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旋律優(yōu)美細膩、歌詞簡單、感情純真、真摯,反映了仡佬族青年男女對純真愛情的期待與追求。本文以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為研究對象,首先介紹了歌曲《情姐下河洗衣裳》的創(chuàng)作背景,對該歌曲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和過程進行了闡述;然后從曲式結構、歌詞特征、旋律特征三方面對歌曲本體進行了分析;最后在結合了前兩部分內容的基礎上,根據(jù)筆者自身的演唱感悟,從歌唱氣息、歌唱音色、咬字吐字和歌曲情感詮釋四方面對歌曲進行演唱處理分析。
[關鍵詞]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演唱分析
一、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的創(chuàng)作背景
仡佬族主要生活在貴州,是貴州省的原始土著民族,其民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最先出現(xiàn)于上世紀80年代”[1],即興產(chǎn)生于仡佬族日常生活勞動中。由于仡佬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即興產(chǎn)生的音樂無法通過文本記錄,所以他們通過口傳心授,口耳相傳的方式,石阡縣民間藝人——毛呈祥最先對這首歌曲進行收集和傳唱,并對這首原生態(tài)歌曲作了改編和整理,本文的研究對象——《情姐下河洗衣裳》為毛承翔演唱,朱體惠記譜,筆者立足于原材料,希望能更深入的領悟歌曲、保留原始韻味。
二、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的作品分析
(一)曲式結構分析
歌曲《情姐下河洗衣裳》由民族五聲音階sol、la、do、re、mi組成,為A五聲徵調式,采用變化拍子,歌曲結構規(guī)整。這首歌曲在幾段不同的歌詞表達中,經(jīng)過旋律、節(jié)拍、節(jié)奏、情感的細微變化,形成了一種由三個段落A、A'、A''構成的重復變奏結構,每段分為兩句,全曲共為六句,相鄰樂句之間以不穩(wěn)定音宮音do和穩(wěn)定音徵音sol交替結尾,形成問答式樂句。段落與段落之間,句與句之間雖有微小的變化,但相互之間又有一定的呼應關系存在,其曲式結構如圖1。
就a樂句與b樂句來說,a樂句的尾音結束在主音do上,b樂句的尾音是徵音sol,后面的a1,b1,a2,b2四個樂句均以do,sol交替結尾,前后呼應密切。
(二)歌詞特征分析
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的歌詞樸實無華卻情意綿綿,用口語化的語言巧妙地表現(xiàn)出了仡佬族青年男女真摯的情感,描繪了一幅郎情妾意的美好畫面。
仡佬族民歌歌詞主要采用貴州北方的方言,而位于貴州東北地區(qū)的石阡縣在語言上有著獨特之處,其語言特點如下:
1.石阡方言沒有平舌與翹舌之分。
2.石阡方言沒有前鼻韻與后鼻韻之分。
3.石阡方言中有不規(guī)則發(fā)音,如河(he)念作(huo)、腳(jiao)在念作(jio)等。
4.石阡方言不區(qū)分鼻音與邊音。
5.石阡方言不區(qū)分h與f,如護(hu)念作(fu)、虎(hu)念作(fu)等。
除了語言上的特點以外,歌詞的結構、襯詞和押韻也獨具特色。本文研究對象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的歌詞結構采用了仡佬族常見的七字句式。“演唱該作品時一定要細致入微的分析歌詞含義,挖掘歌詞的內在情感,這樣才能把人物形象和歌曲的感情完美的表現(xiàn)出來。”[2]另外,歌詞中大量運用了襯詞,在每一句上形成了4(襯詞)+3(襯詞)的結構。襯詞的使用可以擴張樂句、增強語氣、渲染情緒,這首歌曲里多次出現(xiàn)的襯詞增強了樂句之間有一種對答呼應感:
仡佬族民歌在押韻方式上分為:句句押韻、同韻之押和不押韻之分。歌曲中,第一樂句最后一個字“裳(shang)”、第二樂句最后一個字“梁(liang)”、第四樂句最后一個字“郎(lang)”、第六樂句最后一個字“上(shang)”,它們的韻母都是后鼻韻“ang”,因此該歌曲的押韻方式就是同韻之押。這種押韻方式使得歌曲演唱更加連貫,情感表達更加自然、流暢。
(三)旋律特征分析
首先,歌曲《情姐下河洗衣裳》旋律發(fā)展以徵音和商音的上下大二度、小三度進行為主,為歌曲自然、平穩(wěn)的曲調埋下伏筆;其次,歌曲中商—徵、徵—商的純四度、宮—角的小六度反復出現(xiàn),其中商—徵、徵—商的純四度是構成歌曲第一樂句、第三樂句和第五樂句的骨干旋律音程,使這三句的旋律呈現(xiàn)出歡快、活躍、明亮的特點,而第二樂句、第四樂句和第六樂句的旋律主要圍繞宮、商、角三音級進發(fā)展,因此這三句的旋律線條平直、婉轉、流暢,全曲旋律特點與樂句呈現(xiàn)出:第一樂句(起伏)、第二樂句(平穩(wěn))、第三樂句(起伏)、第四樂句(平穩(wěn))、第五樂句(起伏)、第六樂句(平穩(wěn))交叉分布的特點,使得每樂句的旋律在聽覺上形成鮮明對比;另外,多次出現(xiàn)的大二度、小三度倚音、滑音、波音等裝飾音成為歌曲中不可忽視的特征,這些裝飾音的多次使用增強了歌曲的民族韻味,使得平和的旋律更婉轉優(yōu)美;最后,這首結構短小的歌曲運用了以2/4拍為主的變化拍子和出現(xiàn)了12次的自由延長音,體現(xiàn)了仡佬族民歌在節(jié)拍、節(jié)奏方面的不固定、不規(guī)律,因此情感表達十分自由、靈活多變。
三、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的演唱分析
筆者在已有的分析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實踐演唱感悟,從該歌曲的氣息、音色、咬字吐字以及歌曲情感詮釋這四方面對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進行演唱藝術分析和處理。
(一)歌唱氣息
歌唱氣息始終貫穿于全曲,而氣息的調節(jié)和控制對歌唱起著基礎和主導作用,是完美演繹歌曲的重要前提?;谪罾凶迩楦琛肚榻阆潞酉匆律选返男商攸c,我們需要控制好演唱時氣息在第一、三、五樂句和第二、四、六樂句之間的調節(jié)與轉換。幾處值得注意的地方是:
1.演唱自由延長音時,我們的氣息一定要穩(wěn),胸腔要打開,小腹控制住氣息,并能感到氣息在勻速的向外輸送,這樣唱出來的長音不會上下波動和出現(xiàn)氣息不足的現(xiàn)象。
2.在第一、三、五樂句的結尾處都有一個自由延長音加向上二度、三度的“翻音”,如譜例3。
此處又是全曲最高音,這里我們需要在演唱“翻音”之前的延長音時就要做準備,需要慢慢地增強小腹“對抗”,在此基礎上打開頭腔,在小腹和頭腔之間形成一種皮筋的反向拉伸感,氣息自下而上,聲音從后腦甩出,發(fā)出弱而不虛的“翻音”。
全曲情意綿綿、旋律婉轉抒情,所以全曲的歌唱氣息一定要深入小腹,使氣息平穩(wěn)、流暢,切勿氣息淺、抬。
(二)歌唱音色
在演唱歌曲的過程中,演唱者的音色會根據(jù)該歌曲的情感表達、背景創(chuàng)作、體裁結構等因素和演唱者自身的聲音條件加以變化和調整。結合歌詞作品的所需音色,我們需要在自身的聲音特點上稍作變化和調整,尋找到自身音色與歌曲音色之間的共同點,以此來達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第一樂句,一開口就是四度的音程跨度,我們可以運用氣息、采用真聲和頭腔共鳴,發(fā)出高亢、明亮、穿透力強的音色來表達情郎的熱情和大膽;第二樂句,整句旋律平穩(wěn),音高偏低,節(jié)奏與音符較密集,曲調訴說性較強,可以運用胸腔共鳴發(fā)出柔和、婉轉的音色來訴說情姐洗衣裳的狀態(tài);第三樂句,這句的旋律是第一樂句的變化,情姐夸張的高舉棒槌,必定會重重的落下,因此要增強發(fā)聲肌肉的張力,發(fā)出高亢、嘹亮的音色表現(xiàn)情姐打棒槌的力度和情郎的大膽;第四樂句,可以看出情姐意不在洗衣裳,而是含情脈脈地偷看情郎,因此需要用柔和、婉轉、抒情的聲音來表達情姐的含蓄和害羞;第五樂句,情姐偷看情郎時,兩人眼神對視,原來是郎有情妾有意,這時情郎親切的稱情姐為情妹,看到棒槌打在心上人手上時,我們需要用更強烈的肌肉張力幫助發(fā)出結實、明亮的音色來表達情郎內心的緊張、焦灼無措和心疼;第六樂句,像是情郎在安慰情姐,又像是情郎對情姐說出的承諾,我們需要收回強烈的肌肉張力,用安慰似的、柔和的聲音表達情郎對心上人受傷的心疼和憐惜。恰當?shù)母璩羯軌蛘_的塑造歌曲形象,刻畫人物心理,為演唱者的演唱加分,因此對歌唱音色的處理與選擇值得每一位演唱者認真對待。
(三)咬字吐字
歌曲《情姐下河洗衣裳》在歌詞上選擇了石阡仡佬族方言,在為歌曲民族韻味加分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演唱難度。根據(jù)石阡仡佬族方言的發(fā)音特點,結合歌詞,筆者做了以下歸納:
1.沒有平舌與翹舌之分。
2.沒有前鼻韻與后鼻韻之分。
3.沒有鼻音與邊音之分。
4.不規(guī)則發(fā)音。
清晰的咬字吐字能夠有效地表達和塑造音樂形象,能夠向聽眾傳遞真情實感,與聽眾產(chǎn)生情感共鳴,感染聽眾。首先,在演唱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時要求咬字頭要快速而清晰,切勿猶豫,同時要注意字頭的力量,咬字力量應比說話時更集中一些,口腔口型稍微夸張一點,不同字頭在舌、齒、唇等發(fā)音器官上集中用力,發(fā)音時氣流受阻,顯得更有力量和彈性;其次,歌唱時的吐字主要體現(xiàn)在字腹上,適當延長字腹,保持韻母圓潤、飽滿,這樣吐出來的字統(tǒng)一、連貫,不會顯得粗糙;最后,在單音節(jié)字上,韻母要一音到底,保持口腔口型不變,不作歸韻處理,如歌詞洗、衣、石等;像歌詞姐、下、河等這些復音節(jié)字上,咬字吐字時口腔口型要作適當調整,變化較大,咬字吐字才更清晰。
總體來說,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的歌詞采用方言,在保證咬字靠前,吐字清晰、統(tǒng)一的同時,也要保留方言的民族韻味。
(四)歌曲情感詮釋
《情姐下河洗衣裳》通過平實、口語化的歌詞、對比鮮明的旋律可以解讀出歌曲情景:歌唱是在一個開放性的場景——河邊,這反映了仡佬族青年男女對戀愛的坦蕩、大方,但又用下河洗衣裳這一勞動行為為戀愛做掩護和借口,從側面也反映出了仡佬族青年男女的含蓄、矜持和對自由戀愛、婚姻的追求與期待。這是一種既坦蕩又含蓄、既大膽又矜持的矛盾的復雜情感,也正是這種矛盾的存在,才使歌曲內容更加感人和真實。
在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下仡佬族不倡導婚姻自由,因此在演唱時男女雙方的情感不宜太過熱烈,應是含蓄與期待并存,大膽與委婉并存。
結??語
隨著國家對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復興的重視與支持,仡佬族也通過多種途徑對民族文化進行傳承與保護,其中音樂藝術是民族文化傳承的有力途徑。歌曲《情姐下河洗衣裳》具有濃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它的傳唱有利于我們對仡佬族音樂文化的探究、傳承和保護,有利于仡佬族民族文化復興,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欣賞性和文化研究價值。
注釋:
[1]蘭天達.仡佬族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的藝術特征與演唱技巧[D].貴州大學,2019:5.
[2]李??博.淺析《情姐下河洗衣裳》的演唱技巧[J].黃河之聲,2019(07):38.
[收稿日期]2021-09-02
[作者簡介]雷蘭蘭(1998—??),女,廣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桂林??541001)
(責任編輯:韓瑩瑩)
郵寄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雁山區(qū)雁山鎮(zhèn)雁中路一號廣西師范大學
電話號碼:18577358324????郵箱:1809163903@qq.com?????李紅梅代理22924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