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傳剛
投資人,2022年3月23日去世,享年91歲
億萬富豪愛德華·約翰遜三世(Edward Johnson III)近日于美國佛羅里達的家中去世,享年91歲。作為富達投資的昔日掌門人,他畢生之中有兩項最令人矚目的成績。第一是用近40年的時間,把一家當初僅管理著39億美元資產的小公司變成了如今管理10余萬億美元資產的金融巨鱷。第二,他改革了投資管理行業(yè),通過大幅降低投資門檻,為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個人投資者打開了參與華爾街游戲的大門。
1930年6月29日,愛德華·約翰遜三世出生于馬薩諸塞州的米爾頓。米爾頓是位于波士頓郊區(qū)的一個富庶城鎮(zhèn),這里是英格蘭上層清教徒最早的北美定居點之一,也是一個達官顯要輩出之地。詩人艾略特、美國前總統(tǒng)老布什、美國鐵路大亨福布斯等人,都是來自這一地區(qū)的代表人物。
約翰遜家族同樣可以追溯到17世紀的波士頓,早在愛德華·約翰遜三世誕生之前,這個家族就已經在當地擁有了財富和聲望。他的父親約翰遜二世畢業(yè)于哈佛學院和哈佛法學院,后來在一家知名律所擔任律師。約翰遜二世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參與股票市場研究。正如他兒子后來所說,這位父親一直被股票市場所吸引,而且對投資非常有天賦。
1943年,約翰遜二世接手當時規(guī)模只有300萬美元的富達基金。富達基金創(chuàng)立于1929年大崩盤之后,是美國大蕭條期間唯一在馬薩諸塞州獲準成立的基金。但正所謂生不逢時,在創(chuàng)立后的10年之中,這只基金的表現一直比較平庸。1946年,約翰遜二世又成立了富達管理與研究公司,以負責富達基金投資顧問的業(yè)務。這家公司正是富達投資的前身。
約翰遜三世追隨父親腳步,先進入當地最為有名的私立中學米爾頓學院就讀,之后也同樣入讀哈佛學院。不過據一些了解他的人說,這位年輕的約翰遜患有閱讀困難癥,因此在入讀哈佛之前,他曾經在幾所預備學校間輾轉。1954年順利大學畢業(yè)后,他先是入伍兩年,之后于1957年回到家族企業(yè),成為了一名投資分析師。
約翰遜二世一直相信,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這也是他對兒子的教誨。約翰遜三世剛踏入這個行業(yè)時,并不確信自己真的熱愛投資。但父親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崩盤中,目睹了一整代人的傾家蕩產,而兒子也很早就從他這里學習到了對市場的敬畏。
約翰遜二世堅信投資不是科學而是藝術,依靠的是個人直覺,所以即便科學技術再發(fā)展,理解市場也并非輕而易舉之事。這種投資哲學使得富達投資在最早期就特別重視對基金的主動管理,更敢于大膽啟用年輕優(yōu)秀的基金經理。簡而言之,在一個投資管理致力于保本的年代,富達的目標是賺錢。在約翰遜二世時代,富達最為有名的基金經理就是華人傳奇投資者蔡至勇。20世紀50年代初,這位畢業(yè)于上海圣約翰大學的年輕人被招至富達麾下,在之后10余年中,他憑借對成長股的激進投資變成了華爾街的風云人物。約翰遜三世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父親的投資哲學,在他的時代,富達更進一步,培養(yǎng)出一位被全世界膜拜的基金經理,那就是于1977年至1990年期間管理麥哲倫基金的彼得·林奇。
當然,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小約翰遜本人也成長為了一名優(yōu)秀的基金管理者。在彼得·林奇到來之前,麥哲倫基金一度由他負責。這只基金在1963年至1971年之間年均跑贏標普500指數22個百分點,就連昔日的投資明星蔡至勇也一度成為他的手下敗將。
當然,父親留給他的思想遺產中還有最重要的一項,那就是投資不能秉持傳統(tǒng)思維,而是時刻要做一個逆向而行者。約翰遜三世發(fā)現這個道理不僅適用于投資,同時也適用于企業(yè)管理。在1972年成為富達公司的總裁后,他也旋即開啟了一場經營上的逆向之旅。
20世紀60年代是美國經濟的黃金年代,富達投資也在老約翰遜的領導下快速成長。在這一階段,富達開始在美國推出各種針對企業(yè)和個人的退休投資計劃,并且于1969年成立富達國際,第一次將觸角伸向了美國之外。
但等到1972年約翰遜三世接替父親負責富達日常管理之時,整個金融市場的風向開始發(fā)生重大變化。由于外部戰(zhàn)爭和內部凱恩斯經濟政策的逐步失效,整個西方世界逐漸陷入了通脹和經濟停滯,60年代的黃金歲月迅速灰飛煙滅,美國股市進入了一場延續(xù)十余年的階段性蕭條。身處其中的富達當然難逃厄運,而其所青睞的主動管理型投資更是在這一時期備受打擊。在70年代的頭幾年,富達管理的資產從最高時的55億美元跌到只剩下了17億美元,基金銷售額更是一度縮水九成半。
約翰遜三世需要找到能夠力挽狂瀾的方法,而他的發(fā)現就是貨幣市場基金。這是一種主要投資于美國國債和商業(yè)票據的共同基金,基金發(fā)行者通過把投資者的存款用于購買這些短缺投資品而賺取利息,相對股票而言,這種投資的波動和虧損風險都大幅降低。面向個人的貨幣市場基金最早于1971年誕生于美國,這主要得益于當時監(jiān)管放松,而因為通脹所導致的利率上升,也使得這種基金日益受到投資者青睞。
約翰遜三世深知貨幣基金是一門好生意,但如果是針對中小投資者,他就必須解決投資的流動性問題:除非這種新基金能和儲蓄賬戶一般可以隨時存進隨時取出,否則其用戶規(guī)??隙o法實現預期,而如果規(guī)模上不去,富達要想從中盈利也就變得更為困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約翰遜三世在1974年推出了一種叫做富達日收益信托(FIDIT)的方案。這一產品是美國第一只真正具有“類現金”功能的貨幣市場基金,它實施T+0交易,收益日日結轉,而且具有支付功能,并可利用其凈值限額簽發(fā)支票。說得更通俗點,除了收益比存款更高,它幾乎就是一種銀行存款。
富達日收益信托不是美國最早的貨幣市場基金,但它在推出的當年就占據了整個貨幣基金28%的份額。就像喬布斯沒有發(fā)明手機但卻顛覆了手機行業(yè),約翰遜三世也不是貨幣基金的發(fā)明者,但他卻成了貨幣基金市場的顛覆者。
商業(yè)上的后來者都需要依靠創(chuàng)新和顛覆,而且不能只是一種顛覆。例如,特斯拉不僅賣電動車,還在顛覆充電網絡、自動駕駛等各個方面。因為如果只有一種顛覆,很快就會有模仿者跟上來。
約翰遜三世也清楚這一點。貨幣市場基金是一項好主意,但如果單靠這一招,富達也不可能建立持久優(yōu)勢。所以他又做出了另一項讓傳統(tǒng)行業(yè)者皺眉的舉動,這就是對基金的營銷渠道進行大幅改革。
傳統(tǒng)的基金營銷主要依靠各種經紀商,這種分銷體系意味著要給這些機構一定的傭金分配,而眾多的銷售費用支出最終也只能由投資者來承擔。在以往幾十年中,這被認為是一種最行之有效的營銷方式。但約翰遜三世卻相信,如果他們的基金業(yè)績表現好,投資者自然會趨之若鶩,因此,富達在繼續(xù)提升投資業(yè)績的同時,完全可以繞過經紀商,直接向個人投資者銷售基金。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富達會節(jié)省一大筆銷售傭金,投資者也會省下一筆不小的手續(xù)費用,他們的收益也因此能得到相對提升。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約翰遜不顧許多同事反對,開始實行這一“激進”舉措。事實再次證明了他的遠見,盡管仍然有很多保守的投資者繼續(xù)選擇通過經紀商購買基金,但那些敏感型投資者和敢于嘗鮮者都成了富達的擁躉。富達再一次顛覆了美國人的投資方式。
約翰遜三世和父親一樣相信投資的藝術性,但同時他卻也認定,未來的投資要更多依賴技術。所以在20世紀70年代整個大環(huán)境不佳的時候,富達就提前加強公司的科技實力,運用最新的技術來改進投資者服務系統(tǒng)。這在當時給富達造成了不小的現金流壓力,但是當80年代牛市重來,大批投資者開始涌入股市之時,富達卻因為這些預先投入而占據先機。
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新自由主義開始主導美國經濟,金融業(yè)更是進入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去監(jiān)管周期,加之退休金制度改革和各種稅收優(yōu)惠,投資進一步成為人人觸手可及的事情,而富達和先鋒、嘉信等公司一樣,成為了這一大浪潮的最大受益者。通過提供多元化的基金選擇,面向員工的福利服務,折扣股票經紀,以及機構基金管理等,富達逐漸成長為華爾街的金融巨鱷。等到2014年約翰遜三世退休時,富達管理的資產已經達到了5.7萬億美元,相比于40年前,這個數字增長了超過1000倍。
時至今日,富達的資產管理規(guī)模已經達到了11.8萬億美元,個人投資者客戶超過4000萬,這家總部位于波士頓的公司仍然是私人控股,只是公司的掌舵者已變成了約翰遜三世的女兒阿比蓋爾·約翰遜。
在新一輩的眼中,變老后的約翰遜三世已經跟不上時代,比如他仍然熱衷于由基金經理管理的費用高昂的主動基金,但今日市場早已是被動基金的天下。2010年,以被動基金為主業(yè)的先鋒集團超過了富達,終結了后者連續(xù)20余年作為全球最大共同基金管理者的地位。阿比蓋爾·約翰遜上任后旋即開啟大刀闊斧的變革,在她的帶領下,富達也于2018年推出了零交易費用的ETF基金,并且開始為金融機構提供加密貨幣管理服務。
“我的父親以逆向投資而聞名,我認為這可能影響了我?!卑⒈壬w爾曾如此公開承認父親對她的影響。先人已逝,但逆向思維得以在新一代領導者身上延續(xù),這也許正是富達能連續(xù)經營近80載的根源所在。
(作者為媒體從業(yè)者;編輯: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