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竹
青花瓷器上的人物形象精美、畫面栩栩如生、內(nèi)容豐富多彩,具有傳神和寫意的效果。我們對青花瓷器上的歷史故事、人物形象進行簡要梳理、賞析,共同探尋其潛在的藝術(shù)韻味。
青花瓷器上的畫面多樣,尤以故事畫面最多,而且題材也非常廣泛,如有祈福求祥類的四美十六子圖,反映文人士大夫風尚氣節(jié)的十八學士圖,反映《西廂記》經(jīng)典送別場景的長亭送別圖,《三國演義》中銅雀臺比武、空城計等戲曲故事中的刀馬人物圖等等,情節(jié)豐富,十分精彩。
南朝時著名畫家謝赫在《古畫品錄》有云:“六法”者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jīng)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繪畫的用筆十分講究,在瓷器上顯得更加優(yōu)美舒暢。而青花瓷器上的人物畫之所以充滿魅力,不光是畫的功力,還有火的藝術(shù)。在瓷器上作完畫后,還要充分考慮燒制時熱脹冷縮的因素,不少人物圖畫進窯前還好好的,出窯就走形錯亂了,這十分考驗畫匠和瓷器工匠的水平。如果辛辛苦苦、精巧細致地畫完卻沒燒好,就會前功盡棄。所以說,陶瓷是一項綜合藝術(shù),而有人物形象的青花瓷就顯得更加傳神(圖1)。
第一,器形各不相同,各有特色。這些人物故事青花瓷器載體都是體形較大的器物,諸如蓋罐、梅瓶、玉壺春瓶等。三種瓷器比較起來,蓋罐、梅瓶腹徑較粗,作畫面積大,多用來表現(xiàn)場面宏闊的題材。如“單騎救主”“三顧茅廬”等。而玉壺春瓶頸肩纖細,碩腹下垂,一般選擇人物少、場畫小的畫面。第二,人物故事畫面多置于器物居中或中段的主體部位,目的是強調(diào)視覺突出,給人非常強烈的沖擊力。像玉壺春瓶,其繪畫面積比較小,需要表現(xiàn)大的場面時,往往以全器作畫。如“蒙恬將軍”玉壺春瓶(圖2),武士所擎的大旗直達瓶口,彰顯映襯出磅礴大氣之勢。第三,繪有人物故事的青花瓷器,大多質(zhì)地細膩,勻稱且釉色白,著色所用的氧化鈷料,不論國產(chǎn)的青料,還是進口的蘇泥勃青料,都很純正。第四,畫工的繪畫技藝高超。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瓷窯甚少,恐怕這也是人物故事青花瓷器較少的原因。第五,從繪畫技法上說,這些人物故事瓷器也有獨到之處。畫面布局合理,人物比例協(xié)調(diào),表情自然,性格鮮明。輪廓得當,線條流暢,各種紋飾、細節(jié)處理得十分精致。與紙、絹不同,用青料在瓷胎上作畫,當更具難度,更顯功力。
下面,我們挑選一些精美的器物,進行簡要賞析。如“三顧茅廬”青花蓋罐,罐腹的一側(cè),蒼松下的山石上,諸葛亮身穿長袍,頭包軟巾,有兩名童子分立兩側(cè),頭梳雙髻侍立一旁。整幅畫的另一端,劉備在柳樹下躬身拜謁。關(guān)羽和張飛在一邊竊竊私語。整幅畫將人物的性格、形象展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劉備的求賢若渴、諸葛亮的智慧灑脫以及關(guān)羽、張飛二人的焦急煩躁刻畫得惟妙惟肖。
“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圖3),畫面在梅瓶的腹部占據(jù)大部分位置,主題十分鮮明、突出。畫面中,蕭何是主要人物,頭腳分別都有裝飾,著袍束帶,做策馬奔騰之勢。畫面的另一側(cè),韓信頭裹軟巾,身著長袍,威風凜凜,手牽戰(zhàn)馬在溪邊飲水,其余處有山石、松柏。整幅畫面錯落有致,疏密得當,且十分飽滿。
除了這些典型的歷史事件,一些文人題材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十分常見。如青花人物圖方碗,碗外四面開光,繪制了四幅圖畫,題材為俞伯牙攜琴訪友、陶淵明愛菊、王羲之愛鵝、周敦頤愛蓮,這四幅圖清雅秀麗、清新典雅,把文人氣息的清澈、高尚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正如《天工開物》中提到的“上品細料器”,明末清初的時候,官窯停止了燒造,景德鎮(zhèn)民窯得到長足的發(fā)展,燒造了大量胎釉精良、繪工細膩的高質(zhì)量瓷器。這類青花作品藝術(shù)氣息濃郁,畫面留白處常題詩作賦,精美細膩,獨樹一幟。
歷史上的人物、事件繁多,但反映在青花瓷器上的數(shù)量卻很有限。這些講述在瓷器上的故事,刻畫在瓷器上的人物,仿佛瓷器的靈魂一樣,熠熠發(f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