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葉
草原如此遼闊,有著大量植被,但基本上都是草,很少見到樹,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是降水問題。我國草原大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降水量少,季節(jié)分布不均勻。據(jù)有關(guān)專家介紹,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地區(qū)植樹,樹的成活率極低。草原專家認為,在干旱草原上種樹非但不能改善生態(tài),還會加速水分蒸發(fā)、加速草原干旱和退化。更為嚴重的是,如果在這些地區(qū)植樹后樹木死亡,由于挖樹坑時已將地表的原生植物全部破壞(據(jù)測算,挖一個樹坑將破壞地表原生植被約1平方米),那么這里恢復植被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其次,是土壤問題。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由于土壤中富含碳酸鹽,在季節(jié)性的淋溶作用下,土壤中碳酸鈣可向下遷移至一定深度,以不同形態(tài)累積為鈣積層。土壤在鈣積層上,樹小時還可以長,可一旦小樹長大了,它的樹根無法穿透鈣積層,樹就會枯死。
在草原上挖坑種樹,由于氣候不適宜,樹木的成活率很低,即使一部分成活,也會成為未老先衰的“老頭樹”。而這樣一來,草原上的原有植被也會遭到嚴重破壞,使得沙土層裸露,增大了揚沙的可能性。這種做法不僅不能起到保護生態(tài)的效果,反而會造成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