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丁香花開,總會不由而然地想起吉澤拉,她的《丁香》,九年前那個和風麗日的夏天。
我們從多瑙河畔的雷根斯堡走起,一路游山玩水訪古問今至一千四百高齡的威爾騰堡修道院,在紅花綠樹的掩映中對飲地球上最為美味最為古老的黑啤酒。我要了0.5升耳杯由六成啤酒四成汽水混合而就的果啤,吉澤拉非要請我不可,未曾想,這竟然成了我們的最后一面。
記憶猶新,在由一群或風度翩翩或溫文爾雅的男男女女圍坐而成的沙龍里,我的目光磁石般地落向一位金發(fā)披肩、渾身上下散發(fā)著藝術(shù)氣息的中年女性,一條紅黑相間宛似潑墨的大寫意絲巾,自她的脖頸行云流水般地飄繞至膝蓋。那是我第一次遇見吉澤拉,在接鄰瑞士的一座黑森林小城,先生的同學會上。
對吉澤拉我早有耳聞,柏林達勒姆百年歷史名校阿恩特文理中學的大才女,中提琴手,15歲便開始舞文弄墨,寫詩,編劇,翻譯,短篇,中篇,長篇,鳳毛麟角!可她一點兒架子也沒有,待我猶如一個老同學、小妹妹,盡管她著作等身,早已是享譽文壇的知名作家、詩人和翻譯家。我不知深淺地跟她聊文學,聊詩歌,聊翻譯,當聊起她新近出版的自傳體小說《王子與蟒蛇》時,吉澤拉爽快地說:“我叫出版社寄一本給你?!?/p>
從黑森林回來后不久,《王子與蟒蛇》果真如期而至。這個怪誕離奇、讓人捧腹不止的愛情中篇,俏皮生動的語言,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兩個異文化戀人,一個是柏林自由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的在讀女博士,一個是赴歐深造的香港音樂高材生Ben,如何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輪渡上不期而遇,一見傾心,又如何從相互愛慕演變到見不得,離不得,糾纏了八年之久最終還是一只眼睛哭一只眼睛笑地分了手。而插足于他倆之間的“第三者”竟然是一條蟒蛇——這位中國音樂家難舍難分的寵物!“漸漸地,所有的房間變成了書的山,蚯蚓的戰(zhàn)壕,老鼠的樂園(蚯蚓和老鼠皆為Ben為蟒蛇所飼養(yǎng)的一日三餐),原始森林,亞洲,中國,拳擊和床上戰(zhàn)役?!边@些啼笑皆非、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吉澤拉透露說,“99%的照搬于生活,唯獨人物和動物的名字不是真的?!?/p>
Ben是吉澤拉此生此世所遇見的摯愛,只可惜情深緣淺,兩人“沒法兒生活在同一個屋檐底下”。吉澤拉則歸咎于除了藝術(shù)家通有的怪癖之外,還有Ben自小落下的“失根綜合癥”——始終墻花路柳,浮萍浪梗,無論在哪兒也找不到歸屬感。Ben的父母來德國看兒子,一家三口,三種口音,一個上海話,一個粵語,一個普通話,吉澤拉頗覺古怪和扎心。
吉澤拉出生于音樂之家,自幼叛逆,耽溺于幻想和文字。一心想成為里爾克的她,有段時間,迷上了奧地利“非主流博學家”魯?shù)婪颉な┨辜{。這位華德福之父曾如此藐視過萬能的上帝及其信徒:“那些被刻意調(diào)教、馴服和雕琢出來的基督徒,無異于家畜,病態(tài)而奴性的人類也!”別忘了,上世紀50年代,在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之間的聯(lián)姻,尚被貶稱為“混婚”的德國,追隨施坦納這樣一個人物,根本就是大逆不道。
吉澤拉酷愛藝術(shù),中學畢業(yè)后不顧父母勸阻,進入演藝界,并與一位戲劇同行閃婚。只可惜兩人舞臺上情投意合,光彩照人,舞臺下卻過得捉襟見肘,一敗涂地。終于有一天,他另謀出路去了。吉澤拉也大夢方醒,意識到搞藝術(shù)難以立足,便去了柏林自由大學。
我問她,為何選擇了伊斯蘭學?若想成為一名里爾克,日耳曼語言文學豈不是更加近水樓臺?莫非你的生活里出現(xiàn)了一位來自一千零一夜的白馬王子?吉澤拉莞爾一笑,說不少人如此揣測,其實純粹出于興趣。
獲取博士學位后,吉澤拉繼續(xù)留在自由大學做助教。期間,有過一次到班貝克大學當教授的機會,但她沒有太多猶豫便選擇了放棄。囚在大學府里站一輩子講臺,不是她想要的。她想要的是一片真正的屬于她自己的天空,變生活于文字,化情感為詩行,做一名女里爾克,為百年難遇的奇才藍花詩人諾瓦利斯撰書。
是時,東柏林方面發(fā)來一封聘柬,有一本土耳其語的中古詩集亟待她去翻譯。上世紀80年代的東德作家和藝術(shù)家們,由國家供養(yǎng),90%者可謂待遇優(yōu)厚,高枕無憂。而聯(lián)邦德國恰恰相反,僅有10%的作家不必為五斗米而發(fā)愁。上文說了,吉澤拉一心要寫寫諾瓦利斯,而諾瓦利斯生前的行蹤,主要分布在德國中部,即彼時的民主德國境內(nèi)。也就是說,作為西德公民,吉澤拉是不可以隨時隨地自由出入的。鑒此種種,本來就偏左、偏紅、偏馬克思主義的她,于是就劍走偏鋒,置輿論和非議于不顧,毅然決然地從資本主義的西柏林“叛變”到了社會主義的東柏林。
知其吉澤拉“叛變”的前因后果,我對這首誕生于1990年、前東德境內(nèi)一個邊境小站上的《丁香》,不由得多出了三分唏噓與偏心。此刻,“我”正在“回歸”統(tǒng)一的“祖國”的路上,昔日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皆流水落花不復(fù)存在,詩人的心境自不待言。
丁香
格羅斯科里斯火車站。月臺邊
一樹丁香越柵欄而放,
我夠也夠不著。女路段長
用信號牌為我鉤下一枝來,
夜車徐徐進站時。
正是時候,她笑道。
我折下三朵,
跳上火車。
開敗的花蕾必須去掉,
她大聲叮囑,
去除了枯萎,
余下的花兒百年芬芳。
吉澤拉的譯作《與山石為伴》,原作者是生活在中世紀的兩位土耳其民間詩人,他們的詩作被吉澤拉翻譯得流暢自如,韻味十足,真應(yīng)了“詩人譯詩方為詩矣”。我所擁有的吉澤拉的第三部作品是一部詩集,也是吉澤拉最為自鳴得意的作品之一,《公式1001》和《無題》便是其中的兩首。
公式1001
的確
人同
玫瑰
只不過人將自己
掩藏于刺中
而非花瓣里
因為懼怕
鳴囀的
夜鶯
在吉澤拉深沉、前衛(wèi)、富有音樂美感的詩作中,幾乎無處不見伊斯蘭或阿拉伯文化元素,這首《公式1001》,除了標題,還借用了“玫瑰”和“夜鶯”這一對關(guān)乎風月和愛情、常見于古阿拉伯或伊斯蘭文學的用典和意象。
風平聲寂
河水忘記了
流動
陰影走進了
童年
你還想
說點什么
卻已
言盡意空
《無題》是我之最愛。風,水,陰影,童年,你,寥寥數(shù)筆便勾勒出一幅簡約而空靈的畫卷,淺淺的惆悵,淡淡的無奈,在動與靜的交織中徐徐蔓延開來。
最值得一提的莫過于諾瓦利斯三部曲了:《序曲》《圣母奏鳴曲》和《諾瓦利斯的行星》。吉澤拉為此嘔心瀝血了20余年,研讀了無以數(shù)計的斷章殘簡、文獻資料,跑遍了諾瓦利斯曾經(jīng)游歷的所有地方,就連主人公生前實習和工作過的礦井,她也身臨其境了不知多少回。
2005年秋在柏林的一次同學會上,吉澤拉見到我的第一句話便是:“昨天,我完成了《諾瓦利斯的行星》最后的兩行字?!币钅辏倪@部小說被推薦為德國2006年度特別書目,魏瑪文化獎、維蘭特翻譯獎等等榮耀也接踵而至,人們贊美她對德國現(xiàn)代詩歌尤其是浪漫主義文學研究的卓越建樹,以及為世界和平和國際文化交流諸方面的長期貢獻——“在共和國這片土地上,幾乎找不出第二個像她這樣樂此不疲、為東西方文化的統(tǒng)一不懈努力和奔走的作家和學者?!薄岸铝Φ闹黝},不是文化與文化之間的優(yōu)劣或勝負,而是文化與文化之間的理解與溝通?!?/p>
2010年,吉澤拉病逝,而我的郵箱里卻時有她的動向顯示,以至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恍恍惚惚,仿佛她依然活著。重溫她的舊作,我止不住淚如雨下,親愛的吉澤拉,為何在你走后,我才更加懂你。
【作者簡介】巖子(趙巖),《中德四季晨昏雜詠》專欄作者。國內(nèi)外已出版譯著或合集十余部?,F(xiàn)居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