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非
油松在我國分布很廣,北起遼寧,經(jīng)河北燕山、恒山及內蒙古陰山、寧夏賀蘭山、青海祁連山南部秦嶺及四川北部、山西等地都有分布。油松適應性強,根系發(fā)達,為深根性樹種。在降水量300毫米的干旱地區(qū)也能生長。油松對土壤要求不高,喜中性、微酸性,但pH在7.5以上也能生長。油松耐干旱瘠薄,是石質山區(qū)造林的優(yōu)良樹種。朝陽縣王營子鄉(xiāng)樹林子村有一片歷史遺留下來的油松林,有近百年的歷史,這350畝松林幾經(jīng)風霜,多次擇優(yōu)砍伐,已成復層林,天然下種良好,成為珍貴的綠色天然寶庫。
油松是朝陽縣山地造林的先鋒樹種,現(xiàn)有油松林面積55萬畝,絕大多數(shù)為純林,混交林類型少,急需改進造林方法,提倡針闊混交林,促其達到興利除害之目的。加之松毛蟲的連年危害,損失相當嚴重,需引起高度重視。
混交林有促進保土、改土的作用。闊葉林葉多林茂,涵水保土作用強,樹葉易腐爛,可改良土壤、加強土壤理化性質?;旖涣帜芨淖冇退墒找媛娜觞c,補充長短結合,增加薪柴、編織和飼料等原料,提早收益,有利于進山戶致富的需要?;旖涣帜軠p輕病蟲害,目前朝陽縣林毛蟲危害極大,蔓延極廣,部分油松已死于蟲口之下,大力營造油松混交林,可達到減輕松毛蟲危害的作用。油松混交林能減輕火災的發(fā)生和蔓延。油松木質多油,極易燃燒,用闊葉樹隔離油松,可大幅減少火災發(fā)生。
2.1 混交原則
油松混交林是同一立地條件,不同樹種的不同生態(tài)發(fā)育階段的混合生存的形式,混交林的目的是主要樹種可以占優(yōu)勢,但對伴生樹種不能過于壓抑,可人為調節(jié)改造其主,伴主樹種的不利因子達到種間斗爭、種內互助的關系,增加林分的經(jīng)濟效益,有利于樹林的生長。
2.2 混交的形式和密度
油松混交林樹種搭配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到混交林樹種的特性與深淺根系,速生慢生、喜陰喜陽、常綠落葉等因子,有利于主樹種、伴生樹種的生長發(fā)育。一般采取行混,行混便于人工輔助作業(yè),便于剩余物運出,采用多行混交的形式,一般為6∶2或8∶4(其中油松為6和8),也可20~50米針闊葉樹間隔栽植,采取針針不見面,闊闊不換行的原則,能充分起到防火防蟲的作用。根據(jù)山場條件進行小塊兒狀,在針葉純林里也可采取隔離帶辦法,最好因山勢而定,株行距1.5米×1.5米,每畝296株,混交林的主要樹種為50%~70%,每畝148~198株,伴生樹種為98~148株。工作中也可采用大行距處理,即行距拉大到2米,待實踐中摸索。
新植油松必須進行混交林設計,造林地內做到有造有留,或同時栽植闊葉樹,使林地形成混交形式,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通過人工撫育有計劃地進行調節(jié),有利于目的樹種的生長。
老齡油松純林的改造:朝陽縣老齡油松林的樹木已形成單層林,通風適光條件不佳,這部分林通過透光砍伐,增加林分光照,可以引進闊葉樹種。幼齡油松純林的改造:幼齡油松純林通過撫育保留闊葉林,充分利用溝壑、山脊、林間空地營造闊葉樹。在油松已占據(jù)一定比例的樹林,要立即引導和補栽闊葉樹,增加闊葉樹比例,形成針闊葉樹混交林。
4.1 沙棘
沙棘是經(jīng)濟樹種,又是水土保持林的優(yōu)良樹種,耐瘠薄,耐寒、抗風、適應性強。沙棘在條件優(yōu)越的地方,樹冠大,根系發(fā)達,生長快,不加強管理會對油松造成威脅;在貧瘠地樹勢不旺,可保持油松的優(yōu)勢地位。
4.2 胡枝子
能耐干旱瘠薄,抗風耐寒,陽性樹種,適應石質山上腹和丘陵陰陽坡。
4.3 棉槐
喜濕潤肥沃地,在石質山下腹和丘陵下腹,棉槐喜光,在林下生長有較強的爭光性,可產(chǎn)優(yōu)質棉槐條材。
4.4 刺槐
喜光、怕冷,在丘陵陽坡可以營造混交林。刺槐生長快,樹枝繁茂,能起到保持水土、獲取薪材的目的。
4.5 槭樹
喜濕潤肥沃土壤,能耐陰,適宜肥沃山地,土層淺可改土后再造林。
4.6 柞樹
喜肥沃土壤,抗旱力強、初生長慢,漸漸加快,可以直播造林。
4.7 山杏
在朝陽縣石質山區(qū)適應性很強,混交林可以直播,要有計劃的提前整地。保證播種質量。朝陽縣臺子鄉(xiāng)蘇家店村郭杖子有松、杏混交林,目前長勢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