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教
2021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這一年,也是我們實施“十四五”規(guī)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局之年。站在兩個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深知不忘本來,才能更好地開創(chuàng)未來。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傳媒新人,就要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踐行紅色精神。做好這一工作,我們的傳媒院校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任務艱巨。就傳媒教育如何厚植紅色基因,我提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是強化厚植新時代傳媒人才紅色基因的思想自覺。中國共產黨的100年,是艱辛探索、創(chuàng)造輝煌的100年。百年黨史中形成的豐厚紅色資源,是紅色歷史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黨的新聞事業(yè)作為黨和人民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堅持黨性原則,與人民共呼吸,與時代共進步。新時代,我們的傳媒教育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培養(yǎng)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傳媒人才,只有用好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厚植人才的紅色基因,才能加快培養(yǎng)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yè)務精湛、作風優(yōu)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傳媒人才如果不能在學生時代就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厚植紅色基因,系好從業(yè)生涯的第一??圩?,就無法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甚至會對我們黨的新聞事業(yè)造成巨大危害。
二是探索厚植新時代傳媒人才紅色基因的創(chuàng)新方法。當前,我們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社會價值觀多元、多樣、多變,將黨的紅色基因厚植于年輕傳媒人的腦海心田,需要在理念、方式和方法上積極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近年來,各傳媒院校緊扣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充分整合紅色資源,加強思政課程建設,推動紅色基因進校園、進課堂、進讀書會、進研究室;設計制作科技性、趣味性和互動性較強的通識課程,加深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AR/VR等技術手段,努力使紅色基因能夠入腦、入心、促行。同時在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通過課程共建、專業(yè)共建、基地共建等方式,產教融合,聯合培養(yǎng)有理論、懂行業(yè)、會實操,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全媒體人才。這其中,有很多新理念、新經驗、新探索,我們希望大家能認真進行學術研討,工作交流,以更好促進紅色人才培養(yǎng)工作。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將積極整合資源,助力紅色傳媒教育,并在科研立項上,將重點考慮紅色傳媒人才項目建設;傳媒雜志社要進一步辦好傳媒教育專欄,為紅色基因傳承工作的學術研討交流提供平臺。
三是發(fā)揮黨媒厚植傳媒人才紅色基因的實踐力量。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傳承紅色基因,必須知行合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黨報、黨刊、黨臺、黨網等主流媒體是紅色基因的重要傳承者、實踐者,應該也能夠為傳媒人才厚植紅色基因助力。2013年底,中宣部、教育部聯合發(fā)出《關于地方黨委宣傳部門與高等學校共建新聞學院的意見》,并在上海聯合召開部校共建新聞學院現場會,在政策導向、師資力量、基礎設施等方面支持高校新聞學院建設。此后,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各省市宣傳部先后與相關高校簽署共建協議。這一舉措,有助于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貫穿新聞教學全過程、融入新聞人才培養(yǎng)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新聞觀念,充分發(fā)揮黨媒助力傳媒人才培養(yǎng)的紅色力量。
第十六屆中國傳媒年會設立了院長論壇,聚焦“新時代黨媒紅色基因傳承與與人才培養(yǎng)”,把傳媒業(yè)界和學界聚集在一起,旨在為二者合作交流搭平臺、尋路徑、匯資源、謀發(fā)展。院長論壇是密切業(yè)界與學界合作的開端,也請各位領導和專家進一步獻計獻策,推動合作不斷深入,共促發(fā)展,使院長論壇越辦越好。
作者系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
(本文根據作者在第十六屆中國傳媒年會“新時代黨媒紅色基因傳承與人才培養(yǎng)”分論壇上的致辭整理而成)42EF21B2-D4D1-4ECF-AE36-03FE15FC16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