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金庸的成就多么高,古龍總是有固定的龐大粉絲群,他的英雄總是有人喜歡。
前幾天在南方某城,一頓火鍋上,有個老局長開心了,開始背誦《圓月彎刀》,沒錯,是背!看他那個架勢,恨不得從楔子一直背到尾聲。
金庸的小說那么牛,你怎么還是忘不了古龍的英雄呢?他們到底有什么不一樣?我們隨便聊幾點。
比如,古龍的英雄孤獨。
金庸的英雄們是不太孤獨的。他們從小有玩伴,有老師,有長輩。他們有經(jīng)常跑的街巷,有常買的小吃,有常去鉆的山洞,去玩水、扔石頭的小河。
在表面上,金庸會把主人公從小發(fā)配到很偏遠的地方去,去蒙古的,去東海的孤島的,但我們并不覺得他們很孤獨。
甚至張無忌被發(fā)配到北極去了,我們也沒覺得他有多孤獨,金庸也依然給他配齊了一個完整的生活圈子,有爸爸,有媽媽,有義父,有玩伴(火猴,修改后的版本才取消了這個角色)。
而且他們還有觀眾。他們有完整的成長史,像是《爸爸去哪兒》里的童星,被人圍觀簇擁,演幾段戲,就可以向鏡頭招招手。
金庸的英雄不大會真的無助。他們再怎么被小伙伴和偏心的師長們欺負、孤立,也總會有一個人誠心對他好。小楊過有郭靖對他好,小張無忌有義父對他好,小令狐沖有師娘對他好,小狄云有師妹對他好。
可是古龍的英雄沒有這些。他們是真的自小孤獨、寂寥,生活在無助和恐懼中。像阿飛說的:“我是在荒野中長大的,風、雪、霜、雨,都是我最大的敵人?!?/p>
其實不一定是荒野,哪怕他們生長在鬧市里,也依然是孤獨的,就像穿過村莊的狼,人煙再密集,它仍然是孤獨恐懼的。用魯迅的話說,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長大后,英雄們成名了,有錢了,也還是孤獨。楚留香整天被三個女孩子圍著,讓我當年嫉妒得要死,可你總感覺他內(nèi)心還是孤獨的。
古龍的英雄沉默。
他們不說話,不表達,不傾訴。刀和劍是他們講話的唯一方式。
他們的心理問題很多,精神負擔很重。阿飛動不動打寒戰(zhàn),孟星魂殺了人就嘔吐,可他們就是不傾訴。
他們還不分辨。金庸的英雄被冤枉了要分辨半天,《倚天屠龍記》里,有一章專門叫“蒙冤不白愁欲狂”,你看一愁就愁了整整一章,古龍的英雄不大會這樣:
阿飛:“包袱并不在你手上。”
李尋歡道:“嗯。”
阿飛道:“既然不在,你為何要承認?”
李尋歡笑了笑,道:“……免得跟他們啰嗦麻煩?!?/p>
他們不屑和世俗多交談,不然就不酷了,于是個個都像八大山人畫里的魚和鳥,頂著一雙冷冷的白眼。
孤獨加沉默,讓古龍的小說彌漫著一股憂郁的氣味。金庸小說里,只有《白馬嘯西風》略接近那個氣味,其它幾部長篇都沒有那個味道。
在古龍的英雄世界里,氣溫不會超過25度,總是冷冷的陰雨天,有時候烏云,有時候雨夾雪。哪怕是清晨,也不會是明媚通透的,而是總有“乳白色的濃霧”:
丁鵬推開他那間斗室的窗子,乳白色的濃霧就像柳絮般飄了進來,拂在他臉上?!秷A月彎刀》
乳白色的晨霧漸漸在山林間、泉水上升起,又漸漸一縷縷隨風飄散,飄散到遠方。——《流星蝴蝶劍》
偶爾地,天氣也可以燦爛,英雄也可以快樂,也有光明、有日色。但轉(zhuǎn)瞬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光明不過是腐草中的螢火,日色是血海上的朝陽。你不能放聲大笑,否則,回應你的只有鐵屋子里的回聲。
古龍的英雄驚艷。
金庸的英雄們,有一個又一個的奇遇,墜個崖,鉆個山洞,都能遇見好為人師的老前輩。段譽磕頭能磕出秘笈來,虛竹下棋下出無崖子七十年功力來,黃蓉隨便燒只雞,能引出洪七公來。
現(xiàn)實中呢?你烤一只雞引出喬布斯來試試?
古龍的英雄們,沒有這么多奇遇。乍一看,他們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神人,一出場就睥睨人間,誰都搞不懂這絕世武功從哪里來的。
《流星蝴蝶劍》里的孟星魂,我們看到他六歲時被人欺負,然后一轉(zhuǎn)眼就是成年了,武功奇高,快劍無敵。中間這十多年的故事,都被古龍吃掉了。
但你總會隱隱覺得,他們的武功,不太像是墜崖得來的,不太像是山洞里撿到本秘笈練來的,而是經(jīng)過了漫長的磨練。
小李飛刀的那一刀,燕十三的那一劍,楚留香輕功的那一縱躍,在練成之前,經(jīng)過如何的痛苦磨礪,反復嘗試?書上都不說,但你能感覺到。
比如阿飛的快劍,古龍只一句話淡淡敷衍過去:“他苦練十三年,每天練七個時辰,練得掌心和腳底都被磨穿。”
做古龍的英雄不容易。古龍不相信奇遇,不相信世界會對你那么好。
你必須有一段枯燥、艱難的日子,胸懷大志,卻又平凡、卑微,忍受著雨雪風霜、冰雹雷電。慢慢地,你習慣了孤獨,學會了沉默,把事情放在心里。
你對著墻壁揮了一刀又一刀,無數(shù)次地枯燥重復。這世界不會單獨眷顧你的,你只能去戰(zhàn)勝它。很長一段時間里,你沒有觀眾,沒有啦啦隊,只能埋頭苦練,做自己唯一的觀眾和玩家。
直到某一天,絕世武功終于上身了,才能深吸一口氣,推開門,出去驚艷世人。
所以很多人愛古龍式的英雄。金庸的英雄,他們的奇遇讓人羨慕;但古龍的英雄,他們的成功讓人激動,你更愿意為他們打氣、吶喊。
(摘自微信公眾號“六神磊磊讀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