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介甫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經(jīng)也有這么一位科學家——高士其,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的時候,他留學美國發(fā)奮鉆研細菌學,決心學好本領來拯救祖國人民。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在身體殘疾的情況下,用500多萬字的科普和文學作品,在中國科學史和文學史上譜寫了一曲身殘志堅、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的光輝樂章。1988年12月19日,高士其去世,中共中央組織部追認他為“中華民族英雄”。為了紀念高士其對人類科學進步作出的貢獻,1999年12月13日,一顆由中國人發(fā)現(xiàn)的小行星被命名為“高士其星”。
努力研究細菌學
? 高士其, 1905年11月1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25年,他以全優(yōu)成績從清華大學畢業(yè)而后赴美深造,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攻讀化學專業(yè)。正當他準備在化學領域繼續(xù)攀登時,姐姐不幸死于流行性疾病。他痛定思痛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把祖國人民從疾病的死亡線上拯救出來,毅然決定轉(zhuǎn)向細菌學這一冷門專業(yè)。1927年,高士其成為芝加哥大學醫(yī)學研究院的研究生,第二年又被芝加哥大學聘為細菌學系試驗助理。1929年,高士其開始研究腦炎病毒。一天,他在實驗室不小心弄破裝有病毒的瓶子,無情的甲型腦炎病毒鉆進了高士其體內(nèi),最終導致其得了腦炎,并留下嚴重的后遺癥。醫(yī)生和學校勸他馬上停學,回國休養(yǎng)。但他考慮到為祖國人民服務的本領還未學到,依然帶病堅持學習。1930年,他在經(jīng)常性的眼球失控、脖頸僵直、手足顫抖等常人不能忍受的疼痛中,以驚人的毅力讀完了醫(yī)學博士課程。
? 1930年夏天,高士其乘坐輪船回國。歸國后,他受聘于南京中央醫(yī)院擔任檢查科主任。但是,科學家正直善良的秉性與腐敗罪惡的民國社會格格不入,他斷然辭職,居住在上海的閣樓里,貧病交迫、度日維艱。他還要進行細菌學的研究嗎?沒有條件,沒有助手,沒有實驗室。然而,他要戰(zhàn)斗。他想把自己知道的科學知識、細菌知識,告訴給廣大的人民群眾,宣傳科學,不也是很重要的工作嗎?就這樣,他用顫抖而快要失控的手緊握著筆,在舊中國這塊荒蕪的土地上開墾起來。1934年,他發(fā)表了第一篇科普作品《細菌的衣食住行》。之后,他在著名哲學家艾思奇的建議下,開始把科學知識和文學藝術(shù)融合在一起,用淺顯易懂的擬人手法寫出了許多生動有趣的作品。
? 從1935年到1937年,他用顫抖的手寫下了近百篇科學作品——《我們的抗敵英雄》《抗戰(zhàn)與防疫》《細菌與人》以及長篇連載《菌兒自傳》。他的作品在廣大的知識階層和學生中間廣為流傳,他的文章既是科學小品,也是戰(zhàn)斗檄文。在《我們的抗敵英雄》這篇科學小品中,他寫道:“白血球,這就是我們可敬慕的英雄。這群小英雄是一向不知道什么叫無抵抗主義的。他們遇到敵人來侵,總是站到最前線。”他的作品越出了科學的藩籬,成為了政治的投槍。
你是延安“第一個紅色科學家”
? 1937年8月,在中共地下黨的幫助下,高士其拖著半癱瘓的身子,熱情滿懷、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奔向延安的旅途。經(jīng)過3個多月的跋涉,歷盡千辛萬苦,他終于到了延安。
? 高士其剛到延安,毛澤東就來到他住的窯洞里看望他,親切地勉勵他:“一定要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敝芏鱽硪瞾淼礁G洞里探望他,勉勵他同疾病作斗爭,加緊學習,努力工作。陳云在和他交談后,欣慰地說,你是延安“第一個紅色科學家”。
? 高士其銘記著毛澤東、周恩來和陳云的話,努力學習,積極工作。他說:“生活中如果只充滿一個病字,精神便會空虛和煩惱;只有把自己的身心同壯麗的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聯(lián)系起來,生活才會變得充實而有意義?!背绺叩睦硐耄奈杷膊∽鞑恍傅亩窢?。1939年1月,高士其在延安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 在延安,當時生活異常艱苦,缺乏醫(yī)療條件。他忍受著病痛,積極進行革命斗爭,熱心團結(jié)和教育周圍的愛國青年,啟發(fā)和堅定他們的革命決心。他在全國人民爭取民主、反對內(nèi)戰(zhàn)的浪潮中,寫下了《我的原子也在爆炸》。他寫道:“我雖然不能起來,我雖然被損害人類健康的魔鬼囚禁在椅上,但是喲,魔鬼們禁止不住我們聲浪的交響。”
? 后來,高士其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接近于全身癱瘓。毛澤東提議他去香港治病,高士其戀戀不舍地告別了延安。在香港治病期間,高士其依然割舍不下他的科普創(chuàng)作,拖著病體繼續(xù)寫作。這一時期,高士其寫下了《天地進行曲》等詩篇,發(fā)表了大量聲討反動派罪行的戰(zhàn)斗檄文,成為將科學與詩歌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中國科學詩創(chuàng)始人。
“您的人生是最美好的”
? 1949年,高士其到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政協(xié)會議,并到天安門參加開國大典,這使他那顆火熱的心更加激動。在開國大典的那天,他坐著輪椅到天安門前參加觀禮。他說:“我的病和我的一切痛苦,都被勝利的風吹走了?!彼埱簏h組織:“不要把我當成病號看待,我還能為祖國出力,給我分配工作越快越好!”周恩來同意了他的要求,安排他擔任文化部科學普及局顧問。有了工作后,高士其病殘的軀體里更是奔騰著一股生命的激流,除了大量的日常工作外,他還堅持搞創(chuàng)作。他要為新中國而寫作、為社會主義而寫作。
高士其創(chuàng)作非常認真,每一篇文章都要從一稿開始一直改到七八稿甚至十幾稿。送到編輯部后,他還會讓秘書打電話,要求記錄或修改幾句話。有時早晨醒來人還在床上,他就笑瞇瞇地告訴家人:“我已經(jīng)想好一篇文章。”然后迫不及待地洗漱、吃飯,到辦公室把它寫出來,他笑稱文章是“夢中所得”。
? 高士其是個多產(chǎn)的作家,從1949年到1964年,他共發(fā)表了800多篇文章和詩歌,出版了近20本科普書籍。1954年,高士其的科學詩集《我們的土壤媽媽》獲得全國兒童文學一等獎。發(fā)獎大會那天,當他坐著輪椅來到會場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宋慶齡代表評獎委員會親自給高士其授獎。獲獎后,知道高士其的人越來越多,他更是收到許多青少年的來信,他們中不少人正是在高士其精神力量的鼓舞引導下走上了獻身科學的道路。北京二十三中的女孩子們讀了他的作品,曾經(jīng)送給他一面錦旗,上面繡了九個大字:“您的人生是最美好的!”
“文化大革命”期間,高士其已經(jīng)到了古稀之年,在這個非常時期,他沒有靜止觀望,在幾度病重、幾次半夜里被急送醫(yī)院的情況下,他都挺了過來。他不斷向全國人大、國務院和有關政府部門寫了十幾封建議書,要求恢復受摧殘的科普事業(yè)和科協(xié)工作。他不停地寫作,寫作就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之火不熄滅,他的寫作也不能停止?!安话l(fā)表,我也寫??傆幸惶鞎堰@些毒菌消滅?!本瓦@樣,《殺菌的戰(zhàn)術(shù)》誕生了,盡管沒有出版的機會。
? 1976年10月,北京的天空分外明朗,烏云散了,陽光灑遍長安街。這是人民的勝利,也是《殺菌的戰(zhàn)術(shù)》的勝利?!稓⒕膽?zhàn)術(shù)》終于出版了。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之后,他歡呼:“科學的春天來到了,科普的春天來到了!”他到晚年仍積極為科學普及做“壘磚鋪瓦”的工作,并寄希望于廣大科學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身上,祝愿他們“長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寫作就是我最好的休息”
? 全國科學大會之后,全國人民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科學熱潮。高士其繁忙的工作也開始了。各種約稿紛至而來,高士其夜以繼日地進行創(chuàng)作。他幾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緊張的工作使他全身原本僵硬的肌肉更加僵硬,喉部的肌肉也呈現(xiàn)出了一種僵化的狀態(tài),食管與氣管蓋子的開合相互失調(diào),吃飯時氣管的蓋子往往會打開,大量的飯菜沒有進入食管而是通過氣管進入了肺部,造成了嚴重的吸入性肺炎,為此他大病了一場,經(jīng)過醫(yī)院3個多月的搶救和治療才轉(zhuǎn)危為安。
? 面對苦難和折磨,高士其卻活得十分樂觀。他說的話別人聽不懂,自己說得也十分費勁,他就笑稱自己的話是“高語”。他寫的字別人看不清,自己看了也發(fā)笑,他就戲稱自己的字是“天書”。有一天早上,高士其從床上醒來時說:“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的病好了,可以走路了,可以自如地活動了。我做了許多我愿意做的事情,可是早上醒來卻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這個樣子!”說完又呵呵地笑了起來。
? 高士其的病一直在發(fā)展著,但他的工作節(jié)奏也在有增無減地加快。他主要的病癥是全身肌肉越來越僵化,造成氣管與食管蓋子開合功能失調(diào),從而影響正常進食。高士其非常清楚自己病情發(fā)展的最后結(jié)果。早在1950年代中期,他就曾對秘書說道:“如果哪一天我吃不下飯了,那就是我生命行將結(jié)束的時候?!边@一天正在一點點地逼近。
? 高士其非常珍惜他的工作權(quán)利和有限的生命,當需要掛點滴治療時,他總是要求掛在左手,盡管左手的靜脈扎得已經(jīng)不能再扎,但他也不愿意伸出右手。他說:“右手是要工作的,誰也不能剝奪我工作的權(quán)利?!彼笫执蛑c滴,右手還在顫抖著寫字。高士其的這種精神,不僅感動了醫(yī)生和護士,也感動了病友們。時任全國總工會主席的倪志福目睹了此情此景,忍不住走進病房勸他注意休息。高士其用筆在紙上寫道:“寫作就是我最好的休息?!?/p>
? 1985年1月7日,北京醫(yī)院進行南樓拆毀的定向爆破,大量塵埃通過門窗涌進房間,造成高士其嚴重的吸入性肺炎,此后十天十夜高燒不退,只好用冰毯進行表面肢體降溫;接著,胃腸道大出血、癲癇性抽搐……整整3個月,高士其都處于昏迷狀態(tài)。1988年12月16日夜,高士其陷入病危狀態(tài),經(jīng)兩天兩夜的搶救無效后,于12月19日凌晨與世長辭。
? 2005年11月1日,是高士其誕辰100周年紀念日?!度嗣袢請蟆钒l(fā)表了題為《今天我們?yōu)槭裁匆窇浉呤科洹返奈恼?,文章寫道:“我們追憶高士其,為他驚人的毅力而震撼;我們追憶高士其,為他高超的筆法所打動。他的作品立意深遠而文辭淺顯,小學生都可以讀懂,大量擬人化的比喻、口語化的敘述,開科普創(chuàng)作之一代新風,《菌兒自傳》《我們的土壤媽媽》等名篇佳作,成為世界科普文庫中的經(jīng)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