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蔡鴿 李朋 特約通訊員 陳波兒 楊玉珍
李代軍看見碩果累累的沃柑喜不自禁
一個個玲瓏圓潤的沃柑綴滿枝頭,一眼望去宛如掛上了一片黃澄澄的小橘燈??諝饫飶浡指痰那逑?,一片環(huán)山的“橘?!泵谰?,令人沉醉……位于潼南雙江鎮(zhèn)五里社區(qū)塔灣休閑村的120 畝果園里花果飄香,游人如織,一派喜獲豐收的歡快景象。
“老板,幫我們再拿幾個籃子?!薄袄习?,幫我們稱下重量……”“好的,好的,稍等一會兒?!蔽匆娖淙耍嚷勂渎?。循著聲音,迎面走來了一位步履輕盈、滿臉笑容的中年男子,他就是這片果園的負責人李代軍。
“你們自己隨便摘,嘗嘗口感怎么樣?”李代軍剛見到記者便熱情地招呼起來。記者隨即摘了一個沃柑,忍不住想要嘗一嘗,伴隨著一股清爽酸甜的味道,汁水四溢,瞬間口舌生津。“這個品種叫沃柑,是橘橙和紅橘的雜交,屬于晚熟雜交柑橘品種,生長繁殖能力較強,果實的產量較高,在冬季生長的時候果實不容易掉落。果實表皮光滑輕薄,果肉飽滿細膩,口感甜美多汁,甜度高達22 度左右,成熟期在1 到6 月,畝產值達1.4 萬元左右。最近每天游客都很多,采摘價為10 元每千克,他們逛完雙江古鎮(zhèn),就來我這里采摘了。”李代軍介紹說。
塔灣休閑村果園致力于打造四季采摘園,根據不同時節(jié)種植不同水果,除了沃柑,還有枇杷、火龍果、黃金李、蟠桃、百香果、紅美人等10 余種水果,讓游客一年四季來游玩都有水果可以采摘。
李代軍生于1974 年,投身農業(yè)前的10 年里,他一直在潼南經營農家樂。特色的農家菜加上熱情周到的服務,讓李代軍的農家樂長年人潮涌動,生意十分火爆,久而久之,便擁有了不少忠實的顧客,每逢節(jié)假日更是客滿盈門,在當地頗有名氣。但在2014 年,經營正旺的農家樂面臨拆遷,生意被迫按下暫停鍵,李代軍不得不考慮重新選址的問題。
鄉(xiāng)村農家樂選址,首先要求生態(tài)環(huán)境好,擁有自然風光優(yōu)勢,同時要靠近中心城區(qū),交通方便?;诖?,李代軍看上了位于雙江古鎮(zhèn)附近的一片“荒山”。
雙江鎮(zhèn)因猴溪、鳧溪而得名。古鎮(zhèn)位于重慶西北部,地處渝蓉地區(qū)直線經濟走廊,始建于明末清初,清代特色的院落庭園星羅棋布,是全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zhèn)之一,先后獲評為國家4A級旅游區(qū)、重慶市十大精品旅游工程、重慶市紅色旅游線等。每逢節(jié)假日大量游客前來參觀打卡,其間還有一系列演出活動,深受廣大游客朋友的喜愛。
這片“荒山”距離雙江古鎮(zhèn)僅有3.2 千米,距離潼南城區(qū)7 千米左右,既方便游客來玩,又幽靜怡人,是建農家樂的絕佳選擇。確定了地點,他便承包了30 多畝荒地,準備開辦農家樂。但由于政策規(guī)定,不能在設施用地上修建農家樂。既然不能修建農家樂,那這片荒地該如何利用呢?就在李代軍對此憂心忡忡的時候,一個朋友建議他不如嘗試種植沃柑。
游客在基地采摘沃柑
“當時一點也不懂農業(yè),不知道該如何規(guī)劃,反正地空著,就想著索性嘗試一下?!崩畲娬f。就這樣他開墾荒山,修路建園,采購了一批沃柑小苗,開啟了自己的種植生涯。隔行如隔山,初涉農業(yè)的他,對苗子的分辨、品種的選擇、沃柑日常的管理等都一竅不通。結果苗子栽下后,兩三年都不生長,這讓李代軍開始焦慮,接著他咨詢了中國農科院柑橘研究所的冉春研究員,才得知自己的苗子有問題。隨后通過冉教授的推薦和指導,重新采購了一批沃柑大苗,開始第二次栽種。
“技術是基礎,只有技術掌握了,品質才能有保證?!边@是李代軍反復說的話。為了掌握沃柑的種植技術,他全身心投入到沃柑的日常管理中,自學沃柑生長理論知識,外出考察學習,并請教專家來基地施策,堅持走“原生態(tài)管理果園”模式。生態(tài)果園的建設除了要選擇優(yōu)良品種,還需要良好的土壤條件,為此李代軍首先進行改土擴穴,對土地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土壤缺乏哪種微量元素和有益菌,需要在哪里哪些方面培肥地力,根據實際情況對肥料進行配比。同時,優(yōu)化肥料使用,選用水溶性的有機肥和農家肥,用最少的施肥量達到最好的施肥效果,讓土壤有機質含量大幅提升,從而變得更疏松肥沃。
沃柑喜歡在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中生長,所以對水分有著很高的要求,一般年降雨量達到1200~1900毫米左右才能滿足沃柑的正常生長。如果長時間處于干旱缺水狀態(tài),就會導致生長緩慢、葉片發(fā)黃,嚴重的話甚至停止生長。深知灌溉對于沃柑種植的重要性,李代軍出資30 萬元在山下建了蓄水池,攔截和貯存地表徑流水,同時在山上安裝抽水泵,通過高壓抽水實現灌溉。解決了灌溉難題,懸在李代軍心頭的大石頭才終于落地了。
李代軍向潼南區(qū)農廣校老師介紹火龍果的生長情況
果園草,園中寶。李代軍了解到果園生草栽培技術的益處,于是他又在沃柑樹下種植了成片的四葉草,一方面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沃柑園生態(tài)條件,有效調節(jié)地溫,以更加有利于沃柑的健康生長;另一方面,四葉草也稱“幸運草”,作為一種常見的綠化植物,生機盎然,尤其在開花時節(jié),樹下一片淡紫色小花,讓沃柑園的風景更加優(yōu)美動人。
除此之外,他堅持以農業(yè)防治和生物防治為重點的病蟲害防治策略,綜合應用各類有效的農業(yè)技術。如推廣使用綠色防控技術,使用殺蟲燈、黃藍板、小食蠅性誘劑等綠色防控技術。“除了回家拿衣服,其余時間基本都在山上,既然選擇了農業(yè),就得住在地里,否則學不到東西?!崩畲娧a充道。
眼看著沃柑的生長狀況在精細化管理下逐步有了改善,他又打起了對面那片土地的主意。當時那片地由于承包戶個人原因,面臨撂荒。得知這個消息后,李代軍又將對面的30 畝土地“納入囊中”,準備種植火龍果。但對于火龍果種植自己是個門外漢,完全不知道從哪著手。就在這時候,潼南區(qū)農廣校黃強老師了解到他的情況,邀請他參加新型職業(yè)農民果樹種植管理班以及青年農場主的培訓,通過培訓,他結識了重慶各個區(qū)縣的新農人,獲得了一批寶貴的人脈資源。通過咨詢、請教專家和同行們,迅速打通了火龍果種植技術壁壘。2020 年他引進金都、大紅、紅水晶等火龍果品種,種植了30 多畝火龍果。經過不斷的試驗總結,目前火龍果種植技術趨于成熟,單個火龍果重量達0.7 千克左右,口感軟糯清甜,芳香四溢,成熟后甚至掛樹保鮮長達25 天左右。同時,李代軍還在嘗試做火龍果的深加工,將賣相不太好的火龍果自然釀制成火龍果酒;將火龍果花自然風干制成火龍果干花,發(fā)揮其保健、藥用價值,增加火龍果的附加值。
游客在沃柑基地燒烤
“沃柑和火龍果目前的收益相對穩(wěn)定,也是整個果園的主打品種。整體來說,沃柑每畝的銷售額在1.3 萬到1.4 萬元,每天的人流量在300 人左右。最高時單日人流量突破800 人,單日銷售額高達4萬元;火龍果采摘價為20 元每千克,畝銷售額在4萬到5 萬元?!崩畲娧哉Z之間充滿了自豪。
沃柑和火龍果的種植規(guī)模逐步穩(wěn)定,他又研究起因地制宜發(fā)展四季水果種植模式。打聽到一同參加“青年農場主”培訓的同學楊成前的800 畝桃園在桃子成熟時不到一個月就被搶采一空,產值高達200 萬元。他隨即前往萬盛經開區(qū)黑山鎮(zhèn)拜訪同學楊成前,在參觀了楊成前的脆桃基地,了解了他的經營模式后,李代軍豁然開朗,并堅定了未來要打造精品四季采摘園的信念。
通過一系列的調研、試驗、對比、總結后,他又相繼引進了黃金李、蟠桃等新品種。以沃柑和火龍果為主,以枇杷、桃子、李子、鳳梨、百香果等水果為輔,多樣化的種植模式逐漸形成。如今,李代軍的果園已基本實現四季采摘,種植面積共300多畝,年產值超過400 萬元。其中1-6 月為柑橘采摘,7-12 月為火龍果采摘,期間還有枇杷、桃子、李子采摘。
快馬揚鞭自奮蹄,即將邁入50 歲的李代軍,對于今后的規(guī)劃依然氣充志定。他表示,目前果園的發(fā)展形勢良好,且沃柑已經注冊商標“詠橘”,接下來他要以“農旅融合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為主題,依托潼南區(qū)雙江古鎮(zhèn)的旅游資源和當地秀麗的自然風光,通過探索“農業(yè)產業(yè)”與“休閑旅游”的深度融合機制,挖掘本地特色美食,發(fā)展農家樂,打造集休閑旅游、住宅民宿、健康養(yǎng)生于一體的多業(yè)態(tài)復合型農業(yè)產業(yè)示范發(fā)展園,吸引游客吃、住、娛、購,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