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樂常,文嘉欣,杜 瀚,林怡晨,劉光明,曹敏杰,*
(1.集美大學(xué)海洋食品與生物工程學(xué)院,福建 廈門 361021;2.水產(chǎn)品深加工技術(shù)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中心,福建 廈門 361021;3.大連工業(yè)大學(xué) 海洋食品精深加工關(guān)鍵技術(shù)省部共建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遼寧 大連 116034)
酯酶(EC 3.1.1.1)是一類具有催化水解酯鍵能力的水解酶,它能夠參與包括酯化反應(yīng)、轉(zhuǎn)酯反應(yīng)以及對光活性物質(zhì)進行動力學(xué)拆分等多種反應(yīng)[1],其催化底物和催化特性與脂肪酶(EC3.1.1.3)相似。酯酶通常水解水溶性酯,如短鏈脂肪酸甘油三酯,一般酯酶催化水解短鏈(<C10)甘油酯,而脂肪酶優(yōu)先水解以長鏈脂肪酸(>C12)構(gòu)成的甘油三酯[2]。在動物體內(nèi),脂肪酶與酯酶參與機體中脂質(zhì)的運輸與代謝,如催化脂肪酰甘油、脂肪酰肉毒膽堿與脂酰CoA酯的水解,以及生物信號分子的跨膜轉(zhuǎn)運、保持生物膜的功能完整性等[3]。由于能催化多種酯類底物水解,且催化特異性高,近年來,酯酶被廣泛應(yīng)用于手性藥物分離篩選、藥物合成、脂精煉以及食品風(fēng)味控制等諸多行業(yè)領(lǐng)域[4-5]。另一方面,魚內(nèi)臟中不僅富含蛋白質(zhì)資源,還含有大量高附加值的魚油以及ω-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6]。這些高豐度的多不飽和脂肪酸被認(rèn)為是海洋魚類在進食了藻類或浮游植物后在體內(nèi)富集而形成的,而魚肝臟中酯酶與脂肪酶在這過程中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7-9]。
迄今為止,國外關(guān)于海洋動物內(nèi)臟中脂肪酶的報道僅見于太平洋磷蝦(Euphausia superba)[7]、海鱸魚(Lates calcarifer)[8]、太平洋藍(lán)鰭金槍魚(Thunnus orientalis)[9]、沙丁魚(Sardinella aurita)[10]、海螺(Hexaplex trunculus)[11]、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12]、海蟹(Carcinus mediterraneus)[13]、王鮭(Oncorhynchus tshawytscha)與新西蘭鱈魚(Macruronus novaezelandiae)[14]。目前,關(guān)于酯酶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在微生物來源[15],相比之下,動物源的酯酶,特別是海洋動物來源的酯酶的相關(guān)分離純化與性質(zhì)研究尤為少見。而對于水產(chǎn)動物酯酶,僅見于Smichi等[16]對灰鯔魚的研究。
藍(lán)圓鲹(Decapterus maruadsi)是我國重要的低值海洋經(jīng)濟魚類之一,其價格低廉、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據(jù)統(tǒng)計,2019年藍(lán)圓鲹全國捕撈總量達(dá)44.87萬 t,其中福建捕撈量為21.37萬 t,居全國首位[17],具有巨大的開發(fā)價值。本研究擬以藍(lán)圓鲹為對象,從其肝臟中分離純化天然酯酶,并對其性質(zhì)進行分析,旨在為海水魚內(nèi)臟中酯酶的應(yīng)用提供理論參考。
新鮮藍(lán)圓鲹由廈門高崎水產(chǎn)批發(fā)市場購得,平均質(zhì)量約150 g/尾,置于碎冰中,運回實驗室后,立即用剪刀小心從魚肛門處向頭部方向剪開魚肚,并分選出肝臟備用。
Q-Sepharose、Q-HP、Phenyl Fast Flow、Superdex G75美國GE Healthcare公司;脂肪酸對硝基苯酚酯底物、對硝基苯酚、N,N,N’,N’-四甲基乙二胺(N,N,N’,N’-tetramethylethylenediamine,TEMED) 美國Sigma公司;標(biāo)準(zhǔn)蛋白 美國Thermal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電泳純)、丙烯酰胺美國Bio-Rad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國產(chǎn)分析純。
UPC900 AKTA蛋白層析系統(tǒng) 美國GE公司;5800 MALDI-TOF/TOF串聯(lián)飛行時間質(zhì)譜儀 美國AB SCIEX公司;ND-10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美國NanoDrop公司;Avanti JA-25高速冷凍離心機、pH計美國Beckman公司;759s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上海棱光技術(shù)有限公司;垂直電泳系統(tǒng) 美國Bio-Rad公司;超純水系統(tǒng) 美國Millipore公司。
1.3.1 酶活性測定
藍(lán)圓鲹肝臟酯酶活性測定參考Chen Chengcheng等[15]方法并適當(dāng)修改。以4-丁酸對硝基苯酚酯(p-nitrophenyl butyrate,p-NPB)為底物,取50 μL樣品液加入900 μL預(yù)熱至37 ℃的20 mmol/L Tris-HCl緩沖液(pH 8.0)中,充分混勻后加入50 μL的5 mmol/Lp-NPB溶液,并繼續(xù)在37 ℃條件下孵育10 min,隨后立即用冰水冷卻終止反應(yīng)并測定其在410 nm波長處的吸光度。其酯酶活性單位(U)定義為每分鐘分解p-NPB并釋放1 μmol對硝基苯酚所需的酶量。
藍(lán)圓鲹肝臟脂肪酶活性測定參考Kurtovic等[14]方法并適當(dāng)修改。以4-棕櫚酸對硝基苯酯(4-nitrophenyl palmitate,p-NPP)為底物,取50 μL的樣品液加入900 μL預(yù)熱至37 ℃的20 mmol/L Tris-HCl緩沖液(pH 8.0,含20 mmol/L CaCl2、5 mmol/L膽酸鈉、0.01%阿拉伯膠)中,充分混勻后加入50 μL的5 mmol/Lp-NPP溶液,并繼續(xù)在37 ℃條件下孵育10 min,隨后立即用冰水冷卻終止反應(yīng)并測定其在410 nm波長處的吸光度。其脂肪酶活性單位(U)定義為每分鐘分解p-NPP并釋放1 μmol對硝基苯酚所需的酶量。
1.3.2 藍(lán)圓鲹肝臟酯酶的分離純化
參考Smichi等[16]方法并適當(dāng)修改,純化過程均在4 ℃環(huán)境下進行。取100 g新鮮肝臟加入4 倍體積的20 mmol/L Tris-HCl pH 8.0冰緩沖液(緩沖液A),充分組織搗碎后,12 000×g離心20 min,上清液用4 層絹布過濾去除漂浮在液面的油脂與變性蛋白,得到粗酶液樣品。得到的粗酶液進行40%~60%的(NH4)2SO4鹽析,離心后收集沉淀部分用少量緩沖液A充分溶解后,用相同緩沖液透析48 h。透析后的樣品,上樣于DEAE-Sepharose陰離子交換層析柱(2.5 cm×15 cm),用含0~1.0 mol/L NaCl溶液(緩沖液A)進行線性洗脫,收集活性峰組分,在緩沖液A透析48 h。透析充分后的樣品上樣于Q-HP(1 mL)陰離子交換層析柱,用含0~1 mol/L NaCl的緩沖液A進行線性洗脫,收集活性峰部分,用含2 mol/L (NH4)2SO4的20 mmol/L Tris-HCl pH 8.0(緩沖液B)透析過夜。透析充分后的樣品上樣于Phenyl Fast Flow(1 mL)疏水層析柱,用含2.0~0.0 mol/L (NH4)2SO4的20 mmol/L Tris-HCl pH 8.0緩沖液進行線性洗脫,收集活性峰組分,用10 kDa超濾膜置換緩沖液成含0.15 mol/L NaCl的50 mmol/L磷酸鹽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pH 7.4)中并進一步濃縮。濃縮后的組分上樣于預(yù)先用含0.15 mol/L NaCl的50 mmol/L PBS (pH 7.4)平衡的Superdex G75凝膠過濾柱層析,收集活性峰部分即為高度純化的酯酶。
1.3.3 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
參照Laemmli[18]的方法,并適當(dāng)改動。配制的SDSPAGE凝膠為12%分離膠和5%濃縮膠。電泳結(jié)束后,凝膠參照Marshak等[19]方法進行質(zhì)譜銀染色。
1.3.4 肽指紋圖譜鑒定純化酯酶
將純化的酯酶上樣于12%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結(jié)束后,進行質(zhì)譜銀染色,再小心將目的蛋白條帶切下。將樣品使用胰蛋白酶酶解處理后,使用串聯(lián)飛行時間質(zhì)譜儀進行測試分析,設(shè)置激光源為Nd:YAG 激光器(波長335 nm),加速電壓為2 kV,掃描范圍為800~4 000 u,采用正離子模式和自動獲取數(shù)據(jù)的模式采集數(shù)據(jù)。其中,一級質(zhì)譜中選擇信噪比大于50的母離子進行二級質(zhì)譜分析,二級質(zhì)譜激光累計疊加2 500 次。 質(zhì)譜結(jié)果用Mascot 2.2軟件在NCBI數(shù)據(jù)庫檢索,最后得到鑒定的蛋白質(zhì)結(jié)果,根據(jù)Mascot 2.2標(biāo)準(zhǔn)(P<0.05)對目的蛋白進行評分。
1.3.5 藍(lán)圓鲹肝臟酯酶的性質(zhì)分析
1.3.5.1 藍(lán)圓鲹肝臟酯酶的最適溫度及熱穩(wěn)定性
在不同溫度(10、20 、30、40、50、60、70 ℃)條件下,以p-NPB為底物測定酯酶活性。以最高酶活性為100%,計算其他溫度下的相對酶活性,考察酯酶的最適溫度。
將藍(lán)圓鲹肝臟酯酶在不同溫度(30、40、50、55、60 ℃)條件下放置0.5 h后,在37 ℃、pH 8.0條件下以p-NPB為底物測定酯酶活性。以最高酶活性(4 ℃放置)為100%,計算其他溫度下的相對酶活性,考察酯酶的熱穩(wěn)定性。
1.3.5.2 藍(lán)圓鲹肝臟酯酶的最適pH值及pH值穩(wěn)定性
在不同pH值(3.0、4.0、5.0、6.0、7.0、8.0、9.0、10.0、11.0、12.0)條件下,以p-NPB為底物測定酯酶活性。以最高酶活性為100%,計算其他pH值條件下的相對酶活性,考察酯酶的最適pH值。
將藍(lán)圓鲹肝臟酯酶在不同pH值(3.0、4.0、5.0、6.0、7.0、8.0、9.0、10.0、11.0、12.0)條件下放置0.5 h后,在37 ℃、pH 8.0條件下以p-NPB為底物測定酯酶活性。以最高酶活性為100%,計算其他pH值下的相對酶活性,考察酯酶的pH值穩(wěn)定性。
各pH值所用緩沖液:pH 3.0~5.0為20 mmol/L HAc-NaAc緩沖液,pH 6.0為20 mmol/L PBS,pH 7.0~9.0為20 mmol/L Tris-HCl緩沖液,pH 10.0為20 mmol/L Na2CO3-NaHCO3緩沖液,pH 11.0~12.0為20 mmol/L NaHCO3-NaOH緩沖液。
1.3.5.3 金屬離子對藍(lán)圓鲹肝臟酯酶活性的影響
在20 mmol/L Tris-HCl(pH 8.0)緩沖液中分別加入終濃度為5 mmol/L的 BaCl2、CaCl2、ZnCl2、MnCl2、CuCl2、KCl、NaCl、MgCl2、AlCl3、CoCl2、FeCl2,在37 ℃、pH 8.0條件下以p-NPB為底物測定酯酶活性。
1.3.5.4 Na+對藍(lán)圓鲹肝臟酯酶活性的影響
在20 mmol/L Tris-HCl(pH 8.0)緩沖液中分別加入NaCl至終濃度為0.005、0.05、0.1、0.2、0.5、1.0、2.0 mol/L。在37 ℃、pH 8.0條件下以p-NPB為底物測定酯酶活性。
1.3.5.5 表面活性劑及有機溶劑對藍(lán)圓鲹肝臟酯酶活性的影響
分別將50 μL 2%和20%的甲醇、乙醇、丙酮、異丙醇、SDS、TritonX-100、Tween 20與50 μL純化后的樣品混勻,使其終體積分?jǐn)?shù)分別為1%和10%,在4 ℃條件下孵育0.5 h,再從中取50 μL以p-NPB為底物,測定酯酶活性。其中,酶活性測定條件均為pH 8.0和37 ℃。
1.3.5.6 SDS對藍(lán)圓鲹肝臟酯酶活性的影響
向純化后樣品中添加不同含量SDS使其終質(zhì)量分?jǐn)?shù)分別為0%、0.1%、0.5%、1%、2%,混勻,4 ℃孵育0.5 h后,取50 μL以p-NPB為底物,測定酯酶活性。其中,測定條件均為pH 8.0和37 ℃。
1.3.5.7 藍(lán)圓鲹肝臟酯酶的底物特異性
為了確定目的酯酶是否具有脂肪酶的功能,將酯酶在pH 8.0和37 ℃的相同條件下,分別采用脂酶和脂肪酶活力測定方法測定其催化不同底物(C鏈長度的差別)水解的酶活性變化確定其底物特異性。選用的不同底物為4-硝基乙酸酯(4-nitrophenyl acetic,p-NPA)、p-NPB、4-硝基苯基癸酸酯(4-nitrophenyl decanoate,p-NPD)、p-NPP,它們分別是C2、C4、C10、C16的脂肪酸酯。
所有的實驗均至少重復(fù)3 次以上,用Excel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和圖表制作,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進行統(tǒng)計學(xué)分析,數(shù)據(jù)以表示。
藍(lán)圓鲹肝臟粗酶液經(jīng)過40%~60% (NH4)2SO4鹽析后上樣于Q-Sepharose陰離子交換層析柱。如圖1A所示,在0~1.0 mol/L NaCl線性洗脫過程中,出現(xiàn)2 個較高的酯酶活性峰,收集酶活性較高而蛋白含量較低的第2個酶活性峰組分(133~143管)。將活性峰用緩沖液A透析后上樣于Q-HP陰離子交換層析預(yù)裝柱,如圖1B所示,目的蛋白在NaCl濃度約0.5 mol/L下被洗脫(31~37管)。將其收集后用緩沖液B透析后上樣于Phenyl Fast Flow疏水層析預(yù)裝柱。如圖1C所示,大量的雜蛋白在(NH4)2SO4濃度約為0.8 mol/L之前被洗脫下來,而目的蛋白在(NH4)2SO4濃度約0.5 mol/L被洗脫下來。收集的活性組分最終通過Superdex G75凝膠過濾層析柱得到純化(圖1D)。由表1可知,經(jīng)40%~60% (NH4)2SO4分級沉淀、Q-Sepharose、Q-HP、Phenyl Fast Flow和Superdex G75后獲得了高純度的酯酶,最終的純化倍數(shù)為1 150,回收率為0.69%。
圖1 藍(lán)圓鲹肝臟酯酶分離純化柱層析圖Fig. 1 Chromatographic patterns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esterase from liver of blue round scads
表1 藍(lán)圓鲹肝臟酯酶的純化Table 1 Summary of the purification steps of esterase from liver of blue round scads
通過銀染結(jié)果(圖2A)可知,純化的蛋白在還原與非還原條件均顯示分子質(zhì)量為61.18 kDa的單一條帶,說明該酶不存在二聚體。該結(jié)果與Superdex G75凝膠過濾層析后對照標(biāo)準(zhǔn)蛋白所測算的分子質(zhì)量一致(圖2B),也與其他來源酯酶的分子質(zhì)量相近,如:雞肝酯酶的分子質(zhì)量為63 kDa和58 kDa[20],灰鯔魚(Mugil auratus)內(nèi)臟酯酶的分子質(zhì)量為55 kDa[16]。然而,本實驗得到的酯酶分子質(zhì)量與微生物來源的酯酶存在較大差異,如:曲霉(Aspergillus westerdijkiae)的酯酶分子質(zhì)量為32 kDa[21],革蘭氏陽性鏈霉菌(Streptomyces lividansTK64)的酯酶分子質(zhì)量為31.43 kDa[22],伊麗莎白菌(Elizabethkingiasp.)中的酯酶TT1分子質(zhì)量為103 kDa[5]。對純化得到的蛋白進行蛋白質(zhì)串聯(lián)質(zhì)譜的肽指紋圖譜鑒定,得到一條含14 個氨基酸殘基的肽段(LAAPQPVEGWEGVR),檢測m/z為1 508.858 3。在NCBInr數(shù)據(jù)庫中進行序列比對,發(fā)現(xiàn)其與紅鰭東方鲀假定脂酰輔酶A水解酶(序列號:XP_003967349.2 )一致,進一步表明純化的酶為一種新型酯酶。實驗中酯酶鑒定匹配的多肽數(shù)量較少可能是由于目前數(shù)據(jù)庫中缺乏足夠的魚類內(nèi)臟酯酶的蛋白一級序列數(shù)據(jù)。
圖2 純化酯酶的SDS-PAGE分析(A)、Superdex G75分子質(zhì)量測定(B)和肽指紋圖譜(C)Fig. 2 SDS-PAGE analysis (A), determination of molecular mass by Superdex G75 column chromatography (B) and 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 (C) of esterase from liver of blue round scads
2.2.1 溫度和pH值對酯酶活性的影響
如圖3A所示,藍(lán)圓鲹肝臟酯酶的最適溫度為50 ℃,在30~60 ℃有較強的活性,當(dāng)溫度上升至70 ℃,酯酶活性明顯降低。該酶在4~40 ℃之間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隨著溫度升高,酶穩(wěn)定性降低,當(dāng)溫度上升到60 ℃后,只保留約30%的酶活性,這與灰鯔魚內(nèi)臟酯酶[16]、蘇門答臘青霉(Penicillium sumatrense)堿性阿魏酰酯酶[23]、蠟樣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WZZ006)中嗜熱性酯酶[24]以及海鱸魚(Lates calcarifer)肝臟中的脂肪酶[8]相似。而Zhang Yinjun等[4]從芽孢桿菌(Bacillus aryabhattaiB8W22)中分離得到一種新型酯酶,其最適溫度僅為30 ℃。Castro等[21]從曲霉(Aspergillus westerdijkiae)中純化得到一種新型酯酶,其最適溫度則為40 ℃。由此可見,魚和微生物的酯酶在不同溫度下的活性可能與其生理活動特性相關(guān)。
如圖3B所示,藍(lán)圓鲹肝臟酯酶的最適pH值為8.0,在7.0~8.0有較強的活性,當(dāng)pH值超過9.0時,酶活性快速下降,并在pH 10.0時完全失活。該酶在pH值在6.0~10.0之間具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在酸性環(huán)境下不穩(wěn)定,在pH 4.0時,該酶活性完全喪失。相比之下,在堿性條件下較穩(wěn)定,當(dāng)pH值達(dá)到11.0時,依然能保留50%以上的活力。這與灰鯔魚[16]、西葫蘆(Cucurbita pepo)[25]以及微生物來源的酯酶[15]相似。酯酶的催化位點通常存在Gly-X-Ser-XGly保守序列,其活性中心由Ser/Cys/Asp-His-Asp/Glu組成的催化三聯(lián)體構(gòu)成,而中性偏弱堿性的pH值環(huán)境更有利于催化三聯(lián)體形成電荷中繼網(wǎng),使Ser殘基上的—OH表現(xiàn)出親核特性,進而攻擊底物的酯鍵[21,26]。
圖3 溫度和pH值對藍(lán)圓鲹肝臟酯酶活性的影響Fig. 3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pH on the activity of esterase from liver of blue round scads
2.2.2 金屬離子和Na+對酯酶活性的影響
如圖4A所示,金屬離子Al3+、K+、Zn2+、Fe2+和Cu2+會使酯酶活性顯著下降,其中Fe2+和Cu2+對該酶有強烈抑制作用。Mn2+、Ba2+、Ca2+、Co2+和Mg2+則會促進酶的活性,其中Mn2+對酶的激活作用最強,而Mg2+和Co2+對酶活性的影響較小。二價金屬離子對酯酶活性影響的內(nèi)在機制復(fù)雜,其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部分二價金屬離子會優(yōu)先結(jié)合到酶的活性中心,進而影響酶與底物的結(jié)合與催化[22]。本實驗Ca2+對酯酶活性的激活作用與西葫蘆酯酶[25]以及灰鯔魚內(nèi)臟脂肪酶[27]類似,這可能是由于Ca2+不僅能穩(wěn)持酯酶空間結(jié)構(gòu)的穩(wěn)定,還能與Gly-X-Ser-X-Gly相結(jié)合,進而增強Ser殘基—OH基團的親核活性[22,26]。而Wang Baojuan等[22]發(fā)現(xiàn)Ca2+對革蘭氏陽性霉菌TK64酯酶沒有激活作用,可能是因為該酶的氨基酸序列中沒有Ca2+的結(jié)合位點。
為評估酯酶在食品加工中的潛在應(yīng)用前景,探究了不同濃度Na+對酯酶活性的影響。如圖4B所示,在0~2 mol/L范圍內(nèi),不同濃度Na+對酯酶活性都具有促進作用,在0.02~0.5 mol/L范圍內(nèi),Na+對酯酶活性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在濃度為0.2 mol/L時促進作用最顯著,為空白對照的1.9 倍。這可能是因為Na+改變了溶液的極性,促進了底物與酶活性中心的相互作用,從而使酶活性升高,而高濃度Na+會使酶發(fā)生鹽析作用,使酶活性降低[16]。
圖4 不同金屬離子(A)和Na+(B)對酯酶活性的影響Fig. 4 Effects of metal ions (A) and sodium chloride (B) on the activity of esterase from liver of blue round scads
2.2.3 表面活性劑和有機溶劑對酯酶活性的影響
如圖5A所示,當(dāng)用量為1%時,4 種有機溶劑對酯酶活性幾乎沒有影響,而用量為10%時,4 種有機溶劑對酯酶活性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其中,丙酮的促進作用較小。值得注意的是,王潔[28]研究發(fā)現(xiàn)乙醇和異丙醇會使豬腦乙酰膽堿酯酶活性降低。這類現(xiàn)象被認(rèn)為是由于水溶性有機溶劑能將水從酯酶中剝離,導(dǎo)致蛋白分子的展開,其內(nèi)部的疏水殘基發(fā)生暴露,進而使酶發(fā)生了變性失活[29]。而本實驗有機溶劑對酶具有激活作用,可能是因為適量的有機溶劑導(dǎo)致酶蛋白空間結(jié)構(gòu)展開反而促進了底物與活性中心的結(jié)合,從而提高了酶活性[30]。
表面活性劑經(jīng)常用于酶的純化和表征,它們能通過破壞酶的三級結(jié)構(gòu)而引起酶變性,也能防止酶的聚集,從而提高酶活性。因此,在純化過程中,表面活性劑的選擇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非離子型的表面活性劑曲拉通和吐溫20對酯酶活性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用量越高,抑制作用越強。與吐溫20相比,曲拉通對酯酶的抑制作用更強,這可能是因為曲拉通的親水性更低,導(dǎo)致與酶的親和性更差[30]。相比之下,曲拉通對芽孢桿菌中的酯酶具有激活作用[4],這也說明藍(lán)圓鲹酯酶與芽孢桿菌酯酶的催化機制不同。另一方面,陰離子表面活性劑SDS對酯酶活性有極強的抑制作用,在1%和10%條件下都使酯酶完全失活。進一步探究不同濃度SDS對酯酶活性的影響,結(jié)果如圖5B所示,當(dāng)SDS質(zhì)量分?jǐn)?shù)為0.1%時就使酯酶完全失活,這可能是SDS能夠使酯酶中的氫鍵和疏水鍵被破壞從而使其空間構(gòu)象發(fā)生改變從而使酯酶失活[28]。
圖5 表面活性劑、有機溶劑(A)和SDS(B)對酯酶活性的影響Fig. 5 Effects of surfactants, organic solvents (A) and SDS (B) on the activity of esterase from liver of blue round scads
2.2.4 酯酶的底物特異性
酯酶的底物特異性是指酯酶在水解不同脂肪酸(不同長度碳鏈)時表現(xiàn)的特殊反應(yīng)性[31],一般來說,酯酶對短鏈脂肪酸(<C10)表現(xiàn)出優(yōu)先活性,而脂肪酶催化水解和合成不溶于水的長鏈脂肪酸(>C10)[26]。如表2所示,藍(lán)圓鲹肝臟酯酶在水溶液中對短鏈脂肪酸的特異性較高,隨著底物碳鏈的增長,其水解能力有所下降。該酶在水溶液中對p-NPA(C2)的水解活性最高,其次是p-NPB(C4),其相對酶活性接近90%,而該酶在水溶液中對p-NPD(C10)和p-NPP(C16)脂肪酸的水解作用微弱。而在乳化體系中,酯酶對p-NPD(C10)和p-NPP(C16)也有較高的水解能力,相對酶活性達(dá)到70%以上。以上結(jié)果說明,純化的酶為一種新型酯酶,在界面活化后同時擁有酯酶和脂肪酶的功能,具有較大的應(yīng)用價值。
表2 酯酶的底物特異性Table 2 Substrate specificity of esterase from liver of blue round scads
通過色譜分離從藍(lán)圓鲹肝臟中分離純化出一種新型酯酶,分子質(zhì)量約為60 kDa,最適溫度和最適pH值分別為50 ℃和8.0,高溫和酸性條件下不穩(wěn)定,對有機試劑和鹽的耐受性高。Zn2+、Cu2+和Fe2+會使酯酶活性顯著下降,而Ba2+、Ca2+和Mn2+能顯著提高酶活性。該酶在乳化體系中,對短鏈和長鏈酯都具有較強的水解能力,同時具備酯酶與脂肪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