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生于青島,現(xiàn)為湖北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北美術學院水彩畫系水性材料教研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訪問學者。入選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湖北省第一、二、三批美術工程人才。
作品參加中國文化部、中國文聯(lián)、中國美協(xié)主辦的“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美展” “第七、八、九、十、十一屆全國水彩展”“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第十、十一、十二屆中國藝術節(jié)美展”“第四、六屆全國青年美展”“中國美協(xié)水彩藝委會提名展”“第一、二屆上海國際水彩雙年展”“第一、二屆全國工業(yè)美術作品展”“第二屆、三屆全國青年水彩展”“2012英國皇家水彩畫會世界水彩展”“2013土耳其世界水彩畫展”“2014泰國國際水彩畫邀請展”“2015越南國際水彩畫家邀請展”“2016美國國家水彩畫協(xié)會邀請展”等國內外大展。作品榮獲屈原文藝獎,“省作品展”等金獎5項、銀獎及銅獎8項。作品兩次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多件作品被湖北美術館、山東美術館、深圳美術館、河南美術館、武漢美術館、莞城美術館等美術館、展覽機構及個人收藏。獲國家藝術基金2018青年藝術創(chuàng)作人才項目、國家藝術基金2020美術創(chuàng)作項目資助。
青花魚17紙本水彩53cm×35cm2017邵昱皓
為了建立自己的自信,邵昱皓將自己和傳統(tǒng)進行挑戰(zhàn),用個性化的風格和全新的表達將水彩藝術轉向現(xiàn)代及當代語言的變化,在當今中國水彩界引起矚目。他作品中充滿了東方氣韻的表現(xiàn)是目前少有的年輕水彩藝術家之一。任教于湖北美術學院這樣優(yōu)秀的平臺,加之他對藝術的堅持,才華得到施展。他的水彩畫注重自身藝術的發(fā)揮,從狀物寫實繼而精神升華再到表現(xiàn)性的探索,找到了繪畫性表達的空間。邵昱皓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想象的空間,這個空間不僅是一個具體空間,他把一些必要的要素呈現(xiàn)給了觀者,激發(fā)觀者的想象力,在觀者腦海里建立一個大空間,充分調動觀者的文化教養(yǎng)、知識、生活經歷、人生經驗,讓觀者自己進行再創(chuàng)作,真正好的藝術是一種互動,整個空間感覺會發(fā)生改變。作品中硬的、現(xiàn)代的鋼性結構,又會變成柔和、抒情、具有東方的禪意,使他近幾年在中國水彩領域得到普遍認可與贊賞。
——陳堅 |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主任
回想讀書時就迷戀水彩畫的他,在學生年代時就有多件作品入選國家級展覽并獲獎,可謂學生中的鳳毛麟角,實屬不易!他的堅持不懈加之才華橫溢,使他近幾年在水彩領域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他的水彩畫在繼承傳統(tǒng)的前提下,更加注重運用特殊水性材料來將“中國元素”實現(xiàn)于在紙本上。他繪畫的主題圍繞“中國元素”、當代社會問題進行追問與反思,使他的藝術更具有深刻的學術性和強烈的時代感。他在水彩畫的媒材、形式、技法及創(chuàng)作意識的大膽嘗試和主題上的深入挖掘得到水彩界的普遍認同和贊賞,并在國家、國際水彩大展上連續(xù)獲得五次最高獎項,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對于世界文化而言,將中國精神及文化的整體印象濃縮其中,也包含了畫家獨到的創(chuàng)作意識。更重要的是把握住了“中國意味”的面貌和氣質,它們是中國民族元素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良好運用,是決定形成藝術創(chuàng)作區(qū)域化的重要符號。這也是當代藝術在不同區(qū)域所形成的不同面貌的根本。
——陶世虎 | 中國美協(xié)水彩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邵昱皓近些年一直致力于水彩藝術語言的探索,在水彩畫傳統(tǒng)中重“水味”和色彩的“透明性”的基礎上,潛心研究各種特殊水性材料在紙本上的表現(xiàn)。同時又吸收了現(xiàn)當代藝術中的構成、潑灑、點彩等技法,使其畫面更具時代的新意。作品《聳·靜物日記系列》2011年榮獲“第二屆中國當代學院水彩作品展”學術獎(最高獎)。他創(chuàng)作了一批以“陶罐”為主題隱喻“生命”存在價值的靜物作品,運用構成形式與抽象語言,通過支離破碎的表象與狂放的筆觸消減客觀物質屬性,賦予“陶罐”抽象的意味,幻化為“生命”的象征形式,使作品進入一個陌生的 “視界”,進而揭示“生命”存在的狀態(tài)。生命往往盛極而衰,生命最絢爛時也意味著開始走向衰落,在這種零界點上生命的律動是非常強烈的。該作品力求從強化視覺的張力進而轉向關注心理的深度和走向觀念內涵。
——肖清風 |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副教授
《桌前》是幅既沉靜又有力量的畫,這是一個圖標性的形象,游走在表現(xiàn)和抽象之間。畫面是桌子上的魚,是靜物。示意性的標記組成了生物的身體,在這生物體和抽象之間,這組畫起到了平衡的作用。深藍色的色斑產生了一種運動和優(yōu)雅的感覺,這對觀眾是個挑戰(zhàn)。藝術家慢慢地把這幅畫的視覺含義揭示給觀眾。這件藝術作品悄悄地引導著你的注意力。它證明,一幅水彩畫可以融強的表現(xiàn)力與微妙于一體,既輕盈,又有平衡感。藍色和灰色把觀眾吸引到這幅不朽組畫上來,作品的色塊和活力讓我們想起了弗朗西斯·培根作品中的光輝和抽象表現(xiàn)主義。這幅作品把中西方最好的藝術傳統(tǒng)融為一體,既有東方的審美價值,也有西方的審美價值。就像這次展覽,對中國和它外面的世界來說,都是交流的一個窗口。作品下面的部分,可以看做是條魚,或者是一片海,魚曾經在里面游泳,它舞動著,時隱時現(xiàn),下面是可辨別的天際線、運動和生命的通道。豐富的灰色背景使作品收放自如,也使地點和時間確定下來。顏料如溪水向下流淌,這提醒我們時間的流逝、機遇、或生活和繪畫中無法控制的元素。
總之,作品中有種優(yōu)雅的感覺,它承載著不同的審美價值,這些審美價值把過去和現(xiàn)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強有力地連接在一起。這幅作品是不朽的,筆觸、顏色、形式上的輕盈,都使它領先于這個時代。水彩的基本特質使這幅畫能很好地向觀眾展現(xiàn)其神秘的意義和力量。
——Thomas Plunkett 托馬斯·賓吉利 英國皇家水彩畫會會長
桌前-續(xù)集 紙本水彩 164cm×150cm 2012 邵昱皓第十屆全國水彩粉畫展中國美術提名獎作品(最高獎)
這兩顆大樹 紙本水彩 57cm×29cm 2020 邵昱皓
聳·靜物日記系列 紙本水彩 55cm×35cm 2011 邵昱皓 第二屆中國當代學院水彩藝術展(最高獎)
哪個方向 紙本水彩 48cm X 38cm 2020邵昱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