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紙
“蛙聲如潮”“雞犬相聞”“牛羊成群”……記憶中的鄉(xiāng)村,總是那么充滿活力?,F(xiàn)在想來,原因之一,是在一個有很多動物的環(huán)境。只要有活力,哪怕貧窮一點,也有樂趣,也有親和力。
那些沉悶燥熱的空氣下鋪滿池塘的蜻蜓啊,那些清涼夏夜里漫天飛舞的流螢啊,那些撲騰于清水中活蹦亂跳的魚兒啊,那些成群結(jié)隊悠哉游哉的小蝌蚪啊,那些嘰嘰喳喳踩著晚霞歸林的麻雀啊,還有,被我們騎在胯下的黃牛、縱身捕食的花貓、令人驚悸的水蛇、聽了鬧心的鳴蟬……鄉(xiāng)村是個無邊無際的舞臺,除了農(nóng)人,各種各樣的動物也在上面盡情地表演。整個鄉(xiāng)村,因為人與動物而跳躍起來了。
狼
小時候,聽過許多狼吃人的故事。最直接的,是聽父親說嬸嬸有一個妹妹,一個十二三歲的姑娘,進山去砍柴,兩三天沒見回家,她父母急了,發(fā)動幾個鄉(xiāng)親一起去尋找。先是在山溝里找到一只鞋,接著尋到一件花布褂子,被撕成了星條,最后撿到幾小段骨頭。于是判定姑娘是被山上經(jīng)常出沒的狼吃了,她母親哭得死去活來。
我的家鄉(xiāng)在井岡山,出村不到兩三百米,便是松樹林。林子雖然不是太茂密,卻時不時傳來大人進林子砍柴遇到狼的事。村小學(xué)校園就在松樹林邊上,我們也因此多了幾分害怕和警惕。
從小,父母便教我們防狼的基本技能。他們說,狼是很兇殘的,每每與人相遇,都瞪著一雙惡狠而又貪婪的眼睛。意思是說,你不給我讓路,我就吃了你!父母告訴我們,這個時候,千萬不要驚慌,要保持鎮(zhèn)定,同時,慢慢往后退。不要恐嚇?biāo)灰囍?qū)趕它??墒牵矣致牭搅硪环N說法,就是世上沒有不吃人的狼,卻有狼吃不了的人。什么樣的人狼吃不了呢?聽說狼吃不了的人,就算遇上了狼,狼也不想吃他,不敢吃他,張不開嘴。不過,馬上有人反駁:不要聽那種迷信話。狼為什么張不開嘴?是因為狼覺得對方不會傷害它,它是不會主動傷害人的。說到底,還是要人別主動去惹它,狼是不會主動攻擊人的。這就印證了父母教我們的“防狼法”。
我是獨子,父母對我管束很嚴(yán)。除了不讓我近水外,還不讓我一人上山砍柴。一次,跟父親上山砍柴,我?guī)透赣H抱著砍下的樹枝到大板車旁去。扭過頭,看見父親握著柴刀,緊緊跟在我后面,還時不時扭過頭去看。他接過我手中的樹枝,匆匆往大板車上一放,低聲對我說:“換個地方!快走!”說完,把我往大板車上一推,拉著我就走。
我們急急走出林子,在路邊隨便挖了幾個樹蔸、耙了幾捆松針就回家了。吃飯時,父親不緊不慢地說:“看到一頭狼,往后不要去那里?!?/p>
我第一次遇到狼,是晚上到鄰村龍洲村去看電影。電影散場后是午夜?;貋砺飞希?jīng)過一片林子,我跟在大人后面,但大人走得實在太快了,沒走一半路,我就被甩出兩三百米遠。天上只有幾顆清冷的星星,月亮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突然有一種恐懼感,我加快腳步,小跑起來。我跌跌撞撞,干脆從田埂上跳下,跳到稻田里。稻田很寬闊,但不平整,坑坑洼洼的,踩上去,有冰霜破碎的“咔嚓”聲。
突然,從不遠處傳來狼的嚎叫。我的呼吸更加急促,我跑了起來,還帶著哭腔沖前面的大人喊:“等等我!等等我!”想必他們也聽到了狼的嚎叫,走得更快了。我顧不得水坑和霜凍,鞋子濕透了也顧不上,狂奔了起來,好不容易趕上隊伍。隊伍里有人壓低嗓音說:“可能不止一頭呢,別往后看,一直往前走!”還有人顫著音說:“看到它們的眼睛了,在發(fā)綠光呢!”有人哭出聲來:“可能追上來了,怎么辦呀?”有人低聲吼道:“十幾個人,還怕一兩頭狼?不要慌,大家拐到馬路上去。到了馬路上,大家散開隊伍,如果狼膽敢追上來,我們大人站成排,擋在前頭,讓小孩先走。到時,有打火機和火柴的,都點起火來……”
大家拐到馬路上,卻誰也不聽誰的,個個撒開腿拼命跑。有個騎自行車的人在后面說:“兩頭狼往仙塘村方向的山上跑了……”大家這才紛紛扭過頭,抹了一把汗,放慢腳步, 松了一口氣……
還有一次更驚險的經(jīng)歷。那是一個深秋的早晨,莊稼剛剛收割殆盡,田野將坦蕩寬廣的胸懷展示在農(nóng)人的面前。村莊里炊煙裊裊,這時,村子震動了一下,聲音不知是誰最先發(fā)出來的,大意是:“狼來了!”由于聲音的來路不明,狼的來路也就不明。聽到聲音的每一個人最想了解:到底是誰說狼來了?接著,想了解的是:狼從哪個方向來了?但容不得鄉(xiāng)親們追查聲音的來源,“狼來了”的消息像鞭炮一樣,連環(huán)炸響了。
“狼來了!”“狼進村了!”——這有點像“鬼子進村了”一樣令人驚駭。我聽到聲音時,正提著一籃子菜往池塘邊走。我前進也不是,后退也不是,一雙眼睛張惶地四處打轉(zhuǎn)。
我的目光在陳福根老婆的身上停住了。陳福根老婆從她家的牛欄里牽出一頭牛,她左手握著韁繩,右腋下夾著一把稻草。不知是她從容還是牛從容,總之,她和牛,一前一后,不緊不慢地走著。我的心稍微定了下來,跟著她和牛,不緊不慢地走著。突然,有一條“狗”急速沖過來,待我反應(yīng)過來,它已擦過我身旁,往陳福根的老婆身上撞去。陳福根的老婆感覺稻草下面有東西拱了一下,本能側(cè)了一下身子,低頭看了一下,隨口罵了句:你(個)死狗!
話音剛落,我看到陳才保掄著鋤頭沖過來,在陳福根老婆背后喊:“攔住它!它是狼!”陳福根的老婆一聽,丟了稻草和牛繩,撒腿就往后退。我也忙轉(zhuǎn)身,差點被她撞倒!待我們定了神,那頭狼和陳才保拐了一個彎,都不見了。據(jù)說,那頭狼到底沒打著,跑到村旁的松樹林里去了。那頭狼在秋收之后冒險跑到村里來,極有可能是餓急了,被逼無奈呢。誰想成為它的食物呢?人還想讓它成為食物呢。
蟬
我的心情開始煩悶,不但因為天熱,而且還因為聽到了蟬鳴。我干脆跑進房中,倒在床上。我什么都不想做,睡又睡不著。村前屋后的那些梨樹上啊、棗樹上啊,連柚子樹上,都爬滿了蟬。它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惟一的工作,似乎就是唱歌。而且,天氣越熱,它們唱得越起勁。
關(guān)于夏天的記憶,我的腦海里充斥著令人躁動、慵懶的蟬鳴。而我們上樹去抓蟬,似乎不是因為對它們煩與恨,而是……其實就是單純的好玩。那是童年的夏天,那些無所事事的日子,想到什么好玩,就付諸行動,而且新鮮不過夜,歡樂不打烊。
別看蟬平時很聒噪,實際上它很機靈而狡猾。只要有一點風(fēng)吹草動,就能警覺危險的降臨,會立馬閉嘴。捕蟬,我們往往是集體行動。邀朋引伴,三五個人,上同一棵樹,對蟬造成“圍剿”之勢。但往往還未等我們攀到樹枝,剛才此起彼伏、一呼百應(yīng)的“大合唱”,漸漸稀落下來。剛剛還“遍地為蟬”的情景,成了難覓一二的窘境。
我們很少有徒手捉到蟬的時候,如果誰的手上有一只蟬,那他就是我們這群小伙伴中的英雄。他們是陳建友、陳友根、陳年秀、陳根秀,他們的“光輝形象”像一塊塊豐碑,長久地樹立在我童年記憶里。
后來,我莫名其妙地愛上了文學(xué),而且癡迷于一片蟬鳴中讀書、寫作,蟬鳴竟成了我鄉(xiāng)村生活中動人的背景音樂。課外書中形容這種“背景音樂”為“高潔”。比如,唐朝虞世南在他的《蟬》一詩中寫道:“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fēng)?!蔽医K于明白,為什么蟬的鳴叫那么高亢,為什么我們那么難以捕捉到它。
時光經(jīng)久不復(fù),流年逝去無聲。如今的我,已不覺年過半百,很多事情不知不覺模糊了,后來就忘了。但一些與少兒時期有關(guān)的事物,或者說,幾十年前在土地上、在書上認識的句子或者接觸的東西,卻愈加清晰,像永不衰老的頑童,在我的頭腦里手舞足蹈、拳打腳踢。
又記得在一本作文書里讀到這樣一首詩:“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曾經(jīng),為了一個“樾”字,翻檢遍了剛買的《新華字典》,卻怎么也查不到。是村口診所里的赤腳醫(yī)生陳建國幫了我的忙。還記得那頁紙書上,詩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位置,其他三分之二配的是壓底圖:一個農(nóng)村娃,騎在牛背上,仰著頭,看著一棵樹,樹上,有幾只碩大的蟬……
我將那個農(nóng)村娃幻化成了自己,眼前的山水樹木,花果菜蔬都在鳴唱。后來,我才知道,蟬從出生到死亡,只有六十天左右。但蟬卵產(chǎn)在樹上,隨著枯枝落下,掉入泥土孵化破蛹,則需要三四年。難怪它成了蟬,要不遺余力地歌唱,歌唱生命的珍貴與美好。
如此看來,我感覺我的童年也實在太短。我都還來不及真正地放聲歌唱,就被洪亮齊聲的蟬鳴埋葬了……
螢火蟲
天氣開始轉(zhuǎn)暖啦,青蛙的叫聲開始漲潮啦。天空好像離我們越來越遠,連星星也不想跟我們玩啦。
幸虧還有螢火蟲。起初我們不太在意,先是一只、兩只,然后是三只、四只……好像我們還沒有結(jié)成伴,它們倒先邀了朋,簇擁著,在逗引我們呢。我們也來了興趣,先是一聲驚呼:“螢火蟲!”接著有驚呼匯聚進來:“有好多螢火蟲啊!”螢火蟲們好像得到了鼓勵,也不知從哪里,像打著燈籠的小仙女,翩翩而來。我們的手腳開始不安分了。手舞著蹈著,腳蹦著跳著,在空中亂抓。我們可真心想抓一只螢火蟲在手心里,但我們真心不想傷害它。我們只是好奇,那點點潔白透亮的螢光是從哪里發(fā)出來的呢?
我們終于抓住了一只,我仔細地看了又看,光亮好像是從它的屁股發(fā)出來的呢。螢火蟲的屁股會發(fā)光呢。如果我們屁股也會發(fā)光那該多好??!旁邊的小伙伴說:“不要亂想了,抓幾只螢火蟲回去吧,給我們家照明,我們的媽媽還在煤油燈下縫補衣服呢?!辈恢钦l,找來了墨水瓶子。我們的雙手在空中打撈,但螢火蟲實在太小啦,實在飛得太高啦,我們使盡全力,我們滿頭大汗,都難得抓到一兩只。
如果是在盛夏季節(jié),炎熱的天氣,螢火蟲像來趕集似的,仰頭一看,滿天的星星與滿眼的螢火蟲連成一片,這時候抓,就相對容易一點。我們伸出手拼命地撈,然后收攏手掌,再對準(zhǔn)瓶口,小心地攤開手掌,總有一兩只螢火蟲往瓶子里掉。我們捧著玻璃瓶,看到瓶子里一閃一閃的光亮,幸福的心一顫一顫的。雖然螢火蟲的光亮無法點亮媽媽的生活,但它點燃了我們的心,照亮了我們單調(diào)、乏味的夏夜。如果童年的夏夜里沒有螢火蟲,我們的記憶會減少多少詩意與浪漫啊。
后來,我到了城里。眼前的、心中的螢火蟲泯滅了。螢火蟲——這個純潔、柔美、閃亮的名字,消失在灰蒙而擁擠的夜空了。我粗粗想想,已經(jīng)有幾十年沒有看見過螢火蟲了。
有一年,我看了一部叫《螢火蟲之墓》的日本動漫。首先,它的片名就讓我的心為之一顫。這部片子的故事里,最震撼的一幕是,年輕的哥哥與他的妹妹,從瓶子里倒出一只只螢火蟲。他們以為欣賞到了明亮晶瑩的螢火,其實,是遠處戰(zhàn)斗機投彈轟炸出來的火花。
頓時,螢火蟲和平安寧的螢光夢想,瞬間在我心中也幻滅了。我如夢初醒,原來,并不是每個人都會懷著美好的愿望去“制造”螢火的,只有螢火蟲會。為什么成年人世界里的“螢火蟲”不見了?什么時候“螢光”成了一種危險的象征?甚至,為何一些地方陷入了黑暗?
蛇
說到蛇,不要怕——不怕才怪呢。如果說童年的時光里有陰影,那其中之一就是因為有蛇。
家鄉(xiāng)的蛇,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水蛇,另一種是菜花蛇。水蛇最多,年底村里干池塘,在清理池塘中央的淤泥時,挖出最多的,就是水蛇。水蛇又叫泥蛇,顧名思義,主要是生活在污泥里。當(dāng)大人們像甩皮鞭一樣,將一條條水蛇密密麻麻地甩到岸邊,我們看得頭皮直發(fā)麻。大人們見我們驚叫著跳開,就說:“它還不稀罕咬你們呢?!庇眉亦l(xiāng)人的話說,就是水蛇咬了誰,誰就能發(fā)財。那時,我們村沒有幾戶富裕人家,沒聽誰說被水蛇咬過。
菜花蛇以其絢麗多彩的身子嚇退不少人。它多在陸地上出現(xiàn),特別喜歡在菜園、墻根、樹上,甚至農(nóng)家的雞舍中藏身。那是我爸、我伯、我叔兄弟三家共居一幢房子的年代,因為是祖屋,年久潮濕老舊。有幾次,三戶人家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搬凳扛椅去村中禮堂看電影?;貋頃r,有幾次,要么是伯父家的女兒嚇得失聲大喊,要么是母親低聲提醒,要么是叔拿著鋤頭往飯桌下捅。因為都在家里看見了菜花蛇。雖然它屬于無毒蛇,但其夸張的花紋還是不由令人心生畏懼。
小時候掏鳥窩,菜花蛇經(jīng)常跟我們這幫小頑童搶鳥窩。跟我們比,菜花蛇可能更需要鳥蛋和小雛鳥,因為它們要裏腹解饑呢。
與蛇“狹路相逢”,是在潭城中學(xué)讀初中時。一次學(xué)校組織去砍柴,挑柴回來時,我遠遠落后于大部隊。天近黃昏,露水盈盈。我汗水浸濕了全身,氣喘吁吁,腳步慌亂,獨自前行。這時候,人的感覺往往更加敏感,我瞥見旁邊稻田里,一條蛇昂著頭,扭著身子,在水里悠悠地跟著我。我嚇得丟下?lián)?,只顧奔逃?/p>
西天的暮色由灰黑漸變成了深黑,我的涼鞋被田埂草間的露水打濕了,有一種冰冷的寂寞。我怔怔地站在田埂上,一時竟不知該不該回去挑回我的柴禾。這時,我聽到學(xué)校方向傳來說話聲。原來,是高年級同學(xué)發(fā)揚優(yōu)良作風(fēng),循著原路來幫助還沒回到學(xué)校的同學(xué)。他們見了我,我只是說挑不動了,想站一站,歇息一下。我沒有對他們說看見了蛇的事,兩個高年級同學(xué)找到了我的擔(dān)子。其中一個二話沒說,挑起擔(dān)子就走。我走在他倆中間,對蛇的恐懼蕩然無存。
后來,我從潭城中學(xué)初中畢業(yè)。再后來,我到縣郊的佐龍中學(xué)讀高中。讀完高中,畢業(yè)證都沒拿,就被稀里糊涂地趕回家種田了。有一年,我畢業(yè)班時的班長帶著兩名女同學(xué)來到我家。他興致勃勃對我說,想去離我們村不遠的白水門水庫春游。接著,不管我有沒有雅興,也不管我有沒有空,不由分說將我推進了轎車。當(dāng)時,陽光明媚,山風(fēng)和煦,春風(fēng)得意的他,領(lǐng)著我們沿著山路往大壩上爬。在快要登上大壩,經(jīng)過一座小橋時,我指著橋邊的草叢說:“瞧,一條蛇!”兩名女同學(xué)一聽,嚇得抱成一團。我又說:“是一條美女蛇呢。你看,它看著我們班長,一動不動,多深情呀!”兩名女生嗔我:“你走向社會后,什么時候也開始變得油嘴滑舌了?”我則暗暗驚懼自己確實變了。而且,從什么時候起,變得不再害怕蛇了?
其實,何止不怕蛇呀,我現(xiàn)在也不怕老鼠、不怕蜘蛛、不怕蜈蚣,不怕……如果是在小時候,惟恐避之而不及呢!只可惜,現(xiàn)在回到鄉(xiāng)村,想見到那些動物恐怕都難。還有雞鴨豬羊、青蛙燕子蚯蚓……其中有些動物平白無故就消失了。有的被冰冷的機器替代了,有的因沒有生存條件而滅絕了?;蛟S,它們并沒有滅絕,而是隱匿在土地深處,或者,在另一個地方蓬勃生長。又或許,它們近在身邊,默默地生活著。只是,我們很久沒有靜下心來,仔細地觀察它們、關(guān)心它們。
是啊,前庭后院、草叢菜園、樹上田間……它們向我瞪著一雙或陌生或警惕的眼睛,把我視為鄉(xiāng)村的叛逆者,拒絕與我交流。如此,我講述的這一個個動物的故事,是要讓動物的喊叫直逼我的心靈,以期達到喚醒與激活我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