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靜靜,張冰潔,王亞洲
(佳和農牧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
繁殖性狀是影響規(guī)?;i場經濟效益的重要經濟性狀之一,除受品種、飼養(yǎng)管理、營養(yǎng)水平、疾病和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外,母豬的初配日齡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1-2]。對于后備母豬而言,適期初配不僅關系到后備母豬的繁殖性能及其使用年限,而且會影響后代的生產性能。配種過早時后備母豬體成熟及性成熟程度不高,導致自身發(fā)育受影響、所產后代體重偏輕;配種過晚則會造成后備母豬躁動不安,影響其正常的生理活動[3]。陳亞新等[4]認為240~260日齡配種的美系后備母豬所產仔豬初生重顯著高于其他各組日齡配種的母豬;220日齡以下配種的母豬繁殖性能較其他各組母豬差。后備母豬的初配日齡、初配背膘厚度、初配體重、發(fā)情次數等對母豬終生的繁殖性能都有很大的影響。
后備母豬的補充是實現集約化養(yǎng)豬業(yè)批次化生產、穩(wěn)定豬群胎齡結構,創(chuàng)造生產成績的保障。丹系長白種豬具有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產仔數多、胴體性能好的特點。為了探索丹系母豬的適宜初配日齡,創(chuàng)造最佳經濟效益,本試驗根據湖南省佳和農牧股份有限公司下屬某豬場丹系母豬群體的繁殖性能記錄,對不同初配日齡丹系母豬的窩產仔數、平均初生重等繁殖性能指標進行比較,為丹系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提供參考,以充分發(fā)揮丹系母豬高產的繁殖性能優(yōu)勢。
本次試驗數據來自于佳和農牧股份有限公司某豬場2016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初產丹系母豬共1 723頭的初產分娩數據,生產成績統計中剔除了初配后空懷、流產、返情以及死亡淘汰的個體。
豬場采用全封閉式豬舍,縱向負壓式通風,水簾降溫。豬只自由采食,自由飲水,按常規(guī)免疫程序接種免疫。公豬、母豬采用單欄或定位欄飼養(yǎng),生長豬小群分欄飼養(yǎng)。
1胎繁殖成績:健仔數、總仔數、弱仔數、死胎數、木乃伊數、平均初生重。
初配日齡劃分:<220日齡、220~240日齡、241~260日齡、261~280日齡、281~300日齡、>300日齡。
數據采用KFnetsking豬場綜合管理信息系統進行管理,采用Excel 2013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采用SAS 9.4軟件進行多重比較。
由表1可知,該場后備母豬的初配日齡主要集中在241~280日齡階段,占總數的50.90%。為了保證后備母豬能同時達到體成熟和性成熟,增加使用年限,在丹系后備母豬的初情期(一般6~7月齡)不進行配種。在生產實踐中通常在第2或者第3情期進行配種,也就是大約在8~9月齡左右進行初配。
表1 不同初配日齡丹系母豬占總數比例
通過表2的數據分析可知,>300日齡組窩均健仔數顯著高于281~300日齡組、241~260日齡組和220~240日齡組(P<0.05),與其他各組差異不顯著(P>0.05);>300日齡組和261~280日齡組窩均活仔數顯著高于281~300日齡組和220~240日齡組(P<0.05);>300日齡組窩均總仔數顯著高于281~300日齡組和220~240日齡組(P<0.05),與其他各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300日齡組和281~300日齡組窩均弱仔數顯著低于其他各組(P<0.05),241~260日齡組和261~280日齡組顯著低于220~240日齡組和<220日齡組(P<0.05);窩均木乃伊數220~240日齡組顯著高于241~260日齡組、261~280日齡組、281~300日齡組和>300日齡組(P<0.05),與其他各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261~280日齡組、281~300日齡組和>300日齡組平均初生重顯著高于220~240日齡組和241~260日齡組(P<0.05);窩均死胎數各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因<220日齡組樣本數較少,不具備參考意義。
表2 初配日齡對丹系母豬頭胎產仔性能的影響
窩均健仔數隨后備母豬初配日齡(220~280日齡)的增加呈線性增加(P<0.05);窩均弱仔數隨后備母豬初配日齡(220~>300日齡)的增加呈線性減少(P<0.05);窩均木乃伊數隨后備母豬初配日齡(220~300日齡)的增加呈線性減少(P<0.05);平均初生重隨后備母豬初配日齡(220~300日齡)的增加呈線性增加(P<0.05);窩均死胎數、窩均活仔數和窩均總仔數之間無顯著線性相關(P>0.05);各組之間均無二次顯著相關(P>0.05)。整體來看,后備母豬初配日齡在261~280日齡階段能達到較好的生產性能。
圖1為初配日齡對窩均健仔數、窩均活仔數和窩均總仔數的影響。如圖1所示,從整體看,隨著初配日齡的增加,窩均健仔數、窩均活仔數和窩均總仔數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趨勢(<220日齡由于樣本數較少,不具備參考意義),以261~280日齡為轉折點。圖2為初配日齡對窩均弱仔數、窩均死胎數和窩均木乃伊數的影響。如圖2所示,在整個初配日齡區(qū)間段內,從整體來看,窩均死胎數隨著初配日齡的增加而呈現波動性上升的趨勢,261~280日齡窩均死胎數最低;窩均弱仔數在整個初配日齡區(qū)間段隨著初配日齡增加呈現明顯降低的趨勢;窩均木乃伊數隨初配日齡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平緩變化的趨勢,初配日齡>260日齡的窩均木乃伊數水平較低,變化趨勢平緩。圖3為初配日齡對仔豬平均初生重的影響。如圖3所示,平均初生重隨著初配日齡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變化趨勢,281~300日齡為轉折點。綜合來看,初配日齡在220~280日齡范圍內,隨著初配日齡的增大,總產仔數、活仔數和健仔數越多,平均初生重越重,弱仔數和木乃伊數越少,產死胎變化趨勢不明顯,因此,綜合考慮后備母豬的培育飼養(yǎng)成本和后備母豬的非生產天數,建議初配日齡在261~280日齡階段最為理想。
圖1 初配日齡對窩均健仔數、窩均活仔數和窩均總仔數的影響
圖2 初配日齡對窩均弱仔、窩均死胎和窩均木乃伊數的影響
圖3 初配日齡對仔豬平均初生重的影響
適配年齡是指后備母豬開始配種的最佳年齡,一般在性成熟之后、體成熟之前。對于大型的家畜,初配日齡應在其成年體重的70%左右[5]。初配日齡是影響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陳志林等研究認為長大二元雜種后備母豬初情日齡控制在195日齡前,在225~285日齡內配種其繁殖性能表現最佳[1]。陳亞新等[4]研究認為美系、法系后備母豬最佳的初配日齡在241~260日齡。許光鋒等[2]研究認為加系的長大、大長二元雜種后備母豬的最佳繁殖性能配種日齡在220~275日齡。李文明等[6]研究認為新丹系大白后備母豬初配日齡在230~270日齡之間具有較好的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290日齡以后產仔數呈下降趨勢,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從本研究劃分的6個初配日齡階段的頭胎母豬產仔數據來分析,大多數丹系后備母豬初配日齡集中在241~280日齡階段,本試驗中,在261~280日齡組和>300日齡組的窩均產仔數、窩均活仔數、窩均健仔數都較高,產仔性能較好。胡雄貴等[7]研究發(fā)現,后備母豬初配日齡在270日齡后,平均初生重隨初配日齡的增加呈波動性下降的變化趨勢,在300日齡后,死胎數呈明顯增加的趨勢。本試驗研究發(fā)現,隨著初配日齡的增加,死胎數有明顯升高,并且初生均重在較高的初配日齡階段有所降低,與前人的研究結果較一致。綜合考慮后備母豬的培育飼養(yǎng)成本和后備母豬的非生產天數,建議初配日齡在261~280日齡階段最為理想。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綜合考慮丹系后備母豬初配要同時達到體成熟和性成熟,以及后備母豬的培育飼養(yǎng)成本和后備母豬的非生產天數,建議最佳初配日齡在261~280日齡段。文章主要分析研究了初配日齡對丹系頭胎母豬產仔性能的影響。但實際生產管理中,例如選育的后備母豬育種指數、后備母豬配種時背膘厚度、配種時體重、配種前短期優(yōu)飼情況、初情日齡、發(fā)情次數、配種季節(jié)、飼料營養(yǎng)配方、疾病、管理等因素都可能會影響母豬的繁殖性能,這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