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是中國最早明確提出申辦奧運會的領(lǐng)導人,奧林匹克事業(yè)在中國的飛速發(fā)展,離不開他的倡導和推動。同時,鄧小平自身也是一個愛好廣泛的體育迷。
鄧小平對足球運動情有獨鐘。
早年赴法勤工儉學時,有一次為了去現(xiàn)場看球賽,鄧小平拿出生活費買了一張門票。后來他對女兒鄧榕回憶說,5個法郎是一天的飯錢,而且看球時坐的位置最高,連球都看不清楚。但直到晚年,他還記得那次比賽的冠軍是烏拉圭隊。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后的首次露面,也是在一場足球賽上。1977年7月30日,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行北京國際足球友好邀請賽決賽,交手雙方是內(nèi)地和香港的球隊。等待開賽的過程中,忽然,主席臺傳來一陣歡聲,原來是鄧小平來看球賽了。現(xiàn)場有8萬多名觀眾,他們紛紛站起來,向主席臺方向翹首張望,報以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
在半場休息時,鄧小平向隨行人員指出:“你們可以派幾名裁判去德國學習,要培養(yǎng)國際裁判,提高裁判水平?!痹谫惡蠼右娺\動員時,他說,今后要走出國門,通過打比賽,學習先進,積累經(jīng)驗,盡快提高我國的足球水平。
鄧小平十分關(guān)注中國足球運動的發(fā)展。早在1952年,他就曾表示,希望國家足球隊嚴格訓練,打好基礎(chǔ),盡快培養(yǎng)出一批優(yōu)秀教練和球員。1985年,看了幾場國際足聯(lián)16歲以下世界錦標賽的實況轉(zhuǎn)播后,鄧小平說:“他們踢得很有朝氣,是世界足球運動的希望。中國隊也踢得不錯。我們中國足球運動要搞上去,要從娃娃、從少年抓起?!?/p>
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據(jù)鄧榕回憶,當時鄧小平正好已經(jīng)退休,“這下有時間了,連實況帶錄像,一共轉(zhuǎn)播了52場,他看了總共50場球,可算是過了癮了?!?/p>
看比賽錄像時,鄧小平拒絕被“劇透”。他專門囑咐身邊人不要將比賽結(jié)果告訴他,保守比分秘密。他還會把《體育報》放在一旁,特意不看賽事報道。兒子鄧樸方曾說:“足球比賽充滿了懸念和不確定因素,這讓父親很喜歡。足球比賽弱隊也許會贏,強隊也許會輸,這是足球有意思的地方?!?/p>
20世紀70年代,鄧小平分管體育工作時提出,要把群眾體育搞好,把體育運動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去。他自己就是群眾體育的踐行者、愛好者,最喜歡橋牌和游泳。
1981年,世界橋牌冠軍、美籍華人楊小燕曾到北京與鄧小平、萬里等打橋牌。在那次切磋中,他們連續(xù)對陣四五個小時。楊小燕發(fā)現(xiàn)鄧小平對“精確叫牌制”非常熟悉,牌風也讓人難忘。
1986年8月5日,鄧小平會見日本自民黨最高顧問二階堂進。談到個人身體狀況時,他語帶詼諧地說:“我測驗自己的身體靠兩條。一條是能不能下海,一條是能不能打橋牌。能打橋牌證明頭腦還好,能下海證明體力還好。前不久香港傳說我病了,股票就下跌。其實他們很容易知道我身體好不好。只要知道我在打橋牌,夏天還在游泳就行。”
除了打橋牌,鄧小平還酷愛游泳。鄧小平的警衛(wèi)張寶忠曾回憶:“每到北戴河他就要下水,還特別喜歡下雨的時候游泳,浪越大越往里面鉆,身體好的時候一氣能游一個多小時。”
鄧小平曾說:“我不喜歡室內(nèi)游泳池,喜歡在大自然中游泳,自由度大一些,有股氣勢?!迸畠亨嚵忠苍谝淮尾稍L中說,鄧小平最喜歡大海?!八幌矚g在游泳池里游,因為游泳池太小,水是死的?!编嚵终f,大海不同,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涌,有一種搏擊的感覺,“這跟父親的性格很像,爸爸愿意頂著風,迎著浪,鉆進水里;勇往直前,游向大海的深處?!?/p>
1984年10月,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應邀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35周年慶?;顒樱@是他第二次與鄧小平見面。
那年8月,中國代表團在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上一鳴驚人,奪得15枚金牌。警衛(wèi)張寶忠記得,鄧小平十分關(guān)注中國選手在奧運會上的表現(xiàn),但凡有比賽轉(zhuǎn)播,他場場不落,“興之所至還會給體操和跳水選手打打分數(shù)”。張寶忠說,從電視中看到薩馬蘭奇將中國第一塊奧運金牌掛到許海峰胸前,“小平同志非常興奮”。
在洛杉磯奧運會期間,鄧小平曾說:“現(xiàn)在看來,體育運動搞得好不好,影響太大了,是一個國家經(jīng)濟、文明的表現(xiàn)。(奧運會)鼓舞了這么多人,吸引了這么多觀眾、聽眾,(我們)要把體育搞起來?!?/p>
中國也要舉辦奧運會,是上世紀70年代鄧小平分管體育工作時就提過的想法。
首先是名正言順的問題。1974年,在全國體委主任會議上,鄧小平提出要恢復我國在國際體育組織中合法席位。他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真理在我們這一邊,在國際體育組織中,包括國際奧委會,把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排除在外,這樣對待中國是不平等的。
1979年4月,中國奧委會代表何振梁在國際奧委會全體會議上提出:“根據(jù)《奧林匹克憲章》只承認一個中國奧委會,即設(shè)在北京的奧委會,而臺灣方面的體育組織作為一個地方機構(gòu),單獨參加國際體育組織活動,臺灣方面必須履行改名、改旗、改歌的‘三改’條件?!备鶕?jù)中國的提議,同年11月26日,在奧委會名古屋會議上解決了我國在奧委會中的合法權(quán)利問題,允許臺灣作為中國的一個地方性組織在國際體育組織中有其席位。
何振梁后來回憶:“這一方針由小平同志親自拍板,是小平同志‘一國兩制’構(gòu)想在體育領(lǐng)域中的體現(xiàn)?!彼_馬蘭奇曾表示,國際奧委會找到了臺灣參加奧運會的解決辦法,這項成果是無先例的。
1990年,中國承辦了第11屆亞運會,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承辦的大型洲際運動會。在視察剛建好的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時,鄧小平向體委的工作人員問道:“中國辦奧運會的決心下了沒有?為什么不敢干這件事呢?建設(shè)了這樣的體育設(shè)施,如果不辦奧運會,就等于浪費了一半?!?/p>
在那次陪同視察的過程中,伍紹祖印象最深的是,鄧小平一下車就說:“我這次來是看看到底是中國的月亮圓,還是外國的月亮圓?!币暡焱旰?,他堅定地對大家說:“看來中國的月亮也是圓的,比外國的圓?,F(xiàn)在有些年輕人總認為外國的月亮圓,對他們要進行教育?!?/p>
伍紹祖事后回憶:“我知道,小平同志早在70年代就表示過,中國應該辦奧運會。但在亞運會還沒有辦完的情況下,是否申辦奧運會,有些同志還有疑慮。由于小平同志的過問,促成了申辦奧運會的決策?!?/p>
他還向媒體講過一個細節(jié):“北京舉辦亞運會期間,小平同志十分關(guān)心這一盛會,一頂印有中國國旗和奧運五環(huán)標志的帽子,他戴了很久很久?!?/p>
1991年2月26日下午,中國奧委會在人民大會堂廣東廳舉行全體會議,討論通過了北京承辦2000年奧運會的申請。很快,2月28日國務院批準了北京奧申委的報告;3月18日,北京奧申委宣告成立,在北京舉行了第一次新聞發(fā)布會。
但申奧之路并不平坦。1991年,中國向國際奧委會遞交了承辦2000年奧運會申請書。兩年后的蒙特卡洛國際奧委會第101次會議上,北京以兩票之差敗給悉尼。申奧代表團回國做了匯報,鄧小平沉默片刻,以平靜的口氣勉勵他們說:“申辦不成,沒有關(guān)系,總結(jié)經(jīng)驗?!?/p>
直到2001年7月13日,中國才終于圓了奧運夢。
(摘自《環(huán)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