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昕祈
(廣西紡織工業(yè)學校,廣西 南寧 530007)
美術鑒賞是運用自己的視覺感知、過去已經有的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1]。美術是服裝設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布料的選取、服裝的裁剪、線條勾勒,到色彩搭配、圖案繪制和工藝裝飾等,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看到美術的身影。因此盡管從形式上而言,美術繪畫和服裝設計存在差異,但從根源上來說都屬于視覺藝術的表達形式。將美術繪畫和服裝設計二者進行“親密結合”,可以使服裝蘊含不同主題的文化內涵,創(chuàng)作出不同風格特色的時裝,從而形成別具視覺創(chuàng)意的服裝作品。美術鑒賞不僅可以為服裝設計師帶來豐富的靈感源泉,也可以使得設計師在進行服裝設計時得到很好的參考和借鑒,使得服裝具有了靈魂。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國服裝企業(yè)借助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實現了轉型升級。紡織服裝產業(yè)作為我國經濟結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提高居民物質生活質量、建設美好精神生活等方面意義深遠。目前國內一些服裝院校在服裝設計課程中,不斷地將美術、繪畫等理論研究與服裝設計進行有機結合,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服裝設計理論,設計創(chuàng)造出各種別具風格特色的服裝,實現了美術與紡織服裝行業(yè)的協(xié)同發(fā)展和合作共贏。美術鑒賞在服裝設計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紡織服裝行業(yè)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普遍成績一般,受到教師和家長的表揚相對較少,中考時由于各種原因,沒有考上高中,普遍存在厭學心理。進入職校后,受到這種慣性心理左右,多數人仍然不能主動吸取在初中階段學習的教訓,對學習依舊缺乏興趣和動力,自制力較差,沒有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地去鼓勵和認可他們,幫助學生形成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從多方面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且能夠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
很多學生的美術基礎較差,對美術的印象還停留在小學的亂涂亂畫階段,認為美術就只是畫畫,只是為了滿足于感官需求和消遣時光,他們并不理解作品的含義,更談不上欣賞,缺乏良好的藝術鑒賞能力。美術鑒賞的課程特點要求它可以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一方面提高學生對形體的敏感度和對事物本質規(guī)律的認識;另一方面美術鑒賞牽扯范圍較大,內容包含較多,通過學習可達到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雙重效果[2]。
中職學校階段普及美術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這符合國家的素質教育要求。但是目前中職學校的教學中,往往出現重專業(yè)知識,輕美育學科的現象,使得教師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中職學校應重視美育學科的教學,提高美育學科的課時比例,對原有的中職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方法和思路進行改革,提高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效果,以更好地符合國家對于中職學生的素質教育方針和要求。
《美術鑒賞》 課程是公共藝術課程群中所包括的內容之一。廣西紡織工業(yè)學校于2018 年開設《美術鑒賞》課程,在眾多的適合中職學校使用的教材中,經討論選定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藝術美術鑒賞與實踐》一書作為課程教材。經過多年來的課堂實踐,教師已經形成了一條比較清晰的教學思路,摸索出一套比較有效的教學模式?,F把相關教學經驗進行歸納整理如下,希望可以拋磚引玉,以求同行們的指教。
在教學中,要根據服裝設計專業(yè)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服裝設計專業(yè)注重的是服裝中圖案美術元素的設計和表達,因此在課堂中,可以著重講授山水、花卉、民俗文化等元素在服裝圖案設計中的應用,此外,還有少數民族服飾傳統(tǒng)的圖案設計等。因此,美術鑒賞課的教學內容應和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相結合,做到以專業(yè)為依托,因材施教,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文化素養(yǎng)和學習興趣。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美學鑒賞方面應具有博學的知識和深厚的文化理論基礎,要能夠在教學中做到厚積薄發(fā),游刃有余,這需要教師通過長期的積累才能夠達到。
通常學生在學習繪畫過程中,會觀摩設計大師的作品,如莫奈、畢加索、梵高等大師的作品,通過將作品細細品讀,學習大師的繪畫手法和繪畫風格,推開藝術想象的大門,這有利于啟發(fā)學生,拓展學生表達和想象的空間,使他們能夠通過借鑒找到更多的繪畫切入點,提高繪畫技法,不斷地豐富作品的內涵。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學習觀摩繪畫作品。因為繪畫作品中往往充滿著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閃爍著靈感的火花,其中有很多值得相互學習借鑒的內容。通過學習,可以取長補短,相互借鑒,這有利于拓寬創(chuàng)作思路和方法。
作為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使他們能夠擅長在別人的作品中去發(fā)現優(yōu)點并加以借鑒。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讓學生進行美術鑒賞,如通過書本、網絡資源、藝術館等,以及各種形式的美術鑒賞活動,讓學生在藝術的海洋里去遨游,去探索和發(fā)現,從而幫助他們開闊眼界,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可以將美術鑒賞活動同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科領域中展開想象力,進行藝術設計和創(chuàng)作。對于服裝設計專業(yè)的學生而言,設計創(chuàng)作服裝作品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藝術鑒賞,他們可以獲得豐富的靈感源泉和設計素材。
要讓每一節(jié)公共藝術課上得既輕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并不是一件易事,這需要教師進行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chuàng)設,環(huán)節(jié)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后的反思等等,都需要教師進行認真的思考推敲。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來增強課程的趣味性,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表現形式包括教師的語音語調、神態(tài)和姿勢等等。如在語音語調方面,可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模仿的語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都可以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有興趣去聽教師講課。在講課中還可以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加上一定的神態(tài)和手勢,增強教師的表現力,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發(fā)出會心微笑的同時,能夠領悟其中蘊含的道理,以增強學生的感知效果。
在教學中可以盡量借助圖片去詮釋課本上的知識點,將抽象化的知識具象化。
比如在《中國繪畫藝術》這一課教學中,為了能將中國繪畫《清明上河圖》上每個人物的動作和神態(tài)更好地向學生展示說明,在課堂上用多媒體放出了動態(tài)版的《清明上河圖》,使得學生對汴京清明時節(jié)的繁榮景象、北宋時期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有了更加生動形象的了解。在《中國傳統(tǒng)篆刻藝術》這一課程中,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些關于篆書的動畫視頻,以加深學生對篆書文化的了解,同時還要準備一些與課程本知識相關的搶答題,在游戲環(huán)節(jié)與學生進行互動,以活躍課堂的氛圍和提高趣味性。
服裝行業(yè)是一個流行性和時尚性很強的行業(yè)。隨著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關注,傳統(tǒng)藝術元素在服裝設計中得到開發(fā)和運用,其中國畫以其飄逸、灑脫、清雅平淡的氣質,深受國人的喜歡。國畫在服裝設計中有很大的運用空間。在服裝設計上可將國畫圖案風格和服裝風格進行統(tǒng)一,以完美展現其意境之美。將多種不同層次的色彩展現在服裝上,每一層的色彩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層次分明,搭配和諧統(tǒng)一,能夠使服裝更好地展現出“虛實相生”“古樸參透”的虛化色彩。如在服裝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可通過點染、皴擦的手法,將傳統(tǒng)的寫意色彩應用于服裝上,體現出色彩濃淡變化,使服裝呈現出和諧樸素的寧靜感,強化服裝古樸、典雅的感覺[3]。如將水墨畫應用在服裝中,使水墨的濃淡,筆墨的神韻與服裝的廓形和內部細節(jié)設計相一致,進行現代創(chuàng)意服裝設計,在傳統(tǒng)與現代之間尋找平衡美。
在給學校服裝設計專業(yè)的學生上課時,教師曾指導學生將國畫四君子梅、蘭、竹、菊中的竹和蘭運用到服裝設計上,使得一件平平淡淡的T 恤從外觀來看更為優(yōu)雅,更富有中國文化特色。
圖1 蘭花元素的運用
圖2 竹元素的運用
圖1~2 為學生的作品,教師讓學生試著把竹子和蘭花的圖案運用到T 恤上。中國竹文化代表的是一種做人的精神風貌,象征著“有志有節(jié)”和“不趨炎附勢”;而竹的內部是空的,象征“清虛自守”。民間還有以竹為題材的吉祥圖畫,也稱“竹報平安”。竹含有節(jié)節(jié)高的寓意,一方面是指職位的高升;另一方面是指家里的孩子不斷長大長高,健康成長,越來越優(yōu)秀。竹圖案裝飾的T 恤更適宜男子穿著,表現出男士翩翩君子的氣質。蘭花在國畫中是美麗的象征,在我國古代,形容女子美麗的詞語如氣若如蘭、蕙質蘭心等。一幅好的蘭花作品中,蘭葉似翩翩飄動,神態(tài)靈動自有一股清韻在。這件蘭花圖案的T 恤外觀美麗素雅,呈現出一股清幽優(yōu)雅的氣質,體現出女性的優(yōu)雅之美,更適宜女性穿著。
圖3 是教師嘗試讓學生將國畫荷花(左圖來源于網絡)的元素融入到旗袍的設計中。
圖3 荷花元素的運用
荷花葉片清秀,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自古就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寄托著人們心中潔身自愛、不同流合污的高潔追求。蓮花有并蒂同心者,為一蒂兩花,且“蓮”與“憐”諧音,是男女好合、夫妻恩愛的象征。蓮花多子,故可寄托多子多福的愿望,多子的蓮蓬也象征著多多生子、連生貴子之意。在旗袍的圖案設計中,將這些具有美好寓意的荷花元素融入,并在工藝制作和造型處理上,注入現代時尚的血液,實現民族與時尚的巧妙結合,讓中國服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時尚流行性,從而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讓民族特色服裝走向世界舞臺。
圖4 是教師指導染整專業(yè)的學生用數碼印花技術,將可愛的卡通娃娃印到T 恤上,使得T 恤充滿著民族特色,同時也具有時代感,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圖4 數碼印花T 恤
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自己喜歡的圖案,并通過數碼印花的方式將圖案印在T 恤上,這使得服裝具有原創(chuàng)性,符合年輕人崇尚個性的特點。當學生看到自己設計的作品成果時,臉上充滿了成就感,如圖5。
圖5 學生設計的T 恤圖案
通過運用多種的思路和方法進行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學生上課的氛圍更加熱烈,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也進一步加深;其次,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設計服裝時加入與其風格匹配的各種美術元素,使得服裝的圖案與款式更加協(xié)調,風格更加統(tǒng)一,服裝更具有靈魂;最后,教師通過教學實踐與摸索,也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方法和思路,使得實際工作能力不斷提升??傊?,美術鑒賞課在紡織服裝職業(yè)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yè)藝術素養(yǎng),豐富服裝設計的文化內涵,同時有利于塑造服裝的風格,提高服裝設計的創(chuàng)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