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橄欖樹學校 孔祥軍
口語交際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提出了口語交際教學的具體目標:“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作為對課標的呼應,部編教材將口語交際作為一個單獨的教學模塊進行編排,在初中階段共設置了四個教學專題,主題是復述與轉述、即席講話、討論、辯論,分別位于八年級上下冊,九年級上下冊。每個專題都設置了清晰的目標體系,突出口語交際的“交際”功能,重視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過程中的良好態(tài)度和習慣。
然而口語交際在實際教學中卻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究其原因主要是傳統(tǒng)的“重讀寫,輕聽說”思想根深蒂固,部分教師認為口語交際能力更多來源于學生自身,教師教與不教一個樣,與其把精力花在口語交際教學上,不如把精力投入到閱讀與寫作教學中;其次是口語交際教學相對閱讀與寫作教學可以學習和借鑒的案例較少,口語交際教學缺少系統(tǒng)、具體、有效的策略與方法。
那么初中階段如何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下面筆者以部編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口語交際·討論》為例,對這一問題做一些有益的探討。
語言習得離不開具體的語境,口語交際學習當然更加不能“紙上談兵”,只空談原則和注意事項,而是要放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要讓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學習“口語交際”,學會“口語交際”。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口語交際的具體情境,布置明確的交際任務,用任務驅動學生開展口語交際活動。
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口語交際的具體情境首先要盡量使情境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可以是學生生活情景的再現(xiàn),也可以是網(wǎng)絡上的熱門話題;其次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能夠兼顧到多數(shù)學生,要能夠激起學生交際的欲望;再次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有一定的思考層次,要讓學生在交際中產(chǎn)生思維碰撞的火花。
在教學《口語交際·討論》一課時,筆者選擇了被網(wǎng)友稱之為“甜野男孩”的丁真作為討論對象,設置了如下話題:丁真走紅后迅速成為旅游大使,你怎么看?丁真該不該離開草原發(fā)展?我們需要怎樣的網(wǎng)紅?由于話題的選擇是同學們熟悉且感興趣的,課堂上同學們各抒己見,積極表達和交流,出現(xiàn)了許多有價值的觀點。
由此可見,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創(chuàng)設了適切的交際情境,學生才可能有話可說,有話愿說,口語交際教學也才能真正落實到實處。
部編本初中階段口語交際的四個專題在教材中主要是以知識短文的形式呈現(xiàn),重點介紹了口語交際中應當遵循的原則和需要掌握的技巧。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先講授這些原則和技巧,再讓學生進行口語實踐。這種教學順序當然可以,但忽視了一個基本問題那就是學生在進行“口語實踐”前,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口語實踐”,是有一定經(jīng)驗的“口語交際者”。因此換一種教學策略也許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口語交際·討論》一課時,筆者在第一次出示討論話題后并未教授學生討論應遵循的原則,只是讓學生就給出的話題進行分組討論,然后匯報。匯報結束后,讓各小組總結反思討論過程中的得失。反思中有的小組說討論不夠充分,個別同學沒有發(fā)言;有的小組說雖然人人都發(fā)言了,但內部發(fā)生了爭執(zhí);有的小組說討論時有個別同學岔開了話題。學生反思結束后,筆者根據(jù)學生的反思和學生一起探究“真正怎樣的討論才是有效的”這個話題,最終師生達成一致的結論就是在小組討論中成員要始終圍繞話題展開,不得偏題;要積極思考、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得“劃水”;要耐心專注地傾聽,理解對方的觀點;討論中出現(xiàn)分歧很正常,要尊重他人的發(fā)言。在此基礎上,筆者再讓學生閱讀課本上的知識短文,學生很快就從文中篩選出討論的原則:緊扣議題,言無不盡,包容合作。
采用先實踐再探究,邊實踐邊探究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促進學生對交際行為的反思,也有利于學生對口語交際原則的理解和尊重。學生經(jīng)歷過一次失敗的口語交際活動,從實踐中反思了失敗的原因,又學習了口語交際的原則,就自然會在下一次口語交際實踐中自覺遵循這些原則并有意識地采用一定的方法技巧。
因此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不急著教原則和技巧,而是先讓學生去實踐,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哪怕嘗試失敗了也是有意義的,學生自己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經(jīng)驗教訓遠比書本上直接給予的要印象深刻得多。這時候教師再結合課本提煉總結,學生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口語交際教學自然也就是高效的。
討論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常用的一種口語交際形式,更是教師組織教學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但平時的討論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是很在意過程而更在乎結果,因此討論容易流于形式化、走過場。主要表現(xiàn)在討論無序混亂,大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教師難以監(jiān)控討論過程;討論成為優(yōu)秀學生的“一言堂”,性格內向的學生容易被“邊緣化”,在討論中既得不到發(fā)言的機會,也很難保證做一個認真的“傾聽者”,久而久之,就會游離于討論外。在教學《口語交際·討論》一課時,教師要糾正這種隨意的討論活動,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就需要明確每個學生在討論中的角色定位和職責擔當。因此在學生總結出討論原則后,教師給學生搭建了兩個學習支架,一個是“表格支架”,一個是“策略支架”?!氨砀裰Ъ堋笔菫榱藙討B(tài)地呈現(xiàn)討論的過程,如下:
?
這個表格明確了討論的角色分工,限定了討論的時間,規(guī)定了討論要有文字記錄,最后小組要初步達成一致意見,形成討論報告。有了這份表格,看似隨意的討論也變得有儀式感了,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有了明確的任務,各司其職,就不會偷懶和懈怠,口語交際活動就能保證人人參與?!安呗灾Ъ堋泵鞔_各自的職責:主持人要注意引導,控制好每位同學發(fā)言的時間;討論者要緊扣議題、條理清楚、有理有據(jù)地表達;記錄人要條分縷析地記錄討論過程,最終撰寫討論報告。
有了這兩個學習支架,討論活動全程可視化,學生能進一步明確討論的人員構成以及各自分擔的責任,教師也能比較直觀地看到討論的過程,進而進行扎實有效的指導。
學習支架的搭設要貼合學情,要根據(jù)口語交際的情境,預設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以便在學生需要幫助時能及時呈現(xiàn)。
評價對于教學和學習都是不可或缺的,但過去我們往往只注重總結性評價,而且評價標準總是掌握在教師手中,然而學生的學習品質并不是僅憑一次總結性評價就能判定的。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要通過評價量表來幫助學生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效,促進學生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評價量表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從而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以便給學生更好的指導。評價量表要盡可能細致明確,讓學生一眼就看明白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再改進。評價量表的制定最好師生合作完成,因為學生在參與制定評價量表的過程中本身就在思考,就在參與學習,這種主動的獲得是遠遠超過教師教授的。
口語交際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呈現(xiàn)都需要給予學生適時的、必要的反饋,以便學生不斷調整自己的策略,因此就更需要通過評價量表來反饋口語交際的成效。在教學《口語交際·討論》一課時,筆者讓學生自讀教材內容按照討論前、討論中、討論后自制評價量表,然后分析學生在評價量表“具體要求”一欄里所填寫的內容以及每個過程所設置的分值比例,最后師生共同設置完成“小組討論評價量表”,如下:
?
教學中教師在出示評價量表后,要求學生對照評價量表對之前的話題再次進行討論,討論結束后學生按照評價量表進行自評,同時教師觀察每組的討論過程,結合評價量表給每組評分并給予指導性意見。由于有了評價量表,學生二次討論明顯比第一次更加有序,更加有章法。
通過評價量表來反饋教學,指導學習應該成為口語交際教學的一個重要抓手。教學時師生可以邊實踐邊制定,邊實踐邊修改,要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原則、制定原則、熟悉原則、遵循原則,然后再通過評價量表來指導實踐,這樣由“實踐到評價量表再到實踐”的教學過程必然會大大提高口語交際教學的效率。
口語交際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要讓學生學會交流與溝通,但同樣一個意思,不同的表述方式,不同的語氣語調所達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怎樣的表述是樂于被對方接受的,是思路清晰的,是有利于雙方的溝通和交流的,除了教師的方法指導外,最好的辦法是在同一個語境中就同一個話題設置若干種表述方式讓學生自己比較分析。例如,《口語交際·討論》“口語實踐”第一題:
某中學準備在校園中安放一些名人塑像,以豐富校園文化環(huán)境。為此,校學生會向同學們征求意見。下面是幾位同學討論時的記錄,你覺得他們各自的表現(xiàn)怎么樣?
學生通過比較分析、評述他人,能反思自己的交際行為,“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討論應當遵循的原則。
同時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優(yōu)秀的口語交際案例,可以給學生設置相似的情境,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開展口語交際活動,然后將學生的表述與優(yōu)秀案例中的表述進行比較,在比較中自我反思、模仿學習。在教學《口語交際·討論》一課時,教師出示了各大媒體對于話題的討論觀點,讓學生將小組觀點與媒體觀點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學生發(fā)現(xiàn)媒體的觀點思考角度更多維,論述時道理和事實兼用,論證更加嚴密,常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模式。學生有了這個發(fā)現(xiàn)后再次修改自己的討論報告,較之前有了明顯的進步。
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選取典型案例,案例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嘗試,要帶領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在比較學習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綜上所述,口語交際是需要引起教師高度重視并精心設計的一種課型,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語文教師必須承擔的教學任務。首要的是要上好專題型的口語交際課,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游泳中習得游泳,要關注學生口語交際的過程,要搭建學習支架,設置評價量表,提供學習案例,讓口語交際活動真實發(fā)生,不僅要關注學生說了什么,還要關注學生是如何說的;其次要將口語交際訓練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去,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去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鼓勵學生勇于表達,學會傾聽。這樣雙管齊下,久而久之必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