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2022年是中日恢復邦交正常化50周年。自新中國成立至1972年邦交正?;?,兩國的民間經貿往來和文化藝術交流為邦交正常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對我們進一步對外發(fā)揚光大中華文化傳統(tǒng)有所啟示。歷史證明,文化藝術交流要結出碩果需要有一個過程,也應該經得起風浪。民間交流有助于我們從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與發(fā)展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共同價值觀。
【關鍵詞】蘇東坡 日本 文化藝術 收藏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其對日本文化藝術有著重要影響。在本文中,筆者基于收藏積累的國內外“東坡主題”相關文化藝術品,特別對其中百余件日本相關部分進行梳理,從微觀角度探討了包括東坡先生及宋文化在內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在日本引進、消化、推廣普及發(fā)揚等諸問題。藏品從橫向上涵蓋了文學、傳記及研究著作、書畫、陶瓷、戲曲音樂及其它文玩雜項等領域;時間縱向上跨越了從江戶時代初期(17世紀)直到現(xiàn)代,由此可看出蘇東坡對日本文化藝術的全方位影響及其發(fā)展過程和特點,并對我們進一步對外發(fā)揚光大中華文化傳統(tǒng),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有所啟示。
一、東坡文學日語譯著、傳記、研究著作及推廣普及資料
中國文學至今仍是日本各院校文學系、外語系、歷史系等的必修課程。蘇東坡以他的詩、詞、文等奠定了在宋及中國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也必然在日本的中國文學研究、教學及普及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蘇東坡個人的譯著、研究著作以及面向普通大眾的普及推廣作品,還有東坡文學的日語譯法比較研究等方面較為重要。如譯著類有:大正7年版的《蘇東坡詩集》(全6巻)(圖1),以及《漢詩大系 17 蘇東坡》《中國の古典21 蘇軾 陸游》《蘇東坡全詩集 全6巻揃いセット 復刻愛蔵版》《蘇東坡詩選》《二大漢籍國字解全書11 唐宋八大家文読本3 蘇洵蘇軾》(圖2)等;東坡傳記與研究專著類有《蘇東坡》《中國詩人選集第二集:蘇東坡 上下》《中國の詩人―その詩と生涯11 蘇東坡―天才詩人》《蘇東坡文蕓評論集 東坡題跋》等。
直到當代,日本主要媒體如日本廣播協(xié)會(NHK)等也不斷推出蘇東坡等中國文學視聽節(jié)目及相關音像產品,含日語朗誦示范等,為包括蘇東坡在內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日本新一代社會各階層推廣普及繼續(xù)發(fā)揮作用,如《漢詩紀行10 蘇東坡と王安石》《漢詩をよむ 自然のうた杜牧 王維 蘇軾 王安石 薛濤 杜甫》《蘇東坡100選 漢詩をよむ》等。
二、書畫藝術
書畫藝術是蘇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日本學界、書畫界長期以來的重點研究領域。歷史上,先后出版發(fā)行了大量蘇東坡本人、黃庭堅、趙孟頫、董其昌、張瑞圖等關于東坡“二賦一詞”及其他法帖,如《古文書 前赤壁賦》《前後赤壁賦和漢名家習字本大成 第29巻》《后赤壁賦、超然臺記》《成都西樓帖 全5冊》等。日本書藝院于1982年專門舉辦了蘇東坡特別展,《日本書蕓院展図録 特別展観 蘇東坡》即為此展圖錄。同時各家著名書畫期刊雜志歷年來出版有多種東坡研究專題,如《書道研究特集 蘇東坡の人と書》《書論第5號特集 蘇東坡とその周辺》《宋の三大家 蘇軾 黃庭堅 米芾》《書道特集 西樓蘇帖和景蘇園帖》《蘇軾 黃庭堅 米芾 書道藝術 第六巻》等。
《前后赤壁賦》幾乎是日本著名書法家必寫題材。如江戶后期學者、書畫家貫名海屋(菘翁)《菘翁行書前後赤壁賦》,著名學者、書法家頼山陽(襄)《前後赤壁賦》(圖3),著名書法家嚴谷一六《前後赤壁賦》,著名文人派書畫家(也是蘇東坡的崇拜者)富岡鐵齋《東坡赤壁賦 前部》,其他著名書法家如松本芳翠《前後赤壁賦》、柳田泰云《前後赤壁賦》、淺見錦吾(喜舟)《前赤壁賦》、原田觀峰《蘇東坡》、西脅吳石《書道手本5冊》、鶴洞《前赤壁賦 帰去來辭》、禾亭《禾亭細字赤壁賦》等。
傳統(tǒng)上,日本政經界人士多有深厚漢學基礎,其中不乏書畫能手。如澀澤榮一(1840—1931)是跨越日本江戶、明治、大正、昭和四個時期的大實業(yè)家,有“日本近代資本主義之父”之稱(新版日圓紙幣即將用他頭像),他所書寫《赤壁賦》也頗為不凡。
金石篆刻碑學是我國自晉唐、宋明帖學書法后對日本書法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的第三個高潮,從理論到實踐上,以晚清張裕釗(廉卿)、楊守敬、吳昌碩、趙之謙、康有為等為代表。日本也產生了一大批金石碑學名家,東坡《赤壁賦》及其他詩文為他們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之一。如日本長思印社《赤壁印興》、日本篆游會《前后赤壁賦印譜》、金石碑學大家梅舒適(西泠印社名譽副社長)編《昭和赤壁賦印譜》等。
除“二賦一詞”外,蘇東坡其他詩文也是日本書畫藝術的常用題材。如山崎節(jié)堂反映東坡書學理論與實踐的冊頁《次韻子由論書》詩(圖4)等。
中國畫自古就有所謂“南北宗”之辯,而文人畫之濫觴還是有宋一朝,蘇東坡即為代表人物之一,是他首先給文人畫起名為“士人畫”。日本繪畫藝術史上的“南畫”就是指接受中國畫“南宗”或文人畫影響的主流流派,東坡主題自然是南畫藝術必不可少的。如比企平山的《前後赤壁の図》、宅野田夫的《東坡游飛來峰》、大岡云峰的《赤壁勝游圖》等。另外,日本大畫家中川紀元早年留學法國學習油畫(日本稱“洋畫”),拜師于野獸派畫家馬蒂斯門下,后回國任教,影響巨大,我國第一代留日學生不乏從其學西洋畫法,回國后成為大家者。中川90歲晚年所作水墨大寫意《清風徐來圖》同樣也酣暢淋漓(圖5)。
宗教、寺廟文化在日本有著廣泛影響,其中禪宗、道教等直接由中國傳入。以東坡居士對儒釋道三教的造詣水平,自然也成為日本畫僧們的重要題材。如江戶后期凈土宗畫僧月僊的《前赤壁図畫賛》掛軸(圖6)、畫僧空處的《達磨畫賛 蘇東坡詩》等。
三、陶瓷藝術
宋時期因陸上絲綢之路中斷,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海絲”)興起,朝廷對工商與對外貿易持開放鼓勵態(tài)度。宋高宗趙構曾說:“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動以百萬計,豈不勝取之于民?”這時瓷器已取代絲綢成為最大宗外貿商品,明州(寧波)、廣州、泉州等“海絲”的三大港口中,明州是專門承擔對日本、朝鮮(東海航線)貿易的港口,對應日本的是西海岸的長崎港,并迅速流向日本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京都地區(qū),對日本陶瓷文化藝術與茶文化產生重要影響。
“唐詩是酒,宋詩為茶?!睆奈⒂^層面看,唐宋文化的變革,在陶瓷文化與茶文化兩個方面尤具代表性,其中唐三彩陶器發(fā)展到宋瓷時,達到中國古瓷文化的巔峰。茶文化以唐后期陸羽《茶經》作為標志,但在宋才真正成為社會主流文化之一,更加豐富多彩。如蔡襄的《茶錄》、宋徽宗本人的《大觀茶論》、范仲淹的《斗茶歌》等;如唐人飲茶是壓制成團茶(類似現(xiàn)在普洱茶的沖泡法),宋人飲茶是將團茶抹成粉后沖泡,明人飲茶則是現(xiàn)代直接將茶葉沖泡的方式。日本的茶道是用宋抹茶方式,日常生活中普通的煎茶則是明沖泡法。茶文化與陶瓷藝術的相互交融,更促進了二者在宋時發(fā)展到嶄新高度。蘇東坡作為酒、茶及飲食文化大家,在日本陶瓷藝術題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從日本不同產地、流派作簡單介紹。
1.京燒
“京燒”是指日本京都地區(qū)一帶陶瓷窯口,這里最早受中國陶瓷文化影響,產品多供給皇室、大名、寺廟、藩士等,工藝精細考究。如平安興哉造、深翠堂松莚刻、紀念《前赤壁賦》誕生900年之壬戌年制“前赤壁賦白泥涼爐”(圖7)、二世三浦竹泉制并刻范仲淹斗茶歌白泥涼爐、平安昭阿彌造青花《前赤壁賦》紋側把壺、江戶末期赤壁賦青花鉢、江戶期《赤壁賦》圖文酒杯等。
“涼爐”(也稱風爐)為煮茶爐,陸羽設計。其《茶經》中有“風爐,以銅鐵鑄之,如古鼎形?!庇终f:“其爐,或鍛鐵為之,或運泥為之。”涼爐傳入日本是在室町時代,據說是由筑前崇福寺的開山和尚南浦昭明從宋朝帶到日本,并視為珍品,而興起人則是江戶時代初期的隱元禪師。
2.古伊萬里
伊萬里為日本一個港口名,歷史上以出口“有田燒”的仿明青花為主。元末明初的戰(zhàn)亂,以及明清時期的海禁政策,使景德鎮(zhèn)青花瓷生產以及海上絲綢之路的瓷器出口均受到嚴重影響?!坝刑餆弊プ∵@個機會,在滿足日本國內青花瓷需求的同時,以“永樂”“成化”等仿明底款通過伊萬里港推向國際,甚至返銷至我國東南沿海,后逐漸采用自己品牌,也逐漸形成與中國青花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局面。如江戶期伊萬里青花赤壁賦樓閣山水舟人物紋賞盤(圖8)、江戶期古伊萬里青花斗彩描金赤壁賦皿、江戶期青花赤壁賦圖紋大賞盤、江戶期青花描金赤壁舟遊圖文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盤等。
3.九谷燒
“九谷燒”是彩繪瓷,因發(fā)祥地日本九谷而得名。明時期,中國彩繪瓷器(青花釉里紅、斗彩、五彩等)開始傳入日本,清朝的粉彩工藝等傳入后,受到當地人民的喜愛,并得到迅速發(fā)展,因而日本彩繪具有濃郁的中國風格,并以色彩絢麗著稱。如:江戶期九谷赤繪赤壁賦人物紋盤、江戶時期赤繪赤壁賦蓋茶碗、明治時期谷口製赤壁賦金彩赤絵(內壁書)宮廷用酒杯、明治時期赤繪描金赤壁賦茶碗、明治時期深美制墨繪描金赤壁賦缽、太田俊英毛筆細字赤壁賦香爐西谷加陽細字(圖9)、三代為吉造色繪東坡騎驢童子圖酒杯、龍峰窯祥瑞橢圓赤壁賦東坡對弈紋大盤等。
4.常滑燒
“?;瑹碧掌鳟a于愛知縣?;校鸪踉跓茣r全然不用釉料,其技法被稱為“自然釉”燒制法,多采用“朱泥”(紅褐色粘土,類似紫砂)制造陶器。其中以朱泥刻漢詩文書法的燒制作品尤為著名。如朱泥詩刻赤壁賦清風徐來蓋側把壺、甚秋陶苑造後赤壁賦花瓶、?;瑫毶街炷喑啾谫x樓閣山水壺、澤田昭邨作?;瑹窨糖俺啾谫x側把壺(圖10)、朱泥火鉢《前赤壁賦》一對、肥田香畝朱泥《前赤壁賦》側把壺、大正時期古?;瑹炷唷逗蟪啾谫x》雕側把壺等。
5.其他
如屋島焼久保祖舜造刻《赤壁賦》文手工白泥茶碗、峰憧造《前后赤壁賦》陶板書法壁掛二塊(1968年)等。
四、雜項
1.戲曲
蘇東坡故事與其形象也被再創(chuàng)造于日本戲曲中。如谷崎潤一郎(1886—1965),他是日本著名唯美派文學家,曾分別于1958年、1960年至1965年間7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潤一郎喜劇集》中有三幕《蘇東坡》話劇劇本。
歌舞伎為日本傳統(tǒng)戲曲,必須由乾角(與早期京劇旦角一樣)擔任。浮世繪是與歌舞伎同一時期(江戶)興起的木刻繪畫形式,它借鑒了我國桃花塢年畫刻版技術,并受明代小說繡像人物畫影響,以其題材廣泛、造型豐富、描繪細膩、色彩絢麗著稱,對歐洲印象畫派產生重要影響。歌舞伎即為浮世繪的重要題材之一。有趣的是,蘇東坡也出現(xiàn)在歌舞伎浮世繪中,成了沒有胡須的英俊小生形象,見《謡百番四季詠 東坡居士》(圖11)。
2.音樂
日本傳統(tǒng)樂器主要有尺八(唐時傳入日本)、三味線(源于中國三弦)、箏(唐時傳入日本)、阮(唐時傳入日本)等。《箏曲楽譜 赤壁賦》為東京藝術大學中能島欣一教授作曲的箏曲,曲譜為簡譜記譜法(我國簡譜記譜法為日本傳入),《箏 雅楽 管弦楽演奏會 熊野幻想 赤壁の賦》(圖12)為該箏曲的演奏會唱片,由田中美千能等演奏。
3.飲食文化
東坡先生之全面才華也貫穿在他日常生活實踐的每一部分,如開荒種糧、植樹蒔花、養(yǎng)生去病、方劑濟眾。在他跌宕起伏、行萬里路的一生中,酒茶伴隨他,他也因地制宜地開發(fā)出不少名菜,“東坡肉”即為一例?!皷|坡肉”的做法見其《豬肉頌》:“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比毡尽端未娜颂K東坡》專集(《蘇東坡宋代が生んだマルチ文人》)有內山精也“東坡肉正統(tǒng)之爭”一文。另,大河原遁著有《東坡食譜》一書(圖13),書中采用漫畫插圖形式,生動有趣,可讀性強。
4.其他文玩雜項
如江戶期宣德銅鑄《前赤壁賦》四方香爐、古銅火缽《后赤壁賦》(圖14)、名家溪水刻老竹《后赤壁賦》等。
五、結語及啟示
蘇東坡以其在宋文壇的執(zhí)牛耳地位,也在宋時代中日文化交流中占據中心地位,影響到日本文化藝術的方方面面。這其中,有宋朝文化輸入日本的歷史原因,蘇東坡獨有的人格特質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他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面對跌宕起伏的豁達精神、可上可下的忍耐作風、不辭辛苦深耕細作的實踐精神、和氣親民接地氣的為政風格、方劑救民抗疫的仁懷大義,深受日本各時期朝野、社會各階層上上下下的喜愛,也容易為“工匠民族”接受、融合。
2022年是中日恢復邦交正?;?0周年,自新中國成立至1972年邦交正?;埃瑑蓢拿耖g經貿往來和文化藝術交流為邦交正?;鸬搅酥匾饔?,并對我們進一步對外發(fā)揚光大中華文化傳統(tǒng)有所啟示,特別是在自信、自強、開放、耐心、相互尊重諸方面。歷史證明,文化藝術交流要結出碩果需要有一個過程,也應該經得起風浪。民間交流有助于我們從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與發(fā)展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共同價值觀。(文中插圖均系作者藏品,由作者提供)
夏征宇系中國傳媒大學傳媒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注釋」
①曾棗莊:《蘇軾評傳》,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00頁。
責編:霍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