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戰(zhàn)役,中國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zhàn)6個多月,傷亡4.5萬人,是解放戰(zhàn)爭中歷時最長、戰(zhàn)斗最激烈、付出代價最大的城市攻堅戰(zhàn)?,F(xiàn)年91歲高齡的青島軍休干部趙引群,正是當年親歷太原戰(zhàn)役的老兵之一。雖然時隔70余年,但是回憶起當時的場景,老人依然記憶猶新。
主動去嗅毒氣的人
“我記得是1948年11月前后,打太原戰(zhàn)役的時候,我們攻下了淖馬陣地。站在這個陣地,就把太原城看清楚了,所以,敵人一心要奪回來,我們就在這兒守,白天晚上地守。淖馬陣地,哎呀,敵人不知道打了有十幾次……”
老人的記憶非常清晰。淖馬陣地是東山的“四大要塞”之一,它比太原城高出300米,由10余個子陣地組成。1948年10月27日我軍攻占淖馬主陣地后,一連兩天,敵軍以4000余人的兵力,在猛烈炮火掩護下,連續(xù)反撲19次,均被我軍擊退。此后,敵人的反撲依然連綿不絕,直至11月12日,歷時半個月時間,淖馬陣地方被我軍完全占領(lǐng)。在反攻淖馬陣地的過程中,閻錫山不僅動用了被他視為“精銳部隊”的投降日軍,還喪心病狂地使用了毒氣彈。
“我中毒了三次?!壁w引群說,“閻錫山的毒氣彈可多了,經(jīng)常用。他的毒氣有兩種,一種是催淚氣,眼睛馬上就睜不開了,疼、腫,眼淚鼻涕很快就流下來;另一種是窒息氣,氣味不大,但是能把人熏倒。防毒的辦法就是趕快用布蘸水捂在鼻子嘴上,沒有水的時候就先拿手捂著,然后趕緊接尿,尿也是水,能起作用?!?/p>
“但是我不捂嘴,防毒是我的工作,我每天看風向?!壁w老的鄉(xiāng)音很重,怕別人聽不懂,一邊回憶,一邊還不停打手勢作輔助說明,“風向西刮的時候,敵人不會打毒氣彈,不然會刮到他們自己那里去。但是風向我們這邊刮,我就小心了。窒息氣有一點點味道,炸彈一爆炸,我就使勁聞,聞到味道就大喊:‘防毒!敵人放毒啦!我一喊,吸進去的毒氣多,就容易暈,一般最多喊三聲,我就倒了?!?/p>
“不過不要緊,一般中毒3天,自己就醒了,不用住院,但腦子還是會受損失。我倒了沒關(guān)系,戰(zhàn)友聽見我喊,一邊捂著嘴,一邊趕緊打電話。這樣,后面第二梯隊很快就能沖上來。不然前面的人迷糊了,沒有人頂替,敵人上來陣地就沒了。”
趙引群的敘述令人動容。面對敵人的毒氣,他的第一反應居然不是躲避或保護自己,而是主動去嗅!他所說的“不要緊”,其實是中毒過深昏迷后,在生死線上掙扎的三天三夜,而且這個過程,他在短短半個月內(nèi)居然主動重復了三次!
據(jù)戰(zhàn)后被俘的日軍輔佐官城野宏交代:“我們違反國際法而施放了毒氣彈,僅在牛駝寨,就毒害了1600余名解放軍戰(zhàn)士?!庇纱丝梢?,毒氣毒性之烈。普通人聞到刺鼻氣味,本能就會躲避,如果知道是毒氣,更會躲得遠遠的。然而,趙引群為了保護陣地,為了保護戰(zhàn)友,一次又一次地主動去嗅毒氣,一次又一次地警告戰(zhàn)友防范,一次又一次地挺身而出直面死亡。這種勇氣,常人無法想象。
搶救了多少名傷員,連自己也記不清楚
趙引群是一名軍醫(yī),然而,他當軍醫(yī)的過程卻頗具傳奇色彩。
“我剛到部隊時,當?shù)牟皇轻t(yī)生,是小衛(wèi)生員。為什么后來當醫(yī)生了呢?因為我跟俘虜過來的國民黨大夫?qū)W止血、學包扎。我對他客氣,人家不管怎么樣也是大夫,你得尊重人家。我早上給他打洗臉水,吃飯的時候給他打開水,地臟了我就整個掃。不尊重人家,人家也不教你呀!大夫就主動教我怎么止大血管出血,我也學得快、學得好,結(jié)果后來起大作用了。”
“打太原時,有一個班長負傷,就喊我。我跑過去一看,大血管斷了,血往外直滋。我就拿出血管鉗子,嗵!一夾。”說到這里,趙老伸出兩個手指,干脆利落地作了個往下夾的手勢,“這個血管鉗子還是我自己拿錢買的,因為按規(guī)定,衛(wèi)生員沒有止血鉗子,就只有鑷子。大夫教我以后,我會止血了,但我也不好去領(lǐng)止血鉗,就是領(lǐng)人家也不給你,‘你一個衛(wèi)生員,你要止血鉗子?我就自己買了一個?!?/p>
“班長喊我,我跑過去一夾,拉著扎血管的線扎住,消毒后給他包扎,掛‘一危傷員,就是掛著那個紅的、綠的、白的、黑的布條條區(qū)分,優(yōu)先往后運去搶救。”90多歲的老人一邊說,兩手一邊靈巧迅捷地作出扎血管的動作。從他那極其嫻熟的手法可以看出,當年在戰(zhàn)場上,他搶救了多少傷員的生命。在后來的采訪中得知,趙引群在朝鮮戰(zhàn)場上,曾創(chuàng)下了一天搶救70多名傷員的紀錄。
“后來那個班長送到了和平醫(yī)院,就是白求恩那個和平醫(yī)院。一個主任給他換藥,就問他,哎,誰給你止的血?班長說是個小衛(wèi)生員。主任說,不對,是不是你流血過多迷糊了?班長說,我沒有昏迷,一受傷我就叫衛(wèi)生員,他就來了。本來血滋滋地,他一弄,血就不滋了,不淌血了?!?/p>
“主任還是不相信,可班長堅持說他沒記錯。最后,主任告訴班長,這個衛(wèi)生員的止血辦法,現(xiàn)在很多大夫都不會用。你碰見這個衛(wèi)生員,算你命大,這是個有本事的衛(wèi)生員,你的命就是這個衛(wèi)生員救的,再晚一分鐘,你的命就沒了。你要好好回去感謝這個衛(wèi)生員?!?/p>
“那個班長傷好了就四處找我,我們部隊已經(jīng)跑到大西北,解放西安、寶雞、武功……他就找不到我了。后來重新分配,他分配到華北,打聽到我們部隊是五五七團。結(jié)果剛打聽到消息,我們部隊又到甘肅去打蘭州外圍,接著去打?qū)幭膽?zhàn)役,后來又去青海打西寧戰(zhàn)役,到四川解放成都、西康,打土匪打得很好,消滅了好幾萬。那時候,他官當大了,在西康打聽,我又到貴州黔東南剿匪去了。那里的國民黨投降了,又叛變,拉到山上跟我們打游擊,副支隊以上的土匪頭子我們消滅了62個,土匪打了4.8萬人。再后來,他當師長了,又找我,我又到朝鮮戰(zhàn)場去了。到朝鮮,他還找,又找到我部隊了,居然又改海軍了。我到海軍,他就不了解了……”
一連串的戰(zhàn)役名稱,耄耋之年的趙老如數(shù)家珍??峙轮挥蟹浅J煜そ夥艖?zhàn)爭史和抗美援朝史的專家才能數(shù)清楚,老人的前半生究竟參與了多少場戰(zhàn)斗,經(jīng)歷了多少次的生死考驗。然而,即便搞清楚了這些,恐怕也沒有人能知道,趙引群在戰(zhàn)場上曾經(jīng)搶救了多少名傷員——就連趙老自己也記不清楚。
夢回吹角連營
然而,趙引群的事跡還遠不只于此。作為軍醫(yī),趙引群還時常在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親手斃敵。
“解放太原的時候,城外到處都是敵人的工事,我們就偷偷挖坑道,換班挖,斜著往下挖,挖的時候還要避開壕溝和碉堡,挖著挖著,就挖進敵人那里去了。到總攻太原的時候,我們把地道蓋子捅開,捅開以后,部隊就呼呼呼沖上去,沖到敵人陣地上了?!?/p>
“我沖到洞口,聽見指揮員叫‘號目吹沖鋒號。連里面是司號員,營里面的叫‘號目。號目這樣半跪著吹號,剛吹了一下,就叫子彈打中了。我沖上去一看,唉,都打到心臟了,救也沒用,接著我也沖上陣地了?!?/p>
“剛出地道,我也分不清方向,到處都是槍炮聲,我就一個勁往太原城的方向沖,沖得很快。到陣地上,我看見一個中校,其實那個時候我不認識什么中校,后來在俘虜那兒才知道的。當時我就聽見他在那兒打電話,喊:‘頂?。№斪。∧阃讼聛?,我槍斃你!我一看是個官,我也不管你是什么官,拿支手榴彈,他在那打電話,我朝他那兒一打,嗨!就把他打倒了?!?/p>
說到此處,92歲的老英雄站起身,左手指著后腦勺的部位,右手握空拳擺出攥手榴彈的樣子,做了個狠狠打的動作。
老人的眼睛閃著光芒。那一刻,仿佛他又回到了70多年前的戰(zhàn)場上,仿佛他的身軀又恢復到年輕時的英姿颯爽。一個身背急救包的少年身影,在槍、炮、血、火肆虐的世界里縱橫馳騁,俯身救人,抬手斃敵,腳下的大地在爆炸中震顫,炮彈在他頭頂呼嘯,機槍在他耳旁嘶吼,濃煙在他四周彌漫,火焰在他身邊燃燒,熱血在他周身沸騰,唯有信仰,在他心中不動如山。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老人緩緩坐下,繼續(xù)講述他的故事。
他講到太原戰(zhàn)役的黃土坡戰(zhàn)斗,包括團參謀長在內(nèi)的干部、戰(zhàn)士全部犧牲,全連只剩一個炊事班堅守陣地,斃敵數(shù)千。戰(zhàn)場上尸積如山,血流成河,他所在連隊沖上陣地支援時,鞋子瞬間被血泥染紅浸透。
他講到自己在朝鮮兩次受傷,在鬼門關(guān)上昏迷數(shù)日才被搶救過來,可是傷愈后,立刻再次奔赴朝鮮戰(zhàn)場。
他講到因為自己喜歡治病救人,解放后不愿當部門領(lǐng)導,甘愿去一個小門診部,當了個營職的醫(yī)生。
他講到當年救的那位班長,后來當了將軍,來青島繼續(xù)找他,卻因為在團職以上干部名單中沒找到他,最終失之交臂。
他講到自己在戰(zhàn)場入黨,面對用一根殘木橫架起來的紅旗,說出了自己信仰一生并為之奉獻一生的誓言。
他講到去世的戰(zhàn)友,這位樂觀豁達的老人,勤奮好學的小衛(wèi)生員,勇猛堅毅的少年,不計名利的軍醫(yī),舍己為人的英雄,無數(shù)次遭遇生死關(guān)頭都沒有流露過絲毫畏懼的堅強戰(zhàn)士,潸然落淚。
——也許,正是這么多閃光點的合集,才鑄就了共產(chǎn)黨人的品質(zhì)。
“我是建國前的黨員,我在黨組織的這一生,沒有犯過任何錯誤?,F(xiàn)在活著,這么好的待遇、這么大的榮譽,我感激黨,感激我們黨中央。我現(xiàn)在身體不好,也是90多歲的人了,沒有幾天活頭了,但是我還是永遠跟著黨、永遠擁護黨,我就是死也得跟著共產(chǎn)黨,這是我的信仰啊!”
(供稿單位:青島市軍隊離休退休干部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