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長
錢偉長(1912年10月9日—2010年7月30日),祖籍江蘇無錫,1952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6年1月—1957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第五屆、六屆、七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七屆、八屆、九屆名譽主席,中國力學學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長期從事力學研究,在板殼問題、廣義變分原理、環(huán)殼解析解和漢字宏觀字型編碼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
錢偉長參加清華大學招生考試時物理只考了5分,化學和數(shù)學兩門加在一起分數(shù)只有20分,但由于語文和歷史雙100分的成績,他被清華大學歷史系破格錄取。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眼見國家風雨飄搖,錢偉長意識到只有更先進的科技和武器才能保衛(wèi)祖國,決定轉學物理系。為了彌補不足,錢偉長每天挑燈夜讀,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成功轉到清華大學物理系就讀,并且還成了物理系中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錢偉長29歲時出國深造,臨行前他說:“此次西行不為功成名就,不為錦繡前程,只為救國!”短短6年,從名不見經傳到名揚四海,錢偉長解決了困擾力學界的多個難題,但他卻拋下了國外的天價年薪,回國當起了月薪只夠買 2 個暖壺的窮教授。
錢偉長不僅是科學家,還是教育家,他用自己的人格表率和強大的精神力量為無數(shù)青年指引方向。20 世紀 50 年代錢偉長任教清華大學時,就呼吁文理同校;從 1983 年開始,錢偉長來到上海大學的前身上海工業(yè)大學擔任校長,他提出“三制”——學分制、選課制和短學期制。這些在當時的中國,都引發(fā)了巨大的爭論和反響。但時至今日,“三制”已經成為了眾多高校的教學模式。錢偉長用他一生的奮斗印證了一句話:“我沒有專業(yè),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y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