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涵
南下遷移的漢人自稱“客”,有著客居他鄉(xiāng)之意。不過,對客居之地,他們并沒有更多的選擇,那些肥沃平坦、各方面條件更適合居住的地方,多是土著的久居之地,加之土著對外鄉(xiāng)人有著本能的防備,那些南下的漢人只好將居所建在遠離喧囂的山區(qū)或丘陵地帶?!胺晟奖赜锌停瑹o客不住山”,是客家人居所的真實寫照。
圍屋,是客家人的安全感。山地上的客家人,為防止外敵及野獸侵擾,多是聚族而居,于是建起了易守難攻的圍屋。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土圍樓、四角樓等皆是客家風格圍屋的代表,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體現。
從中原南下的人,有的停留在了閩贛地區(qū),并在這里建起了規(guī)模龐大的圍屋群。讓美如神跡的圍屋走進大眾視野的,是2016年熱播的奇幻動畫電影《大魚海棠》。
作為貫穿全劇的重要取景地,閩南土樓貫穿了全劇的諸多場景。影片一開始,女主角椿去往人間游歷時出現的土樓非常讓人震撼,椿的家就在承啟樓里,該樓造型奇特,規(guī)模巨大,年代久遠,每層都是環(huán)形通廊,相互來往非常便利,被譽為福建土樓中的樓王。
2008年7月,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實,早在這之前,福建土樓就在國際上收獲了諸多贊譽,被外界譽為“神話般的山區(qū)建筑”。那些見識過土樓風采的人無不對其贊賞有加。英國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將土樓稱作“中國最特別的民居”。
千百年來,由中原南遷而來的人,在閩南繁衍生息,不斷與客家文化交融,最終形成獨特的宗族文化和生存模式。閩南土樓便是客家文化的外化,不僅適應了聚族而居的需求,還體現了客家人對家族的重視,而且巧妙地利用了土地和風水,極富美感。
有人看完《大魚海棠》后說:“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有從此岸穿越而出的誕生,也有到達彼岸后依依不舍的揮淚告別。要相信,生命是個奇跡?!倍图胰说呐f時光,到閩南看過土樓后,你會感慨:客家宗族故事回蕩在那一磚一瓦間,閩南古風在這里被延續(xù)。
“圍屋圓圓庭院深,上家點火下家明。葡萄結籽團團抱,左鄰右舍一家親?!笨图胰说母枥?,圍屋燈火溫暖了那些在異鄉(xiāng)停留下來的人。
歷史上南遷的客家人,有的在閩贛地區(qū)駐足,有的繼續(xù)南下,到了嶺南。客家人開始散落在廣東梅州、深圳、惠州、河源,以及廣西的賀州、欽州、北海等地,生息繁榮。
客家人來到今天的廣西合浦,最早可追溯到兩晉時期,大規(guī)模遷徙則發(fā)生在明清時期??图胰瞬坏珟砹酥性r耕技術,農產物種,生活方式,也帶來了獨具特色的民居——客家土圍樓,帶來了客家山歌、祠堂、村場、譜牒。這些客家特色風物,在曲樟得到了集中展現。
從地理位置來說,廣西合浦縣曲樟鄉(xiāng)的璋嘉村屬于欽廉地區(qū)的偏遠之地,地處大廉山峽谷心臟部位,四周山環(huán)水繞,聚水藏風,因形狀如古代帝王御用的玉器“圭璋”而得名。這里是合浦水庫庫區(qū),水庫面積達兩千多畝,風光旖旎,是著名的愛國將領陳銘樞的故里,亦是廣西最大客家土圍樓村落。
璋嘉老屋村的土圍樓坐落在千嶺崗龍山嘴,土圍樓就像一個微縮的社會。鼎盛時期,圍墻內的村落居住著將近兩千人。從外形看,這是一個堅固的防御堡壘,堅固的城墻筑起了人們安居樂業(yè)的屏障。整個圍樓村落有東南西北角樓、各角度的瞭望眼,城墻厚達80~90厘米,全部由石頭砌成。砌墻的物料中,除了一般的泥漿,還加入了砂糖和草灰,即“糖灰”。
也正是這特殊的“糖灰”使得這座土圍樓外墻能夠歷經幾百年風雨,依舊保存得比較完好。而今墻上依稀可見的炮彈痕跡,仍在訴說著當年遠自明清時期抗倭、近至近代軍閥混戰(zhàn)的激烈戰(zhàn)事。
圍屋已經很老了。在曲樟的陳氏圍屋宗祠里,依舊保存著清朝的光緒帝賜給陳家先祖的牌匾,匾上寫著“奉天承運皇帝制日”的字樣,幾百年的繁華浮沉,在老圍屋上演著。圍屋見證了許多故事,悲歡離合,形形色色,來來往往。它就像一座老舊的城堡,在山村靜靜矗立,默默地遙望。年輕人離開了老舊的圍屋,堅守的人漸漸離去。新宅在建,圍屋在守望。這封存幾代人記憶的建筑,開始覆上了落寞的色彩。
如今,璋嘉村的圍屋圍墻上爬滿了一種叫作饅頭樹的植物,每年的5至6月份,饅頭果掛滿圍墻。待到果實成熟,當地人將其摘下,磨成粉,熬制成一種叫涼粉的甜品,酷暑時節(jié)喝上一碗,清熱解毒。而那些久遠的歷史仿佛隨著涼粉的一抹清涼,瞬間涌上心頭,夾雜著一絲淡淡的苦澀,回味悠遠綿長。
客家祖先自中原而來,到了陸地之濱,浩瀚的海洋也未能擋住他們的步伐。這跨越千山萬水的遷徙,也重塑了客家人的性情。從中原出發(fā)時,他們還帶著北方的干燥和粗糲。后來南下至溫潤之地,慢慢地,他們的性情也越加平和、溫潤起來。
如今,客家人已不再需要住在圍屋里尋求安全感,舊宅會老去,而客家人那骨血里的精神,依舊在延續(xù),支撐著他們繼續(xù)走四方,去看更大的世界。
(孟得摘自《中國-東盟博覽》旅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