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彬
中國畫,好好看。中國畫要好好地看,仔細地看!
話說“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前來面見唐明皇,只是這場面有點……
請看上面這幅畫,是什么最先引起你的注意?
不是大人物,而是那只小動物,是嗎?
那是什么?一頭小毛驢……天啊,它怎么那么?。?/p>
它小,是因為有人把它變小了。
誰有這么大的神通呢?
他就是著名的“八仙”之一——張果老。
傳聞中的張果老
你來猜猜看,畫中哪位是張果老?
沒錯,就是坐在最右邊,攤開手仿佛在招呼小毛驢好好表演的那位老人家。
他本名叫張果,因為在“八仙過海”的傳說里,他是個老者形象,所以又被稱為“張果老”。
張果的身份和來歷都很神秘,沒有人知道他是“何許人也”。武則天時,張果隱居在中條山。當時人們傳說他有長生不老的秘術(shù),他自己也說他已經(jīng)有數(shù)百歲了。武則天就派使臣召他進京,張果裝死不去。后來有人又見到張果往來于恒山中,并報告給了當時的皇帝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命人用尊貴的轎子請來了張果,向他詢問神仙方藥這些事。
張果給唐玄宗表演了一番法術(shù),后來就歸隱恒山不知去向了。
神奇的小毛驢
不難看出,這是張果為唐明皇(唐玄宗的謚號)表演法術(shù)的畫面。張果攤開雙手,面向唐明皇,似乎在說什么。畫面中的那頭小毛驢正在飛奔,四蹄躍起,韁繩拖在地上。
這頭小毛驢的神奇“功能”見于《明皇雜錄》《太平廣記》的記載。傳說,張果老常常騎著這頭小毛驢出行,一天能走數(shù)萬里。不用它的時候,它就會變得像紙片那樣薄,可以疊起來,放到巾箱(古人放置頭巾的小箱子)里。再想乘坐它時,把水含在嘴里,朝那“紙驢”一噴,它就又變成能騎乘的驢了。話說這種折疊方便的交通工具可真不錯,現(xiàn)代人要是有它,就不怕堵車了。
了解了這頭處在畫面焦點位置的小毛驢,我們再來聊它后面的那個小道童。小道童貓著腰,像是正要去逮住小毛驢。從道童的動作來看,這又不像是正常的表演,而像是出了表演“事故”。小毛驢只顧著跑,小道童在后面狼狽地追趕,慌忙中裝小毛驢的巾箱也掉在地上。
這么生動的畫面,配上對話就更好玩了——
小道童著急地說:“回來,你快給我回來!”小毛驢心說:“嘿,可算是出來了!讓你們平時老疊我,哼,我先撒撒歡兒!”張果攤開手,看著唐明皇,笑著解釋:“您看,法術(shù)有時也會失靈的?!?/p>
請你注意唐明皇,他左臂拄椅,微微頷首,看著向他奔來的小毛驢,神情不僅不驚訝,竟然還有幾分慵懶。他身旁的四名侍從更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特別是離得稍遠的那名侍從,在這場神奇表演面前,他卻似乎毫無興趣,只是用小手指挑盆里的東西。這或許可以解釋為:大唐皇帝,什么沒見過?就連皇帝身邊的侍從也見多識廣,變戲法并不足以引起他們多大興趣。
不過,對這幅畫,我們也可以有另外一種理解,這就需要了解一下這幅畫的作者了。
畫卷背后的任仁發(fā)
任仁發(fā)(1254~1327)是南宋末年的舉人,他的人生道路,本該是通過科舉走上仕途,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然而,1279年元軍攻滅南宋,元朝一統(tǒng)中國,任仁發(fā)的命運也隨之改變。
元政府降低漢族讀書人的地位,任仁發(fā)從一名低級小吏做起,最后成為一名朝官,其中的艱辛努力可想而知。在政務(wù)之余,任仁發(fā)就把他對官場和人生的感悟都融入繪畫中。
再來看《張果見明皇圖》,我們就可以有另一種理解:
我們不妨認為,任仁發(fā)就是張果,奔向唐明皇的小毛驢,就是他求得重用的心愿,而那緊張的小道童,則襯托了小毛驢想要成為朝廷千里駒的迫切心情。這樣,我們就明白了,唐明皇為什么對脫韁朝他奔來的小毛驢不感到驚訝,反而表現(xiàn)出默許和接納, 因為明君納賢,正是任仁發(fā)的期待。
你同意這種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