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21世紀,散文詩的新紀元

      2022-04-13 08:38:49孫曉婭
      詩林 2022年2期
      關鍵詞:散文詩文體創(chuàng)作

      孫曉婭

      散文詩作為獨立的文體,其創(chuàng)立的標志是1842年在法國出版的阿洛伊修斯·貝爾特朗的《夜之加斯帕爾》。雖然貝爾特朗對于散文詩有開創(chuàng)之功,但是,如果沒有波德萊爾于1869年出版的散文詩的代表性杰作《巴黎的憂郁》,散文詩這個體裁不會在其后興盛一時,并形成一個傳統(tǒng),隨后獨立、流傳、影響、演變于世界文壇。上述兩部奠基之作,與1886年出版的蘭波的《靈光集》,被公認為19世紀散文詩建立時期的三部經(jīng)典,它們代表著現(xiàn)代、前衛(wèi)、先鋒和反叛顛覆精神。在三部作品的影響下,散文詩開始在世界范圍內(nèi)傳播,印度的泰戈爾、黎巴嫩的紀伯倫、俄國的屠格涅夫、英國的王爾德等,都成為了享譽世界的散文詩作家。

      比照法國散文詩文體地位確立的清晰脈絡,對中國散文詩起源的各種指認卻始終各陳其詞。最大的干擾來自于學術界一直存在一種觀點,即認為類散文詩的文體古已有之,相關學者紛紛從中國文學的傳統(tǒng)內(nèi)部追根溯源:王國維在《屈子文學之精神》中曾提到“莊列書中之某分,即謂之散文詩,無不可也”。郭沫若在《論詩三札》中指出:“在古代,我國雖無‘散文詩’之成文,然如屈原的《卜居》《漁父》諸文,以及莊子《南華經(jīng)》中多少文字,吾人可以肇錫以‘散文詩’之嘉名者在在皆是?!?922年滕固在《論散文詩》中則進一步指出:“我國古代散文中,很多小品文可稱為散文詩的,于書中短喻外,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中,也有散文詩般的章節(jié)?!庇终f:“陸龜蒙《笠澤叢書》中《紫溪翁歌》一篇也是很好的散文詩?!稏|坡志林》中也有許多散文詩?!?971年朱英誕在《孤立主義》一文的開篇即提出:“我年輕時寫過一些‘散文詩’,這是我最喜愛的一種形式,可惜后來不知道為什么沒有得到發(fā)展。歐洲的,美國的,舊俄的,以及中國自己古代(明末小品)都有這種文體?!?/p>

      事實上,從中國古代文學中爬梳各種類散文詩文體存在的佐證,不僅無益于散文詩文體建設,更嚴重的是忽視了散文詩文體的獨立性以及中國散文詩的誕生深受外國散文詩影響的事實。中國最早的散文詩譯介作品出現(xiàn)在1915年7月的《中華小說界》第2卷第7期上,劉半農(nóng)采用文言文翻譯了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詩,題為《杜瑾訥夫之名著》。在白話文運動還沒充分展開的背景下,劉半農(nóng)用文言文翻譯這些散文詩,并將其列入了小說欄,也沒有明確說明這四章為散文詩,相反,他在譯文前的附言中指出四章散文詩的特點是:“措辭立言,均慘痛哀切,使人情不自勝。余所讀小說,殆以此為觀止,是惡可不譯以餉我國之小說家?!笨梢?,這四章散文詩還不足以稱之為嚴格意義上的漢譯散文詩。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號,劉半農(nóng)翻譯了印度歌者拉坦·德維的《我行雪中》,同時翻譯了美國《VANITY FAIR》月刊記者的導言,文中稱《我行雪中》是“結撰精密之散文詩一章”,至此,散文詩這一文體概念和作品第一次合體出現(xiàn)在中國。隨后,在1918年的《新青年》第5卷第2號上,劉半農(nóng)發(fā)表了散文詩《曉》,雖然略晚于沈尹默的《月夜》,但從文本自身角度看,《曉》更為勝任“中國第一篇成熟的現(xiàn)代散文詩”。

      自從1917年劉半農(nóng)在《我之文學改良觀》中使用“散文詩”這個概念以來,與波德萊爾早期在自覺與非自覺之間徘徊的散文詩創(chuàng)作現(xiàn)象雷同,中國許多作者在創(chuàng)作之初往往未明確要寫散文詩,只是寫作過程中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體裁而權且采用了“散文詩”這個名稱。新文學發(fā)軔之初,“散文詩”和“自由詩”這兩個概念常常糾纏不清,絕大多數(shù)的作者只是后來漸漸地走上散文詩創(chuàng)作的自覺道路。比如,1919年魯迅就創(chuàng)作了散文詩《自言自語》(最初連載于1919年8月至9月間的《國民公報》“新文藝”欄,作者署名“神飛”)。這組散文詩共七章,初步顯現(xiàn)了魯迅散文詩寫作的藝術特質(zhì),不過直到1932年他寫《自選集·自序》時才明確了散文詩的文體概念:“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夸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后印成一本,謂之《野草》?!薄兑安荨肥懿ǖ氯R爾和屠格涅夫等人的影響,它以新鮮的語言形式、獨特的想象方式、深邃的精神世界和強烈的現(xiàn)代意識,為漢語散文詩寫作確立了文本典范,在中國散文詩創(chuàng)作歷程中樹立起一塊豐碑,成為世界散文詩不可多得的杰作。盡管散文詩長期處于中國現(xiàn)代文壇邊緣的位置,但人們對散文詩這一文類的藝術探索從未停止。魯迅之后,郭沫若、徐志摩、徐玉諾、何其芳、麗尼、陳敬容、郭風、柯藍、昌耀、彭燕郊、耿林莽、李耕、許淇、鄒岳漢、王爾碑、王幅明等不同時代的作者創(chuàng)作了膾炙人口的散文詩,他們?yōu)樯⑽脑姷陌l(fā)展作出了各自的貢獻。

      如果說新時期以來,散文詩開始步入較為快速發(fā)展的軌道,那么最近十余年,散文詩達到了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最為繁榮的創(chuàng)作時期:這十余年,我們不乏散文詩園地里清除雜草的理論研究者、探索者、維新者;我們不乏在爭議紛執(zhí)的散文詩討論中堅守散文詩寫作路向、熱愛并投注大量寫作精力的作者;我們不乏傾注心血創(chuàng)立、搭建散文詩發(fā)展平臺的編輯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散文詩的創(chuàng)作隊伍和讀者群日益壯大、創(chuàng)作數(shù)量遽增、質(zhì)量明顯提升;散文詩集和叢書相繼推陳出新;一些報紙、刊物紛紛開設散文詩???,比如:《文學報》《中國詩人》《中國詩歌》《上海詩人》《青年文學》《星星》《詩潮》《詩林》《綠風》《詩歌月刊》等刊物,都曾經(jīng)或?qū)⒁蝗缂韧貫樯⑽脑娞峁┌婷媾c陣地。

      諸多散文詩的發(fā)展優(yōu)勢與富有活力的創(chuàng)作態(tài)勢、醞釀良久的溫厚的詩性土壤和散文詩體式的自覺變革有直接關系,與散文詩文體的特質(zhì)和新世紀的契合有關。散文詩是天然秉具并契合21世紀膨脹的時代語境、現(xiàn)代的生活履步、情感的隱微表達的寫作形式。在對現(xiàn)實和存在的反思和探察方面,它有其他文體不具備的自由、靈活、舒展;在表達生命韻致、書寫自然生態(tài)、捕捉人文情懷、曲隱哲思等方面,它更為貼近現(xiàn)代漢語之美和當下復雜開闊的精神領域與繁涌疊蕩的個人情愫。恰如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在《散文詩能帶給我們什么》一文中的闡述:“散文詩的一個妙處,是它能汲取細節(jié),有時精靈甚至會從散文詩的語言里浮出。也許散文詩就像家中秘密的宗教,而分行詩更像教堂?!敝x冕教授也曾明確指出:“在詩歌的較為嚴謹?shù)母袷矫媲?,散文詩以無拘束的自由感而呈現(xiàn)為優(yōu)越;在散文的‘散’前面,它又以特有的精煉和充分詩意的表達而呈現(xiàn)為優(yōu)越。”

      盡管如此,我還是要特別懇切地針對散文詩的創(chuàng)作和存在的問題說幾句:我們不能用散文詩斷片的靈光之美淡化其結構的縝密、思想的含量,以及散文詩與其他藝術門類多元共生的新格局;我們不能一味用美文的律求凸顯散文詩的泛化抒情而忽略其敘事性、象征色彩、反諷、隱喻等變化各殊的技法;我們不能張揚個我的小情趣和小視野而完全漠視散文詩的現(xiàn)實關懷、時代擔當和當下特質(zhì);我們不能用浮現(xiàn)散文詩的大主題、大境界、大關懷的手法錯過主體意識的詩性閃耀和個體經(jīng)驗的蘊蓄;我們不能因呼吁古典詩詞駢賦的韻文傳統(tǒng)而拋棄散文詩的現(xiàn)代性介質(zhì)、腠理以及對生命的深度挖掘;我們又不能過分強調(diào)散文詩在國外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而忽略對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類散文詩經(jīng)驗的借鑒融合意義和當下本土關懷;我們不能用簡單的歸隊法去剝離或鑒別散文詩是近詩的或近散文的、由此模糊其獨立的面相……同時,我們不能纏繞于散文詩文體的合法身份而忽略其拓展的前景、完善路徑甚至是突破典范的可能性;當然,我們不能偏執(zhí)一方地說散文詩是向內(nèi)的挖掘或向外的展現(xiàn),而遺忘散文詩最為期待的是文體文本自覺的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和現(xiàn)實感。

      作為本書的編者,我堅定認同王光明教授的觀點:“散文詩是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睆纳⑽脑姷膶徝纼?nèi)容和表現(xiàn)功能看,散文詩要負載的是“現(xiàn)代生活”或“更抽象的現(xiàn)代生活”,以外在世界為起點向著更深層的內(nèi)心世界開進,從而“適應心靈的抒情的沖動、幻想的波動和意識的跳躍”。散文詩成功于現(xiàn)代性探索和表現(xiàn),其骨子里有著深刻的現(xiàn)代性本質(zhì)和連綿的現(xiàn)代性傳統(tǒng)。本書秉持這一編輯思路,著力篩選推出近50位散文詩作者在新世紀以來創(chuàng)作的160多篇散文詩作品。與已經(jīng)出版的散文詩選本相比,我們的選本特色在于,努力推介那些熱情投入散文詩創(chuàng)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中青年作者。他們是散文詩創(chuàng)作的中堅力量,他們秉持敏銳慎獨的判斷力、思考力、批判力;葆有獨立的人文個性和廣闊的精神視域,腳踏堅實的生活土壤和個體經(jīng)驗,胸懷歷史、理想和時代的省思,大膽創(chuàng)新,樂于開拓寫作的新路徑,敢于突破散文詩文體記憶的格局和局限;已發(fā)表和出版數(shù)量可觀、影響廣泛的散文詩作品。這些作品,既可介入社會經(jīng)驗應和新世紀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又可彰顯個體的人文關懷散發(fā)高雅委曲的藝術品味;既可敲擊時代的步伐和節(jié)奏,又可彰顯個體存在的心靈境遇和詩性情懷。

      秉持嚴肅而審慎的編選宗旨,我們從浩如煙海的作品中選出那些審美突破性強、藝術個性鮮明的散文詩佳作,并非為打造經(jīng)典,而是努力去呈現(xiàn)精品,希望它們能與時間同行。當然,我們也敢于直面爭議和分歧,我們秉具包容情懷,一切以品質(zhì)為先。西川和王家新的隨筆式散文詩一直處于散文詩、詩文錄或跨文體的寫作爭議中,遺憾的是,在爭議中,他們的精品力作鮮有引起散文詩研究者的重視。編選中,我們從散文詩文本自身的文體特質(zhì)出發(fā),肯定兩位詩人被選入的作品就是優(yōu)秀的散文詩,他們?yōu)樯⑽脑姷膶懽鞒尸F(xiàn)了一種維度或曰更豐富的可能性。

      西川的散文詩敢于直視虛偽渺小的自我,從被多重偽裝的“自我”的深層意緒里探尋出社會和人生的真意、個體身份與存在的意義和無數(shù)錯綜復雜的關系。其思維豐盈、敏銳,秉具犀利的現(xiàn)代意識和嫻熟的現(xiàn)代技巧,融入了作者獨異的智慧、深刻的自我解剖和批判精神,將人存在的復雜境況寫得攖人心動。其散文詩語言沉穩(wěn)冷凝,形式獨樹一幟,文風酷肖魯迅,讓我們看到當代散文詩從“審美”走向“審智”的可能。

      王家新的散文詩基于現(xiàn)實思考人生,深度冷峻地將生存性問題轉化為精神性的考量,思考和關注人類的生存狀態(tài)與生命價值,在格言式的迸濺的碎片中書寫孤行者片段式的對話,真實深摯,讓我直觀地想到馬丁·布伯在其1913年出版的哲學論文《達尼爾》的前言中描述他如何由一棵樹的對話所引發(fā)的精神思考:“似乎只有當我找到這棵樹時,我才找到了我自己。那時對話出現(xiàn)了?!?/p>

      早在1956年,林以亮在臺北《文學雜志》(第1卷第1期)上發(fā)表的《論散文詩》一文中提到“散文詩是一種極難應用到恰到好處的形式,要寫好散文詩,非要自己先是一個一流的詩人或散文家,或二者都是不可”。但是在我編選本書的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一些特別的個案,他們并非一流的散文家或詩人,不過,他們的散文詩可堪贊譽。怎么解釋這種創(chuàng)作現(xiàn)象呢?以白紅雪為例,我曾在《生命的斷裂與重塑——論白紅雪散文詩中感性、理性與神性的交融》一文中寫道:白紅雪的散文詩成就遠高于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其說他更適合或熟諳散文詩這種文體,莫若說散文詩更適于表達他對蕪雜與紛亂的現(xiàn)實世界的思考與探察,散文詩更能恰切地展示其獨特的想象方式、情感關懷與對現(xiàn)實境況的篤思。在散文詩的世界里,詩人尋求著愛的幻彩和起伏,期待著生命與靈魂的重塑。生命的價值和本源意義在白紅雪的散文詩中以超驗的方式得到還原和確證,恢復了與生俱來的詩性意味……

      在閱讀本書優(yōu)秀的入選作品之時,我們不能用任何藝術、文學的主義或已有的流派約束和框定散文詩的創(chuàng)作。散文詩不獨是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未來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的;散文詩不獨是西方的或中國的;散文詩不獨是個體的或大眾的;散文詩不是“雜交的蘋果梨”或“混血的美人”。散文詩有其獨立之精神、美學范式、現(xiàn)代審美意識:它立足于個體的精神訴求,面向縱橫古今的人文情懷和現(xiàn)實語境;它穿透日常生活的真實平面,也穿透星空銀河的遼遠;它滋生于現(xiàn)實的豐碩土壤,得益于大眾的喜愛和接受,不是因為它的淺表,而是因為它可以很恰切地表現(xiàn)不同層面的熱愛和觀照。它的感染力絕非簡單地源于個人的獨語或?qū)υ捠降臄⑹?。不要忘記,散文詩可以發(fā)出戰(zhàn)栗并吶喊于孤絕的心靈話語。它不能被簡單地劃歸為詩的一個支脈,它可以精深厚重、韻味濃滟,亦可以清透靈巧,曲徑別致,它更為開放、包容、多元、趨變。日本《現(xiàn)代詩手帖》(1993年第10期)散文詩專輯中曾刊發(fā)日本現(xiàn)代詩的奠基人萩原朔太郎的《現(xiàn)代是散文詩的時代》一文,據(jù)說他生命最后一本結集出版的是散文詩集《宿命》,在文章中他說“我當然承認散文詩的藝術意義,并相信它在將來的發(fā)展”。著名詩人彭燕郊在接受《南方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講道:“嚴格來說,‘五四’以來新詩的最高成就是魯迅的《野草》,散文詩。我覺得從世界范圍來講,散文詩慢慢地要取代自由詩,這是個大趨勢?!贝_然,從形式、節(jié)奏、語言、精深的表現(xiàn)力等方面考量,散文詩雖沐浴詩性的甘露,但少了詩歌深奧的隱晦和矛盾對峙的陌生張力,相對于詩歌來講,它更易于讀懂,受眾更為廣泛,接受面更為敞開。散文詩雖與散文形式雷同,但它的行文更為精練,富有韻味和靈性的美悅、自如蘊含的靈動,更為入心入境入懷。散文詩的諸多已經(jīng)形成和正在發(fā)展的特點,使得它頗為契合新世紀繁復的語境、快速突變的節(jié)奏和縱納百川、多元交融的歷史與文化含量。

      立足于當下散文詩求新圖變的創(chuàng)作癥候,我們凝萃精品,歷練華章,回望、總結十余年來優(yōu)秀的散文詩的創(chuàng)作,從這些豐富多樣的散文詩作品中捕捉新世紀動感的詩性姿態(tài)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驛,促進和推動散文詩的創(chuàng)作、建設和發(fā)展。經(jīng)過近一年的反復篩選和擇錄,如今呈現(xiàn)給讀者的這本散文詩選,融入了我們清醒的堅守、開放的視角、審慎的判斷和熱烈的期待——21世紀,是散文詩的世紀,散文詩在21世紀,會有新的紀元的開創(chuàng)!

      (本文發(fā)表時有刪節(jié))

      猜你喜歡
      散文詩文體創(chuàng)作
      2024 《散文詩》征訂
      散文詩(2023年19期)2023-11-02 11:06:50
      輕松掌握“冷門”文體
      散文詩八駿
      天津詩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03:16
      文從字順,緊扣文體
      學生天地(2019年36期)2019-08-25 08:59:44
      《一墻之隔》創(chuàng)作談
      散文詩(選二)
      散文詩(2017年15期)2017-08-15 00:47:32
      若干教研文體與其相關對象的比較
      創(chuàng)作隨筆
      文藝論壇(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散文詩》刊征訂征稿
      散文詩(2016年20期)2016-02-06 06:29:30
      創(chuàng)作心得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
      方正县| 象山县| 西乌珠穆沁旗| 宜川县| 台州市| 黔西县| 开封市| 邢台县| 定兴县| 桑日县| 清河县| 台湾省| 明星| 原平市| 淳安县| 灵璧县| 工布江达县| 汽车| 灵川县| 江津市| 那曲县| 斗六市| 长垣县| 炉霍县| 淮北市| 奇台县| 儋州市| 阳朔县| 兴和县| 蒙自县| 阿荣旗| 合阳县| 安吉县| 樟树市| 平江县| 阿拉善盟| 宜州市| 通河县| 商河县| 晋江市| 全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