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沈祖蕓:家庭要和學校分工培養(yǎng)孩子

      2022-03-29 21:09:43天竺
      現(xiàn)代家長 2022年3期
      關鍵詞:雙減

      天竺

      【人物名片】

      沈祖蕓,上海新優(yōu)質學校研究所副所長。有近30年的教育實踐經(jīng)驗,曾為北京十一聯(lián)盟學校、上海93所新優(yōu)質學校共同體、深圳紅嶺教育集團、未來教育家項目等做過戰(zhàn)略發(fā)展規(guī)劃。

      學校關心孩子的學業(yè)成就、綜合能力、核心素養(yǎng),家庭則要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習慣,為孩子創(chuàng)造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等

      “雙減”的目標是讓孩子學會自主

      筆者:“雙減”是2021年中國教育的關鍵詞。有人調侃說,“雙減”是“高速路上大拐彎”。對此,您怎么看?

      沈祖蕓:說“雙減”是“高速路上大拐彎”,雖是調侃,但有一定道理。以往激烈的教育軍備讓搶跑、內卷、雞娃成了常態(tài),此時“大拐彎”正是教育的回歸,回到“人之為人”的本質。換句話說,是為了讓人更好地成為人,而不是產(chǎn)品。

      工業(yè)時代的標志是大規(guī)模流水線生產(chǎn),而這種生產(chǎn)模式也給教育帶來了深刻影響。孩子被當作產(chǎn)品來生產(chǎn),“特等品”進清華北大,優(yōu)等品進985、211,合格品進普通本科、大?!@是在用生產(chǎn)產(chǎn)品的方式來培養(yǎng)人。而知識時代的來臨,喚醒了“人之為人”的意識。如果我們繼續(xù)把孩子當產(chǎn)品培養(yǎng),那他有可能被機器所替代。人可以適應各種變化,面對困難、挑戰(zhàn),能夠靈活多變地解決多種問題,但產(chǎn)品不行。

      “雙減”政策的出臺,促進了教育目的的回歸。讓孩子學會自主,讓孩子成為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本意。

      很多中國人都是在父母的指令下長大的:父母讓考師范,父母認為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父母覺得公務員旱澇保收,明明自己不喜歡,也要讓孩子去做。

      當一個人沒有學會自主,不會規(guī)劃人生時,到了三四十歲,依然隨波逐流,沒有自己的目標,就會始終面臨著危機。

      我們只有把自主的權利交到孩子手里,才能真正幫助孩子適應未來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通過12年的培養(yǎng),讓孩子成為完整的人,讓他走出高中校園時擁有獨立意識,知道自己要什么、想去哪兒、擅長什么,面對社會,有足夠的能力應對。

      而“雙減”政策的出臺,加大了這種可能性。

      “雙減”后,學校不能簡單地做減法

      筆者:“雙減”政策出臺后,學校首當其沖受到影響。對此,學校反應如何?

      沈祖蕓:去年我走訪了很多學校,看到學校面對“雙減”存在兩種心態(tài):

      一陣風心態(tài)。有學校認為,改革歷年都是緊一陣松一陣,等緊的這一陣過去,一切就會恢復原樣,所以告訴老師們,加油,挺住,再苦一段時間就好了。事實上,“雙減”后老師的課時量和工作量都會增加,如果學校不啟動系統(tǒng)性的組織變革,老師內在的動力系統(tǒng)就不會持久。

      簡單地做加減法心態(tài)。有學校認為“雙減”是物理層面的增減,作業(yè)沒了,補課沒了,不思考“雙減”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簡單地減“量”降“標”,其實受損失的還是孩子。

      這兩種做法都沒把孩子的成長放在心上,只是為了應付政策或為了方便管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之為人”,而人的獨立自主不是一夜形成的,要通過12年的能力培養(yǎng)逐漸實現(xiàn)。

      但是我也欣喜地看到不少學校走在了前面,圍繞“雙減”開啟了組織變革,或者從課程出發(fā)進行改變——呈現(xiàn)豐富可選的課程,支持學生學會自主。

      如,重慶某小學的課程表顯示,課時長度發(fā)生了變化,有15~20分鐘的微課,有30~35分鐘的短課,有50~60分鐘的長課,長短課時的搭配,既符合小學生的專注規(guī)律,也保證了孩子動手做實驗和小組互動的時間。

      上海的一所實驗學校的課程表顯示,主題綜合課程占了很大比例,意味著學校從分科教學轉變?yōu)榭鐚W科學習,讓學生在接受挑戰(zhàn)中,自定義學習路徑,實現(xiàn)自主規(guī)劃的目標。

      北京一所12年一貫制學校的課程表,已經(jīng)告別了分科教學,完全通過學習任務來激發(fā)孩子的學習動力,還設置大量自選課和社團活動。

      這么做的好處是,給孩子充分的選擇,學習什么放棄什么,自己說了算;發(fā)展興趣,讓孩子找到自己愿意花時間去琢磨的事情;引導孩子思考“我為什么要學”“學這些對我有什么用”,讓孩子產(chǎn)生內在動力。

      評價體系在改變,不能等所有綠燈都亮起

      筆者:雖然學校已有行動,但有些家長質疑,中高考評估標準不變,“雙減”有什么用?

      沈祖蕓:盡管中高考的篩選本質沒變,但考試命題內容已發(fā)生變化,假以時日,必然會帶來更大的調適和變革。

      說中高考是“指揮棒”,我們可從兩方面看:

      一是越來越多的學校已經(jīng)在探索多元評價體系。如今從老師嘴里,你會聽到很多以前沒聽過的名詞,如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表現(xiàn)性評價、基于能力的評價等。這說明學校有了非常明確的意識——既要讓學生適應得了明天,又要讓學生贏得了今天。想走好這條路,就要通過多元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成為具有自我評估能力的人。

      二是雖說中高考指揮棒沒變,但考試命題內容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尤其每套試題的最后部分都體現(xiàn)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

      退一步說,難道中高考取消就皆大歡喜了嗎?不會。評價方式只會越來越回歸能力與素養(yǎng),而能力和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就是真實世界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

      對此成年人是有體會的,職場從來不是條件完備、資源富足的,需要調用個人經(jīng)驗,通過不斷學習去解決各種問題,問題的挑戰(zhàn)性越大,職場人的能力和經(jīng)驗值就越高。

      孩子也一樣。我們不能再期待今天的孩子身處真空,也不能再用我們過去熟悉的填鴨方式讓孩子學習。我們要讓孩子在條件不夠成熟、資源不夠完備的環(huán)境中學會解決問題。任何成長,不管在校園還是在職場,都不可能等到所有的綠燈都亮起才行動。

      學術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共同培養(yǎng)

      筆者:據(jù)了解,有學校已經(jīng)把學生素養(yǎng),特別是職業(yè)通用能力的培養(yǎng),提上了日程。

      沈祖蕓:如果孩子在面臨選擇時,知道自己的語數(shù)外成績,卻不知道自己喜歡或不喜歡什么,這樣的基礎教育是不完整的。只有把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術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讓孩子從小去體驗、探索,未來他才會選擇心中所愛。

      調查中,我看到有些學校的職業(yè)教育做得很不錯。如某小學給學生們布置任務,給家庭做一周營養(yǎng)均衡的餐食搭配。

      學生要和家人溝通,了解他們的飲食習慣(社會性情感的培養(yǎng)),找到營養(yǎng)均衡的飲食(生物、科學學科),還要多樣化地表達,呈現(xiàn)出方案(語文學科),并配合一些體育運動(體育學科)。

      整個過程中,會有專業(yè)營養(yǎng)師指導,講解平時他們是怎樣工作的,讓學生代入真正營養(yǎng)師的思維方式來做任務。

      如果孩子在小學、初中能夠認識職業(yè),到高中能有進一步的職業(yè)體驗、實習,12年下來,他就可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

      筆者:“中考分流到職業(yè)學校”令家長們深感焦慮。對此,您怎么看?

      沈祖蕓:我覺得家長的這種焦慮以后會逐漸淡化,原因有三:

      一、從成長規(guī)律看,孩子到了18歲,其動力系統(tǒng)和制動系統(tǒng)(通俗地說,就是踩油門和踩剎車)才發(fā)育成熟,此時走上社會比較合適。

      二、從教育規(guī)律看,對K12(從幼兒園到高中)教育,一貫制會是一個方向,因為這能確保課程體系遵循孩子12年的成長而設計。事實上,北京、深圳、青島等城市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不少K12一貫制學校,今后這樣的學校會越來越多。

      三、多樣化的高中類型和形態(tài)會進一步生長。我國出臺的“職教22條”中,有一句話是“探索發(fā)展以專項技能培養(yǎng)為主的特色綜合高中”,說明在我國出現(xiàn)職業(yè)能力和學術能力融合的綜合高中指日可待。

      三江并流,這告訴我們未來可能會出現(xiàn)新的方案來解決中考分流問題,這將大大緩解家長們對中考分流的焦慮。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本質是喚醒家長的責任意識,知道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有不可取代和不可推卸的責任

      筆者:今年《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這意味著中國家庭步入了依法帶娃時代。依法帶娃后,家庭教育和之前究竟有何不同?

      沈祖蕓:《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本質是喚醒家長的責任意識,知道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有不可取代和不可推卸的責任,既不能把孩子“外包”給培訓機構,也不能把責任完全推給學校,更不能隨波逐流。

      長期以來,家長們有大量的路徑依賴,如只看分數(shù)、追求名校等。如今,我們要思考哪些是家庭一定不要去做的,哪些是家庭一定要去做的,即一個家庭需要確立的基本價值觀。

      家庭一定不要做什么?我建議:一定不要以犧牲孩子的身心健康為代價去追求分數(shù);一定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每個家庭都可以思考符合自家孩子的“不做”,但上面兩點是共同的底線。

      家庭一定要做什么?我認為:家庭一定要和學校分工培養(yǎng)孩子。如學校關心孩子的學業(yè)成就、綜合能力、核心素養(yǎng),家庭則要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習慣,為孩子創(chuàng)造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等。

      任何學習都是調用已有的經(jīng)驗去學習新知,生活經(jīng)歷越豐富,可以被調用的經(jīng)驗就越多,這也是“雙減”之后,我提議家長要給孩子增加戶外學習和親子陪伴的原因,而不是把學科補習換成舞蹈、音樂、跆拳道等發(fā)生在一個個封閉環(huán)境里的學習。

      另外,還有一個不可替代的家庭行為是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性情感能力,包括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意識、人際交往技能和負責任地決策五個方面。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訂家庭規(guī)則,如家務分擔規(guī)則、家庭消費規(guī)則等。規(guī)則不要多,半年確立四五條,貼在家里醒目的位置,所有成員都要遵守。只有家長先做到,孩子才有可能做到。家長生活習慣不好,就不要指望孩子會有好習慣。

      【編輯:楊子】

      猜你喜歡
      雙減
      “雙減”之下,教育投資急轉彎
      新財富(2021年8期)2021-08-23 02:15:42
      “雙減”政策下,“宇宙補課中心”海淀黃莊“人去樓空”
      落實“雙減”需多方協(xié)力
      民生周刊(2021年16期)2021-08-16 05:14:07
      落實“雙減”工作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新華月報(2021年16期)2021-08-16 05:04:55
      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 深入推進“雙減”工作
      新華月報(2021年16期)2021-08-16 05:04:55
      “雙減”重構義務教育格局
      “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xù)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科教新報(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稷山县| 合水县| 红原县| 宁夏| 阿鲁科尔沁旗| 塘沽区| 阜宁县| 仲巴县| 河津市| 色达县| 丽江市| 当涂县| 房山区| 永清县| 东丰县| 兴国县| 商河县| 溆浦县| 南城县| 巴南区| 南投县| 临湘市| 乌拉特后旗| 和静县| 天镇县| 涟源市| 巴彦县| 平邑县| 开阳县| 民丰县| 利辛县| 随州市| 罗甸县| 仪陇县| 台南县| 云林县| 闽侯县| 平邑县| 正安县| 炎陵县|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