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龍
(宿遷市宿豫區(qū)實驗高級中學,江蘇 宿遷 223805)
英國物理科學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沒有什么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到底地追問問題罷了?!睆倪@句話中可以看出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并且分析和解決問題是學習物理最好的方法,由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分析存在的教學問題,進而可以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在改變傳統(tǒng)教學弊端的情況下不斷增強學生創(chuàng)造性能力,從而拓寬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模式。在教學當中不斷地尋找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綜合發(fā)展。
高中教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已經趨于成熟,但是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內在邏輯和辯證思維的應用還沒有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由此在高中物理教學必須采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在教師逐步地引導下讓學生散發(fā)物理思維,在教師有效的教學引導下逐步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創(chuàng)新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是就目前的教學情形來看,高中物理教學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其具體表現(xiàn)如下:
高中生要面臨高考的巨大壓力,教師的教學任務也變得日益繁重。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地進行理論基礎知識的講解卻忽略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育。在巨大的高考壓力下,教師沒有較多的精力放在落實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方式上,只能讓學生日復一日練習物理公式的應用以及練習考試題型,教師讓學生不斷地練習習題,學生就會長期處于較大的高壓狀態(tài)難免就會對物理課堂產生乏味枯燥的情緒,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由此在高中物理學科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適當放松,學生在放松狀態(tài)下,思維活躍度能夠大力提升進而可以增強學生的物理思維邏輯,教師同時還可以采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通過對高中物理教師教學評價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有少部分教師在教學前沒有認真觀看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式和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相關教學書籍,還在采用應試教育政策,高考考什么,教師教什么,學生在此種教學模式下,逐漸淪為教學課堂的被動接受者,腦海中存在無數的知識點,無法搭建成具體的物理模型,從而逐步讓物理課堂喪失其應有的趣味。在此情形下,教師的教學手段落后,教學觀念停滯不前會嚴重降低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甚至還會拉低教學的業(yè)務水平和專業(yè)綜合素養(yǎng),使得素質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成為空談。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提高,在高中物理教學課堂上也融入了信息技術教學的新方式,但是在實際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著教師對信息化技術使用度不夠熟練的問題,基于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研究信息化教學技術的使用。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從實際教學情況出發(fā),可以有效減少教師的工作壓力并逐步提升教學的工作質量與效率,但是教師對信息化技術使用的研究不夠深入,在面對新高考教學改革時,教師在教學上會缺少新意,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已經不適應新型的教學改革政策和教學課堂,也不適應于新時代的發(fā)展,由此在高中物理教學課堂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教學問題[1]。
我國大部分物理教師的教學方式還處在單一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下,教師經常使用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與教育改革的進步。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學生思維會受到限制,進而阻礙學生在物理學科上的進步與發(fā)展。高中物理學科的邏輯想和抽象性都非常強,學生的學習難度也在不斷增強,學生對于某些物理概念和理論知識無法進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由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采用互動式的教學策略,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加深對物理學科知識的記憶與理解?;邮浇虒W是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針對性問題,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如果答錯教師也不要責罵學生要鼓勵學生,進而為學生解答讓學生可以知道學習中的弱項。如果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也可以向教師提問,教師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分析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弱項,然后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逐步培育學生積極探索物理學科奧秘的意識。
例如,在學習《重力與彈力》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帶一個彈力球到課堂當中,向學生們展示彈力球彈起來的過程,同時提問學生:“彈力球為什么會彈起來呢?”“有什么力在推動它談起來?”,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每個人準備一截彈簧,學生兩兩作為一組,由一個學生固定住彈簧,另一個學生向外拉彈簧,看一看彈簧拉到多長之后就沒有辦法恢復成原來的形狀了,從而學習和掌握胡克定律的概念。
在物理這門學科當中,主要是以實驗和探究為主,學生在學習物理的時候,教師要想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概念和物理領域當中的規(guī)律,物理實驗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可以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感知物理學科的奧秘,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來進行物理教學。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而在講解物理知識時,引導學生運用小組合作,通過實驗來對這些知識進行探究,從而理解和掌握知識。教師還可以在上課之前就針對這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知識,引導小組同學提出猜想,并在課堂當中通過討論和實驗探究,來驗證自身的猜想,在這個過程當中引導小組成員產生凝聚力,發(fā)揮合作意識,將每一個人的發(fā)現(xiàn)和想法都在小組當中進行交流和探討,在進行猜想表述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小組中選派一位代表來進行表達,大膽提出自己小組的猜想,并在課堂結束之后講述自己小組的猜想是否正確。
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教師可以讓小組中的成員自由尋找方式來驗證牛頓第一定律,可以通過自行選擇材料的方式,增強學生的物理實踐能力。比如運用小球或者小車,將課本傾斜,形成一個斜面,小球或者小車通過這個斜面滑下來,看一看如果不額外增加力的話,這個物體是否會停下來,停下來的原因又是因為什么,學生也可以將小球或者小車放在平面上,推動它進行滑動,通過記錄觀察物體是否能夠進行勻速直線運動,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什么樣的力作用在這個物體上,使這個物品停下來或者改變速度和方向,進而通過自主探究來增強學生學習能力[2]。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運用思維導圖來進行學習,是很多教育學家在自己的教育理論當中所驗證得出的一種有效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建構自身的知識體系,總結和歸納所學的知識。思維導圖作為一項思維方面的工具,能夠更有效地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具體,由于其獨特的教學效果,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都引入了思維導圖的學習模式,進而將課堂上所學的物理知識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表述出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總結物理學科的知識點。尤其是針對物理這種具有較為復雜知識點的課程內容,學生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完善其內部的邏輯結果,進而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物理知識框架體系,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曲線運動》這一課的時候,教師首先可以給學生講解曲線運動的趨勢,進而幫助學生加深曲線運動概念的理解,在將思維導圖運用在本課教學中,通過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可以直接觀察到曲線運動的過程,結合之前所學過的牛頓第二定律,將這些知識的框架緊密聯(lián)系起來,形成物理的知識體系,增強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思維導圖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歸納,在總結與歸納的過程中,可以逐步增強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使得學生在物理學科學習中更加得心應手。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會存在大量的學術性問題,比如對物理知識的概念和物理公式內在邏輯的理解不夠通透等等。教師在應對此項教學問題時,可以在開啟課堂時先設置一個小的教學問題,隨著課堂的深入開展與講解,學生再對問題進行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非常容易解答,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但是在教師指導學生探究知識內容的過程中也要發(fā)揮教師的引導性作用,幫助學生拓寬思維路徑,在面對物理學科問題時可以有多種解答方式,進而對物理公式學會融會貫通,增強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萬有引力定律》時,本課的教學內容在于講述萬有引力的發(fā)現(xiàn)工程,以及借用數學能力推導萬有引力一般規(guī)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在教學本課時,教師可以將教學重點放在萬有引力定律概念性理解上,只有先了解萬有引力的由來,對萬有引力的概念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才能探知該定律應用的價值與意義,從而增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物理學科的應用。教師在教學前可以設置引力與質量是何種關系的課前問題,進而隨著教師的講解可以探知引力與行星之間的關系,或者探究行星的運動,用所學的知識研究更加深奧的物理知識,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fā)展。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下的引導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對物理學科中各項定律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從而加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3]。
總而言之,物理學科是高中階段較為重要的一門學科,物理學科的教學意義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發(fā)展的有效路徑,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體系,建立新的教學氛圍,創(chuàng)新課堂內容知識,進而營造出一種高效科學的教學情境,增強高中生對物理這門課程的興趣。所以本文在研究高中物理課堂存在的教學問題之后就要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