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峻瑤,黃 麗,夏 寧,滕建文,韋保耀,胡沛然
(廣西大學輕工與食品工程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六堡茶屬黑茶類,因其產(chǎn)于廣西蒼梧縣六堡鎮(zhèn)而得名,是擁有1 500多年歷史的名茶[1]。選用廣西大中葉種茶樹的鮮葉為原料,經(jīng)過殺青、初揉、堆悶、復揉和干燥成為六堡茶毛茶,毛茶經(jīng)過篩選、拼配、渥堆、汽蒸和陳化成為成品茶[2],成品茶色澤黑褐而油潤,湯色紅濃且明亮,滋味醇厚回甘,有陳香味。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一類廣泛分布于植物、動物和真菌等細胞內(nèi)的銅結合金屬蛋白酶[3]。氧氣可催化PPO發(fā)生2 種反應:單酚羥基化為o-雙酚和o-雙酚氧化為o-醌[4]。醌繼續(xù)氧化聚合成黑色素,導致組織褐變。與PPO導致果蔬中酶促褐變帶來的破壞作用相反,PPO是茶樹生理學與茶葉產(chǎn)品加工工藝學中極為重要的生物酶之一,對黑茶茶湯紅褐色的色澤、醇厚的口感和陳腐風味的形成十分重要[5]。
PPO對發(fā)酵茶品質(zhì)的形成至關重要,但PPO在紅茶和黑茶中的來源并不相同。在紅茶加工過程中,茶葉被機械破壞后釋放出氧化還原酶,如PPO和過氧化物酶,它們能與兒茶素等酚類化合物相互作用形成茶黃素和茶紅素,通過測定PPO活性定量監(jiān)測茶黃素和茶紅素,被用于紅茶品質(zhì)、色澤和風味的評估[6]。在黑茶中,原料毛茶的PPO在粗加工過程中可能被滅活,渥堆過程中,PPO顯著增加[7],豐富的微生物群生長繁殖分泌出新的PPO[8],能將茶多酚轉化為茶黃素和茶紅素,進而轉化為茶褐素,茶湯苦澀感逐漸消失,紅褐色逐漸呈現(xiàn),這與PPO存在著緊密聯(lián)系。目前,國外已有對茶樹PPO同工酶進行分離純化和酶學性質(zhì)研究的報道[9-10],然而,國內(nèi)對茶樹PPO的研究還停留在粗酶的水平[11-12],對黑茶PPO的研究也遠不足,僅柴潔等[7]報道了普洱茶固態(tài)發(fā)酵過程中PPO粗酶液酶學活性研究。六堡茶渥堆過程中PPO的來源及其酶學性質(zhì)不得而知,所以本研究首先分離純化得到六堡茶毛茶和渥堆結束時期六堡茶的PPO,并進一步研究其同工酶的酶學特性,對黑茶PPO研究和黑茶加工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采自廣西梧州中茶茶葉有限公司702016批次的六堡茶毛茶和渥堆結束時期的茶葉樣品,在-20 ℃保存。
PVP30和PVP40 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石英砂、對苯二酚、三羥甲基氨基甲烷、鹽酸、丙三醇、十二烷基硫酸鈉、溴酚藍、甘氨酸、過硫酸銨、四甲基乙二胺、考馬斯亮藍R-250 天津市達茂化學試劑廠。
XW-80A型旋渦混合器 上海醫(yī)大儀器廠;BLHH-6N型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 上海丙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TL-18M高速冷凍離心機 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SHZ-III型循環(huán)水真空泵 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SB-5200型超聲波清洗機 上海新芝生物技術研究所;BSZ-100自動部分收集器、HD-A電腦層析采集儀、HL-2B數(shù)顯恒流泵 上海滬西分析儀器廠;DYY-6C電泳儀、垂直電泳板 美國伯樂公司;85-2A型恒溫磁力攪拌器 常州博遠實驗分析儀器廠;UV-1601PC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日本島津公司。
1.3.1 粗酶液的制備
磷酸氫二鈉-檸檬酸緩沖液的配制:制備0.1 mol/L檸檬酸母液和0.2 mol/L磷酸氫二鈉母液各1 L,按一定體積比配制為所需pH值的緩沖液。
采用文獻[13]報道的方法提取PPO,并稍作修改。稱取六堡茶樣品1.25 g和聚乙烯吡咯烷酮0.75 g,加入pH 6.2的少量預冷磷酸氫二鈉-檸檬酸緩沖液,在冰水浴下與5.0 g石英砂充分研磨,勻漿后定容至25 mL,4 ℃避光保存12 h,用4 層紗布過濾,4 ℃、8 500 r/min離心25 min,保存上清液。
1.3.2 PPO活力測定
取粗酶液0.2 mL,加入0.2 mL檸檬酸磷酸鹽緩沖液(0.1 mol/L,pH 5.6),1.2 mL混合反應液(0.1 mol/L檸檬酸磷酸鹽緩沖液-0.1%脯氨酸-1%鄰苯二酚,10∶2∶3,V/V),在37 ℃水浴30 min,加入1.2 mL 6 mol/L尿素終止反應。在460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對照組為不加鄰苯二酚的混合液。根據(jù)曲線斜率測定PPO活性,單位為U/(g·min)。
1.3.3 蛋白質(zhì)含量的測定
采用Bradford[14]蛋白質(zhì)染料結合法,以牛血清白蛋白為標準。將0.1 mL酶液、0.9 mL蒸餾水和5 mL染料混合,加6 mL蒸餾水,在595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
1.3.4 PPO的純化
硫酸銨分級沉淀及透析:取8 mL粗酶液,加入無水(NH4)2SO4粉末,達到不同的飽和度。靜置2 h后,在4 ℃、9 000 r/min離心15 min。測定上清液中PPO活性和蛋白質(zhì)濃度,確定最佳的鹽析方案。選擇合適的鹽析濃度后,將硫酸銨沉淀用pH 7.0的0.1 mol/L磷酸緩沖液復溶,在4 ℃、9 000 r/min離心15 min。將上清液在0.02 mol/L磷酸鹽緩沖溶液(分子質(zhì)量截止值3 500 Da)中透析16 h,用聚乙二醇濃縮酶液,并于4 ℃保存。
凝膠過濾層析:層析柱(16 mm×800 mm)用初始緩沖液(按凝膠比緩沖液3∶1的比例)配成勻漿裝柱。酶液經(jīng)0.2 μm濾膜過濾,然后用2~3 倍體積pH 7.2、0.2 mo1/L的磷酸緩沖液平衡柱子,將2 mL酶液上柱,用pH 7.2、0.2mol/L磷酸緩沖液進行洗脫(1 mL/min,8~10 mL/管),于波長280 nm處檢測酶活性峰,然后收集有活性峰的洗脫液。測定其酶活力及蛋白濃度。
1.3.5 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
通過SDS-PAGE分析酶純度和分子質(zhì)量。采用5%濃縮膠和12%分離膠,上樣量均為10 μL,電壓分別為60 V和120 V。電泳完畢,凝膠在0.1%考馬斯亮藍R-250溶液中使用搖床搖動2 h。凝膠變色,拍照保存。
1.3.6 PPO同工酶最適pH值和溫度
以鄰苯二酚為底物,用1.3.2節(jié)方法在pH 4.0~8.0范圍內(nèi)測定PPO活性。用同樣的方法在20~60 ℃范圍內(nèi)測定PPO的最大活性。在最適溫度下,PPO活性表現(xiàn)為相對PPO活性的殘余活性百分比。
1.3.7 PPO同工酶最適底物濃度
將底物鄰苯二酚分別配制成濃度為0、0.01、0.02、0.1、0.5、1.0、2.0 mol/L的溶液,按照1.3.2節(jié)方法測定PPO活性。將最高酶活性記為100%,繪制相對酶活力圖。
1.3.8 PPO同工酶熱穩(wěn)定性
將同工酶在70、80、90 ℃溫度條件下分別處理0~5 min,按照1.3.2節(jié)方法測定PPO活力。最高酶活力記為100%,繪制相對酶活力圖。
pH值對PPO的影響在于改變酶表面的電荷影響其溶解度以及破壞其結構。富含酚類的植物性原料中,PPO和酚類底物會不可逆結合影響酶的離子和疏水特性[15],從而影響PPO的純化效果。在本研究中,PVPP、PVP K30、PVP40被用作抑制酚類化合物和PPO結合的保護劑,研究其最佳保護劑及用量。
如圖1A所示,PVP 40和PVP K30在pH 5.0~6.2范圍內(nèi)的酶活力均高于pH 6.2~7.0范圍,并在pH 6.2時酶活力最大。其中PVP K30的最適pH 6.2,酶活力最高為157.0 U/(g·min)。如圖1B所示,PVP K30對PPO的提取效果最佳。當PVP K30為0.3 g時,粗酶液的最大酶活力為136.7 U/(g·min)。PVP 40和PVPP對PPO的保護作用不明顯。當PVP的加入量低時,PVP不能有效地吸附酚類物質(zhì),降低PPO活性。當PVP的添加量高時,PVP中的肽鏈結構可以在吸附酚類物質(zhì)的同時與PPO中的Cu2+螯合,從而影響PPO的活性。PVP含量過高,使提取物黏性過大,不利于PPO提取[16]。
如圖1C所示,以0.3 g PVP K30作為保護劑液料比在10∶1~20∶1范圍內(nèi)酶活迅速增加,當液料比大于20∶1時,酶活增加緩慢。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茶葉本身含水量極低,當液料比低時,磨茶困難,導致茶葉中的PPO不能在緩沖溶液中溶解,PPO活性低。當液料比增加時,PPO更多的溶于緩沖液中,酶活也隨之增加[17-18]。當液料比增加到一定程度時,酶活趨于穩(wěn)定。考慮到原料本身和后期提純PPO,選擇20∶1作為提取PPO粗酶液的液料比。
圖1 保護劑對PPO活性的影響Fig. 1 Effect of protective agents on PPO activity from Liupao tea
圖2 硫酸銨分級沉淀后上清液的蛋白含量及酶活力Fig. 2 Protein content and PPO activity of supernatant after fractional precipitation with (NH4)2SO4
經(jīng)緩沖液提取的粗酶液含有大量雜質(zhì),包括雜蛋白及酚類物質(zhì),在這些物質(zhì)的作用下,粗酶液的酶活會逐步降低,并發(fā)生褐變反應,使粗酶液顏色加深。硫酸銨分級沉淀法能利用不同蛋白在硫酸銨中溶解度不同的特性,去除粗酶液中的部分雜蛋白,濃縮目標蛋白,以提高分離效率。圖2顯示,在10%的(NH4)2SO4飽和度下,上清液中的PPO活力降低,出現(xiàn)蛋白質(zhì)沉淀。在飽和度為70%時,酶活達到最小值。因此,選擇70%的(NH4)2SO4沉淀PPO。在飽和度10%~30%時,上清液殘余蛋白不斷減少,而在飽和度10%~40%時,上清液殘余酶活力變化不明顯,說明這期間沉淀了部分雜蛋白,所以選擇飽和度30%的(NH4)2SO4去除雜蛋白。之后進行Sephadex G-100凝膠過濾層析,測定洗脫液在波長280 nm處的吸光度和酶活力,得到發(fā)酵前后茶樣的PPO凝膠過濾層析的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發(fā)酵前后六堡茶蛋白質(zhì)Sephadex G-100凝膠過濾層析圖譜Fig. 3 Sephadex G-100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m of PPO from unfermented and fermented Liupao tea
由圖3可知,六堡茶毛茶和渥堆結束茶葉的洗脫過程中都出現(xiàn)2 個洗脫峰,分別在第10~13收集管和第25~30收集管中。第1個洗脫峰有PPO活性,第2個洗脫峰沒有PPO活性,第2個峰可能是小分子的雜蛋白,因此收集各自的洗脫峰1的洗脫液,濃縮后,進行SDS-PAGE。
圖4 純化后PPO的SDS-PAGE圖Fig. 4 SDS-PAGE pattern of purified PPO
將純化后的PPO進行SDS-PAGE,結果如圖4所示。六堡茶毛茶中有一條分子質(zhì)量約為59 kDa(命名為PPO1)的條帶,發(fā)酵后的六堡茶除了具有相似的條帶外,還出現(xiàn)了一條顏色較淺的同工酶條帶,分子質(zhì)量約為70 kDa(命名為PPO2)。茶樹中含有多個PPO同工酶,其分子質(zhì)量大小與茶葉種類有關。Teng Jie等[19]從茶葉中分離出2 種分子質(zhì)量分別為85 kDa和42 kDa的PPO同工酶。張書芹等[20]報道龍井茶中PPO同工酶亞基的大小分別為53 ku和80 ku左右。劉琨[21]從碧螺春獲得2 個同工酶,亞基大小分別為36 ku和42 ku。在本課題組前期研究中,比較了六堡茶和綠茶PPO的分子質(zhì)量,發(fā)現(xiàn)綠茶中PPO分子質(zhì)量在25~35 kDa之間,發(fā)酵2 d的六堡茶中PPO分子質(zhì)量在48~63 kDa之間,發(fā)酵10 d的六堡茶中觀察到2 條同工酶譜帶,分別為48~63 kDa和63~75 kDa。在本研究中,PPO1的分子質(zhì)量與綠茶接近,PPO1可能是茶樹PPO,而PPO2可能是微生物在六堡茶發(fā)酵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一種微生物源PPO。鑒于真菌在發(fā)酵過程中對茶葉品質(zhì)的變化起主要作用,且大多數(shù)真菌漆酶是分子質(zhì)量在59~80 kDa之間[22],故推測PPO2是真菌漆酶。Baldrian[23]報道了白腐菌漆酶的分子質(zhì)量為69 kDa。Iyer等[24]從稻瘟病菌中純化漆酶,發(fā)現(xiàn)其分子質(zhì)量為70 kDa,與PPO2的分子質(zhì)量一致。
目前,已有相關黑茶或者植物堆肥中微生物產(chǎn)生PPO的報道。Mayende等[25]從堆肥中分離出能產(chǎn)生PPO的嗜熱微生物,該微生物為Bacillussp.。Li Zhongyuan等[26]使用宏基因組和代謝組學分析表明,普洱茶中茶多酚向茶褐素的轉化主要是由過氧化物酶和漆酶完成,而兒茶酚氧化酶更多存在于植物。對產(chǎn)生漆酶的微生物進行分析,主要是真菌如曲霉、德巴利酵母、酵母、Rasamsonia、橫梗霉、Depriyomyces和少部分的細菌如假單胞菌和葡萄球菌等。Wang Qiuping等[27]從普洱茶中分離到煙曲霉,利用其將茶多酚轉化為茶褐素。在本課題組的前期研究中,分離到產(chǎn)PPO的微生物并研究其酶量。Pantoea oleae、肺炎克雷伯氏菌和成團泛菌的產(chǎn)酶量均在20 U/mL以上,霉菌中的黑曲霉產(chǎn)量大于35 U/mL,煙曲霉大于40 U/mL,灰黃霉素大于25 U/mL,說明微生物產(chǎn)生的PPO對黑茶品質(zhì)的轉化起關鍵作用。
pH值可以改變氨基酸鏈或底物的電離狀態(tài),從而影響酶的活性[28]。在過酸過堿環(huán)境中,酶活性部位的質(zhì)子異變基團的電離變化能破壞活性位點的最適環(huán)境,影響酶與底物的結合以及催化反應。此外,pH值所引起的蛋白質(zhì)不可逆變性也能影響酶的催化活性。
圖5 pH值(A)和溫度(B)對同工酶PPO1和PPO2酶活力的影響Fig. 5 Effects of pH (A) and temperature (B) on the activities of PPO1 and PPO2
如圖5A所示,PPO1和PPO2的活性在pH 4.0~8.0范圍內(nèi)先增大后減小,PPO1在pH 6.5時有最佳活性,PPO2在pH 6.0時有最佳活性,說明微生物產(chǎn)生PPO的最佳pH值小于茶葉本身PPO。該結果與已經(jīng)報道的茶葉和果蔬中的研究結果接近。Altunkaya[29]報道茶葉PPO最佳pH 6.0,普洱茶發(fā)酵粗酶液中PPO最適pH 5.5[7]。Saki等[30]報道了野生食用菌中PPO最適pH 7.0,Han Qianyun等[31]從蘋果中提取PPO最適pH 7.0。Iyer等[24]報道了漆酶的最適pH 6.0。六堡茶毛茶的pH值接近中性,當渥堆開始時,pH值隨著發(fā)酵時間的延長會降低,使茶葉呈現(xiàn)弱酸性,更利于微生物PPO的釋放,促進六堡茶特有品質(zhì)形成。
六堡茶在渥堆過程中,為了防止溫度過高導致燒堆變質(zhì),會定期翻堆散熱使中心溫度控制在50 ℃左右,故研究溫度范圍在20~60 ℃時對PPO1和PPO2活性的影響。如圖5B所示,六堡茶PPO活性隨溫度升高而升高,達到最適溫度后活性下降,PPO1的最適溫度為40 ℃,PPO2的最適溫度為35 ℃。目前,有研究報道了綠茶PPO在10~70 ℃最佳溫度為30 ℃[6],這與本結果PPO1的酶活力存在略微差異,主要由于六堡茶毛茶與綠茶不同,它是經(jīng)過輕微發(fā)酵的茶。Allan等[32]從茄子中提取的PPO最適溫度為40 ℃,Kumar等[33]報道黃曲霉在35 ℃時PPO產(chǎn)量最高,也說明微生物產(chǎn)生的PPO2在35 ℃時有較高酶活,與本研究結果相似。六堡茶在毛茶時期產(chǎn)生的PPO主要來自于茶葉自身,能耐受較高溫度,發(fā)酵結束后,茶堆中心溫度下降,微生物源PPO2的耐熱性較低。
圖6 鄰苯二酚濃度對PPO活力的影響Fig. 6 Effect of catechol concentration on PPO activity
如圖6所示,鄰苯二酚濃度在0~0.5 mol/L范圍內(nèi),酶活力增加,當濃度達到0.5 mol/L時,PPO1和PPO2有最佳酶活力,當濃度高于0.5 mol/L時,酶活力開始下降,原因是PPO與鄰苯二酚結合達到飽和從而產(chǎn)生抑制效果。這與謝微等[34]報道芋頭中的最適底物濃度(鄰苯二酚)為0.4 mol/L相似。
圖7 同工酶PPO1和PPO2的熱穩(wěn)定性曲線Fig. 7 Thermal stability curves of PPO1 and PPO2
如圖7所示,PPO1在70 ℃和80 ℃經(jīng)熱處理一定時間后,酶活力下降,反應結束后的相對酶活力分別為59%和23%,在90 ℃時,PPO1幾乎完全失活。PPO2在70 ℃處理5 min的相對酶活力降低至28%,在80 ℃和90 ℃處理5 min,幾乎完全失活。說明微生物源PPO2的耐熱性低于茶源PPO1。在六堡茶渥堆結束時,將進入汽蒸階段,可將溫度控制在90 ℃處理5 min,能使茶葉PPO滅活,為六堡茶加工提供理論基礎。Chutintrasri等[35]表明菠蘿PPO在70 ℃和80 ℃分別處理5 min時,酶活力分別下降至59%和31%,在90 ℃時,酶活力為1.2%。Li Ran等[36]測定了在75~95 ℃水燙過程中殘留的菊苣葉PPO活性,表明在75 ℃處理5 min的相對酶活力為45%左右;80 ℃處理5 min的相對酶活力為32%;在90 ℃處理5 min的PPO幾乎滅活。這些數(shù)據(jù)與本研究中獲得的PPO1結果基本一致,表明植物源PPO的熱穩(wěn)定性相近,而微生物源的PPO2活性明顯低于植物PPO。
本研究從六堡茶中分離得到2 種PPO同工酶,其中PPO1是茶樹本身的PPO,PPO2是發(fā)酵過程中微生物產(chǎn)生的PPO,說明六堡茶在渥堆過程中是由2 種不同來源的PPO共同促進其品質(zhì)形成。研究2 種同工酶的理化性質(zhì),表明微生物源PPO2的最適pH值、最適溫度和熱穩(wěn)定性都低于茶樹PPO1,這些數(shù)據(jù)有利于黑茶加工控制,為黑茶PPO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論基礎。但黑茶的茶樹PPO和微生物源PPO對茶葉的作用機制還需要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