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平面空間劃分對建筑自然通風性能影響的研究*

      2022-03-30 04:23:36宋修教程曉喜黃獻明賀秋時林奕瑩
      南方建筑 2022年3期
      關鍵詞:外窗換氣房間

      宋修教,張 悅,程曉喜,黃獻明,連 璐,賀秋時,林奕瑩

      引言

      優(yōu)良的建筑自然通風有利于室內污濁氣體與室外新鮮空氣的置換,有利于過熱季節(jié)的通風降溫,進而提升人的體感舒適度,增進人與自然的融入感。近年來,隨著“經濟、適用、綠色、美觀”八字建設方針、“雙碳”目標的提出和兩辦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推動城鄉(xiāng)建設綠色發(fā)展的意見》1),建筑行業(yè)的“綠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回歸以建筑設計、而非全靠設備技術的手段改善室內自然通風條件成為一個研究熱點。從建筑師做方案設計的流程來看,建筑的場地布局、組合方式、外觀形態(tài)、室內劃分等環(huán)節(jié)均可對建筑的室內外風環(huán)境產生影響,而平面劃分對室內風環(huán)境的影響最為直接。

      1 國內外研究趨勢綜述與本研究定位

      1.1 室內通風與內部空間分隔的相關研究聚焦于中庭

      既往有關建筑室內空間設計與自然通風性能的研究多集中在影響熱壓通風的中庭研究如單中庭形態(tài)、多中庭組合、中庭與邊庭結合應用、中庭進出風口尺度等。如肖毅強等研究了濕熱地區(qū)有利通風的中庭側庭組合方式、進出風口大小和位置對自然通風降溫效果的影響[1],鄧孟仁等研究了超高層塔樓的腔體高度、進出風口大小和位置對室內熱環(huán)境的影響[2],李浩達研究了有利于中庭自然通風的平面剖面形態(tài)及組合方式[3],Andrew Acred等研究了多層建筑的中庭煙囪通風的一種無量綱設計方法[4]。但對影響風壓通風的標準層平面空間劃分要素如平面選型、平面組織方式及墻體分隔疏密程度等研究不足。

      本研究選取高層辦公樓的單一標準層平面為研究對象,過濾掉中庭熱壓拔風的影響,構建了內部平面規(guī)律變化的模型矩陣,觀察風壓驅動下平面分隔對室內通風的影響。

      1.2 室內通風與平面分隔的相關研究不足

      已有的有關平面分隔影響通風的研究,多為建環(huán)科學家對住宅既有平面方案的優(yōu)化調整或對簡化模型的精確模擬,建筑學領域的研究較少、且多為對平面分隔的模式類型化歸納。如張雪琳研究比較了采用幾個小短墻替代一個總長度一致的較長墻對風壓通風的不同影響[5],此研究搭建了理想化的單房間模型來開展,結論精確但對指導建筑設計意義不大。李曉東[6]按照《建筑空間組合論》[7]中對公共建筑布局手法的論述,將“一”字型平面分為單廊式、雙廊式兩種模式分別模擬、比較結果,抓住了平面組織模式這一風壓驅動下的關鍵因子,但忽視了同一平面組織模式下墻體劃分疏密度的影響。

      本研究嘗試采用內墻分隔疏密度2)規(guī)律變化的標準層平面模型來模擬,以期得到平面分隔度影響室內通風的更細致描述。

      1.3 外窗開啟洞口與平面分隔對通風性能的協(xié)同影響研究缺失

      外窗洞口作為氣流傳導的關鍵路徑,相關研究較為豐富,主要研究對象為開窗面積、開窗位置、開窗方式、開窗角度、開啟時段等。如Arka A M等在其對房間通風模擬建模中關注了外窗可開啟扇洞口與外墻面積比這個要素[8],Melaragno研究了開窗位置對房間內空氣流動路線的影響[9],劉慶分析了推拉窗這一開窗方式的有效面積折算和阻力特性[10],Givoni研究發(fā)現(xiàn)垂直于主導風向變化45°不會明顯減少通風效果[11],朱新榮等分析了夜間通風建筑的關鍵設計參數(shù)、進行了靈敏度和匹配關系研究[12]。但有關外窗開啟扇變化與標準層平面分隔變化同時作用于室內通風的研究目前還幾乎處于空白。風壓驅動下的平面通風是一個由外窗流入、經由室內墻體分隔的房間、穿過門洞、由另一側外窗流出的連續(xù)過程,門窗洞口的設置對研究標準層室內墻體分隔的建模影響較大。

      本研究將每一個標準層模型都置于不同外窗開啟扇洞口面積比3)下進行了模擬,以期觀察窗洞比與分隔度對室內自然通風的協(xié)同影響。

      1.4 本研究定位

      綜上,本研究從建筑師控制形體空間的視角出發(fā),設計分隔度規(guī)律變化的標準層模型矩陣,觀察模型矩陣在不同窗洞比下的自然通風表現(xiàn)。以期得到分隔度對室內通風的影響規(guī)律,及這一規(guī)律在不同窗洞比下的具體呈現(xiàn)。

      2 平面分隔建模設計與風環(huán)境模擬評價參數(shù)選擇

      2.1 建筑師視角下的平面分隔模型設計

      本研究嘗試建立基于建筑師視角下的平面分隔模型矩陣。筆者對近年來建筑師參與較多的綠色公共建筑項目進行了調研,對《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三版)第3分冊 辦公·金融·司法·廣電·郵政》[13]中的辦公建筑、教學建筑等平面進行了歸納,嘗試構建一組標準層面積相同的模型矩陣。以不同進深、不同分隔度、不同窗洞比的標準層模型作為風環(huán)境模擬的研究對象,觀察各平面模型的通風性能表現(xiàn)。

      控制各固定條件為:標準層面積為2500m24)、[14]63,使用系數(shù)5)為0.75,則實用面積約為1875m2;柱跨為9m,面寬均為奇數(shù)跨6);建筑高度為50m7)、[14]57,首層層高4.8m,標準層層高4.2m,共計11層,屋頂設備層3.2m。

      各可變條件為:(1)建筑進深。依據(jù)案例歸納為圖1自上至下的5組,變化規(guī)律為進深依次增大,分別為2跨、3跨、4跨、5跨。根據(jù)對資料集相關案例的歸納,各進深平面的核心筒布置模式依次呈現(xiàn)為多核心筒沿面寬依次布置、雙核心筒分置兩端、扁長單核心筒居中、方形單核心筒居中(或多核心筒分散至四角)。(2)分隔度。依據(jù)案例歸納為圖 1自左至右的4列,分別基于開敞辦公、大開間辦公、較大房間辦公、小隔間辦公4種辦公室劃分模式構建分隔度的變化顆粒度。(3)窗洞比。依據(jù)各設計規(guī)范中對外窗開啟扇的相關規(guī)定及設計經驗,控制窗洞比依次為1%8)、[15]、2%9)、[16]、3.5%10)、5%11)、[17]、8%12)、[18]。

      圖1 進深不同、室內平面分隔度連續(xù)變化的標準層平面模型矩陣

      2.2 風環(huán)境模擬條件設置及指標評價

      在算法及軟件選取上,選用綠色建筑風環(huán)境模擬分析軟件PKPM-CFD(V3.2)的室內風模塊。該軟件為基于英國OPENFOAM內核二次開發(fā)的國產軟件,實現(xiàn)了基于AUTOCAD開發(fā)的國產插件天正T20等各版本所建模型的一鍵導入、識別,相比傳統(tǒng)風模擬軟件建模效率有所提高。軟件開發(fā)團隊委托第三方搭建風洞試驗模型,將實測結果與同一模型在PKPM-CFD軟件的模擬結果相比對,得到綜合平均誤差為10.18%,準確性良好13)。

      在邊界條件(初始風況)參數(shù)上,因文獻[19]已論證建筑朝向或風來向對通風性能影響不明顯,本研究忽略朝向因素,所有模型選取與標準層平面面寬向呈45°夾角的方向為初始風向;根據(jù)《中國建筑熱環(huán)境分析專用氣象數(shù)據(jù)集》[20]中對我國四個典型氣候區(qū)代表城市哈爾濱、北京、上海、深圳的典型年的過渡季—夏季逐時風速統(tǒng)計,選取3m/s作為初始風速。所用湍流模型、計算算法為標準κ-ε模型14)。

      在研究對象選取上,在控制模擬工作量可接受的范圍內選取進深變化最具代表性的圖 1中A1~A4、C1~C4、D1~D4,這3組為模擬對象;每個模型均分別按5種窗洞比模擬,共進行60次模擬。

      在模擬參數(shù)設置上,主要依據(jù)為《民用綠色建筑性能計算標準JGJ/T449-2018》[21]。模型高度為標準層層高4.2m,計算域設置為標準層平面尺寸的3倍,在63m至357m之間波動,滿足標準要求的“流入端距離5H,流出端距離10H”;網格設定過小會延長計算時間,過大則不夠精確,因本模型中所有構件的最小尺寸為墻體厚度200mm,設定最小網格尺寸為200mm,即可識別所有構件;設定最大網格為800mm,背景網格尺寸為2400mm,網格過渡比為1.3,于模型元素密集處自動加密,總網格數(shù)在100萬左右,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形狀規(guī)整的建筑網格過渡比不宜大于1.5”。設定收斂精度為0.0001,迭代步數(shù)為500次,計算達到收斂即停止,在保證精確度同時控制模擬時間在可接受范圍內。在評價指標上,主要參考《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15]12,當中對室內通風性能的相關要求為“公共建筑在過渡季典型工況下主要功能房間平均自然通風換氣次數(shù)不小于2次/h的面積比例達到70%,得5分,每再增加10%,多得1分,最高得8分”??梢姡瑢蝹€房間,換氣次數(shù)15)、[22,23]為重要評價指標。

      通??啥x“標準層平均換氣次數(shù)”為評估標準層內所有房間的通風性能優(yōu)劣的指標,為“單位時間內標準層的所有房間通風量之和與標準層體積之比×100%”,單位為“次/小時”。計算公式為:標準層平均換氣次數(shù)n= 所有房間的通風量之和/ 標準層各房間體積之和×100% 。

      但這一指標有缺陷,本研究嘗試提出“標準層新風換氣次數(shù)”為評價指標(以下正文簡稱“換氣次數(shù)”)。傳統(tǒng)的換氣次數(shù)概念中,非迎風側房間所統(tǒng)計的“通風量”絕大部分為從迎風側房間(或經由走廊等空間)流入的重復統(tǒng)計結果。室外新風流經室內后,其通風降溫效果、改善空氣質量的能力均下降,籠統(tǒng)地將這部分通風量計入其中,并不能準確表征標準層整體的通風性能優(yōu)劣。因而本研究嘗試提出“標準層新風換氣次數(shù)”為評價指標,定義為“單位時間內標準層的所有房間新風量之和與標準層體積之比”,單位為“次/小時”,此處“所有房間新風量之和”即迎風側房間通風量之和。標準層新風換氣次數(shù)的計算公式為:標準層新風換氣次數(shù)N= 迎風側房間的通風量之和/ 標準層各房間體積之×100% 。

      3 模擬結果與數(shù)據(jù)分析

      3.1 風速云圖及數(shù)值觀察

      經軟件模擬,得到如表1、表2、表316)三組結果。三個表分別呈現(xiàn)長條狀板樓標準層平面、矩形塔樓標準層平面、方形塔樓標準層平面在不同分隔度、不同窗洞比下的換氣次數(shù)及風速云圖。呈現(xiàn)如下特征:

      表1 長條狀板樓標準層平面(A1~A4)在不同內墻分隔疏密度下的新風換氣次數(shù)及風速云圖統(tǒng)計表

      表2 矩形塔樓標準層平面(C1~C4)在不同內墻分隔疏密度下的新風換氣次數(shù)及風速云圖統(tǒng)計表

      表3 方形塔樓標準層平面(D1~D4)在不同內墻分隔疏密度下的新風換氣次數(shù)及風速云圖統(tǒng)計表

      (1)內走廊處呈現(xiàn)高亮,這表明內走廊風速較其它房間風速大。分析其原因為,內走廊不臨外窗,流經內走廊的風量均為迎風側房間流入,流出至背風側房間。內走廊的風流量與迎風側房間、背風側房間均等,但其總體積遠小于迎風側房間、背風側房間且為窄長條空間,因而風在內走廊處快速通過,風速大。

      (2)各房間外窗開啟扇洞口處至門洞處呈現(xiàn)高亮但周圍區(qū)域亮度低,這表明各房間風速分布不均、門窗洞口連線區(qū)域風速快但其余區(qū)域風速低。分析其原因為,模擬中將各模型的門窗開啟扇簡化為洞口,缺少了風流入、流出兩端的干擾;建模過程中省略了房間內家具布置、人員分布等對風流經房間的干擾。

      (3)從左至右觀察各行5個云圖及數(shù)值,隨著窗洞比遞增,云圖逐個變亮、數(shù)值逐個增大,這點與常識相符。

      (4)從上到下觀察各列4個云圖及數(shù)值,隨著分隔度遞增,云圖及數(shù)值皆未均勻變化,而是表現(xiàn)為有隔墻的3個相近、無隔墻的1個區(qū)別大。對比風速云圖,無隔墻平面相較有隔墻平面風速更均勻、風向更穩(wěn)定,這表明隔墻對室內風場的影響較大。分析其原因為,對無隔墻平面而言,間隔均質的水平長窗開啟扇可近似看作水平線形進風口、出風口,氣流分布均勻、穩(wěn)定,亮部圖像呈現(xiàn)由風來向到對向的連續(xù)面;對有隔墻平面特別是小隔間平面而言,單個開啟扇和門洞近似作為點式進風口、出風口,氣流分布受門窗位置影響較大,亮部圖像呈現(xiàn)為各房間連接進風口到出風口的多條線。對比換氣次數(shù)的數(shù)值,亦呈現(xiàn)有無隔墻的區(qū)別,具體在3.4討論。

      3.2 標準層新風換氣次數(shù)隨進深增大而降低

      觀察窗洞比、分隔度都不變情況下,換氣次數(shù)隨進深變化的趨勢:分別比較3個表的同一位置的3個數(shù)據(jù)換氣次數(shù)的變化,例如3個表左上角的數(shù)值分別為1.69次/時、1.32次/時、1.25次/時,數(shù)值依次變??;同樣地,分別比較其余15個位置的數(shù)值,結果均依次變小。

      以上比較方法細致但較繁瑣。選取3個表的同一列上4個數(shù)值求平均值,以表征在過濾掉分隔度的干擾時,同一窗洞比下進深對換氣次數(shù)的影響,如圖 2所示,5條折線均呈現(xiàn)換氣次數(shù)隨進深增大而減小的趨勢。

      由此可見,進深對換氣次數(shù)影響明顯;標準層進深越小,換氣次數(shù)越大,自然通風換氣性能越好。

      3.3 標準層新風換氣次數(shù)隨外窗開啟扇洞口面積比增大而增加

      窗洞比對換氣次數(shù)影響明顯。如圖 2所示,在過濾掉分隔度的干擾時,窗洞比較大的折線位于窗洞比較小的折線之上,表明窗洞比大的標準層換氣次數(shù)大于窗洞比小的標準層。

      圖2 不同窗洞比下?lián)Q氣次數(shù)隨進深變化折線圖

      由此可見,窗洞比對換氣次數(shù)影響明顯;窗洞比越大,換氣次數(shù)越大,自然通風換氣性能越好。

      3.4 標準層新風換氣次數(shù)與內墻分隔疏密度無關,與有無分隔相關、且以2.5%的外窗開啟扇洞口面積比為臨界點呈差異化表現(xiàn)

      觀察三個表的縱向共15列數(shù)值以分析分隔度變化對換氣次數(shù)的影響。以表 2的5列數(shù)值為例,每一列數(shù)值代表同一標準層在同一窗洞比下隨分隔度變化的換氣次數(shù),自上而下分隔度遞增。可得到以下規(guī)律:

      規(guī)律一,C1與C2~417)結果有較大差值而C2~4三個數(shù)值差異較小,表 1、表 3的另10列數(shù)據(jù)亦呈現(xiàn)此規(guī)律18)。這表明室內有無分隔對換氣次數(shù)影響明顯,而分隔度變化對換氣次數(shù)影響不明顯19)。

      規(guī)律二,窗洞比為1%時C2~4的數(shù)值明顯高于C1,窗洞比為2%時C2~4的數(shù)值略高于C1,窗洞比為3.5%時C2~4的數(shù)值略低于C1,窗洞比為5%、8%時C2~4的數(shù)值明顯低于C1??煽吹剑S著窗洞比遞增,兩組數(shù)值呈現(xiàn)大小關系的轉變,且存在一個窗洞比值是分隔度影響換氣次數(shù)規(guī)律的變化臨界點,觀察表 1表 3的另10列數(shù)據(jù)亦呈現(xiàn)此規(guī)律。為探尋臨界點數(shù)值,繪制換氣次數(shù)隨窗洞比漸變的折線圖,如圖 3所示,可得此臨界值約為2.5%,且不隨進深變化而變動。

      綜上,可得結論:(1)同一內部空間組織模式下,標準層的分隔度變化對換氣次數(shù)影響不明顯。(2)標準層內有無分隔對換氣次數(shù)影響明顯,且以窗洞比2.5%為臨界值,呈現(xiàn)差異化表現(xiàn):當窗洞比小于2.5%時,有分隔的換氣次數(shù)大于無分隔;當窗洞比大于2.5%時,有分隔的換氣次數(shù)小于無分隔;當窗洞比為2.5%時,有無分隔的換氣次數(shù)趨近。

      4 結論與設計策略

      本研究通過構建分隔度精細變化的標準層模型矩陣,綜合考慮窗洞比的影響,得出如下結論:

      (1)控制進深不要過大,有利于改善自然通風換氣性能

      當建筑為單廊或雙廊的條狀體量、進深控制在20m之內,有利于通風換氣;當建筑為厚板樓或扁長矩形平面、進深在20m至40m之間,可通過調節(jié)門窗開啟狀態(tài)來進一步改善通風換氣;當建筑為進深大于40m的塔樓或超大體量,可設置的外窗開啟扇受限于外部大風,內區(qū)需增加機械通風以保證換氣效果。

      (2)控制窗洞比不要過小,有利于改善自然通風換氣性能

      當窗洞比為2.5%時,建筑在門窗全開狀態(tài)下可保證不低于4次/ h的平均換氣次數(shù),保潔人員保持每小時門窗全開15min即可使室內換氣1次。

      依據(jù)窗洞比定義,以本文2.1中的標準層面積2500m2、使用效率0.75的典型高層辦公樓為例,窗洞比2.5%折算得總開啟面積約為46m2。外窗為連續(xù)水平長窗的情況下,大約每隔4~6扇窗開啟1扇平開窗、或2扇懸窗即可。

      (3)平面分隔度對自然通風換氣性能影響不明顯,有無平面分隔影響明顯

      當窗洞比小于2.5%時,有平面分隔的隔間設計有利通風;當窗洞比為2.5%時,有無平面分隔對通風性能影響不明顯;當窗洞比大于2.5%時,無平面分隔的開敞辦公有利通風,但應注意防止過量通風。

      致謝:衷心感謝支撐本文的基金項目負責人崔愷院士對本研究的關心、《南方建筑》雜志審稿專家對本文的指正、中國建研院北京構力科技有限公司(PKPM)綠色低碳軟件事業(yè)部產品總監(jiān)劉劍濤對本文所用工具的支持及指導!

      圖、表來源

      本文圖、表均由宋修教繪制。

      注釋

      1)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正式發(fā)布了“適用、經濟、綠色、美觀” 的國家新時期建筑方針;2020年9月22日,中國政府在第七十五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xiàn)碳中和”;2021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推動城鄉(xiāng)建設綠色發(fā)展的意見》。

      2)本文定義“室內墻體分隔疏密度”,以表征在特定標準層平面輪廓中用作劃分房間的墻體分布疏密程度,計算方法為“內隔墻總長度/標準層實用地板面積*100%”,無量綱。以下正文簡稱“分隔度”。

      3)本文定義“外窗開啟洞口面積比”,以表征在特定標準層中用作自然通風的外窗可開啟扇折算之后的有效面積占外立面面積比例,計算方法為“開啟有效面積/標準層外立面面積*100%”,無量綱。以下正文簡稱“窗洞比”。

      4)據(jù)2018年新版《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第63、64頁表5.3.1,“一、二級高層民用建筑防火分區(qū)最大允許建筑面積為1500㎡”,據(jù)表注1,“當建筑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tǒng)時,可按表中規(guī)定增加1倍”,即上限為3000㎡。據(jù)第63頁5.2.4,“當建筑物的占地面積總和不大于2500㎡時,可成組布置”。出于規(guī)范限制及設計靈活性,通常標準層面積控制在2500㎡及以下。5)使用系數(shù),即為標準層平面中去除走廊、樓電梯、廁所、設備間等公用空間之后的剩余空間與標準層面積的比值。一般為0.72到0.85之間。

      6)據(jù)設計經驗,柱跨為9m或8.4m有利于標準層正投影下方地下車位的排布,因高層建筑結構所需柱徑較大,通常選取9m為柱跨尺寸;標準層面寬為奇數(shù)跨,面寬中部無柱,有利于組織空間。7)通常建筑高度越大,各項建設條件的限制越嚴苛。例如《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第57頁表5.1.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為一類建筑”,相應的防火要求須按一類建筑實施。出于土地利用效率及建設成本綜合考量,高度控制在50m及以下的高層民用建筑較為常見。

      8)實際工程中,為滿足高層民用建筑的防火規(guī)范,可開啟窗扇通常選用內平開內倒懸窗。內平開狀態(tài)面積滿足2%的防火規(guī)范下限要求,但日常采用內倒懸窗15°的狀態(tài)來滿足日常通風需求,此時,據(jù)《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50378-2019技術細則》第55頁5.2.10【條文說明擴展】,“當平開門窗、懸窗、翻轉窗的最大開啟角度小于45°時,通風開口面積應按外窗可開啟面積的1/2計算”,其有效通風面積記作窗扇面積的一半,為1%。

      9)實際工程中,常據(jù)《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2005年版)》中8.2.2“需要排煙的房間/長度不超過60m的走道可開啟外窗面積不應小于2%”取限值2%。

      10)因2%至5%之間變化顆粒度較大,取中間值3.5%作為過渡值,構建連續(xù)、均勻變化的開窗洞口面積梯度。

      11)實際工程中,常據(jù)《民用建筑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352-2019》第44頁7.2.2“生活、工作的房間通風開口有效面積不應小于該房間地面面積的1/20”取限值5%。

      12)實際工程中,常據(jù)《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第81頁“如果外窗有效開啟面積不小于鎖在房間地面面積的8%,室內大部分區(qū)域基本能達到熱舒適性水平”取限值8%。

      13)風洞試驗為軟件開發(fā)團隊委托國家空調設備質量監(jiān)督檢驗實驗中心實驗室進行的,以北京市東城區(qū)興化西里小區(qū)某典型住宅為原型按1:8等比例縮小搭建模型,應用CO2示蹤氣體衰減法測量房間內CO2濃度變化及分布情況,得到換氣次數(shù)。在軟件中搭建同一模型,所得模擬結果與風洞試驗相比較的綜合平均相對誤差為10.18%。

      14)計算流體力學(CFD)針對某一區(qū)域或房間(計算領域),建立質量、能量及動量守恒等基本微分方程,根據(jù)周邊環(huán)境,設定合理的邊界條件,然后利用劃分的網格,對微分方程進行離散,將微分方程離散為代數(shù)方程,通過迭代求解,得到空氣流動狀況。采用CFD對自然通風模擬,主要用于自然通風風場布局優(yōu)化和室內自然通風優(yōu)化分析。由于建筑物周圍的流動往往是湍流,模擬中常采用標準κ-ε模型及其它湍流模型方程。涉及到的控制方程主要包括:連續(xù)性方程、動量方程、能量方程。

      15)換氣次數(shù)=房間送風量/房間體積,單位是次/小時。

      16)表1、表2、表3,以下簡稱“3個表”。

      17)C2、C3、C4,以下簡稱“C2~4”。

      18)綜合觀察3個表,C2~4、D2~43個數(shù)據(jù)的差值并不大,但A2~4中A2的數(shù)值跳脫,這與其平面分隔模式的特殊相對應:A3、A4均為走廊橫向貫穿的雙廊式平面,室外自然風需經由南側開啟扇流入、穿過南側房間、流經走廊、穿過北側房間再流出室外,流經路線復雜;A1為室內無遮擋的開放式平面,自然風暢通無阻;而A2平面作為介于開放式平面與雙廊式平面的“縫合體”,左右兩側無分隔、中部為雙廊,“過渡式”形態(tài)導致數(shù)值也處于兩者之間。尤以A2的后兩個數(shù)值表現(xiàn)明顯,前2個數(shù)值絕對值較小,易受到統(tǒng)計誤差的影響。

      19)本文的分隔度變化特指建筑師大量采用的常規(guī)平面空間劃分手法。

      猜你喜歡
      外窗換氣房間
      Chapter 4 Merrick's first home
      房間
      淺談流行音樂演唱中如何注意換氣點的掌握
      黃河之聲(2019年9期)2019-12-16 13:02:56
      基于CD4060 的室內換氣系統(tǒng)延時關機電路設計
      電子制作(2017年19期)2017-02-02 07:08:48
      房間,這是我的房間
      鎖在房間里的云
      清晨別急著開窗
      特別文摘(2016年7期)2016-05-04 05:43:25
      試論建筑外窗節(jié)能改造效果分析
      北京:新建住宅外窗防滲漏至少保修5年
      夏季建筑能耗中南外窗傾斜度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
      盐城市| 凯里市| 和林格尔县| 神农架林区| 吉木萨尔县| 高清| 建阳市| 武邑县| 平邑县| 呼图壁县| 靖州| 栖霞市| 兴山县| 阿瓦提县| 蒙阴县| 栖霞市| 盖州市| 威信县| 邯郸市| 张家港市| 潜山县| 宜宾市| 油尖旺区| 镶黄旗| 平邑县| 晋中市| 卫辉市| 金川县| 彭阳县| 吕梁市| 白水县| 横山县| 保亭| 苗栗市| 任丘市| 蒙山县| 喀喇沁旗| 广平县| 镇江市| 开江县| 巴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