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宋銳,王一鳴,唐建,繆鑫
(四川內江市農業(yè)科學院,641000)
辣椒(Capsicum annuumL.),別名番椒、海椒、秦椒、辣茄椒,屬茄科辣椒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1]。 原產于中南美洲熱帶地區(qū)的墨西哥、秘魯?shù)鹊貐^(qū),在16 世紀后期傳入中國[2],至今已有400 a以上的栽培歷史。內江地處川南地區(qū),當?shù)匕傩账赜惺忱钡牧晳T,朝天椒作為當?shù)氐囊豁梻鹘y(tǒng)產業(yè),各縣(市、區(qū))都有種植。 但由于種植品種單一,且因生物學混雜、自然突變、遺傳變異等造成品種退化、辣椒品質和產量下降,直接影響種植效益。 另外,長期種植品種單一,也導致出現(xiàn)連作障礙、土壤肥力下降等多種問題。 在前人研究基礎上[3~6],2020年內江市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從國內外優(yōu)良朝天椒品種中篩選出6 個抗病性強、 適應性廣、產量高、食味品質優(yōu)的朝天椒品種,與當?shù)貎?yōu)良品種紫色朝天椒進行比較試驗, 探討不同朝天椒品種在內江地區(qū)的豐產性、抗病性、商品性等性狀, 以期篩選出適合本地區(qū)栽培的高產優(yōu)質朝天椒品種,為當?shù)爻旖沸缕贩N引進、示范、推廣提供科學參考。
試驗在內江市農業(yè)科學院銀山科研示范基地進行,屬丘陵地,紅壤土,肥力中等,地力均勻一致,排灌方便,前茬為小白菜。
參試品種(系):L38 單生朝天椒(韓國)、1029單生朝天椒(韓國)、金田香麗朝天椒(日本)、L01單生朝天椒(泰國)、遵辣9 號(遵義農業(yè)科學研究院)、艷火單生朝天椒(韓國),以內江市資中縣當?shù)貎?yōu)良朝天椒品種紫色朝天椒作對照(CK)。
試驗于2020年進行,2月22日播種,隨機區(qū)組設計,小區(qū)面積為15 m2,1.2 m 帶溝包廂,廂面寬1 m,株行距35 cm×80 cm,育苗移栽,單株定植,每小區(qū)定植66 株。 1 個品種為1 個處理, 共7 個處理,每處理設3 次重復。
①栽培管理 各小區(qū)按當?shù)乩苯烦R?guī)栽培管理,管理水平一致。
a.育苗。 2月18日采用溫湯浸種,將種子放入55℃溫水中浸泡15 min,期間不斷攪拌,待水溫降至30℃再浸泡8 h,然后洗凈瀝干水,用紗布包好放25℃恒溫箱內催芽2~4 d。 當90%種子露白時進行播種。 2月22日采用連棟薄膜大棚育苗,苗齡2 葉1 心時,用0.1%磷酸二氫鉀與甲基硫菌靈混合液預防苗期猝倒病。
b.定植。 結合翻地整地,定植前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1000 kg、 復合肥50 kg 作底肥溝施于畦中心。 移栽前4~5 d 煉苗,5月8日移栽于大田,大田栽植每廂栽種2 行,廂面覆蓋地膜,定根后澆足定根水。
c.大田管理。 田間追肥3 次。 分別為每667 m2定植后7 d(5月15日)澆施尿素5 kg;初花期(5月22日)隨水施復合肥(10∶6∶18)10 kg;第1 批果采摘后隨水施復合肥(15∶15∶15)10 kg。
②項目測定 試驗期間主要記載播種期、出苗期、定植期、始花期、坐果期、終收期。 參照《辣椒種質資源描述規(guī)范和數(shù)據(jù)標準》[7], 每小區(qū)隨機選10株,采10 片葉測定葉柄長;觀測記錄單株有效分枝數(shù);采10 個果實,分別測定果柄長、果長、果寬、平均單果鮮質量、單枝果數(shù)等性狀。 記錄3 個小區(qū)鮮椒產量,計算平均值,折算成667 m2產量。 觀察花冠色、葉形、青熟果皮色、果形等基本性狀。 重點觀察記錄各參試品種的抗倒性、抗旱性及對辣椒枯萎病、病毒病抗性。
采用Excel 和SPSS 17.0 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及分析。
從表1 可以看出,相同時間播種,出苗以紫色朝天椒(CK)和1029 單生朝天椒最早,L38 和艷火單生朝天椒出苗最晚; 坐果以艷火單生朝天椒最早,表現(xiàn)出早熟性;采收期以紫色朝天椒(CK)最長,L38 單生朝天椒次之。
表1 不同朝天椒品種生育期比較
從表2 可以看出, 引進的6 個朝天椒品種都屬于無限生長型; 有效分枝數(shù)以艷火單生朝天椒最多,金田香麗朝天椒次之,遵辣9 號最少;花冠色除了紫色朝天椒外,其余均為白色;葉形除了紫色朝天椒、 遵辣9 號、 艷火單生朝天椒為披針形外,其余(系)均為長卵形;葉柄長以L38 單生朝天椒最長,1029 單生朝天椒最短; 青熟果皮色除紫色朝天椒為黑紫外,其余均為綠色;果柄以紫色朝天椒(CK)最長,L38 單生朝天椒次之,艷火單生朝天椒最短;果寬以遵辣9 號為最長,L01 單生朝天椒次之,L38 單生朝天椒最短;果長以L01 單生朝天椒最長, 艷火單生朝天椒次之, 紫色朝天椒(CK)最短;單株結果數(shù)以L38 單生朝天椒最多,紫色朝天椒(CK)次之,遵辣9 號最少;單果鮮質量以遵辣9 號最大,艷火單生朝天椒次之,L38 單生朝天椒最小。
表2 不同朝天椒品種生物學特性比較
從表3 可知, 除L01 單生朝天椒與遵辣9 號外, 不同朝天椒品種間產量差異顯著。 其中,L38單生朝天椒品種小區(qū)產量最高,為37.02 kg,紫色朝天椒(CK)的次之,為34.71 kg,兩者間存在顯著差異,且與其他5 個朝天椒品種間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艷火單生朝天椒小區(qū)產量最低,為20.96 kg,與其他6 個朝天椒品種間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
表3 不同朝天椒品種產量比較
從表4 可知,除L01 單生朝天椒和遵辣9 號抗倒性中等外,其他品種的抗倒性均為強,且參試的7 個品種的抗旱性均表現(xiàn)為強。從抗病性方面來看, 對照品種紫色朝天椒的枯萎病和病毒病發(fā)病率均最低, 表現(xiàn)為抗病性最強,L38 單生朝天椒、1029 單生朝天椒抗病性次之,金田香麗朝天、L01 單生朝天椒、遵辣9 號和艷火單生朝天椒抗病性略弱。
表4 不同朝天椒品種抗逆性及抗病性比較
從參試品種試驗結果來看, 不論是采收時間、 果實商品性, 還是豐產性、抗逆性、抗病性,L38 單生朝天椒表現(xiàn)均優(yōu)于其他朝天椒品種, 與對照品種較為接近, 適宜在內江地區(qū)進行引種推廣栽培;1029 單生朝天椒和金田香麗朝天椒品種在豐產性、 抗逆性及抗病性方面表現(xiàn)較好, 可進一步試驗驗證。 其他品種在豐產性、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較當?shù)貎?yōu)良品種 (紫色朝天椒,對照)有較大差距,不宜在內江地區(qū)推廣。