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康寧 張聰聰
2022年3月20日,白哈巴邊防連官兵戴上圍巾為趙中福、張娥梅拍攝祝福視頻。攝影/駱鑫
“快遞到啦!”剛走進連隊大門,指導員劉聰?shù)囊宦暫?,立即引來官兵們的簇擁?/p>
2022年4月20日,一份特別的禮物輾轉4省4000余公里,歷經(jīng)38天被送到“西北第一哨”——新疆軍區(qū)某邊防團白哈巴邊防連。
官兵爭先恐后跟著劉聰來到連隊俱樂部,共同“打開”這份期待——
紅色、藍色、黃色……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條五顏六色的毛線圍巾,鮮艷的色彩讓人眼前一亮。劉聰取出一條圍巾輕輕撫摸、仔細端詳,針腳細密均勻,圍巾一頭還系著一張小小的卡片,上面寫著“給可愛的邊防軍人”。這些禮物來自兩位耄耋老人的手。
在河南省安陽市龍安區(qū)西洪溝村的一戶農(nóng)家小院,87歲的趙中福和妻子張娥梅忙碌不?!榫€、搖車,一根根毛線從手中緩緩滑過;鉤針、牽拉,一條條圍巾在手中逐漸成型……陽光灑在他們花白的頭發(fā)上,這一幕像電影里的慢鏡頭,安靜而美好。
趙中福家中有一間屋子,靠著一面墻放滿了五顏六色的毛線,另一側,則整整齊齊摞著十多個裝滿圍巾的大紙箱。這些漂亮的手織圍巾不是對外出售的商品,而是兩位老人為邊防官兵精心準備的禮物。
“俺們沒啥能做的,送圍巾到邊防就是為了讓戰(zhàn)士們少受凍,不想家,好好守邊疆?!壁w中福老人笑呵呵地說,粗糙寬大的手掌輕輕撫摸著手中的紅色圍巾。多年來,趙中福一家堅持給邊防官兵寄送手織圍巾,用一針一線連接著千山萬水,編織著家國情懷,寄往邊疆的數(shù)萬條圍巾,溫暖著邊防官兵的心。
“這是我父親的遺愿,也是一家人共同的心愿?!卑殡S著紡花車發(fā)出的吱呀聲,趙中福講述了數(shù)十年堅持為邊防官兵送圍巾的原由。
趙中福的父親趙臨年是一名中共地下黨員??谷諔?zhàn)爭時期,不滿10歲的趙中福作為小通信員多次幫父親傳遞信件。雖然當時他并不知道父親的真實身份,但愛黨擁軍的種子在他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姑涝瘧?zhàn)爭期間,趙臨年帶領全家為從家鄉(xiāng)安陽出發(fā)的志愿軍將士納鞋底、做棉鞋。趙中?;貞洠骸澳菚r候,俺父親帶著一大家子人做炒面、烙大餅、做布鞋、織圍巾,然后交給政府送給戰(zhàn)士們,送到前線去……”
1966年,趙臨年去世,臨終前留下的一句“要給國家作貢獻,支持全國各地邊防”,成為趙中福一輩子堅守的信條。從那以后,他和母親、妻子一起,留意新聞里邊防部隊可公開的位置、地址,想方設法為駐守邊防的官兵寄送物資。家里收成不好時,一家人把撿來的散棉花節(jié)省下來做成棉布;家里條件好些之后,他們只要有空,就聚在擺放織布機、紡花車的堂屋里織布,織好后找機會送給需要的官兵。
“祖國的領土,再艱苦的地方也要有人守。”2008年12月,在電視上看到新疆軍區(qū)某邊防團一線官兵頂風冒雪巡邏、站崗的畫面,趙中福、張娥梅老兩口熱淚盈眶。他們當即決定,給這群比自己孩子年齡還小的邊防官兵織一些御寒的圍巾。從此,農(nóng)家小院里的兩位老人不斷為此而忙碌著。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14年間,兩位老人從未想過放下針線,他們用壞了6輛紡花車,寄出的圍巾達幾萬條。為邊防官兵編織、寄送圍巾,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趙中福算了一筆賬:“一團毛線3塊錢,一條圍巾用近兩團毛線,紙箱近5塊錢一個,大約能裝10條圍巾,加上運費,每年要花大約兩萬元?!彼闵橡B(yǎng)老金和高齡補貼,老兩口每月收入幾百元,全部投入也不夠每年兩萬元的支出,他們靠種地賣菜、家人支持和積蓄填補。精打細算之下,兩位老人始終過著節(jié)儉樸素的生活。
“年齡大了,眼睛越來越花,現(xiàn)在一周織不了幾條,但俺們想著邊疆很冷,能多織一條是一條?,F(xiàn)在覺越來越少,有時候凌晨三四點我們就起來開始織圍巾,我和老伴兒還經(jīng)常比賽,看誰織得快呢!”趙中福老人笑著說,手中仍忙碌不停。
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一家人做好的圍巾、布鞋會托人專程帶到東北,送給邊防一線的官兵?!拔液湍赣H在院子里,她織布,我掛線,牽著一條紅線從院子這頭走到那頭。”趙中福的三兒子趙紅亮回憶道。濃濃的愛國擁軍情,如同一條穿越時空的“紅線”,牽引著趙紅亮長大成才。
趙紅亮,1977年7月出生,如今在海南大學擔任教師。他成了父母最得力的幫手,負責聯(lián)系將圍巾送到邊防哨所。在學校,他帶頭成立了一個學生社團,組織學生在建軍節(jié)、國慶節(jié)、春節(jié)等特殊節(jié)日,以不同形式為祖國的邊防戰(zhàn)士送溫暖。他曾因為捐資助學、到敬老院做義工、支教助農(nóng),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小時候,我和家人一起織圍巾;長大后,我選擇成為一名邊防戰(zhàn)士!”2021年,趙中福的孫子趙長河報名參軍,成為駐守邊疆的一名武警戰(zhàn)士。離家前,趙長河特地將一條圍巾放進行囊。“看到圍巾,就像看到家鄉(xiāng)的爺爺、奶奶,它時刻提醒著我,有國才有家。”
家國大愛在家風中傳承,如春風化雨浸潤影響著家里的每個成員。逢年過節(ji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編織圍巾,成為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族不變的“儀式”,一針一線,大愛無言。
“越是身邊人的故事越能影響人。”提到趙中福一家的事跡,西洪溝村黨支部書記劉志強感慨不已。劉志強介紹,西洪溝村計劃建設一處研學教育基地,吸引更多的人前來參觀學習,更好宣傳支持國防的觀念。
當?shù)剜]局免費給趙中福家里送來上百個快遞紙箱,一些村民也加入織圍巾的行列,為趙中福一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附近村鎮(zhèn)尊崇軍人的氛圍日漸濃厚,報名參軍的適齡青年人數(shù)明顯增多……當?shù)卦絹碓蕉嗟娜吮悔w中福一家感染帶動,愛國擁軍蔚然成風。
“禮物收到啦,謝謝爺爺、奶奶,祝你們健康長壽!”收到禮物,白哈巴邊防連官兵通過視頻向趙中福、張娥梅表示感謝。
這其實是邊防連第二次收到老兩口的禮物。上一次,劉聰在春節(jié)前就得知了消息,告訴大家有人給連隊準備了一份新年禮物,快遞正在路上。白哈巴邊防連駐守在祖國西北邊陲,這里每年有8個月被冰雪覆蓋。由于路途遙遠、大雪封山,這份禮物3月20日才送到官兵手中。
在全連官兵期盼的目光里,劉聰小心翼翼地打開了紙箱,一條條五顏六色的圍巾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
“這份禮物是河南安陽的趙中福老人和老伴張娥梅贈送的。在電視上,他們看到咱們戍守邊關的故事,用近兩個月時間,一針一線織成了這些圍巾,想讓咱們戴上,暖暖和和地過個年?!眲⒙攧忧榈貙Υ蠹艺f,“老人不知道怎么才能寄給咱們,就先寄給在海南工作的兒子,再轉寄到咱們這里。”
這份幾經(jīng)周轉而遲來的新春禮物讓全連官兵感動不已。大家現(xiàn)場討論,決定將這些特殊的禮物,獎勵給平時表現(xiàn)突出的巡邏標兵和訓練標兵。
“全票通過!”作為巡邏標兵,二級上士王志強在戰(zhàn)友們羨慕的目光中,第一個拿到了一條金色圍巾。王志強是連隊通信員,已經(jīng)連續(xù)9年進駐某號哨點。
王志強捧著圍巾開心地告訴大家:“今年我就要當爸爸了,老婆喜歡金色,我想選一條金色的圍巾送給她,感謝她的理解和付出?!睉?zhàn)友們激動地為他鼓掌祝賀。
二級上士李鐸是連里的訓練標兵,參加比武競賽取得多個項目的優(yōu)異成績。他如愿獲得一條紅色圍巾,高興地說:“這是我參軍以來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粗?,就感覺心里暖烘烘的!”
看到大家各自拿到心儀的圍巾,新兵馬澤華很羨慕,他說:“以后我要刻苦訓練、巡邏,爭取也能擁有一條‘限量版圍巾?!?/p>
兩位老人覺得郵寄的圍巾不夠邊防官兵人手一條,所以又郵寄了一份。
再次收到珍貴的圍巾,正逢部分官兵馬上要出發(fā)進駐邊境線上的某執(zhí)勤小點,大家一致同意將圍巾送給這第一批進點的“先鋒”。為了感謝趙爺爺、張奶奶對連隊官兵的關心,劉聰特意讓連隊官兵圍上圍巾,拍照隨信寄往河南。
“趙爺爺、張奶奶,你們的關心關愛給了我們極大的鼓舞……我們一定把這份魚水深情,化作扎根邊防、堅守戰(zhàn)位的不竭動力!”官兵在回信中向兩位老人作出承諾。
(作者單位:新疆軍區(qū)某邊防團)
看到白哈巴邊防連官兵圍著耄耋老人趙中福、張娥梅親手紡織的圍巾,我的眼睛濕潤了,被他們的擁軍真情深深感動著。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論年齡,我們應該稱呼趙中福、張娥梅二老為爺爺、奶奶,他們在這個年齡理應安享天倫之樂,可他們卻日復一日地為邊防做著溫暖人心的善事,他們的兒子趙紅亮也不遺余力地支持。這樣的擁軍之家、這樣赤誠的愛心是我們強軍征途的助力器,正是有著人民群眾的關心、支持,我們的邊防建設才越來越好。
——新疆軍區(qū)某邊防團政治工作處主任??程鵬飛
編輯/朱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