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么大,有意思的地名數(shù)不勝數(shù),也包含了各種各樣的類型。地名里的知識十分有趣,有其獨特的故事或內(nèi)涵,更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一種是具有“歷史感”的地名。比如武威,是漢武帝為彰顯其“武功軍威”而命名;張掖,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酒泉,扼守河西走廊西北要沖,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故得此名;敦煌,是“雪山為城,青海為池,鳴沙為環(huán),黨河為帶”,也是“全陜之咽喉,極邊之鎖鑰”。
第二種是具有“魔幻感”的地名。比如泡子。由于地形、深淺不同,湖泊有海、泊、沼、澤、池、塘等叫法,由于文化語言不同,又有淖爾、庫勒、錯等稱呼,但把湖泊稱作泡或泡子,幾乎是東北的專屬。這類湖泊一般水面較為平靜,水體流動性較差,沒有出水口或出水口十分隱蔽。比如吉林省西北部就分布有查干泡、水字泡、效字泡、張家泡、得字泡等。
第三種是具有詩意的地名。比如,云夢澤。它是古代江漢平原湖泊群的總稱,在春秋時期是楚王的專屬狩獵區(qū)。夢,在楚方言里是“湖澤”的意思,由此可見,它源自古代的楚方言。云夢澤與洞庭湖原為一體,但由于長江的泥沙沉積,長江以北山林、沼澤、湖泊密布,而長江以南還保持著浩瀚的水面,即今天的洞庭湖所在。漢晉以后的文獻(xiàn)將云夢澤的范圍越說越大,洞庭湖逐漸被稱為云夢澤。(摘自《中國國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