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紅藻門仙菜科Ceramiaceae的分類現(xiàn)狀與展望*

      2022-04-12 11:29:44丁蘭平劉美媛閆盼竹王藝曉王雪聰黃冰心
      廣西科學 2022年1期
      關(guān)鍵詞:藻屬分類學海藻

      丁蘭平,劉美媛,閆盼竹,王藝曉,王雪聰,黃冰心

      (天津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天津動植物抗性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387)

      仙菜科Ceramiaceae隸屬紅藻門Rhodophyta仙菜目Ceramiales,作為紅藻門中的重要類群,由Dumortier[1]于1822年建立。仙菜科海藻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海岸,大部分屬暖溫帶海域[2],僅有少數(shù)幾個種分布于淡水生境[3,4]。仙菜科海藻多生長于低潮線附近的巖石上或珊瑚上,或附生、纏繞于其他海藻藻體上,或與其他海藻混生,其也是浮動碼頭上污損生物群落的主要組成部分[5]。仙菜科海藻具有良好的應(yīng)用價值,其含膠豐富,可制瓊膠,如三叉仙菜Ceramiumkondoi可用于制造低凝固點瓊膠[6],鉤凝菜Campylaephorahypnaeiodes和波登仙菜Ceramiumboydenii也是制作瓊膠的良好輔助材料,且可供食用,鉤凝菜還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2]。

      仙菜科海藻藻體大多數(shù)為單軸型,少數(shù)為多軸型,多為絲狀,皮層有或無;生長點在藻體頂端,頂端細胞分化形成一列中軸細胞;皮層的發(fā)生最初在節(jié)部產(chǎn)生一圈圍軸細胞。仙菜科部分藻類的圍軸細胞不再分裂;部分分裂并延伸至節(jié)間,使節(jié)部和節(jié)間均包裹皮層。仙菜科海藻進行無性生殖可產(chǎn)生四分孢子或多分孢子等,四分孢子囊無柄或有柄;部分可進行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中精子囊常生于特殊的分枝上,成簇或散生于皮層內(nèi);果胞枝由4個細胞組成,受精后,由支持細胞或其他相關(guān)細胞形成輔助細胞,產(chǎn)生產(chǎn)孢絲,再由產(chǎn)孢絲產(chǎn)生果孢子囊,成熟的囊果裸露或被藻絲總苞包圍[2]。

      有關(guān)該科的分類研究,如Hommersand[7]、Abbott[8]、Itono[9]、Huisman & Kraft[10,11]、Huisman[12]、Ballantine & Wynne[13]、Stegenga[14,15]、Searles & Schneider[16]、Stegenga & Bolton[17]、Abbott & Norris[18]等,先后發(fā)表了該科的新屬和新種。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新方法、新觀點等不斷涌現(xiàn),新的鑒定特征被采納,導(dǎo)致仙菜科的分類系統(tǒng)隨之變化。因此,其科級以下分類系統(tǒng)、系統(tǒng)演化和物種數(shù)目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變化比較大,存在許多爭議。本文介紹目前國際上仙菜科分類學上的各種變動,為學術(shù)研究與教學提供參考依據(jù)。

      1 分類學研究現(xiàn)狀

      1.1 國際仙菜科分類、系統(tǒng)變遷與爭議

      1.1.1 國際仙菜科系統(tǒng)變遷與爭議

      最早對仙菜科開展研究的主要有Dumortier[1]、N?geli[19,20]、N?geli & Cramer[21]等。Dumortier[1]于1822年建立了仙菜科。N?geli[20]于1861年描述了23屬18亞屬,最早提及紅藻初生紋孔栓(Pit plugs)和仙菜科的果胞絲(系)(Procarps),但他忽視了分類等級[22],目前,他描述的亞屬至少有2個被提升為屬級,他描述的另外幾個屬被劃入頂絲藻目和杉藻目。其后,Bornet & Thuret[23,24]、Schmitz[25]、Zerlang[26]、Phillips[27,28]和Oltmanns[29]等學者認識到果胞絲(系)在紅藻分類中的重要性,并對其展開詳細研究。

      仙菜科比較現(xiàn)代的分類研究是由Schmitz[30]于1889年進行的,他劃分了15群(Family)及1個位置未定群(非正式,偶爾使用“Gruppe”)40屬,但Choi等[31]于2008年將其劃分為14群39屬。Schmitz & Hauptfleisch[32]于1897年仍沿用Schmitz的系統(tǒng),但Athanasiadis[4]寫成25群40屬、Choi等[31]寫成24群40屬。De Toni[33]沿用Schmitz的15個已知分類等級,但把“群”作為“亞科”處理,仍使用“ieae”作為后綴。Kylin[34]不太關(guān)注“群”,而是把仙菜科分為2個進化支。第1進化支,果胞絲(系)生長在不定生軸上,包括Crouanieae、Wrangelieae和Ceramieae;第2進化支,果胞絲(系)僅生長在定生軸上,包括Spermothamnieae、Griffithsieae、Monosporeae、Callithamnieae和Ptiloteae。他發(fā)現(xiàn)在第1進化支中存在螺旋分枝,并認為螺旋分枝上的果胞枝(carpogonial branch)可作為進化的過渡標志。Feldmann-Mazoyer[35]在采納Kylin仙菜科分類系統(tǒng)基礎(chǔ)上把Schmitz的“群”作為“族”(tribes)處理,并增加4個新族;在Kylin的第1進化支中增加Callithamnieae、Dohrnielleae、Ptilocladiopsideae和Spyridieae 4個族,維持第2進化支Spermothamnieae、Griffithsieae和Ptiloteae 3個族,并增加Compsothamnieae和Sphondylothamnieae 2個族,但與Kylin的一樣,僅限于地中海的分類群;在Crouanieae族中保留對絲藻屬Antithamnion,并把之前認為是對絲藻屬、擬對絲藻屬Antithamnionella和扁絲藻屬Pterothamnion(=Platythamnion)的物種歸入其中。Itono & Tanaka[36]建立了Crouanieae的第4個屬,巴里藻屬Balliella?,F(xiàn)在,這4個屬各自歸入不同的獨立族[3]。

      Kylin[37]又使用了“Gruppe”的稱謂,列出11群61屬,并增加8個位置未定的屬。他堅持了Feldmann-Mazoyer的大Crouanieae族(Kylin稱之為“群”)的觀點,包括12屬,但他認為對絲藻屬、擬對絲藻屬和扁絲藻屬在遺傳上具有特殊性。

      然而,Hommersand[7]指出,果胞絲(系)的位置高度可變?;跔I養(yǎng)枝類型、果胞枝的特定細胞排列和受精后的發(fā)育模式,他把仙菜科分為兩個亞科:(1)Crouanioideae (包括Callithamnieae、Crouanieae、Spyridieae和可能的Wrangelieae 4個族)和(2) Ceramioideae [包括Antithamnieae(新建立)、Ceramieae、Compsothamnieae、Dasyphileae、Dohrnielleae、Griffithsieae、Ptiloteae和Spermothamnieae 8個族]。在新族Antithamnieae中,包括之前屬于Crouanieae族的9個屬,即端枝藻屬Acrothamnion、對絲藻屬、擬對絲藻屬、Ballia、Bracebridgea、Heterothamnion、扁絲藻屬、羽枝藻屬Ptilocladia和Warrenia。他也認為松節(jié)藻科Rhodomelaceae、紅葉藻科Delesseriaceae和絨線藻科Dasyaceae作為獨立進化枝(并系)產(chǎn)生于Antithamnieae。

      Wollaston[38-54]顯著地擴大了人們對印度-太平洋Crouanieae、Antithamnieae、Dasyphileae族成員的認識,并新建立了Heterothamnieae族,描述了幾個新屬。之后許多世界同行跟隨了她的研究[9,14,55-58]。

      Itono[9]也強調(diào)了果胞絲(系)和受精后的發(fā)育特征,但他把仙菜科劃分為3個亞科:(1)Antithamnioideae,包括Antithamnieae、Ceramieae、Crouanieae、Delesseriopseae、Dohrnielleae、Heterothamnieae、Spyrideae、Warrenieae和Wrangelieae 9個族;(2) Callithamnioideae,僅包括Callithamnieae族;(3) Compsothamnioideae,包括Compsothamnieae、Dasyphileae、Griffithsieae、Ptiloteae、Spermothamnieae和Sphondylothamnieae 6個族。然而,Moe & Silva[55]認為仙菜科的物種都來源于一個共同的祖先,因此他們拒絕采納亞科的分類等級,主張自然地劃分為18族。

      之后,仙菜科(或仙菜目)增加了幾個新的分類群,如新族Liagorothamnieae[59]、新屬Inkyuleea[60]、Irtugovia[61]和Elisiella[62],以及對絲藻屬、擬對絲藻屬和Perithamnion屬中報道的幾個新種。

      根據(jù)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Athanasiadis[3,4]建議仙菜科按Itono的3亞科[Antithamnioideae(Athanasiadis認為是Ceramioideae)、Callithamnioideae和Compsothamnioideae]處理,并增加1個未定位置的亞科級分類單位。支序分析表明,仙菜亞科Ceramioideae存在幾個單系群(過去的獨立族),支持Hommersand關(guān)于仙菜目3科(松節(jié)藻科、紅葉藻科和絨線藻科)與仙菜科并系發(fā)生的進化觀點[3]。

      根據(jù)上述基于形態(tài)的意見和建議,仙菜科超過180屬890余種(包括幾個淡水種),是仙菜目的第二大科(第一大科為松節(jié)藻科),在紅藻門中也是比較大的科。

      仙菜目中科的起源問題,早期有些不同意見,有人認為絨線藻科、紅葉藻科和松節(jié)藻科來源于單個共同祖先[63],也有人認為它們來源于該科的獨立進化支[7,37]。但隨著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方法的介入,多數(shù)分類學家接受絨線藻科Dasyaceae、紅葉藻科Delesseriaceae、松節(jié)藻科Rhodomelaceae和Sarcomeniaceae (DDRS)都起源于仙菜科的觀點。

      仙菜科早期的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主要使用rbcL、SSU rDNA、LSU rDNA和COX2-3)主要目的是用來研究各級分類系統(tǒng)及進化關(guān)系,但結(jié)果往往相互矛盾[60,64-70]。Freshwater等[64]的研究屬于分子數(shù)據(jù)中比較早的文獻,其結(jié)果不支持上述的仙菜目進化觀點。Saunders等[65]的研究結(jié)果卻支持了Athanasiadis[3]的觀點。Saunders等[65]的研究結(jié)果又與Jong等[66]部分不一致,但后者的研究結(jié)果支持了仙菜目的科級系統(tǒng)可分成2大類群(Callithamnioideae和Ceramioideae)且該目中較早的松節(jié)藻科、絨線藻科和紅葉藻科均來源于仙菜科。Choi等[60]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Inkyuleea在仙菜目中的位置較遠,但其研究缺少Callithamnioideae的物種數(shù)據(jù)支持。Harper & Saunders[69]也利用LSU rDNA研究仙菜科的關(guān)系,但僅有3個屬(扁絲藻屬、縱胞藻屬Centroceras和籃子藻屬Spyridia)的3個種。這些研究僅包括來自于仙菜科的有限物種,且它的亞科和/或族之間的系統(tǒng)關(guān)系并沒有得到恰如其分的評價,無法對DDRS復(fù)合體的大多數(shù)類群做精確定位。

      Choi等[31]利用分子數(shù)據(jù),研究仙菜科部分物種的進化關(guān)系,把過去主要以形態(tài)學特征為基礎(chǔ)的仙菜科劃分為5個科,結(jié)果見表1。

      表1 Choi等(2008)的仙菜科分類系統(tǒng)

      其他還有一些學者以經(jīng)典分類學[71-81]和/或分子輔助的分類學方法[82-87]研究仙菜科不同類群的物種。其中,Secilla[79]以“廣義”和“狹義”來區(qū)分仙菜科分類系統(tǒng),主要以形態(tài)學特征為基礎(chǔ)的稱為“廣義仙菜科”(Ceramiaceae sensu lato),主要以分子數(shù)據(jù)為基礎(chǔ)的稱為“狹義仙菜科”(Ceramiaceae sensu stricto)。因此,廣義仙菜科即為與DDRS并列的科,狹義仙菜科僅含5個族及1個未定位置族。但Secilla在自己的著作中使用了廣義仙菜科,將巴西的仙菜科劃分為16個族,卻沒有采納亞科的概念。Mateo-Cid等[81]贊同仙菜科存在亞科和族的劃分,并介紹仙菜科共有24族120屬,顯然他也接受了廣義仙菜科的觀點,因為狹義仙菜科目前只有14個確定的有屬的族。

      Guiry & Guiry[88]在AlgaeBase中綜合之前學者的意見,列出了狹義仙菜科分類系統(tǒng),結(jié)果見表2。

      表2 狹義仙菜科Ceramiaceae sensu stricto的分類系統(tǒng)[88]

      續(xù)表

      很明顯,若選用狹義仙菜科系統(tǒng)(表2),過去的廣義仙菜科系統(tǒng)就被大大縮減(表1)。但從文獻報道來看,利用分子方法仍無法有效解決科下類群的劃分[88](表1,2),體現(xiàn)了該方法的局限性。

      1.1.2 國際仙菜科中屬種分類現(xiàn)況

      仙菜科建立以來的近200年里,不斷有新屬和新種被報道,也不乏有研究對特定地區(qū)仙菜科物種進行歸納。其中仙菜屬Ceramium是仙菜科中最大的屬[89],廣泛分布于熱帶至極地海岸[90-92]。近20年來,該屬常有新種被報道[89,90,93-95]。目前,北太平洋地區(qū)已報道的仙菜屬物種約60種[84,93,96]。表3和表4分別總結(jié)了國外仙菜科海藻部分研究報道及仙菜科中和我國相關(guān)的23個屬的物種數(shù)目。

      表3 國外仙菜科海藻部分研究報道

      續(xù)表

      表4 仙菜科中與中國相關(guān)的23屬[91]物種數(shù)目統(tǒng)計[88]

      續(xù)表

      1.2 我國仙菜科分類學研究現(xiàn)狀

      我國目前已報道仙菜科共23屬[2,113-117](表4)。其中仙菜屬海藻25種[2,113,114,117,118](表5),其他屬在我國均較少報道,大多數(shù)的屬僅有1-3種,最多5或6種[2,113-119],且具有參考價值(含藻體特征描述)的少。近年來,筆者報道了艷麗藻屬Gayliella5個種[91,120],分別是分布于西沙群島的短毛艷麗藻Gayliellafimbriatum,臺灣的優(yōu)美艷麗藻G.flaccidum,西沙群島的泰式艷麗藻G.taylorii,汕頭的馬沙艷麗藻G.mazoyerae和汕頭的橫軸艷麗藻G.transversalis,其中前3個種是從仙菜屬歸并至艷麗藻屬的。這是近來年我國僅有的研究報道。

      表5 中國仙菜屬物種地理分布

      續(xù)表

      2 存在的問題

      2.1 國際仙菜科分類系統(tǒng)研究存在的問題

      2.1.1 分類問題

      由于不同學者所持學術(shù)觀點不同,仙菜目中科級劃分也有不同。如在《中國海藻志》中仙菜目(Ceramiales)分類系統(tǒng)依據(jù)Kylin的DieGattungenderRhodophyceen和Yoshida的《新日本海藻志》編排,分為仙菜科、絨線藻科、紅葉藻科和松節(jié)藻科4個科[2,89];而Schneider & Wynne[121]把仙菜目分為仙菜科、紅葉藻科、Sarcomeniaceae、絨線藻科和松節(jié)藻科5個科;Choi等[31]從仙菜科中分離出Callithamniaceae、Inkyuleeaceae、Spyridiaceae和Wrangeliaceae 4個科;根據(jù)Díaz-Tapia & pasella[122]的觀點,目前有9個被承認的科,其中Ceramiaceae、Wrangeliaceae和Rhodomelaceae已確定,而其他6個科需要重新分類,并且提出一個新目Inkyuleeales。

      另外,雖然仙菜科是仙菜目中地位穩(wěn)定且物種數(shù)目最多的科,但是由于科級分類單元的劃分差異、分子系統(tǒng)學探討的不斷深入、同物異名和錯誤鑒定等,仙菜科下屬級分類單元的劃分也存在很大爭議。根據(jù)Wynne & Schneider[123]的分類系統(tǒng),過去屬于仙菜科的一些屬被重新歸入新科,如麗絲藻屬、絹絲藻屬和短絲藻屬3屬被列入Callithamniaceae;冠毛藻屬、喜毛藻屬、小柯達藻屬、凋毛藻屬、氈藻屬、多孢藻屬和軟毛藻屬7屬被列入Wrangeliaceae;籃子藻屬被列入Spyridiaceae。還有一些屬因科的重新劃分位置尚不確定[123]。除此之外,如上文所述,仙菜科物種起源、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部分相悖及仙菜科分類系統(tǒng)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部分分類內(nèi)容不統(tǒng)一等問題,都為該類群的分類、類群劃分以及物種數(shù)量統(tǒng)計帶來了困難。

      2.1.2 仙菜科物種鑒定問題

      由于仙菜科大部分物種藻體微小、柔弱且形態(tài)多變[90],其屬間和屬內(nèi)物種的分類還缺乏令人滿意的界定[124]。其中有些報道只列出了物種的學名,缺乏具體的特征描述,此類報道的準確性還有待驗證。Wollaston等[43]根據(jù)藻體小枝及腺細胞等特征,將對絲藻屬的一些物種移至擬對絲藻屬,這些特征能否支撐物種的屬名重置有待檢驗。Cho等[125]指出優(yōu)美仙菜復(fù)合體(Ceramiumflaccidumcomplex)(包括短毛仙菜C.fimbriatum、優(yōu)美仙菜C.flaccidum、橫列仙菜C.gracilimum和泰式仙菜C.taylorii4個物種)可能是一種新組合,但沒有一個通用的名稱來命名。Cho等[126]提出的艷麗藻屬,目前已被國際主流學術(shù)界所接受[120]。雖然他們選用了目前國際上比較通用的分子標記用于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但這些分子標記并不是物種鑒定的關(guān)鍵特征標記,其研究結(jié)果還需要更多的證據(jù)支持[127,128]。

      另外,物種的同物異名及物種原變種與變種的區(qū)分不明顯、錯誤鑒定等對仙菜科物種鑒定也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針對愛爾蘭西海岸的C.gracillimum[129]、佛羅里達的C.byssoideum[130]和百慕大的C.transversale[131],Bφrgesen[132]認為C.byssoideum和C.transversale是C.gracillimum的同物異名,F(xiàn)eldmann-Mazoyer[133]認為C.byssoideum是C.gracillimum的變種C.gracillimumvar.byssoideum。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C.masonii[134]與C.gracillimum相似,且在營養(yǎng)藻體結(jié)構(gòu)上與歐洲C.transversale的相同,但四分孢子囊卻在節(jié)部規(guī)則地輪生,而歐洲種的四分孢子囊則1-2個偏生于節(jié)部一側(cè)。Taylor[135]仍把C.masonii作為C.byssoideum處理。

      除了上述兩大類問題,仙菜科海藻的地理分布特點也有待研究與探討。Won[136]認為在諸多研究中仙菜科海藻雖然被稱作是“世界性”的物種,但實際上其地理分布是有限的,而其他物種則具有更廣泛的分布模式。

      2.2 我國仙菜科分類系統(tǒng)研究存在的問題

      2.2.1 分類系統(tǒng)問題

      關(guān)于仙菜科的分類系統(tǒng),國際上存在科屬分類不明確、分類系統(tǒng)不統(tǒng)一等問題。我國對該類群的深入研究較少,僅為學者根據(jù)個人判斷或觀點取舍,部分學者采用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學為主,部分支持以傳統(tǒng)形態(tài)學為主,影響了我國該門類物種的準確歸類,其分類系統(tǒng)的分類界限有待細化。

      梁成偉等[137]利用rbcL基因序列分析了煙臺和威海的柔質(zhì)仙菜,吳菲菲[138]利用 COI、UPA 和 LSU 基因序列分析了山東半島潮間帶仙菜屬的透明仙菜、日本仙菜、三叉仙菜、柔質(zhì)仙菜和絹絲藻屬的絹絲藻Callithamnioncorymbosum等海藻。近十年,國內(nèi)主要有筆者課題組對仙菜科展開的分類學研究,將原歸于仙菜屬的短毛仙菜、優(yōu)美仙菜、泰式仙菜歸并至艷麗藻屬[120],并發(fā)現(xiàn)了3個我國新紀錄種,即周錐仙菜Ceramiumpericonicum、溫氏仙菜C.womersleyi和蓋斯縱胞藻Centrocerasgasparrinii[91,120]。但也僅對三叉仙菜、波登仙菜、縱胞藻等進行分子及形態(tài)結(jié)合鑒定,因為仙菜科物種個體較小且柔弱,樣品保存困難、DNA易降解,DNA序列擴增不易成功等問題,所以也為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帶來了困難。

      2.2.2 鑒定問題

      仙菜科的藻體細小,有的屬間或種間差異極小,如凝菜屬與仙菜屬在外形上的不同之處僅為基部固著器的細胞組成,而赫勃對絲藻Antithamnionhubbsii與日本對絲藻A.nipponicum的差別為第一回羽狀枝的細胞數(shù)目和第二回對生枝的對數(shù)。同一物種也可能因環(huán)境不同或成熟度不同而出現(xiàn)不同的形態(tài)特征,如株高、細胞大小等[2,9],都可能造成同物異名、錯誤鑒定等問題。我國報道的橫列仙菜,也把Ceramiumgracillimumvar.byssoideum、C.byssoideum和C.transversale作為其異名處理[2]。目前認為這個種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但歷史上命名混亂。這些問題對物種鑒定和數(shù)量統(tǒng)計等相關(guān)研究工作帶來極大困難。由于該科海藻在我國海藻區(qū)系中分布廣泛[2],也給物種地理分布特點研究及多樣性研究增加巨大的工作量。另外,取樣困難、生境惡化、人才流失、研究手段沖突落后、研究者知識掌握不全面等問題,均給該科海藻分類研究造成極大阻礙[139]。

      2.3 分子標記在仙菜科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中存在的問題

      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采用特定算法計算生物間的進化關(guān)系,其關(guān)系用進化樹來描述。近年來被廣泛用于紅藻系統(tǒng)發(fā)育的是DNA條形碼技術(shù)[140]。據(jù)報道,利用分子工具結(jié)合形態(tài)學分析可以解決種、屬、科和門等幾乎所有水平的分類問題[141]。目前,被用于仙菜科分類學的分子標記主要有rbcL、rbcS、LSU、SSU和COI等。Cho等[126]利用LSU和rbcL序列分析建立了新屬——Gayliella,Lee等[142]利用rbcS對Antithamnion及其近緣屬進行了分析,Kostrezwa 等[143]分析了對絲藻Antithamnionsp.的rbcL和rbcS,Bruce & Saunders[144]對Ceramiumsecundatum做了基于COI的群體遺傳分析。

      然而,通過分析,筆者認為目前國際上推薦的用于系統(tǒng)演化研究的上述基因序列與傳統(tǒng)生物分類關(guān)鍵表型不一致,由其構(gòu)建的系統(tǒng)樹無法代表物種樹,因為它們幾乎都為營養(yǎng)性功能基因,與當前生物學中真實“物種”界定標準(生殖隔離)存在差異[127,128]。隨著物種樣本數(shù)量的增加,其缺陷就會越來越明顯。這導(dǎo)致近年來國際上仙菜科的研究出現(xiàn)兩個明顯的趨勢:(1)基于基因型的系統(tǒng)不穩(wěn)定,全面系統(tǒng)性的研究工作(如著作類)趨向于選取比較穩(wěn)定的經(jīng)典分類系統(tǒng)[79,81];(2)基于表型的局限性,屬、種等熱點研究趨向于選取分子輔助的形態(tài)分類學方法(MAAT),這也是當前國際上紅藻門的最新分類研究趨勢[82,85-86,145-150]。

      3 展望

      仙菜科的分類研究,既取得了成績,也存在許多問題。由于它們自身的獨特性,在傳統(tǒng)分類(表型分類)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而當分子生物學技術(shù)和方法引入后,一些新的問題又相繼發(fā)生。因此,如何同時從表型與基因型兩方面著手,開展相關(guān)研究,揭示其真實的物種系統(tǒng)發(fā)育關(guān)系,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形態(tài)分類學方面,解決物種樣本的采集、儲存,關(guān)鍵鑒定特征的具體化,以及生物地理分布特征劃分等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具有豐富知識儲備及研究經(jīng)驗的高水平研究者必不可少,這也是目前學科最缺乏的資源。

      在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學方面,關(guān)鍵是要篩選合適的分子標記,構(gòu)建真實的物種樹,這應(yīng)該是學科探索的主要方向。只有保持與現(xiàn)代生物學中物種(基于進化論的物種)形成一致的分子標記,由其所構(gòu)建的系統(tǒng)樹才最接近物種樹,才能更真實地反映形態(tài)分類學的分類系統(tǒng)內(nèi)涵。

      相對地,當前的仙菜科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僅僅是開始,糾正不足,選用合適的分子標記,開展深入研究正當時。以形態(tài)學為基礎(chǔ),輔以關(guān)鍵分子標記的DNA條形碼技術(shù),有助于更好地進行物種鑒定、分類系統(tǒng)構(gòu)建等工作,研究結(jié)果將更全面、準確,才能為仙菜科分類學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歡
      藻屬分類學海藻
      海藻保鮮膜:來自海洋的天然“塑料”
      軍事文摘(2023年18期)2023-10-31 08:10:50
      京杭大運河通航段水域硅藻分布
      疫情背景下“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的應(yīng)用
      海藻球
      海藻與巖石之間
      藻類光競爭模型構(gòu)建及水體紊動對競爭的影響
      歐盟:海藻酸、海藻酸鹽作為食品添加劑無安全風險
      成都市主城區(qū)水中尸體多發(fā)河流區(qū)段硅藻分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 后現(xiàn)代中國植物志的修訂——中國山礬科的分類學修訂
      微囊藻屬一日內(nèi)垂向分布的數(shù)值模擬
      郯城县| 嘉鱼县| 于田县| 凤凰县| 宾阳县| 金湖县| 伽师县| 孝感市| 新平| 公安县| 介休市| 宁德市| 莎车县| 弥勒县| 黑龙江省| 鲁甸县| 翁牛特旗| 龙山县| 泰和县| 宣威市| 张北县| 汶上县| 蓝田县| 南投市| 绥芬河市| 松潘县| 中卫市| 河北区| 绍兴市| 沂水县| 道真| 房山区| 开鲁县| 抚顺市| 萝北县| 定远县| 句容市| 肇源县| 繁峙县| 中超| 日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