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金崖中學 郭宗清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語文也要改變往日的教學模式,要根據學生的發(fā)展情況設計新的寫作教學方法,因為寫作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所以,教師要重視寫作教學,認真?zhèn)湔n,科學地設計教學內容,實踐證明,將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相結合的“讀寫訓練”,可以在提升學生作文水平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本文從當前初中語文課堂的現狀出發(fā),探索讀寫訓練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以及具體的應用措施,以供廣大教師借鑒。
教師缺少對讀寫結合教學的認識,沒有及時將其引進課堂,是造成如今寫作教學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事實上初中的文章內容并不復雜,即使是教師給學生布置的課外閱讀任務,文章也簡短精練。但是在寫作課上,教師更側重于教一些具體的寫作技巧,沒有結合相關的閱讀素材來具體說明這些技巧的運用方法,教師沒有讀寫結合的意識,學生也會因此認為寫作和閱讀是割裂的,這樣學習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并不會將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當作教學目標,所以不重視學生寫作訓練,只是要求學生理解課上講解的理論知識、完成相關訓練即可。還有一些教師會直接讓學生背誦優(yōu)秀作文,試圖用這種方法解決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沙踔姓Z文知識框架的設計是每學完一個單元后才有一篇寫作訓練,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教師平時不布置任務,那么學生只能一個月進行一次課堂訓練,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很難有明顯進步。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做出相應的調整。
所謂的讀寫訓練其實就是把閱讀和寫作融入到一堂課里,借助課文或者是與寫作主題相關的文章來幫助學生認識寫作的實質,從而更好地完成寫作訓練。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的時候,發(fā)揮引導作用,指引學生從閱讀的教材和課外書籍中,提煉出優(yōu)美的詞匯和語句,然后將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當然,教師也可以在學生寫作的時候,引導學生“好讀書,讀好書”,進而提高寫作能力。簡單地說,教師如果在教學中把閱讀教學和寫作訓練結合起來,那么學生的綜合能力就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閱讀教學是學生逐步內化和深化知識的過程,而寫作訓練是學生將儲存的知識和內心情感文本化的過程。因此,在讀寫訓練中,寫作需要閱讀的輔助,學生只有經歷過持續(xù)的深入閱讀,才能夠獲取相應的寫作技巧和一定的語言應用能力。
對于初中生來說,讀寫訓練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而且還能夠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因為初中生自我意識較強,所以他們試圖從被動的學習語文知識轉變?yōu)樽灾餍缘膶W習,在探究中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養(yǎng)成獨立解析問題的習慣。
讀寫訓練的教學方式更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可以在閱讀教材的時候,標注重點內容,劃分文章段落,明確文章主題,畫出優(yōu)美語句。這個方法會逐步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效率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
讀寫訓練主要包含四個方面,其一,把讀寫訓練當做中心內容,帶領學生學習“生字、生詞、章節(jié)、語句、修飾、邏輯”等基礎知識并應用,推動學生在聽、說能力上的進步。其二,把課文內容、生活實際以及作文指導聯合起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借助教材,感悟讀書方法和寫作策略,教師也可以引進其他寫作資源,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身邊的故事進行寫作練習。其三,把“周”當做單位,進行整合編排,說寫結合,兼顧課堂內外的課程。把“日”當做定向,每天都偏向于一個主題,然后用專題和專欄的樣式穩(wěn)定下來,形成訓練體系。其四,對數量的掌控,對書面的實踐和落實。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天記錄“讀寫訓練成效”,進而幫助教師追蹤學生的寫作情況。
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需要基于課程標準的要求,遵循相應的教學原則,并把原則當做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支撐點。而豐富的閱讀內容,是支撐原則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學生的寫作思路,很大程度會受自己閱讀的文學素材的影響,當然也和自己視野有關。而在積累寫作素材的過程中,那些思想內涵豐富、邏輯思維縝密、語言表達清晰的文章則可以發(fā)揮很大的作用。所以,培養(yǎng)寫作能力就必須把“閱讀”放在首要地位。
以初中語文人教版第四單元寫作課“寫作思路要清晰”為例,認真?zhèn)湔n是講好一堂課的前提。首先教師要確定本節(jié)課的具體寫作方向,然后去查閱和本節(jié)課相關的資源,最后將找到的資料進行篩選和匯總,整理好以便課上使用。比如,這節(jié)課要圍繞“敘事”題材講解寫作思路,那要舉一些相關的敘事類文章,通過分析這文章的寫作脈絡,理清其寫作思路,從而引導學生寫好一篇敘事作文。
教師也可以把自己的經歷或者是身邊發(fā)生的事當作素材,整理成文本供學生閱讀,這能有效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當然教學的重點在于如何閱讀文章,教師要從文章的時間順序、敘事手法、主題思想和寫作切入點等幾個方面帶領學生閱讀,這樣學生就能認清敘事手法和時間順序在一篇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自己在寫的時候就有了大致方向,只要不斷訓練,學生就一定能完成自己的寫作任務。
教師在做完準備工作的基礎上,還要做好閱讀和寫作的指導工作,使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中獲取情感體驗。也就是說學生在閱讀書籍、積累寫作素材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出正確的干預和指導,比如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看待文章、思考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真實地感受作家的情感,并且逐步把這種情感內化為自己的,在豐富寫作素材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思想,這對于寫好一篇文章來說極其重要。
以魯迅的小說為例,像《孔乙己》《祥林嫂》《在酒樓上》《阿長與<山海經>》等作品,都是作者的第一視角,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夠透過生動的形象和人物的語言描寫,共情于“我”的情感,并對“孔乙己”“祥林嫂”“阿長”等人做出主觀評判。再比如閱讀余華的《兄弟》《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等作品,會發(fā)現都是第三人稱視角,這時讀者就能夠客觀地閱讀故事,并從中獲取一定的情感體驗。
以《許三觀賣血記》為例,初中生在讀的過程中經常會和文章中的“許一樂”共情,因為許一樂渴望“許三觀”給予自己父愛,學生們也都同樣渴望得到父愛,所以當學生看到許三觀因為房頂叫魂事件而從內心深處接納“許一樂”的時候,內心就會泛起情感上的漣漪。此外,這篇小說有很多值得積累的素材,“許三觀的十三次賣血過程”,彰顯著許三觀的艱苦人生,而他之所以賣血,其實都是有具體原因的。學生可以把這種具體原因當做寫作素材,并借助許三觀所表達的父愛,寫出自身對于父愛的理解。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閱讀訓練中體驗到了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情感。而在這之后,教師就需要借助情感的力量,對學生進行專項式的寫作訓練。這個過程也是讀寫訓練在初中作文指導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會直接影響寫作指導的最終成效。具體到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分組,讓各個小組成為學習共同體,然后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對應的寫作訓練。
以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寫作課“寫作 學習仿寫”為例,教師在講述這節(jié)課之前,首先要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即借助仿寫,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仿寫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策略,一篇優(yōu)質的文章無論哪個方面都有值得模仿的地方。就比如在學習《安塞腰鼓》的時候,學生總會情不自禁地用筆把“驟雨一樣,是急促的敲點....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這句話畫起來,它生動地描寫了打鼓時的場面。
而在講解寫作技巧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學習,但在此之前,教師需要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即:“你覺得仿寫應該從哪些層面出發(fā)呢?”各小組討論后給出自己的回答,有的學生認為:“仿寫應該從仿照文章的結構開始?!币灿械膶W生認為:“仿寫應該從仿照文章的寫作技巧開始?!薄渡鐟颉返淖髡呔兔鑼懥舜罅康摹翱淳颉逼?,為的是彰顯當時社會的丑惡和人際關系的冷漠和自私。而在描寫這些片段的時候,作者運用了情景結合和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這就證明了寫作技巧的重要性。又比如《藤野先生》,文章結構十分嚴謹且清晰,這就證明了篇章結構的重要性。通過舉例學習,教師要在最后結合學生的看法給出明確的答案,即要讓學生知道,篇章結構和寫作技巧缺一不可,若是作文當中有了這些,那么這篇作文就屬于一篇優(yōu)質的作品。
綜上所述,在初中作文教學活動中,讀寫訓練方法的運用有一套系統的工作流程,教師除了要做好課前預備工作以外,還要充分發(fā)揮“閱讀”的作用才能完成“由閱讀促進寫作”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的寫作思路更加清晰和明確,描寫的人物更加形象,描寫的景物更加生動。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從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并通過具體的指導,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然后借助情感體驗推動對素材的運用,切實實現“讀寫訓練”的最大價值,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寫作上有所提升,并得到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