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知道,走上這條路,就沒有辦法回頭了。
······
外頭狂風大作,呼嘯的風浪撕扯著帳篷,這種高纖維材質(zhì)的帳篷,面對著大風,也只能被拉扯得東倒西歪。
幸好影響不到里頭的人。
攀登者裹在包圍的睡袋中,外頭呼嘯的風浪聲,完全睡不著。
但他不敢戴上耳機,怕遇上突發(fā)情況。
他是三天前出發(fā)的,攀登珠峰。
現(xiàn)在的珠峰,因為核冬天的出現(xiàn),危機重重,已經(jīng)有過半個多世紀未有人踏足過了。
他沒有團隊,作為曾經(jīng)的國家攀登隊的隊長,他是一個人出發(fā)的。
是的,世界上唯一一個也是最后一個獨自攀登珠峰的人。
他的任務,是將一個裝置放置在珠峰之頂,裝置中裝著數(shù)以億計的納米微粒,這些微粒將被放入空中,進入大氣層,調(diào)節(jié)大氣氣候。
事實上,這項計劃在幾十年前便有科學家提出過。
但是實行難度太大,成本太高,一直無法實行。
這次,微粒放入空中,將配合“中國太陽”計劃,協(xié)力改善地球的生態(tài)氣候。
人們愿意花費上萬億美金來打造一個人造太陽,卻在對于太空微粒的運送中,選擇了最為原始的方式。
似乎,有些東西從來沒有改變過。
攀登者的意識昏昏沉沉,凍僵的身體,怎么都暖不起來。
帳篷搭建在背風處,山體阻擋了大部分的風浪,風浪夾雜著被攪碎的雪花,倒灌入地面。
攀登者昏昏沉沉的,腦海之中似乎回想起了自己第一次登山的時刻。
······
千禧年的時候,攀登者剛剛才過18歲,是隊內(nèi)年紀最小的隊員。
還記得隊長徐剛第一次見到攀登者的時候,嘿嘿一笑:“這小子,長得這么壯,一看就是我們登山隊的?!?/p>
隊長徐剛,是一名國際健將,在1988年,中國、日本、尼泊爾共同開辦的珠峰登山運動中,成功登上一座海拔8500米以上獨立山峰頂峰。
后被任命為中國國家登山隊隊長。
在攀登者看來,徐剛是位成熟穩(wěn)重的大哥哥,在自己剛剛接觸登山運動的時候,給過很多指導。
當然,更多的還是嚴厲的訓練和訓斥。
但這個,徐剛倒是絲毫不在意,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咱登山隊里頭,沒有哪個是沒有被我罵過的,罵過之后才會長記性,長了記性,就不會喪命?!?/p>
事實證明,隊長永遠都是對的。
05年的一次登山活動,那是攀登者第一次上珠峰,從尼泊爾出發(fā),沿著南面珠峰往上頭攀登。
考慮到是帶隊內(nèi)新人第一次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徐剛選擇了更加成熟且更安全的南坡。
作為第一次登珠峰的隊員,攀登者顯得很激動。
在上山的過程中,總是對著徐剛問這問那的,惹得徐剛不耐煩,像是拍蒼蠅一樣地將他拍遠。
因為是從尼泊爾出發(fā),不像是從噶瑪溝出發(fā)一樣能夠有充足的補給,登山隊行動的速度很快。
當然,也是不想要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