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將人體內部與外界溝通的幾個通道概括為“九竅”,即兩眼、兩鼻孔、兩耳、口、尿道、肛門。平時護好九竅,不僅能對人體各器官及臟腑機能起到調節(jié)作用,還可延年益壽。
眼部保健 中醫(yī)認為,目為肝之竅,為心之使,為血之宗,為五臟六腑精氣所注之處。眼睛通過經絡與內臟相聯(lián)系,因此護好眼睛就是在保養(yǎng)五臟六腑。平時經常熨目,可緩解諸多眼部不適。
具體方法:①清晨起床,先將雙手互相摩擦,然后熨目,反復3次;②用食指、中指指腹輕輕按壓眼球或眼眶四周;③雙手拇指按壓太陽穴,同時食指自內向外按壓上下眼眶,再自內向外輕按眼球,如此反復3~5次。
鼻部保健 天氣轉冷,讓鼻炎患者苦不堪言,除了正確治療服藥,建議每天用溫水或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清洗鼻子。另外,每天可按摩鼻根、鼻梁、鼻周穴位、面頰和頸枕等部位,以疏通經絡,通利鼻竅,增強鼻部抗病能力。
具體方法:①將雙手魚際肌摩擦至發(fā)熱,貼于鼻梁兩側,雙手食指自鼻根至鼻翼兩側的迎香穴反復按壓摩擦至局部發(fā)熱為度;②由印堂穴向太陽穴推按至發(fā)熱,也可用手掌心按摩面部及頸后、枕部皮膚,每次10~15分鐘。
耳部保健 耳朵上布滿穴位,與人體的五臟六腑以及氣血經脈都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平時多按揉耳周穴位,非常有助于耳部健康。
具體方法:①雙耳前部從上到下分別有耳門穴、聽宮穴、聽會穴,可每天用雙手食指自上向下揉壓耳前三穴,感覺酸漲即可,每次1~3分鐘,有開竅聰耳和通絡活血功效;②捻耳輪,用食指和拇指由上到下同時捻揉耳垂和耳輪1~3分鐘,直到兩耳發(fā)熱為止;③鳴天鼓有助預防耳鳴。用兩手掌心按兩耳外耳道,兩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分別輕輕敲擊腦后枕骨,每次30下左右,每日2次。
口部保健 口腔、咽部最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要注意避免煙酒、辛辣食物、異味和冷空氣刺激,在寒冷的冬季和霧霾天要戴口罩出門。另外,按摩頸部三個穴位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慢性咽炎。
具體方法:①廉泉穴位于下巴頂端再往內側2厘米,用拇指指面按揉,手法宜輕柔,有酸漲感為佳;②人迎穴位于喉結兩側旁開2厘米處,用食指與中指指腹同時按揉兩側人迎穴,手法輕柔,有酸漲感為佳;③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窩凹陷處,用中指指端按揉,手法要輕柔。每天分別按揉以上穴位2~3次。
尿道和肛門保健 尿道和肛門“二陰”最隱蔽也最容易被大家忽視,所以日常必須加強這兩處的保健。提腎縮穴法是傳統(tǒng)養(yǎng)生手段,可促進陰陽之氣循環(huán)。
具體方法:取站位,全身放松,吸氣時小腹內收,肛門上提,會陰隨著上提內吸,呼氣時腹部隆起,將會陰、肛門放松,一呼一吸完成一次,每日可做若干次。
(據“環(huán)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