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強
內容介紹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因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早在兩千六百多年前,古人就提出了“民以食為天”的觀點。
精品展示一
萬千滋味一杯茶
◎張 健
吃茶尋常事,門道卻很深。我雖也天天泡一杯茶,正襟危坐,其實于茶文化卻未窺門徑,只曉得茶分多種,各有各的吃法,對于茶具、用水、品茶程序,都頗為講究。茶,與詩、酒、琴、棋一樣,變成了一個擺渡的舟子,把人的精神渡往一個高出俗世、不染風塵的地方,使人的情感獲得慰藉。所以,茶是中國文人的心頭好,他們不光品茶,也愛寫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茶詩茶論。
最典型的是《紅樓夢》?!耙徊俊都t樓夢》,滿紙茶葉香”,有人統(tǒng)計,《紅樓夢》中寫茶的有270多處,其中指名道姓寫到的,有“六安茶”“老君眉”“暹羅茶”“普洱茶”“楓露茶”“龍井茶”……此外還有一些不知名目的“漱口茶”“醒酒茶”。妙玉是大觀園中的品茶高手,她自有一套品茶理論:“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睆街币詳?shù)量來取高下,我每次暗自比照,都感覺慚愧有加。妙玉沏茶就更見境界了,她用的是玄墓蟠香寺里梅花瓣上的雪,收在鬼臉青的花甕里,埋在地下整五年,才拿出來沏茶用——所以,吃妙玉一杯茶,端的是不容易。
在中國古代,像妙玉這般品茶的著實大有人在,他們多集中在士大夫階層。這些人衣食無憂,志趣高雅,輕視聲色犬馬,偏愛松竹蘭菊,且喜歡“長日清談,寒宵兀坐”,不僅于茶藝很是講究,在琴棋書畫、焚香博古等方面也往往頗有心得。這些人聲氣相通,禮尚往來,逐漸涵養(yǎng)起了一種以恬淡情調與精致品位為標志的茶文化。
普通百姓是入不了茶局的,但老百姓自有老百姓的吃茶法,那便是求一個簡單與爽快?!安铻槭澄铮瑹o異米鹽”,茶作為開門七件事之一,本來就是老百姓的身旁物與老朋友。人無論貧富,客不分南北,只要愿意,都可以坐下來吃杯茶、敘敘舊,茶社茶館因而遍地都是?!度辶滞馐贰分姓f,單南京一城,茶社便有一千余處,“不論你走到一個僻巷里面,總有一個地方懸著燈籠賣茶,插著時鮮花朵,烹著上好的雨水。茶社里坐滿了吃茶的人”。以前“茶樓酒肆”就是市井社會的別稱,泡茶館則是老百姓消磨時間的大好方式,即便走州過府的落魄游俠,也常常鉆進茶館,對著茶博士喊一聲:“吃個泡茶!”
無論是茶或是別的什么食物,真論起來,往往有深厚的文化藏焉。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小鮮”中連治國的道理都可以包含,誰還能說其道不高呢?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賞讀感悟
文章用清新雋麗的語言,向讀者展示了茶的個中滋味。舉例《紅樓夢》中妙玉的品茶理論,引出從古至今品茶一直都是一門學問般的存在。又用《儒林外史》中的例子,說明“老百姓自有老百姓的吃茶法,那便是求一個簡單與爽快”,作者娓娓道來,讓讀者從茶中品味出中國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
精品展示二
吃的哲學
◎趙士林
人的吃,有兩層意思:一是充饑,乃自然欲求;二是享受,乃文化消費。就第一層意思說,“吃”是人生第一需要,是人生頭等大事。古人說:“民以食為天?!倍鞲袼挂舱f:“人們首先要吃、喝、住、穿……”《漢書》有《食貨志》,“食”專講農(nóng)業(yè),就是一個“吃”的問題。老子反文明,倡“寡欲”,也還知道要“實其腹”——讓百姓吃飽肚子。
就第二層意思說,“吃”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物質文明。人的“吃”不僅要充饑,還要講究味道,這就是文化了。從字源學的角度看,中國有“羊大則美”之說,《說文解字》釋“美”云:“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焙喲灾?,好吃即美。中國文藝評論講審美鑒賞,常出一個“味”字,這又分明見出“美”從“吃”來的痕跡。
從吃飽充饑到吃好美食是人之為人的一種普遍追求,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成果。因此,“吃”,作為一種歷史文化,應該繼承發(fā)展,作為一種人生享受,應該合理滿足。
中國的“吃”文化可謂發(fā)達也矣。無論主食、副食,都是花樣翻新,嘆為觀止。講究“吃”表現(xiàn)出中國文化的入世性格。即便出家人的素食也搞得精致講究,一塊豆腐也能做出多少種花樣來。對中國人來說,“吃”是人生一大樂趣,故而筷子上常刻有“人生一樂”四字。從孔子開始,就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楊朱更說:“人之生也奚為哉?奚樂哉?為美厚爾,為聲色爾?!?/p>
當然,對講究“吃”,也有批判者在。老子就說“五味令人口爽”,要求人們“虛其心,實其腹”,學圣人的“為腹不為目”,意思是能吃飽就好,不要做那種華而不實的奢侈追求。
從人生境界的層次來看,人的道德追求,理想追求——精神追求當然要高于“吃”的追求??鬃幽菢又v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告訴人們顏色難看的食物不能吃,氣味難聞的食物不能吃,烹調不當?shù)氖澄锊荒艹?,沒有調味的食物不能吃,但他自己在生活中卻是“食無求飽,居無求安”,認為“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他稱贊自己最得意的門生顏回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和后來陶淵明的“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可說是同一境界。
一擲千金、揮霍無度的奢侈浪費,永遠是一種“惡”。暴殄天物是人類的恥辱,是降低人在宇宙中的尊嚴和地位。人的“吃”法也應該有所收斂。
況且,真有文化的人,真有修養(yǎng)、風范、情操、境界的人,如蘇東坡,是“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他們的“吃”,如同他們的“飲”,能從中品味人生?!俺浴焙汀俺浴闭媸谴蟛灰粯印>颇绎埓?,肥肝厚肉,徒增其俗不可耐;吸血鬼,寄生蟲,只落個可憎可鄙。
故有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p>
(選自“國學養(yǎng)心文化大講堂”,有刪改)
賞讀感悟
文章行文層層推進,在幾次轉折、遞進中,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吃”的哲學:講究味道,有文化之美;講究吃法,有人生樂趣;不求吃喝,有精神境界;避免奢侈,有人生品味。發(fā)人深省,耐人尋味。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大量引用文學經(jīng)典,列舉歷史名人思想,使文章論證有說服力,也增強了文章的文化韻味。作為一篇說理文,文章語言輕松明快,沒有一本正經(jīng)說教,就將作者的思想意旨傳達得貼切到位。
文化鏈接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北宋〕蘇軾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月圓·山中書事
◎〔元〕張可久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數(shù)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初夏即事十二解
◎〔南宋〕楊萬里
密有花紅綠剌長,
似來作伴石榴芳。
金櫻身子玫瑰臉,
更吃餳枝蜜果香。511EF19E-57E9-4884-A05F-DD55124531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