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永無止息。
這句話當(dāng)然不是我的原創(chuàng),大有出處。然而,真正落在我心中,是它出現(xiàn)在一塊墓碑上,并于陰雨天的黃昏時分躍入我的眼簾。恰如飄忽冰涼的雨絲,令人倍覺凄然。更如黃昏時無盡掙扎的天光及遠處亮起的燈火,擦亮了那樣惶然晦暗的時刻。
十多年前十一月的黃昏。墓園。哀思和憑吊。
轉(zhuǎn)身離去的剎那,那句話飛進我的眼睛。這是一位母親為她早逝的兩歲女兒留下的話語,且在八天前。而那位母親,是一位醫(yī)生,我兩個月前還找她看過眼睛,而且她的老公與我家先生彼此認識。
返回的途中,我們弄清了事情大概。
太震驚了。十天前的夜晚,兩歲的女兒醒來,發(fā)現(xiàn)旁邊的爸爸不見了,而媽媽在值夜班。那么小的孩子,能做什么呢?就是尋找爸爸。她爬下床,接著爬上窗戶前的桌子。彼時正是九月,秋老虎厲害,窗戶打開,留下紗窗。兩歲的孩子移動紗窗,探出了小身體……
更令人震驚的是,孩子的媽媽那晚并非輪到她值班,因有事情與別人交換了下。孩子的爸爸呢,說是那天晚上被別人叫了出去,清晨時分被小區(qū)的一個熟人打電話通知回家的。
那個消息令我很長時間郁悶不已。但是,我隔段時間就會想起鐫刻在墓碑上的話語,這么多年過去,我每每去墓園,一定會在那塊小小的墓碑前佇立,默念“愛是永無止息”。那對夫妻成為我隱秘的關(guān)心對象。他們離婚、分別離開這個城市、各自成家。男的又生育了一個女兒,而女醫(yī)生遠在南方,領(lǐng)養(yǎng)了三個孩子,全是女兒。似乎,他們開始了嶄新的生活,奔逃在“過去的廢墟”上。
這是生活的真相,還是全部?我希望都不是。事實卻讓人惆悵。一個人從過去的陷阱中逃脫,卻失去了“過去”,失去了“過去的角色”,只剩下了真實——被詛咒了、無法言說卻清晰可感的真實。
這未必不是好事。就像那黑不溜秋的渡鴉,當(dāng)它們落腳長長的純凈的雪坡上,會發(fā)散出炫目的藍紫色光亮,是紫氣東來、時來運轉(zhuǎn)的預(yù)兆。見者即新生。小說中,自卑的少女月泉對她的媽媽說道:“我必須去看它,這只帶來希望和勇氣的神鳥,我預(yù)感它能給我?guī)砀淖?。?/p>
命運的翻盤就此開始。我個人很喜歡這個中篇,它有龐雜的內(nèi)涵,青春成長、家庭教育、養(yǎng)老、救贖……而這個危險的搖搖欲墜的大船,行經(jīng)途中,渡客開始正視過去的不堪,朝著渡鴉紫色的光芒展開了自救。
朱朝敏,女,70后。出版《百里洲紀事》《黑狗曾來過》《遁走曲》等作品集。作品多次轉(zhuǎn)載于《小說月報》《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等各大選刊。曾獲第三屆華語青年作家獎、第六屆《芳草》文學(xué)女評委最佳抒情獎和湖北文學(xué)獎。有作品被介紹到國外,翻譯成英語、韓語和西班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