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青
摘 要財商啟蒙是新時代公民幸福人生的必修課,也是學校深化課程改革、立德樹人的新載體。學校依托溫商精神提煉與發(fā)展財商啟蒙教育文化精髓,明晰財富觀、勞動觀、價值觀培育的課程目標,創(chuàng)設“學科整合”“仿真體驗”“實踐應用”三大子課程,聚焦兒童財商素養(yǎng)的真實成長,創(chuàng)新“成長課堂”模式,研發(fā)“育英幣”評價,以多元的獲取路徑和使用方式,構建財商啟蒙課程,助推財商素養(yǎng)和價值觀、品質的共同成長。
關 鍵 詞 財商啟蒙教育;校本課程建設;財商素養(yǎng);價值觀培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編碼A
文章編號2095-1183(2022)01-0027-04
溫州市蒲州育英學校始創(chuàng)于1897年,校舍由著名臺胞何朝育黃美英伉儷無私捐建,育英夫婦 “創(chuàng)造財富”“反哺社會”的溫商精神,成為學校踐行財商育人的歷史淵源和教育資源。學校歷來注重財商啟蒙教育,用溫商精神滋養(yǎng)學生成長。走進新時代,學校提煉與發(fā)展財商啟蒙教育文化精髓,變革教學方式,引領學生傳承溫商“勤勞致富”“家國情懷”“達則兼濟天下”等優(yōu)秀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經歷八年迭代實踐,架構起“財商啟蒙”特色課程,開拓了以傳統(tǒng)文化為“底”、財商啟蒙為“標”的特色育人之路。
經濟全球化時代,人們的生活進入與經濟全面關聯的狀態(tài),財商素養(yǎng)成為每個公民生活、生存的必備能力和關鍵素養(yǎng)。財商啟蒙教育已成為公民幸福人生的必修課,對學校而言,是傳承財商文化,深化課程改革和實現“立德樹人”的新載體。然而,在實踐中,人們對“財商教育”存在諸多誤區(qū),如將其定位為“理財教育”或“職業(yè)教育”,甚至被認為只是舶來品;小學生過早接觸容易“重利輕義”,不利人格塑造等。財商啟蒙教育在小學階段被邊緣化,忽視了中華優(yōu)秀財商文化的傳承,以及對小學生財富理解力、勝任力和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的重要性。
2016年,世界教育創(chuàng)新峰會發(fā)布面向未來三大新興領域的素養(yǎng):信息、環(huán)境和財商[1]。我國同年發(fā)布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和2018年1月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發(fā)布的《中國財經教育標準框架》[2],將財商素養(yǎng)作為培養(yǎng)未來公民必備的品質,這為學校財商啟蒙教育創(chuàng)新打開了視野。
學校認為,新時代的財商啟蒙教育不僅是為了讓小學生掌握必備的理財能力,更重要的是實現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且首要的是回答“財商教育需要培養(yǎng)怎樣的人”的問題?;诖?,學校提煉已有文化精髓,提出了“培養(yǎng)擁有正確觀念、關鍵品質的未來公民”的財商教育目標定位。具體而言,財商啟蒙課程目標包含三層意義(見圖1):一是傳承優(yōu)秀的財商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這是立德樹人的根本期待;二是強化“六大品質”——講誠信、勤勞動、樂奉獻、遲享受、會規(guī)劃、能創(chuàng)造,這是適應未來社會的關鍵品質;三是根據年齡特點強化“十八個關鍵發(fā)展點”,這是成為未來公民的自我需要。
圍繞上述目標,學校構建了財商啟蒙課程框架。這一課程由“學科整合”“仿真體驗”“實踐應用”三大子課程組成,包括講授性課程、場館性課程和活動性課程,并注重與部分國家基礎課程實現聯動(見表1)。
財商啟蒙課程設計與實施,重在與真實學習和生活進行鏈接,讓學生經歷真問題、真體驗、真實踐、真解決的學習過程,提升解決問題的核心能力。其中,以多學科融合為主的“財商+學科統(tǒng)整課程”,以財商知識和文化為基本內容,循著兩條基本線索而設計:一是梳理提煉國家課程中的財商知識內容,實現跨學科重構;二是將學生生活中真實的問題和話題整理為學習主題和課題,實現學科交融實施。以體驗為主的“財商+仿真體驗課程”將財商技能實操作為主要內容,通過仿真場景和職業(yè)體驗,讓學生樹立“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的勞動觀和“為人民服務”的職業(yè)觀。以實踐為主的“實踐應用課程”則立足校外實踐讓學生學以致用,著重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靈活應用知識技能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例如,實踐應用課程“‘十小’主題實踐”立足學生真實生活中的財商話題,如理性消費、節(jié)約水電、光盤行動等,設計“小小勞動能手”“小小節(jié)能達人”“小小采購員”“小小當家人”“小小旅行家”“小小理財家”等主題。以充滿挑戰(zhàn)的實踐項目讓學生從“解答問題”走向“解決問題”,從知道“節(jié)儉是美德、勤勞能致富、愛心是財富”等,走向“會節(jié)儉、勤勞動、樂分享”等,實現知行合一,落實價值觀念和品質培養(yǎng)。
財商啟蒙課程聚焦兒童財商素養(yǎng)的真實成長,強調學、悟、思、行相統(tǒng)一。學校立足已有實踐,形成了財商啟蒙教學“成長課堂”范式。
1.財商知識成長課堂:基于學科融合的“遷移拓展+主題教學”
財商知識成長課堂著重財商基礎知識內容學習,以拓展性課程、學生社團、趣味短課等形式,在班級場景中展開教學。對于基礎學科涉及的財商知識概念,通常采用“有機銜接法”,以游戲創(chuàng)設、作業(yè)設計、趣味視頻等方式,實現學科教學遷移和拓展;財商大概念教學則分層次、多學科,圍繞核心概念開展主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全面、辯證的思維品質。
例如,在教學“浪費”時,財商教學組設計了“我與浪費說再見”主題,分年級開展教學。一、二年級立足道德與法治、美術學科,進行廢物利用手工制作,了解垃圾是可再利用的“財富”;三、四年級從數學、科學學科出發(fā),統(tǒng)計一天水、電、紙的浪費情況,學習合理利用資源財富;五、六年級則從語文、技術等學科入手,針對生活中的浪費現象展開辯論,并設計解決方案。如此,以學科融合開展主題教學,拓展學習深度。
2.財商技能成長課堂:基于仿真體驗的“活動訂制+角色扮演”
財商技能成長課堂著重職業(yè)體驗和財商技能學習,以體驗場館,如校園愛心銀行、開心超市、童心拍賣行等為教學場景,讓孩子在角色扮演中體驗不同職業(yè)的魅力,逐步樹立“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的觀念。同時,依托校園財商實踐活動,設置“財商故事會”“愛心小市場”“集體生日會”“財商文化節(jié)”“技能大比拼”“財商辯論賽”六個活動專題,以趣味活動讓孩子“卷入”學習。
例如,在愛心小銀行開展仿真體驗教學時,學校聘請銀行員工為孩子作簡單的職業(yè)介紹和基本技能培訓。在此基礎上,開展校內微型招聘會,讓孩子通過面試競聘“銀行行長”“大堂經理”“理財經理”“綜合柜員”等崗位;參與小銀行“工作”的學生,可通過勞動賺取薪水,也可向全校發(fā)布“理財任務”。銀行崗位一個月輪換一次,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職業(yè)體驗。
3.財商應用成長課堂:基于實踐應用的“項目學習+社會研學”
財商應用成長課堂聚焦三個要素:真場景、真問題、真解決,落實應用能力培養(yǎng)。教學分“參觀調查”“模擬見習”“假期實習”三個層次,注重針對具有趣味和挑戰(zhàn)的問題,調動學科統(tǒng)整思維,引導學生基于社會背景,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
以中草藥產品展銷會項目式學習為例,主要包括如下環(huán)節(jié):入項課上,教師帶領孩子們了解任務,介紹市場調查方法,簽署項目計劃書;之后,孩子們面向同伴、老師、家長等作客戶需求調查,并制定產品設計方案;在第二次研究課上,學生們展開頭腦風暴,優(yōu)化產品方案;其后,孩子們分選指導師,并利用科學、數學、美術等學科知識技能,進行產品制作、撰寫說明、設計包裝、擬定價格等。最后,孩子們的產品在城市展銷節(jié)上進行展銷,奇思妙想和創(chuàng)意制作獲得了普遍贊譽。
財商啟蒙課程整體框架下,“成長課堂”力求滿足不同課型的要求,拓寬教學空間,從“本本式”學習轉向問題導向的項目式學習,引領學生在“學”中“悟”,以“思”“行”結合的學習實踐,實現財商素養(yǎng)的真實成長,落實正確觀念和關鍵品質養(yǎng)成。
財商啟蒙教育課程離不開生動的評價方式創(chuàng)新。學校通過多次迭代和實踐,研發(fā)了“育英幣”教育評價載體(見圖2)?!坝拧笔秦斏探逃尘跋碌摹靶@幣”,既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載體,也是財商育人的教學工具,更是評價體系的核心樞紐。其以豐富的教育功能、多元獲取路徑和使用方式,助推學生財商素養(yǎng)和價值觀念的發(fā)展。
1.多元獲取路徑:樹立正確勞動觀
育英幣的獲取過程依托于“校園微社會”的財商育人場景,與真實社會中貨幣的賺取類似,力求以此反映學生活用知識技能,獲取和管理財富的過程和能力。這一評價載體著力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發(fā)展?jié)撃埽嵘芾碡敻坏乃仞B(yǎng)和用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職業(yè)觀。
例如,學生可報名參加職業(yè)體驗課和才藝展示,賺取“薪水”(育英幣),感受“勞動致富”;可與同伴組隊,主動參與各種競技比賽,獲取“獎學金”;還可將已有的育英幣作為啟動資金,在愛心銀行辦理財儲蓄,租賃開心超市銷售自己的作品等,體驗“理財致富”……如此,激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或優(yōu)勢,通過多種方式體驗獲取、管理財富的勞動過程,助力正確勞動觀的樹立。
2.開放的使用方式:傳承正確財富觀
育英幣的消費使用注重發(fā)揮財商教育的社會屬性。學生通過在校園場館進行消費、兌換、投資、捐獻等,將經歷財富管理仿真課程。學校優(yōu)化教學和場館設計,引導學生思考“錢可以在哪消費”“如何消費最為合理”,進而思考“財富花在什么地方最有價值”。力求讓學生經歷“會消費-能規(guī)劃-有價值”的系列成長,形成“懂節(jié)儉”“會規(guī)劃”“遲享受”“樂奉獻”等良好品質,樹立正確的財富觀。
學校作為世界溫州人微笑聯盟基地單位,將每月11日定為愛心奉獻日?;顒映跗冢⒆觽兺ǔ酶改傅腻X捐款,在實施育英幣評價后,愛心形式變得多種多樣:有的孩子將育英幣以10:1的形式,在愛心銀行兌換人民幣,用來資助遠方的唇腭裂兒童;有的孩子將賺來的育英幣存起來,每月提取利息捐款;還有孩子用育英幣兌換一頓精美的晚餐,與心目中最辛苦的門衛(wèi)老伯共進晚餐……
3.成長性的評價機制:提升財商能力
“育英幣”的體系化架構實現了財商啟蒙教育評價機制的整體構建。針對財商教育指向的素養(yǎng)和品質培育目標,學校以“我與自己、我與他人、我與夢想”為評價要點,觀照不同類型的課程內容,形成了“自我成長(O)”“團隊發(fā)展(T)”“夢想點燃(D)”三大“成長賬戶”(見表2)。
“成長賬戶”強調財商評價的三個要點:一是評價主體多元化,同伴、家長、社會都是評價主體,契合財商啟蒙教育的社會屬性;二是評價工具的兼容性強,針對課堂教學、場館實踐、社會實踐等不同學習場景,“育英幣”的呈現方式各不相同,實現情境適應性;三是評價維度關注“從個體走向集體”“從現在走向未來”的能力發(fā)展,符合學生發(fā)展特點。這樣的評價機制有效整合社會教育資源,從教育主體、時間、空間三個維度,形成了財商教育“共同體”“育人鏈”“教育場”,實現家、校、社“同頻共振”,構建起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協(xié)同育人生態(tài)。
參考文獻:
[1]劉堅,魏銳,等.破譯21世紀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全球經驗[N].中國教師報,2016-6-8.
[2]騰訊教育.國內首份《財經素養(yǎng)教育標準框架》在京發(fā)布[EB/OL].(2018-01-24)[2021-12-28].https://edu.qq.com/ a/20180124/019521.htm.
責任編輯 毛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