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雅
【摘要】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課標要求很明確,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體悟到有一些潛在的知識點。這些潛在的知識點怎么樣去處理,需要教師正確地把握。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標;潛在知識;重點;突出;面積
教材的課標要求是課程教育的靈魂,是教師教學的“根”。這個“根”必須要抓緊、抓牢,在教學上才能避免偏差,完成教學的任務,突出重點難點。但是,除了課標要求,每一個課時的內(nèi)容幾乎都會牽連出一些潛在的知識。這些潛在的知識到底用不用仔細教學,需不需要像本課重難點那樣詳細講解,并安排課時練習鞏固呢?下面,筆者以長方形的面積教學為例,闡述個人的觀點。
一、課時的巧妙安排
北師大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是“面積”,共安排四個課時進行教學。筆者選取第三課時的“長方形的面積”進行闡述。這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初步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能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及動手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理解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之間的密切關系,理解面積公式的由來,掌握面積的計算方法。而本課時潛在的知識基本出現(xiàn)在練習題里。
作為教師都知道本課的重難點在哪里,要達到一個怎么樣的教學目標,而不是單純地會求圖形的面積。因此,本課的教學,筆者分三課時完成。
1.第一課時:盡力完成教學目標的要求
經(jīng)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能夠以單位面積為參照估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提高估測能力。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習慣。課上會先出示三幅圖,學生量一量、填一填,每個圖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面積是多少?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并觀察研究總結(jié)面積公式:長方形面積等于長乘寬。然后,完成試一試、估一估,根據(jù)1平方米的大小來估計其它圖形的面積,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感觀認識,學會對比思考,然后估計出教室地面大概有多少平方米。這樣既有學生的團隊合作又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同時還能出色地完成教學目標。
2.第二課時:著重訓練長方形長和寬的推導
通過正方形的學習,得到已知周長求面積的方法。畫出不同圖形,給出不同的已知條件,然后求不同未知量,再把圖形題轉(zhuǎn)換成文字題。通過圖形與習題的不同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把知識相融相通。這樣下來,學生就能把周長與面積區(qū)分開來,并且知道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3.第三課時:知識的綜合練習
通過習題的練習,讓學生學會圖形的拼接方法和求切割后圖形的面積與周長的方法。筆者在第三課時,練習選擇題、判斷題進行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如,列舉了幾道不好理解的判斷題,如下:
(1)面積相等的兩個長方形,它們的周長不一定相等。
(2)正方形和長方形周長相等,正方形面積大。
(3)正方形邊長擴大2倍,周長擴大2倍,面積擴大4倍。
(4)一個長方形長和寬越接近,長方形的面積越大。
(5)邊長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相等。
……
還有很多判斷題型在練習冊里都能看到,筆者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二、教學進度、教學效果兩面并舉
1.面積這個單元的知識點比較多也比較重要。作為教師在教學時不要急于完成進度,而是耐心講解每個類型題,不僅要教會學生課標要求的知識,還要把潛在的知識都教給學生。把教材第59頁、第60頁的每一個題作為例題進行講解,再結(jié)合相應的練習題以訓練學生解決這個類型題的能力。比如,教材第58頁的第7題和10題就是最典型的鋪地面的問題。教材第60頁的第10題:周長不變,求長寬和面積。對于這類題型,在教會了學生解答方法后,讓學生觀察所填表的格,并總結(jié)自己的發(fā)現(xiàn):一個長方形周長不變長和寬越接近,面積越大。
2.教材第60頁的第12題的(2)和(3)小題,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通過團隊合作學習,親自量,親自算,團隊研討總結(jié)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邊長乘2,周長乘2,面積乘4;邊長乘3,周長乘3,面積乘3……總結(jié)大正方形裁剪小正方形方法,長方形裁剪小正方形的方法:用長除以邊長,寬除以邊長,然后把兩個商相乘即可,有余數(shù)的不用考慮余數(shù)。第一課時,學生探索學習,第二課時則還需以相關的練習題來鞏固所學知識。
3.這個單元潛在的知識很多,學生容易混淆概念。教師不能急于完成教學任務,而應注重學生對每一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給學生足夠的課時加以消化這些知識。另外,這個單元的相關定義很多,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要求所有學生都要會背、會用。因此,相關知識點的記憶也是一個難處。教師在上每節(jié)課前都可以考一考學生,或讓學生背一背,不斷重復地加強記憶。這樣,學生才能記住定義公式,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應用定義公式解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
4.學生還容易混淆這個單元的兩個類型題的做法:(1)第一個鋪地面的類型題:例如,教室的地面長8米寬6米,用兩種地磚鋪,第一種正方形地磚,第二種長方形地磚,選哪種地磚便宜?這個問題要學生先求教室的地面面積,再求兩種地磚的面積,然后面積除以面積求出分別需要多少塊,再求多少元,然后對比作答。特別強調(diào),要面積除以面積。
(2)第二道分割圖形的題型:比如,剪一張長42厘米,寬20厘米的紙,最多可以剪出多少張邊長是3厘米的正方形?解決思路:先用長42除以邊長3等于14,再用寬20除以邊長3等于6余2,然后把所得的整數(shù)結(jié)果相乘“14乘6得84個”,余數(shù)就不要了。相乘的結(jié)果是多少就能剪出多少個正方形。特別強調(diào)的是,是長除以邊長,寬除以邊長,絕不是面積除以面積。此外,正方形剪小正方形的方法和長方形剪正方形的方法是一樣的。
由于這個單元的知識多,學生的能力有限,所以教師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學生能夠掌握這兩個類型題的解題方法就很不錯了,不能過于貪多。
雖說“萬變不離其宗”,但是舉一反三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教師不僅要講授書本的例題,還應適當?shù)亟o學生積累相關類型題。但是,作為教師,我們要正確地認識自己及學生。數(shù)學知識多而雜,且難,我們不可能做到讓所有學生都能把所教知識學會。同樣的,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他們也不可能把全部知識點完全學會。教師還應允許學生有不會之處。因此,對于一些潛在的知識,教師要精雕細琢,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盡可能讓學生學到很多的知識。
參考文獻:
[1]魯國方.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文化的魅力——關于數(shù)學文化與學科體系建設的思考[J].教育,2020(28):53.
[2]張二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設計[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5):155.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