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志華
很多人不清楚痔瘡對人體的危害,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患者由于種種原因不愿意采取治療措施.殊不知,延誤治療可能導致痔瘡病情逐步加劇,一旦痔瘡脫出后就難以采取保守方法使之痊愈了。
延誤治療痔瘡的風險
1.引發(fā)貧血。人體健康時,對于鐵的排泄與吸收大體維持均衡,總體上流失的鐵是很少量的。以普通成年男性為例,一天流失的鐵低于2毫克,但對于便血的成年男性而言,一天流失的血量高于6~8毫升,流失的鐵量達到3~4毫克。健康男子身體里的鐵含量是每千克體質量含有50毫克鐵,健康女子的則為每千克體質量含有35毫克鐵。若便血造成人體鐵含量達不到正常標準,即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
2.導致脫垂乃至壞死。內痔若進展至中期及后期,會導致痔核脫出肛門,此時,痔核若無法第一時間回納,就可能導致痔核發(fā)生嵌頓現(xiàn)象。痔核淋巴回流抑或血液循環(huán)出現(xiàn)困難,會導致個別部位的組織水腫、充血、糜爛,嚴重的還可能壞死,歸為無菌類炎癥。
3.引發(fā)其他類型的肛腸疾病。痔瘡不僅直接傷害人體,還可能導致許多其他類型的肛腸疾病,如肛瘺、肛裂等。
4.導致其他疾病被漏診。痔瘡還是其他疾病被漏診的罪魁禍首。以直腸癌為例,由于痔瘡的“掩護”,此病很難在早期就被發(fā)現(xiàn),等到出現(xiàn)非常顯著的梗阻癥狀時被診斷出來,卻已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機會。因此,身患痔瘡的患者千萬要有防癌的意識,不能因為與其表現(xiàn)類似的痔瘡而錯失了早期發(fā)現(xiàn)直腸癌的時機。
痔瘡手術后為何容易復發(fā)
直腸尾部及其黏膜下方的肌腱斷裂、肛管的靜脈曲張是導致痔瘡的根本原因。不管患者有無手術,這些病理變化也足以導致痔瘡復發(fā),因此,即使接受了痔瘡手術也不意味著萬事大吉,術后同樣要特別小心,從排便習慣、飲食方式等細節(jié)上做好防護,盡可能降低痔瘡的復發(fā)概率。
如何預防痔瘡復發(fā)
1.辛辣飲食和酒精刺激通常導致直腸尾部血管充血、擴張,導致痔瘡發(fā)病概率上升,日常生活中應避免辛辣飲食,降低酒精攝取量。
2.大便時間太長,易造成內痔脫出。所以,排便時間愈短愈佳,宜低于3分鐘;此外,對于便秘嚴重的患者應主動采取措施加以治療,否則時間長了,極易造成痔核脫出進而導致痔瘡。
3.注意身體特殊部位的衛(wèi)生。常常溫水坐浴或清潔肛門,均能大幅降低痔瘡的復發(fā)概率。
4.痔瘡患者既不可久坐,也不可久行。久坐可導致肛門氣血運行受阻,聚集于肛門導致痔瘡;久行可導致身體虛勞,同樣讓氣血聚集于肛門導致痔瘡發(fā)作。
5.長時間瀉、痢,導致直腸壓力太高,對其尾部產生壓迫,進而引發(fā)痔瘡。
6.患者常常服用抗凝藥物,增加了凝血時間,提高了出血概率,若排便時間略有增加就可能便血。
痔瘡與肛周膿腫的區(qū)別
痔瘡與肛周膿腫均為多發(fā)的肛腸疾病。不少患者往往把早期肛周膿腫當作了痔瘡。
肛周膿腫作為一種急性化膿性感染,此病出現(xiàn)在直腸四周組織間隙和肛門,事實上是肛瘺產生過程中的一個特定階段。因此醫(yī)師往往把其與肛瘺結合處理,力爭一次成功。肛周膿腫常發(fā)生在20~40歲的男性身上,包括直腸周圍膿腫與肛門周圍膿腫。
痔瘡則為直腸下段黏膜與肛管皮膚下方的靜脈叢擴張、血腫及迂曲而產生的靜脈團,還有由此導致的肛緣皮贅抑或黏膜凸起。兩者的區(qū)別詳見下表。
肛周膿腫在使用抗生素治療基礎上,通常還應通過手術加以治療。若未及時準確治療,近期風險是快速擴散感染區(qū)域,導致全身性感染;遠期風險則是肛瘺復雜化,加大了愈合困難,加劇了手術創(chuàng)傷。
痔瘡的預防則更加重要,所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極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