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時,父親決定在三四年后,給家里換個新房:將土墻草屋改成磚墻瓦屋。
這是一項“宏偉”的計劃,因為需要不少錢。他和母親合計過,只要保持原有的收入水平,省吃儉用,應該問題不大。
蓋新房需要很多磚,得上萬塊。父親每天上下班,恰好要經過一家燒磚的窯廠,于是他做了一個決定——上班時帶上麻繩和扁擔,下班時,從窯廠挑一擔磚回來,每次能挑上二十來塊,只要不是下雪天,他都挑。
父親就這樣挑了三年,新房所需的上萬塊磚,竟被他挑夠了,為此,省下一大筆運磚費。
動工蓋新房時,瓦匠翻出父親最早挑回來的那批磚,都有青苔了,得一塊塊削。他們對父親佩服不已。
多年后,我問父親,挑了上萬塊磚,您是怎么做到的?天天挑,不累嗎?
父親說,不累,因為挑的是希望呀,想著蓋新房,心里美著呢。
父親還說,自從確定了蓋新房的目標,他就想著具體該怎么干,然后采取行動,持之以恒,如此,磚就挑齊了,就是這么簡單。
我想了想,這不就是成功的準則嗎?似乎放在哪兒,都適用啊。
(摘自《今晚報》 牧徐徐/文)59D8BA87-36C6-43E0-91A9-3C444FC6FC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