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滿
健身氣功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族運動項目,本文采用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文獻綜述法、數理統(tǒng)計法,對北京26所高校的健身氣功課程現狀進行了研究。研究發(fā)現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中心推出的四套功法中,有三套在北京高校開展較好;2010年推出五套功法中,僅一套在北京高校中開展較好。缺少領導重視和缺乏專業(yè)的體育教師是健身氣功課程開展緩慢的主要原因。健身氣功具有極高的健身價值,建議將健身氣功課程提升為高校體育必修課,加大其推廣力度,這對大學生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豪感,形成國家文化輸出有著重要的作用。
1 前言
國務院頒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提出“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是進行健康教育最為重要的平臺,而高校作為能夠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的最后一塊校園陣地,擔負著巨大的責任和使命。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發(fā)展的中堅力量,擁有健康的體魄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要求。健身氣功在人類健康方面具有較高的價值作用。健身氣功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族運動項目,此項目包含健身氣功·易筋經;健身氣功·五禽戲;健身氣功·六字訣;健身氣功·八段錦;健身氣功·十二段錦等九項內容,它能夠對人體的身體形態(tài)、呼吸節(jié)奏與心理起到調節(jié)作用。
健身氣功是2000年初,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為了推廣中國傳統(tǒng)體育文化,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在眾多傳統(tǒng)養(yǎng)生功法中提取創(chuàng)編的新功法,它是以增進身心健康為目的,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jié)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是中華悠久文化的組成部分。2003年2月,國家體育總局已將健身氣功確立為第97個體育運動項目。2003年推出的功法套路有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 、六字訣四套健身功法。2010年推出了導引養(yǎng)生功十二法、大舞、馬王堆導引術、太極養(yǎng)生杖、十二段錦這五套功法。
目前社會上流行的主要健身氣功有:健身氣功·易筋經;健身氣功·五禽戲;健身氣功·六字訣;健身氣功·八段錦;健身氣功·十二段錦;健身氣功·大舞;健身氣功·導引養(yǎng)生功十二法;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健身氣功·太極養(yǎng)生杖。健身氣功是以健身為目的,以較為和緩的形體活動為基礎,身心狀態(tài)趨向于調身、調息、調心合一的體育運動項目。練習健身氣功對于增強人的心理素質,改善人的生理功能,提高人的生存質量,提高道德修養(yǎng)等,具有獨特的作用。
中國太極、氣功與印度瑜伽都是古老的健身術,瑜伽正在世界風靡,太極也“走出國門”,而健身氣功卻默默無聞。2019年底的疫情暴發(fā),醫(yī)學專家紛紛推薦習練健身氣功八段錦,讓國人發(fā)現其極高的健身價值。作為首都的北京,北京高校健身氣功課程開設情況如何?中國的健身氣功何時能像瑜伽一樣被世人喜愛與追隨?這是我研究問題的初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國雖然有強大的文化根基和強勁的文化發(fā)展?jié)摿?,但事實上我們不是一個文化強國,只能是文化大國。習近平同時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要“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作為體育工作者,體育文化的傳承傳播者,有責任和義務,擔負歷史重任和主席的希望,借助2020年太極拳申遺成功和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舉辦的機會,國際聚焦中國抗疫時機,在北京高校大力推廣普及健身氣功,提高大學生文化自信,培養(yǎng)國內習練傳統(tǒng)體育的群眾基礎,為國家文化輸出儲備后備人才,這也是本研究的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北京26所高校任職的體育教師,對其所在學校開設的健身氣功課程現狀與問題進行咨詢,并填寫電子問卷。
2.2 研究方法
(1)訪談法:利用首都高校健身氣功交流比賽的機會,對帶隊的老師與專家進行交流座談,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咨詢。
(2)問卷調查法:利用問卷星設計電子問卷,請受訪教師匿名填寫問卷,保證問卷的真實有效。
(3)文獻資料法:本論文采用文獻資料法,搜集知網近五年的相關研究成果,查閱高校體育、健身氣功等方面的相關政策文件,對其前人成果進行梳理,收集健身氣功及養(yǎng)生相關數據和信息,尋找新的研究突破點。
(4)數據統(tǒng)計法:對利用問卷星收集的問卷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為問題的發(fā)現提供數據支撐。
3 健身氣功在北京高校開展現狀與問題
3.1 北京高校健身氣功課程開展的現狀
利用首都高校舉辦傳統(tǒng)養(yǎng)生體育比賽和健身氣功比賽的機會,對參賽的高校教師進行訪談并發(fā)放電子問卷,獲得真實有效的第一手資料。在調查的26所北京高校中,最為普及的健身氣功課程內容是健身氣功八段錦,其次是五禽戲,易筋經,導引養(yǎng)生功十二法。太極養(yǎng)生杖和十二段錦僅有一所學校有所開展。研究發(fā)現在調查的26所高校中,有6所高校尚未開設健身氣功課程。從表1中可以發(fā)現在開展的健身氣功課程的20所高校中,按開展健身氣功功法項目數量多少,排序依次是: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 養(yǎng)生功十二法、馬王堆導引術、大舞、六字訣、養(yǎng)生杖、十二段錦。中期八段錦功法所占比例為65.38%,五禽戲占46.15%,易筋經占38.46%,導引養(yǎng)生功十二法也占38.46%,馬王堆導引術占30.77%,其他項目所占比例明顯變小。
有73%的受訪教師認為健身氣功八段錦是最適合高校開展功法,有的高校開設健身氣功課程已有10年之久,其原因是八段錦有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其動作簡單易學容易掌握,動作又舒展規(guī)整大方,其功效也顯著,適合各種身體情況的學生練習,沒有男女差異,不受場地影響,所以容易開展教學。
在調查的26所高校中,有23所高校教師明確表示開展高校健身氣功課程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僅1所高校教師認為可有可無,另外還有2所教師認為不確定。在影響健身氣功課程開展的問題調研中發(fā)現,見表2學校不夠重視是教師普遍反映的問題,約占到69%。其次是缺少專業(yè)的教師,占近31%,另外學生認識的誤區(qū),約占27%,還有缺少場地和開課難等問題。
3.2 健身氣功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3.2.1 各高校發(fā)展課程建設水平層次不齊
健身氣功從2003年開始推廣,至今已有18年之久,但是在高校中開展時間差異較大,從表3中可以看出目前有19.23%的高校還沒有開展,開展1-2年的占23.08%,3-5年的占30.77%,6-10年的占15.38%,十年以上的僅占11.54%。二十四式太極拳創(chuàng)編于1956年,太極課程的開課時間相對來說早很多,研究表明開設時間在10年以上有17所高校,占65.38%的比例。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新冠大流行期間,中醫(yī)專家推薦習練健身氣功八段錦,著實讓健身氣功火了一把,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的璀璨文化,及其極高的健身價值。
3.2.2 健身氣功課程缺少專業(yè)的授課教師
健身氣功課程在高校開展的水平,與體育師資力量有著直接的關系,表4表明在受訪的高校中,有3所高校沒有專業(yè)的授課教師,有23所高校的授課教師與專業(yè)相符,其中有20所高校有1-2名專業(yè)授課教師,僅3所高校有3-4名專業(yè)授課教師。研究表明相對體育其他課程來說,北京高校嚴重缺少健身氣功課程教師,若面向全體學生課設健身氣功課程,需加大對體育教師的培訓,使其獲得專業(yè)的授課資質,才能加大健身氣功推廣工作。
表4健身氣功課程專項教師數量
3.2.3 健身氣功課程缺少統(tǒng)一教材
訪談中教師普遍反映健身氣功課程缺少統(tǒng)一的教學教材,教師基本上根據健身氣功中心出版的書籍,自行編訂教授內容與大綱。健身氣功八段錦功法套路動作過于簡單無法支撐一個學期的學習,需要結合另外一種功法套路學習,滿足16課時的授課任務。
3.2.4 健身氣功比賽設項受限
體育比賽是推進體育課程發(fā)展的內動力,但是在近兩年首都高校健身氣功體育交流比賽中發(fā)現,并非所有的健身氣功項目都可作為比賽單項,目前北京高校健身氣功比賽所設項目有: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導引養(yǎng)生功十二法、馬王堆導引術、大舞六套功法。健身氣功·六字訣;健身氣功·十二段錦;健身氣功·太極養(yǎng)生杖,未設比賽項目,這三套功法由于動作特點,作為比賽項目不太適合,顧開展相對較慢。
3.2.5 認識上的誤區(qū)
與對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熱衷相比,健身氣功長期處于被邊緣化的尷尬境遇。在諸多熱門項目的擠壓之下,包括健身氣功在內的一批傳統(tǒng)體育項目,長期在夾縫中生存。其蘊含的文化內涵、哲學思想未被大眾所認識。人們更愿意參與那些感官和身體刺激的運動項目,而不愿靜下心來,感受健身氣功所能帶來的趣味性、健身性以及其背后所承載的更為重要的哲學和思想價值。在追求緊張刺激和感官體驗的大學生世界中,健身氣功顯得格格不入,導致其存在感極低,大學生對其難以提起興趣。學院領導層和大學生對健身氣功文化認同感的缺失,是其向高校推廣的最大阻力,同時也是健身氣功在當今時代傳承發(fā)揚的阻力。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健身氣功自推出以來已經走過18個春秋,在許多高校中也已生根發(fā)芽成長起來,但由于體育師資力量的不同,在北京各高校中的開展水平也不同,有少數高校開展10年之久,有的尚未開始,多數高校是近五年才開始推廣。
缺少合格專業(yè)的授課教師,是制約健身氣功課程在高校發(fā)展的主要原因,健身氣功比賽設項不能面面俱到,教材有待商榷。
4.2 建議
健身氣功在高校課程中的開展,毋庸置疑是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的,它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繼承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是每位華夏兒女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文化自信的體現,文化輸出需要有根基,根基就是建立在它的普及性上,有更多人的習練,健身氣功的根基就會越牢固。相信它也會如同瑜伽一樣風靡世界。
高校是開展健身氣功學習的最佳場所,將健身氣功八段錦變?yōu)楸匦拚n,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八段錦文化底蘊深厚,動作簡單易學,不受性別,場地限制,健身功效很顯著。作為必修課形式學習,使其更廣泛的推廣。首先高校領導要有一定的高度看待健身氣功課程;其次解決師資短缺問題,最佳途徑是對體育教師進行培訓,健身氣功動作相對太極更簡單易學,所以容易被其他專項老師接受。另外建議高校傳統(tǒng)養(yǎng)生保健協(xié)會組織有經驗的教師,分享授課經驗,探討制定統(tǒng)一的授課內容和教學大綱。健身氣功動作雖然不難,但是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文化價值需要教師在教授時體現出來,例如人與自然的結合天人合一思想,中醫(yī)的經絡和穴位,重視“意”“氣”“形”三者高度統(tǒng)一。
借鑒瑜伽的流行經驗,大力宣傳健身氣功古老時尚路線,古為今用新思想,而不是停留在單一的文化傳承上,挖掘時尚基礎,例如服裝上的新穎,音樂上的豐富性。教師應該從民族文化繼承上著手引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大價值觀,再從其健身功能的體現上,讓學生切實從鍛煉中受益,感受健身健康的快樂,還要對學生進行練習習慣的培養(yǎng),另外從健身氣功服裝的時尚性去引導學生,感受其美的價值,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鍛煉的習慣。
同時加大校內外的比賽與交流,促進其更好的發(fā)展。對于不適合比賽的項目,如六字訣,可邀請養(yǎng)生專家來校舉辦健身養(yǎng)生課程講座,豐富理論知識,走理論實踐相結合之路。
本文系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改項目“北京高校健身氣功課程現狀與問題”項目編號:JG2154。
(作者單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體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