. 沈陽藥科大學學報, 2021, 38(1):119-119,121.
[3]李樹灝, 張堃, 宋哲,等. 血紅蛋白量與下肢骨折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fā)生率的關系分析[J]. 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 2021, 23(10):864-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