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自動氣象站雷電環(huán)境及暫態(tài)電位分布的研究

      2022-05-06 23:29:46孫自勝岳國海程虎江亮
      安徽農(nóng)學通報 2022年8期
      關鍵詞:自動氣象站

      孫自勝 岳國海 程虎 江亮

      摘 要:自動氣象站的普及既提高了觀測效率又節(jié)約了大量人力,但由于自動氣象站觀測需要建設在空曠的野外,在雷雨季節(jié)極易遭受雷擊,雷擊過電壓經(jīng)常導致觀測場內(nèi)儀器發(fā)生損壞。該研究選取霍山縣城關自動氣象觀測站作為研究對象,利用安徽省ADTD閃電定位數(shù)據(jù),分析和統(tǒng)計了其周圍的雷電環(huán)境特征,再結合自動氣象站周圍的土壤特性,建立了其地網(wǎng)模型,對其暫態(tài)地電位進行仿真。結果表明,無防護措施時,地面跨步電壓的極值為457.59V。研究結果可為后續(xù)自動氣象站的建設和雷電防護提供參考。

      關鍵詞:自動氣象站;直擊雷;土壤模型;暫態(tài)地電位

      中圖分類號 P41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8-0181-04

      Research on Lightning Environment and Transient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SUN Zisheng1? ?YUE Guohai2? ?CHENG Hu1? ?JIANG Liang1

      (1Lu'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Lu'an 237000, China; 2Shuche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Shucheng 231300, China)

      Abstract: The popularization of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not on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observations, but also saves a lot of manpower. However, because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need to be built in the open field for observation, they are vulnerable to lightning strikes during the thunderstorm season. Lightning overvoltages often lead to instruments in the observation field damage has occurred. This paper selects the Huoshan County Chengguan Automatic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 for related research, using the ADTD lightning location data of Anhui Province to analyze and 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ghtning environment around i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il around the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the ground network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its transient ground potential was simulated, and the extreme value of ground step voltage is 457.59V without protective measures,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of the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Key words: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Direct lightning strike; Soil model; Transient ground potential

      隨著電路集成化水平不斷提高,微電子器件的電磁脈沖耐受能力卻不斷降低。20世紀60年代電子管的耐受能量為0.1~10J,而目前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耐受能量僅為10-8~10-6J,相差有7個數(shù)量級。隨著區(qū)域預報準確性的要求不斷提高,多要素自動氣象站的數(shù)量也在不斷增加,氣象儀器的精確度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耐受過電壓能力卻出現(xiàn)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氣象站的選址規(guī)定,需要建在空曠、無高大建(構)筑物遮擋的地方,這也為直擊雷的發(fā)生提供了有利條件。目前國內(nèi)有些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林苗青等[1]分析了自動氣象站的組織構成、雷電過電壓強度以及入侵途徑。徐丹等[2]對農(nóng)村區(qū)域自動氣象站的防雷措施進行了探討及分析。鄭西等[3]對山區(qū)自動氣象站遭受雷擊特點進行了探討分析。張東明等[4]針對自動氣象站防雷技術對農(nóng)業(yè)的影響進行了探討和分析。但以上學者主要從理論分析或從雷擊現(xiàn)場反演雷電襲擊的途徑,為考慮自動氣象站周圍的閃電環(huán)境的影響,筆者提出以自動氣象站周圍的雷電環(huán)境為背景,結合對現(xiàn)場土壤環(huán)境的勘測,建立相關地網(wǎng)模型,仿真得出雷擊暫態(tài)過電壓分布情況,為后續(xù)自動氣象站的建設和雷電防護提供參考。

      1 自動氣象站周圍閃電特征

      霍山縣自動氣象站位于縣城城關,近些年在雷雨季節(jié)經(jīng)常遭受雷擊,對氣象數(shù)據(jù)的正常傳播和附近的居民生活帶來了較大隱患。利用2006—2020年安徽省氣象局閃電監(jiān)測資料,統(tǒng)計分析自動氣象站周圍的地閃密度、閃電監(jiān)測、雷電流特征及雷電主次導方向閃電參數(shù)分布變化。圖1顯示了以自動氣象站為中心向外5km為半徑的周邊地閃次數(shù),數(shù)值為6.13次/km2.a,對比周圍數(shù)值,可知自動氣象站區(qū)域內(nèi)地閃密度最大,這與實際觀測到的雷電概率一致。由圖2可知,標的物所在地半徑5km范圍內(nèi)以負地閃為主,正地閃為輔。數(shù)據(jù)顯示,在半徑5km范圍內(nèi),平均年總閃電次數(shù)為5581次,標的物附近負閃電集中,平均年負地閃次數(shù)達到了5302次,大約占總地閃的95%,正地閃只有5%,這與實際自然界觀察的結果一致,正地閃出現(xiàn)的頻次很少。

      由圖3可知,該區(qū)域雷電流幅值分布呈現(xiàn)“中間大,兩頭小”的趨勢,小雷電流幅值區(qū)間為10.1~15.8kA(所占比例5.87%),大雷電流幅值區(qū)間為大于100kA(所占比例11.57%),位于中間部分的雷電流幅值區(qū)間為15.8~50.8kA及50.8~100kA(所占比例分別為44.42%、21.01%,累計比例65.43%)。從雷電流幅值分布得知,今后主要攔截幅值區(qū)間為15.8~100kA中段雷電流,這對后續(xù)安裝浪涌有一定的指導性作用[4-6]。由圖4可知,通過閃電定位儀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該自動氣象站有來自各個方向的雷電,但是在西南和東北2個方向較多,東南方向較少。這表明在設置接閃桿時應兼顧覆蓋保護范圍和方位的選擇,雷暴過境時應提高警惕,減小或避免生命和財產(chǎn)損失。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氣象觀測站所在區(qū)域范圍的雷電流強度屬于中等水平,但是氣象觀測站的地閃密度在研究范圍數(shù)值最大,因此可以從直擊雷和感應2個方面進行雷電防護。直擊雷可采用獨立接閃桿和設置均壓環(huán)的方法,確保該觀測站能夠在接閃桿保護范圍以內(nèi);均壓環(huán)的設置可以使雷電流及時泄入大地,同時避免反擊的發(fā)生。另一方面,由于現(xiàn)代智能化氣象儀器朝著微型化、精準化的方向發(fā)展,致使其耐受外界過電壓能力不斷減弱,因此防止電涌侵入儀器也是防雷的重要組成部分[7-9]。為了安全起見,以雷電流幅值的最大值100kA作為浪涌防護的臨界值。

      2 暫態(tài)地電位仿真

      隨著目前雷電理論的不斷完善和成熟,閃電產(chǎn)生的新機理也在不斷被提出,比如土壤電阻率、接閃器尖端形狀以及當?shù)氐臍夂虻纫蛩亍8鶕?jù)現(xiàn)場的土壤勘測,采用文納四極法對自動氣象站周圍的土壤電阻率進行測量,分別取間1~5m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形成擬合曲線(圖5),利用CDEGS擬合土壤電阻率與深度的關系,形成土壤電阻率的3層結構,其與厚度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基于對該自動氣象站的勘測和設計情況,選取環(huán)形結構地網(wǎng)作為為地網(wǎng)模型[10]。外環(huán)為15m的環(huán)形接地體,與水平接地體連接。水平接地體交叉處采用2.5m角鋼連接(圖6)。為了便于計算統(tǒng)計,對地網(wǎng)模型進行1~40編號。結合上述閃電參數(shù)分析,得知自動氣象站周圍的雷電流平均幅值為100kA,以此作為自動氣象站仿真的激勵源。雷電波采用2.6/50μs波形,通過正向傅里葉變化將時域轉(zhuǎn)化為頻域(圖7),結合上述參數(shù)利用CDEGS軟件對自動氣象站的二維、三維跨步電壓進行仿真[11-12]。由圖8可知,自動氣象站的二維跨步電壓向四周呈輻射狀分布,由徑向向外增大趨勢,內(nèi)部中心處最先跨步電壓為47.85V,而外圍無防護措施時跨步電壓在極值457.59V。由圖9的三維跨步電壓仿真可以看出,該三維跨步電壓分布呈“漏斗”形狀,中間低、外圍高的分布規(guī)律。因此自動氣象站的前期施工既需要根據(jù)圖紙設計要求,也要根據(jù)現(xiàn)場的雷電環(huán)境,因地制宜選擇防雷施工方案[13-15]。

      3 小結

      通過對自動氣象站周圍雷電環(huán)境分析以及地網(wǎng)跨步電壓的仿真,可知自動氣象站的地閃密度為6.13次/km2.a,屬于高風險區(qū);附近主要以負地閃為主,正地閃數(shù)量極少;有來自各個方向的雷電發(fā)生,但是西南和東北方向偏多;建立環(huán)形結構作為該自動氣象站的地網(wǎng)模型,仿真得出外圍無防護措施時跨步電壓在極值457.59V,后續(xù)施工時應增加相應的防跨步電壓措施。

      參考文獻

      [1]林苗青,翁武坤,周如梅,等.自動氣象站防雷工作中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氣象水文海洋儀器,2011(3):110-113.

      [2]徐丹,陸建剛,龍棟華,等.農(nóng)村區(qū)域自動氣象站防雷措施探討[J].氣象水文海洋儀器,2016(4):109-111.

      [3]鄭西,李如強,岑劍.山區(qū)自動氣象站防雷探討[J].貴州氣象,2009(2):44-45.

      [4]張東明,王皓,劉敏.自動氣象站防雷技術對農(nóng)業(yè)的影響[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9(10):168-169.

      [5]王錫中,馮民學,鐘穎穎,等.2008-2009年江蘇省閃電特征分析及應用研究[J].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05):445-450.

      [6]馮民學,焦雪,韋海容,等.江蘇省雷電分布特征分析[J].氣象科學,2009(02):2246-2251.

      [7]李霞,汪慶森,鞏晴霞,等.蘇州地區(qū)雷電分布規(guī)律分析[J].氣象科學,2006,26(04):442-448.

      [8]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

      [9]GB50343-2012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tǒng)防雷技術規(guī)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2012.

      [10]郭在華,朱澤偉,邢天放,等.分層土壤電阻率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研制[J].儀器儀表學報,2014(6):1306-1314.

      [11]趙若涵.雷電沖擊電流作用下地面電位升高及其反擊的研究[D].成都:西華大學,2013.

      [12]王陽,常樹生,董健.接地網(wǎng)的雷電沖擊特性[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8(4):73-77.

      [13]李穩(wěn).風力發(fā)電機雷電暫態(tài)過電壓分析[D].長沙:長沙理工大學,2015.

      [14]沈寰,馮民學,李曉明.基于CDEGS 的金屬構架雷擊電磁分析[J].高壓電器,2014(2):35-41.

      [15]王耀悉,徐永勝,劉鳳姣,等.CDEGS功能模塊在防雷工程大型地網(wǎng)設計中的應用[C].第29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論文集,2012:1-6.

      (責編:徐世紅)

      猜你喜歡
      自動氣象站
      自動氣象站數(shù)據(jù)預處理方法
      自動氣象站維護和技術保障思考
      自動氣象站指示燈在日常維護中的應用
      自動氣象站發(fā)生故障時報表數(shù)據(jù)處理研究
      新型自動氣象觀測站通信故障維修方法
      探討自動氣象站的雷電防護技術
      DZZ4新型自動站常見故障排除及日常維護
      科學家(2015年9期)2015-10-29 06:43:50
      DZZ5型新型自動氣象站的常見故障及維修維護
      基于.NET的自動氣象站監(jiān)控系統(tǒng)設計
      科技資訊(2015年8期)2015-07-02 18:40:04
      分析新型自動氣象站幾個關鍵問題的維修對策
      河池市| 营口市| 普宁市| 深圳市| 扎兰屯市| 宜兰县| 呼玛县| 沁阳市| 雷州市| 仙居县| 贵定县| 阳东县| 微博| 乌拉特前旗| 旺苍县| 黄陵县| 古田县| 县级市| 潮州市| 马公市| 苏尼特右旗| 靖州| 古田县| 贡山| 称多县| 长沙市| 白水县| 靖州| 上思县| 新邵县| 弋阳县| 青铜峡市| 林甸县| 湟中县| 布拖县| 分宜县| 姚安县| 额敏县| 铜川市| 静安区| 丰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